登錄???|???注冊
本書是由國內著名學者史忠義、尹曉煌等先生主編的“人文新視野”研究論文的第18輯,書稿主要包括哲學研究、詩學研究、法國文學研究、加拿大魁北克文學研究、日本文學研究等幾個欄目,其中包含文學藝術領域內對當下現代性和后現代性爭議問題的探討,外國文學作品的藝術分析和文化解讀以及國內的譯介接受,還有論文探究了“問題學”哲學問題等,運用的研究方法和視角有比較文學、文學傳播學、精神分析等。內容豐富,學術性強,處于文藝理論研究的前沿。
史忠義 尹曉煌 臧小佳主編 ·文學理論 ·18.5萬字
本書分為作家與作品兩個部分。上編為作家部分,主要對江左樵子、呂熊、王猷定、王煒、嚴首升、賀貽孫等6位代表作家,在生卒年、遺民身份、是否為小說作者等懸疑問題上進行了詳細考證。同時,本書還對王猷定、王煒二位作家的年譜進行了簡編。下編為作品部分,主要對《樵史通俗演義》《梼杌閑評》《女仙外史》《諾皋廣志》《闡義》及李闖小說等代表作品,在創作特色、遺民意識、人物形象、嬗變規律、傳播接受等方面進行了論述。它們自成體系,以個案形式展現了清初遺民小說的整體面貌。
楊劍兵 ·文學理論 ·17.3萬字
《三尚集》是作者近四十年學術論文精選集,遵從尚象、尚變、尚辭的易學傳統。第一輯“文學理論”,是對文學觀念和現象的一般性闡發,收《重建中國文學批評的話語權》等重要論文13篇。第二輯“現當代文學”,聚焦自梁啟超以來的中國文學史、重要作家、流派與文體,收《論漢語新文學的生態學敘述》等10篇。第三輯“外國文學”,收研究法國散文家盧梭、美國詩人龐德和英國詩人艾略特的論文。這些文本大多曾在中外重要的報紙雜志上公開發表。
喻大翔 ·文集 ·18.5萬字
本書是一本名家文學評論讀物。作者聞一多先生站在一個嶄新的高度,以歷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詩的精華之處。全書沖破了傳統的學術方法、學術研究的狹隘和封閉,從詩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詩歌,多有卓見。作為一部開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詩研究中的歷史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同時,聞一多的唐詩研究有他獨特的視角和方法,這對我們今天的學者仍然富有啟迪作用,對于普通讀者來說也可提高他們的文學鑒賞水平。
聞一多 ·文學評論 ·13.9萬字
此書取材于作者2008年至2019年,這十幾年間在太平洋地區的旅行以及作為一名救援人員參與該地區救災工作時的個人經歷。這本書中的故事涵蓋了該地區的11個國家,書寫的內容范圍異常廣泛,從新喀里多尼亞起義到湯加海嘯都有涉及,既探討了太平洋地區種族、殖民、氣候變化、核試驗、抵抗運動、文化保護等宏觀性議題,也論及了城市生活,乃至當地美味和黃昏沖浪等較為個性化的微觀體驗。作者認為太平洋地區的眾多島嶼雖然是一個在經濟、環境及戰略發展等方面需要外部引領的地區,但更應當從無數島民權益的視角,展示這個地區復雜、古老的社會及其變遷過程。
(澳)湯姆·巴姆福斯 ·名家作品 ·15.7萬字
本書基于廣義田園詩概念,全面、系統地論述了包括英譯古典牧歌在內的英國歷代田園詩的多維空間特征,為讀者呈現出一個詩意的、融理想與現實為一體的矛盾空間——田園烏托邦,揭示了田園詩以矛盾空間紓解人類社會心理矛盾的內在機制。
姜士昌 姜承希 ·外國詩歌 ·19.1萬字
本書在小說敘事理論框架內,借用社會歷史批評,選取美國現代作家威廉·??思{后期(1942—1962年)作品為研究對象,分析南方家族變遷主題及其羅曼史的形式特點,辨析人物國家認同機制背后的象征意義和歷史隱喻。福克納這一時期的創作將社會理想置于南方歷史與現實生活的中間地帶,深刻揭示南方家族揉入的異質性,用樂觀的筆調描述混血對家族生命力的積極意義。本書突破了黑白種族、貧富階級的二元闡釋范式,通過對人物時間觀的整合,挖掘作家在對南方過去的執著回望中依稀建構出的理想社會愿景,探究作品暗含的烏托邦色彩。
李方木 ·文學理論 ·15.5萬字
本書是李怡教授學術與思想的文字輯錄。這些文字圍繞他學術思想的主要領域,以“詩與史”為基本線索加以編輯,分為:我的故事、人情冷曖、知人論世、大千世界、詩心雕龍、吾土吾民、百年樹人、文化觀察、學術方法等幾個方面的內容,大體上展示了李怡30年來思想探求的一些要點。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他所向往的“思想是暗夜中的閃電,是黎明時分最初的那一線光芒……”,而這些思想片段的文字雖然不過“是精神的流星”,但“它迅速劃過漆黑的長空,賦予我們真正的驚悸和震動。沒有了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其他的鋪陳都失去了意義,不過就是無聊的饒舌而已”。
李怡 ·文學理論 ·10.3萬字
圣杯是西方文學的重要意象之一。本書以人文主義興起后西方作家對圣杯意象的重新闡釋為起點,厘清其不同時代的象征內涵,力求深入挖掘圣杯意象的文學性以及文化特性;同時,探討了圣杯意象的傳承性及其與西方文學和文化轉型之間的互動,探尋促進當今“圣杯熱”全球化的精神動力源,分析文學、民族、文化三者一致的整體性內涵,以此把握西方的大眾文化以及當代文學的發展走向,并以期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鑒。
高紅梅 ·文學理論 ·19萬字
宮廷文化貫穿于唐五代詞的發展始終,對詞體發生史的建構有重要意義。本書從詞的起源問題切入,以唐五代不同發展階段為橫斷面,探討宮廷文化與唐五代詞的發展演變關系,具體論述了五個問題:隋代初唐的宮廷文化與詞體發生的準備、盛唐的宮廷文化促進詞體的形成、中唐的宮廷文化使詞體呈現過渡性特征、晚唐西蜀的宮廷文化奠定了詞體的基本范式、南唐的宮廷文化促成了五代詞的興盛。唐五代詞以宮廷文化為主要題材,具有鮮明的宮廷文化屬性。反之,宮廷文化不僅催生了詞體,還有力地促進了唐五代詞的發展定型與繁榮,進而迎來宋詞的大盛。
孫艷紅 ·文學理論 ·13.3萬字
本書主要研究上古禮制遺存與早期文論形態之間的相關性,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將三代考古出土的實物遺存與傳世之審美形態互相對比,獲得兩者在感性上的關聯性;第二部分從符號構成角度切入古禮表意機制,探尋儀式表意體系的獨特之處,并與早期文論的言語表意系統相比較;第三部分考察在古文論母題生成的過程中上古禮制所發揮的重要促進作用;第四部分研究上古禮制與文體發育之間的互動關系。本書系統地研究了上古禮制在早期文論形成過程中的綜合作用,不僅在審美形態與思維構型上影響著文論發育,也形塑了先秦文體的發展走向。
余琳 ·文學理論 ·16.7萬字
“做你自己,世界自然會供養你”?!坝肋h的浪游者”舒國治代表作,數十年經久不衰的慢生活口碑,超級松弛的P人札記。李安、蔡瀾、梁文道推薦!用睡覺、走路、喝茶重置生活秩序。若只讀一本舒國治,一定是《流浪集》。
舒國治 ·現當代隨筆 ·7.6萬字
《托妮·莫里森與新黑人》是一本探討托妮·莫里森如何在后黑人藝術、后黑人和后種族話語權的背景下探索新黑人概念,以及新黑人價值觀多樣性的學術專著。該書追溯了“黑人是新黑人”這一概念的歷史發展進程,并將其與非裔美國黑人美學全面地聯系起來——包括黑人藝術運動、黑人權力運動、“黑即是美”以及后黑人、后奧巴馬等思想流派。通過詮釋當代關于黑色肌膚的概念以及種族間的巨大流動性,作者加里奧·阿赫塔爾認為莫里森的新黑人概念以身份的流動性、交叉性為基本特征,超越了任何固定的黑人主體性定義或概念,新黑人概念的提出為性別、種族、種族流動性和身份建構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
(巴基斯坦)加里奧·阿赫塔爾 ·名家作品 ·9.8萬字
劉榮恩(1908—2001)是新詩人、書評家、翻譯家,又擅繪畫,更是西洋古典音樂愛好者,長期以來很少被人提及,是一位未被現代文學史或新詩史發現,而近幾年一些現代文學研究者,特別是青年學者開始關注的詩人。劉榮恩在1949年前共出版過六種詩集,如此豐富的創作在當時是不多見的。因為劉榮恩1948年就去了英國,研究界對其情況基本不了解;其詩集印數又很少,大多圖書館失藏,找全更是不易。本書將詩人的六本全部編入,為研究者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對這類散佚的新詩文獻也是有意義的搶救。
劉福春編 ·現當代詩 ·6.7萬字
朱德潤是元代著名畫家、文學家,其畫作廣為流傳,文學成就卻少為人知。本書對朱德潤的文學創作歷程、文體特征、文學思想等展開系統考察,認為其文學創作體式多變,博雅典奧,遣志抒情,燭照現實,感古傷今,自成一格,是元代文學的心靈之光,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陳才生 ·文學理論 ·16.8萬字
本書重點運用以蘇珊·S.蘭瑟為代表的敘述聲音理論,結合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分析、讀者反應批評等方法,從理論上厘清了敘述聲音及其相關要素之間的關系,并以此為基礎,結合敘事形式和意識形態,對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小說作品中的敘述聲音進行了綜合分析。
舒凌鴻 ·文學理論 ·15.1萬字
鮑·艾亨鮑姆是20世紀俄羅斯形式論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書從俄羅斯社會發展的歷史語境出發,既從共時角度橫向比較艾亨鮑姆與什克洛夫斯基、蒂尼亞諾夫等形式論學者的共性和差異,探究其對形式論詩學的獨特貢獻,又從歷時角度縱向梳理艾亨鮑姆在不同時期闡發的文藝理論,探尋其晚期實現超越形式論詩學的內在邏輯。本書不僅指出俄羅斯形式論學派并不標榜所謂的“唯形式論”,而且評析了艾亨鮑姆文藝思想對當代文論的影響。
李冬梅 ·文學理論 ·18.2萬字
《傅斯年講詩經》是傅斯年先生在1928年擔任中山大學教授時,為學生講授《詩經》所寫的講義,也是近現代研究《詩經》的重要文獻。本書考證、注疏兼備,多有新解,作者系統梳理了歷代《詩經》研究的成果,進而提出研究《詩經》既要欣賞其文辭,更要注重其作為歷史材料和古代言語學材料的價值。書中以敘錄《詩經》諸篇為主,共分為《周頌》《大雅》《小雅》等幾部分,涵蓋了詩經研究史、詩經研究方法、詩經的藝術性等多方面內容,顯示出一個具有深厚國學積淀和系統西學思想素養的學者的學術眼光。本書涉及《詩經》相關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放在今天的《詩經》研究著作中也并不過時,堪稱《詩經》講義類著作的經典。
傅斯年 ·文學評論 ·7.3萬字
本書從中國古典詩學視角出發,對延安時期創作舊體詩詞的懷安詩社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察、研究,是學界第一部關于懷安詩社的專著。在界定懷安詩概念的基礎上,本書對懷安詩社的研究現狀、社會背景與文化語境、成員組成與活動歷程、詩論主張與創作實績、地位影響與得失成敗等問題均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探析,還重點討論了李木庵、謝覺哉兩位懷安詩人的創作成就以及《游南泥灣》、《延安頌》與《紅云曲》等三類懷安詩名篇??傊?,懷安詩社在延安文藝史上具有較為特殊的文學地位,在延安時期的政治舞臺上也發揮出了獨特的歷史作用。
霍建波 ·文學理論 ·19.7萬字
本書主要以非裔美國作家托尼·莫里森小說中的美國南方地理空間為切入點,研究具體的地理空間書寫與作品的政治想象之間的關聯。本書分別從黑人青年的身體實踐及種族身份的關系、歷史記憶與政治理想、全球化時代流散群體的倫理關懷及現代性視野之下美國南方之于當代黑人群體的特殊意義這四個方面探討莫里森的小說。研究發現,莫里森小說中的南方地理空間帶有明顯的政治想象和訴求,從早期的黑人精神家園塑造到中期的多樣化居住地探尋,再到后期的理想家園設想,該空間的意義呈現出從后期向早期回歸的傾向,使得作家關于美國南方的空間構想形成了一個近似的環形結構。最后,本書認為,作為虛構的美國南方體現了莫里森對黑人群體的歷史與現實境遇的關切及對黑人文化的重視,作品中立體多樣的空間探索也呈現出作家作為少數族裔精英同時捍衛族群與民族國家利益的復雜心態。
張銀霞 ·文學理論 ·17.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