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為什么有的人光彩照人,有的人卻委靡不振?為什么有的人人見人愛,而有的人卻人見人嫌?為什么有的人路路暢通、事事順利,而有的人卻時時遇堵、事事碰壁?秘密是氣場!氣場決定心態,氣場影響形象,氣場左右成敗,氣場改變命運。氣場來自你的身體與心靈,是一個人散發出的一種能量。氣場看不見,摸不著,但每時每刻都影響我們,改變我們的命運。你的氣場是由你的精神創造的,你的命運是由你的內心決定的。氣場與內心相互支撐,相互映射,塑造一個強大的自我。
牧之 ·百科 ·17.7萬字
過低的自我評價,讓我們忽略自己的優點與價值,將成功歸結于運氣和他人;過高的自我期待,源自對“我不夠好”的恐懼。當“自我評價”與“自我期待”脫鉤,一個人就會用各種方式控制焦慮,呈現出形形色色的完美主義行為:自我強迫、挑剔、拖延、討好、畫餅、三分鐘熱度……本書將深入討論早期經驗是如何影響我們,并歸納出A、B、C三種人格的完美主義類型——“追求安全型”“渴望認同性”和“自求我道型”,具體到學校生活、職場、伴侶關系、親子教育與退休生涯5大情境,依照不同完美主義類型的特質提供調節方法,讓我們拉近自我期待與自我評價之間的差距,實現與完美主義共存,找回內心的踏實感。也希望能提供一個契機,去解救那些被完美主義者“逼瘋”的靈魂。
陳俊欽 ·人格心理 ·8.4萬字
IFS是一種根植于神經科學、非病理化的、快速有效的治療方法,其核心是將人的內在資源和自我關懷應用于治愈情感創傷,為創傷后應激障礙、焦慮、抑郁、飲食失調等提供了革命性的治療方案。本書簡明地闡釋了IFS療法的源起、范式和專業術語,并展示了各種各樣的臨床應用場景,易于閱讀,實用性強,可作為心理治療師/咨詢師的案頭工具。
(美)弗蘭克·G.安德森等 ·心理咨詢 ·9.2萬字
在20世紀,笛卡爾推崇的身心二元論占據主流。二元論拒絕承認情緒在理性決策中的作用,認為情緒是理性思考的雜音。然而,既是臨床醫生又是神經科學家的達馬西奧,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觀點,認為人類的理性決策離不開對身體情緒狀態的感受。這一論斷簡單卻有力,從根本上顛覆了支配西方幾百年的身心二元論。自《笛卡爾的錯誤》出版以來,西方世界的哲學思想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在《笛卡爾的錯誤》中,達馬西奧教授通過豐富的臨床案例,令人信服地證明了情緒在人類理性決策中的重要作用。他提出的軀體標記假設,為身心之間的聯結提供了當代科學的確證,把虛無縹緲的心智轉變為具體可感的實在之物。為我們思考人類的理性和意識,開辟了一條全新的認識路徑。書中豐富的臨床案例和富有洞見的理論假設,共同為我們帶來一場人類意識探索的盛宴。達馬西奧教授帶領我們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帶領我們走進人類理性的深層結構之中。
(美)安東尼奧·達馬西奧 ·入門 ·16.7萬字
人是感情動物。生活中,每個人對情感都有強烈的需求:對親情的渴望、對友誼的期待、對愛情的向往,還有摻雜其中的夫妻情感、社會情感等。人的一生之中,父母親情始終相伴,即使父母衰老,人們也會在子女身上延續這份感情。除此之外,友情、愛情相繼進入生命,如果幸運的話,珍貴的友誼和純真的愛情也會如影隨形,相伴一生。本書除了闡述對個體最重要的親情、友情、愛情之外,還有職場上的復雜情感,社會生活中的道德感和公德心等。當如今的媒體鋪天蓋地地宣傳愛情之重要時,本書希望大家能夠理智地看待情感:人的一生,前路漫漫,任何情感都值得珍惜。
隋巖 ·百科 ·13.8萬字
本書為認知哲學文庫叢書之一,嘗試探討心理空間概念及存在性,分析心理空間的拓撲關系結構,并建構心理空間的感知空間、情境空間和語義空間三重認知語境模型。心理空間及其認知語境模型不僅可以作為評估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依據,用于臨床心理治療過程,它還可以作為起始域和目標域的中介,更好詮釋空間隱喻理論中概念是如何產生意義,還可以補充知覺符號理論不足,引導知覺符號從靜態結構轉向空間拓撲動態結構。本書適合哲學、語言學、心理學、認知科學和人工智能專業的學者、研究人員以及學生閱讀。
張繡蕊 ·理論研究 ·13.5萬字
大多數關于催眠的書都強調,催眠對象與催眠者操作者之間的關系是“融洽”的。一般來說,他們都忽略了催眠對象跟他自己也是“融洽”的,及他與全世界都是融洽的,因為他可以自動地給自己催眠暗示。因此,只要不是催眠操作者事先向其灌輸消極的催眠暗示,催眠對象可以很容易地從除催眠操作者以外的其他人那里接受合理且愉悅的催眠暗示。你要記住,雖然催眠對象是順從的,但他不會讓任何人控制他。我再次闡明,在催眠的每個階段,催眠對象都是自主的并且會選擇他所接受的暗示。如果出現了催眠對象不想接受的暗示,他要么會從恍惚狀態中醒來,要么會拒絕對暗示做出反應。
(美)大衛·艾爾曼 ·催眠 ·19.6萬字
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可以使您與他人的交往變得順利。也許,還能由此成為游刃有余的社交高手。不僅如此,您還會發現以前未曾了解的真實自我,從而進行自我啟發。
傅靜 ·百科 ·6.4萬字
復盤是圍棋中的一種學習方法,柳傳志將復盤引入到做事之中,成為聯想三大方法論之一,在聯想每一個重大決策的背后,都有復盤的身影。《復盤》暢銷10萬冊后,實踐版的上市融入了作者近5年復盤研究實踐的新思考,不玩概念,只重操作,看了就會用,用了就提高!書中內容聚焦于個人復盤。因為,不管是團隊復盤,還是在企業中使用復盤,根基都在個人復盤上。如果個人不精通復盤,團隊和企業中,也無法發揮出復盤的威力。實踐版還引入了更多具體復盤的案例,按照復盤的步驟,一步步展示復盤操作,更加直接和專注在復盤的運用上,每一件發生過的事,都可以復盤,從中得出經驗教訓,總結規律。復盤是我們應對人生的本能,是刻意練習的內核,是認清問題的必須,是提升自己有效的方法。掌握了復盤,就意味著我們掌握了隨時隨地隨事提升自己的方法。意味著只要我們愿意,就可以改正錯誤,從蒙著打到瞄準打,掌握規律,隨時隨地隨事都可以成長。
陳中 ·人格心理 ·7.7萬字
在《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中,作者一語道破了中年危機的實質:它不是一個年齡事件,而是一種心理體驗,源于我們一直以來為了迎合他人期望所扮演的“臨時人格”,與我們內心的真實需求發生了猛烈的沖突。猶如一場心理上的地震,中年之路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審視自己、開始改變的機會。但是踏上中年之路、已然聽見內心召喚的我們,為什么發現“做自己”依舊這么難?在《中年之路2:解開前半生的束縛》中,作者進一步給出了問題的答案:中年的無力感,源于童年時期形成的情結,那是自我還太弱小、不足以抵抗外部威脅時形成的心理防御方式。創傷出現得越早,防御手段就會越系統化,情結的力量就會越大。每當我們感受到類似的創傷體驗,情結就會被激活,它像嵌在我們“大腦主機”中的自動化程序,把我們局限在孩童式的視野和反應中。原始創傷最糟糕的后果是它扭曲了人的自我感,并造成一種無意識的沖動,讓我們在日后一次次地重演創傷關系。
(美)詹姆斯·霍利斯 ·人格心理 ·19.1萬字
心理學讓你內內心強大不是指一個人在說話、做事、處理問題上有多強勢,或者多么咄咄逼人。相反,強大的心理素質不僅僅表現在行為上,更表現為一種自我的內心感受。比如一個人對自己的了解程度,對環境的掌控程度,面對逆境、挫敗時的情緒狀態,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體驗等等。可以說,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定對世界具有獨特的看法并且不輕易受他人影響,有著清晰的人生目標,對未來充滿希望。他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滿陽光,很少被負面情緒所累。本書通過各方面的心理疏導,讓您原本浮躁的內心沉靜了下來,更加自信,更加從容,獲得強大的內心世界。
隋巖 ·百科 ·13.5萬字
內容介紹:在公開市場上,你的性與愛價值幾何?大多數人都同意,愛情意味著某種程度上的博弈,論及婚嫁時更會進一步涉及投資和合約理念。愛和性的所有層面都涉及成本和利益。本書運用經濟學原理,結合統計數據和行為分析法,將有關戀愛、性、親密關系和婚姻的問題詮釋為一門性感的科學。本書將人類的兩性關系分為三個階段:情竇初開、尋覓伴侶階段,穩定的戀愛關系階段以及漫長的婚姻時期。以幽默的文筆講述大量故事和匿名真實案例,剖析這股決定人類婚戀行為、想法和喜好的市場力量。讓讀者在經濟學的框架之下,更加深刻地理解人類在性與愛的問題上的每一次選擇、每一個決定和結果。
(美)瑪麗娜·艾德謝德 ·心靈療愈 ·14.2萬字
《自我與本我》收錄了弗洛伊德后期的三篇成熟作品:《超越唯樂原則》、《集體心理學和自我的分析》及《自我與本我》,簡練地表達了精神分析學的理論要點和學說精髓。其中的《自我與本我》發表于1923年,是弗洛伊德最后一篇重要著作,被公認對人的心理及其活動做出了新穎的、革命性的描述。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經典著作 ·14.2萬字
陷入抑郁的時候,我還無法很好地理解這句話;走出抑郁后我才發現:如果抑郁不曾流淌過我的生命,想必我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是誰,將走向何方。抑郁,讓死亡離我如此之近。但也正是因為死亡的存在,才讓我體會到了生命的意義在于愛與希望。正因為愛沒有消融,希望沒有泯滅,才讓我走出抑郁,找回了真我。當處于抑郁之中時,我的眼前只有絕望。我試圖讓自己相信還有未來,但也僅僅是種自我安慰罷了。我似乎只剩下在絕望中堅持的權利,但也正是這種在絕望中的堅持,才讓我一點一點地看到了希望。當曙光終于穿透黑夜,我看到了因為愛而萌生的動力,因希望而產生的堅持。正是愛與希望讓我變得堅韌,沖破陰霾,重見藍天!這是一本由曾經的抑郁癥患者、現在的心理咨詢師的心血之作,書中對抑郁進行了深刻剖析,是一份讓抑郁者充滿希望的自救指南。
王宇 ·心靈療愈 ·16.2萬字
在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運用身體語言,揮揮手,露出微笑,皺下眉頭,這些都是基本的身體語言。當你與熟悉的人交流,或者與陌生人擦肩而過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留意對方的身體語言——表情、身體姿勢、手勢、腿腳動作等,這是我們獲取信息的可靠渠道。當你能夠輕松地看懂身體語言,嫻熟地運用身體語言的時候,就可以向別人展現一個更豐富、更有魅力的自我,同時更加準確和透徹地理解對方的心理,減少工作和生活中的摩擦和誤解,提高人際交往的效率。一個身體語言高手自然也是一個溝通的能手,掌握并熟練運用身體語言會讓你事半功倍,游刃有余。
李娟娟 ·積極心理 ·11.7萬字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感,是人類改善自身處境的動力之源,是人類追求優越感的原動力。在《自卑與超越》中,阿德勒首創“自卑情結”一詞,闡述了自卑感的行成及其對個人成長的影響,教導個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將自卑感轉變為對優越感的恰當追求,從而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義。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經典著作 ·14.2萬字
本書闡釋了共情與同情的不同,以及共情力在我們人生中的重要影響和作用。生活中,如何利用共情獲得富有質量的人際關系,如何利用共情尋找愛情,如何成為一個積極的共情式聆聽者,如何運用共情創造持久的親密關系,以及如何避免共情陰暗面對生活的糟糕影響。此外,作者認為共情是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并闡述了如何借助誠實、謙遜、納、寬容、感恩、信念、希望和寬恕等8種行為來獲得共情能力。
張笑恒 ·百科 ·10.5萬字
本書以楊樂樂、王康、朱磊三個同學的經歷串聯起整個故事,把七年級新生經常會遇到的事,列出真實的情境,逐一進行探討。在內容設置上,通過“課前調查”“班級播報”收集上課素材,引出相關心理現象;通過“心理加油站”“故事與案例”介紹相關事件中包含的心理學原理和理論知識,引導學生思考、感悟;最后通過“延長的心理電波“促進知識與技能的內化,強化自我管理。最終達到“伴護心理發育,塑造心理能力,助力可持續成長”的目標。
蘇彥捷總主編 ·百科 ·3.2萬字
本書重點講解了心理疏導的理論與技術,以及心理疏導在自我成長、家庭生活、組織發展、社會活動等領域的具體應用。本書技術應用性強、案例豐富,適合心理學愛好者、教師、家長、企業管理人員、社區管理人員、志愿服務人員等人群閱讀學習,旨在幫助他們系統學習心理疏導知識,全面掌握心理疏導技能,提升自我綜合能力。
賴丹鳳 ·變態心理 ·18.3萬字
本書是馬斯洛、阿德勒、奧爾波特等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關于“人的潛能和價值”討論的精選論文集,深刻探討了人的尊嚴與價值、目標感和意義感以及個體創造力與自我實現等重要話題;只有當人真正認識自我,通過充分實現人的潛在的能力,才能成為獨立自由的人,從而獲得幸福感和成就感。《人的潛能和價值》不僅是一本心理學作品,更是一部生命哲學著作,幫助讀者重新認識自我,深入發掘自己的天賦和潛能,實現人生價值,勇攀生命的高峰。
(美)亞伯拉罕·馬斯洛等 ·社會心理 ·13.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