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易經白話全譯正鑒于此,我們擇取古本、兼采眾本,精校精審,薈萃眾家之長,采用文、白對照的形式編成。《易經》的六十四卦詳解,是全書主體。按經上、經下分為兩章,每卦獨成一節,各節皆有原文、譯文、解讀,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或可先窺其門戶,后登其堂奧,由淺入深,從而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本書在保持了傳統《易經》的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努力為讀者提供可以深入閱讀的平臺,以期讓每個讀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讀出屬于自己的一本《易經》。
文史哲 ·中國文化 ·19.3萬字
以西方文明的視角,觀察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尤其是底層人民的生活,從中發現、總結出中國人的性格,以及中國文化的特質。內容具體、細致、生動,分析透徹,一針見血。
(美)阿瑟·史密斯 ·中國文化 ·19.4萬字
集學識與風度于一身的胡適可稱民國時代的萬眾偶像,他一生演講無數,這是他關于“容忍與自由”的演講精選集。這些演講是胡適一生自由思想的集錄,更是珍貴的歷史資料。書中包括胡適從青年到老年的思想,內容涵蓋文化、修身、政治、教育、社會變革等諸多領域,是胡適思想精髓與真情實感的集合。50多年前胡適逝世,如今“胡適熱”成為一種現象。即使相隔百年,人們還可以聽到那震撼心靈的聲音,重讀胡適,人們保持著對自由的向往。這是中國“自由主義的先驅”給21世紀中國的新一輪啟蒙。我們需要尋找終極價值,不再被蒙蔽雙眼。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想有益于社會,最好的法子莫如把自己這塊材料鑄造成器......
胡適 ·文化評述 ·13.9萬字
讀《菊與刀》,可以讓你全面精確地了解日本和日本人一些奇怪的行為。為什么日本的明治維新會取得成功?日本人為什么要發動戰爭?他們是如何在戰后迅速崛起的?日本人為何彬彬有禮而又倨傲蠻橫?為何嚴謹恭順而又放蕩恣肆?為何頑固守舊而又勇于改革?他們為何既可以為天皇和國家剖腹又為何迅速停止抵抗成了美國的小弟?讀《菊與刀》,還可以讓你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中國和我們自己。無論怎么說,日本文化曾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人對于傳統的感情和態度與同樣處于新舊、東西、文化沖突的中國人有著相似的情緒,而日本人是如何對待他們的傳統的?他們堅決捍衛的是什么?毫無顧忌地拋棄的又是什么?他們接受西方的是什么?
(美)本尼迪克特 ·各國文化 ·18.7萬字
本書一直為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現又成為當代商家的必備之書。它所揭示的智謀權術的各類表現形式,被廣泛運用于內政、外交、戰爭、經貿及公關等領域,其思想深深影響今人,享譽海內外。
李奎編著 ·理論 ·12.5萬字
《娛樂至死》初版于1985年,是尼爾·波茲曼的代表作之一。《娛樂至死》想告訴大家可能成為現實的,是赫胥黎的預言,不是奧威爾的預言;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憎恨的東西,恰恰是我們熱愛的東西!電視時代蒸蒸日上,電視改變了公眾話語的內容和意義,政治、宗教、教育、體育、商業和任何其他公共領域的內容,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而人類無聲無息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美)尼爾·波茲曼 ·文化研究 ·10.6萬字
好想跟著三毛遠行,一同去金色海洋吹風,聆聽音樂王國的天籟之音,伴著大西洋的七顆鉆石感受清風拂面的恬然情懷。
蕭意 ·各國文化 ·19.5萬字
一個人的氣質里,藏著他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流過的悲傷,還有曾經愛過的人。我們借由書籍穿梭歲月人事,我們在文字之鏡前凝視自省。翻開2017年月歷之書,開啟一段明亮的閱讀旅程。
出版內容部 ·中國文化 ·0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手相與面相》對人的手相與面相進行了科學系統的分析,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各種新的內容對人的手相和面相進行詳盡細致的歸類,并加以逐條分析歸納,書中還特別提到國外科學家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而得出的關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規律,總結出了一些帶有普遍性的規律,可以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指導與參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與人的命運定數、兇吉絕對聯系起來的迷信說法。
金開誠主編 ·中國文化 ·2.9萬字
國學大師蔡元培不僅奠定了中國近代教育思想,而且還撰有關于國人道德修養的豐富著述,為后人提升道德境界、加強內煉修養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典讀本。本書編者重拾瑰寶,文白并存,精編細選,結集成書,凝聚了他論述國人修身立德處世的全部精髓,是今天的我們思考社會人生、加強內在修養不可多得的道德范本和踐行寶鑒。
蔡元培 ·中國文化 ·14.4萬字
《菊與刀》是本尼迪克特的成名作,最初是奉美國政府的命令,為分析、研究日本社會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調查分析報告,旨在指導美國如何管制戰敗后的日本。本書于1946年正式出版,1949年出版日文版,在美國、日本都引起了強烈反響。事實上,美國政府戰后對日本的政策和日本相應的反應與本書的分析基本一致,可謂是美國改造、分析日本的指導書。這本書也被認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讀書,是社會科學研究直接運用于政治實際操作的杰出例證。“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美)本尼迪克特 ·各國文化 ·17.7萬字
本書編著者于浩如煙海的史籍中尋找蛛絲馬跡,苦心孤詣,搜集鉤沉了千百年來具有不傳之秘的數百種絕技,例如贗古、識寶、煉金、養生、美容、測字、武功、修煉等種種絕術奇技。大至俯仰天地、神機妙算,小至安神祛病、除虱滅疥,處處深埋玄秘,個個藏匿機巧,其內容在今天仍有寶貴的借鑒意義。《中國古代奇技淫巧》是一本中國傳統文化介紹。
楊鈞編著 ·中國文化 ·19.5萬字
《成語與歇后語》中歇后語是我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出來的一種獨特的語言形式,是漢語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獨特的結構、生動的表現形式和妙趣橫生的表達效果為群眾所喜聞樂見,構思巧妙,幽默風趣。
金開誠 ·民俗文化 ·2.9萬字
曾國藩自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30年的翰林院和從軍打仗生涯中共有1500封信留世,這本《曾國藩家書》選取其中部分信件。內容上至曾國藩寫給祖父母、父母,中對兄弟,下及寫給子侄,多為家務、勸誡,有國事,有政務,有軍事指示,有人物評論,還有讀書、寫字、作文的理念。全面細致顯示了在風云變化的晚清背景下,這位力挽狂瀾的歷史重臣的心路歷程,從側面講述他是如何成功的以及被人稱道的家風何如形成,讓每個讀者從中見微知著,有所悟有所得。這一部家書足以體現出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精神偶像。
(清)曾國藩著 李金水編譯 ·中國文化 ·19.9萬字
南懷瑾作為一代國學大家,其觀點精辟、深邃。本書采擷南懷瑾大師的文慧見解,既記錄了南懷瑾先生對生命的理解,又通過先生的慧眼揭示了人生的新意。與南懷瑾先生一同探討國學內容,即能學習到其尊重生命而彰顯的尊嚴,又能成為人生十字路口的指路明燈。市面上關于國學課的書籍有很多,但關于南懷瑾先生國學課的書籍卻很少,而同類書的銷量均不錯,相信本書的出版一定可以將“南懷瑾講國學”這一理論特點更好的發揚光大,從而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南懷瑾講國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南懷瑾先生的國學理論娓娓道來,全書生動趣味,即采擷了南懷瑾大師對國學的獨特見解,還記錄了南懷瑾先生對于生命的理解。
季風 ·中國文化 ·11.8萬字
《詩經》最早稱稱《詩》或《詩三百》,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據傳經孔子整理編纂,后來儒家把它尊為經典,稱作《詩經》。《詩經》大約編成于春秋時期,共收集詩歌三百零五篇,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風俗、文藝等諸多方面,開辟了中國詩歌現實主義創作的源頭,被譽為中國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詩經》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是中國詩歌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光輝的起點。
韓震主編 ·中國文化 ·5.6萬字
本書是明恩溥著作中傳播廣、影響大的一部,原為他發表于上海《字林西報》上的一組文章,講述他在清末中國傳教期間的所見所聞,介紹中國人的生活、風俗和性格等,于1890年在上海結集出版,1892年在英美等國出版十幾個版本,引起轟動,其后一百多年來多次再版。書中對于中國人典型性格的概括分析,對中國文化的獨到見解,雖然囿于個人視野和文化差異存在一些偏見,但大部分觀點還是客觀犀利的,所舉實例在中國也普遍常見,時至今日依然有發人深省“民族劣根性”的價值。魯迅先生去世前,還曾在《大公報》撰文向國人推薦此書。
(美)明恩溥 ·中國文化 ·19.2萬字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后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并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韓震主編 ·中國文化 ·4.2萬字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為春秋時期老子所撰,僅五千余言,但博大精深,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不僅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且對中華民族的性格鑄成、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道德經》做為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被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新解(全譯本)》以獨到的視野和樸素的筆調,對《道德經》中的文化精華加以深入的解讀,以此來指導人們在具體生活中所遇到的為人處世、生活情趣、工作態度、人際交往、婚姻家庭、企業管理、養生之道等方面的問題,是一部幫助人們走出生活與情感的困惑的力作。
老子 ·中國文化 ·12.8萬字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于南北朝,成書于明清。《三十六計》全書以《易經》為依據,引用《易經》27處,涉及六十四卦中的二十二個卦。根據其中的陰陽變化,推演出一套適用于兵法中的剛柔、奇正、攻防、彼己、主客、勞逸等對立轉換變化,其計謀體現了極強的辯證哲理。
韓震主編 ·中國文化 ·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