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寫在前面的話
在利奧波德去世時,《沙郡年記》這部書的草稿就已完成。他的兒子盧納整理了書稿,于1949年將該書出版。接著盧納又陸續整理了利奧波德的一些從未出版過的雜文和游記,并命名為《環河》于1953年出版。
本書由《沙郡年記》以及《環河》中節選出的八篇隨筆組成。為了表現利奧波德的萬物皆相關的主要思想,同時也為了避免重復,我對這些隨筆的前后順序進行了些許改動,對其中兩篇隨筆進行了整合。由于重新編排的原因,本書初版序言中提到的各個部分經過了以下調整:第二部分的標題已重新更名,第三部分改為第四部分,而新的第三部分的篇章大多選材于《環河》。我們也對篇章中某些過時的參考文獻做了修改,以便更好地引導讀者閱讀。
盡管這些文章已經被很多人閱讀和引用,但是它們的基本主旨在人們用它們來宣揚“自然之美”的同時幾乎被忘得一干二凈。路邊的園林綠化絕非利奧波德所倡導的人與土地之間的那種和諧。美國在立法中強調要保護自然之美,但同時還在兩個極有自然價值的地區建造堤壩。國會已經收到了關于在科羅拉多大峽谷修建水電站的議案。這項工程會毀掉這一片生機的水域,淹沒這個地區大部分獨特的自然遺產景觀。
類似的開發項目還有很多,包括在阿拉斯加開發大型水電站。太平洋沿岸的大片水禽繁殖地帶即將由于水電站蓄水而被淹沒。在蘭伯特大壩建造那會兒,大部分野鴨、大雁和其他鳥類都消失了。可在此之前的那些年里,它們每年都要飛過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當年奧爾多·利奧波德寫下“大雁的音樂”時,沒有人曾想象到會發生這樣的情況,而如今這種情況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令人遺憾的是,提出、擁護并實施這一計劃的美國人,用經濟上的緣由來為自己的行為辯護,而經濟并不應該成為決定性的因素,何況人們本可以尋找到可替代的、其他可行的發電方法。
奧爾多·利奧波德的孫輩這一代人,有的正在大學校園里事事叛逆,有的正在參加游行或從事社會事務工作,有的正在異國他鄉戰斗。在這一代人成長時,利奧波德當年曾經深刻探討并為之進行雄辯的“野生和自由萬物”的保護工作也到了關鍵時刻。
很多事物都在吸引這些年輕人的注意,大自然面臨的困境則發出了對他們的最后呼喚。人類對土地的冷淡漠視,正在毀滅野生的、自由的生靈。要遏制對大自然的破壞’除了把傳承土地倫理的重任托付給年輕一代以外,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嗎?
卡羅琳·克拉格斯頓·利奧波德 盧納·利奧波德1966年6月于華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