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素問玄機原病式
免費

醫經類著作。金劉完素(約1120—1200)撰。一卷。完素字守真,自號通玄處士,河間(今屬河北)人。人稱劉河間。金承安間,章宗征召,不就,又賜號高尚先生。為河間學派開山鼻祖,后世尊為金元四大家之一。長期行醫于民間,頗負盛名。研究《內經·素問》十載,對運氣學說造詣尤深。因其擅用寒涼藥物,后世又稱之為寒涼派。另撰有《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宣明論方》、《三消論》、《傷寒直格》、《傷寒標本心法薈萃》等。傳其學者有荊山浮屠、穆大黃、馬宗素等。是書約成于天德四年(1152)。依據《素問·至真要大論》中病機十九條,將病癥歸納整理為“五運本病”和“六氣本病”十一條病機,凡二百二十七字,逐條逐證注釋闡發,并提出相應治療原則。尤其增列燥氣為病一則,提出“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皆屬于燥”,并將病機十九條屬于火熱的十七種病癥擴大為五十余種。提出“六氣所傷皆熱”、“六氣皆能化火”觀點,對后世醫家如張子和、朱丹溪及清季溫病學家均有較深影響。此書不僅為劉氏“火熱論”代表著作,更是研究《內經》病機理論、醫論方法及臨床辨證的重要參考文獻。有《劉河間傷寒三(六)書》本,明嘉靖十四年(1535)刊本,《古今醫統正脈全書》本。

劉完素 ·國學 ·2.9萬字

最新章節 第7章 六氣為病(5) 2015-12-27 09:05:56
傷寒六書
免費

明·陶華撰。成書于1445年。全書7萬字。書凡6卷。該書以陶氏所撰之六種傷寒著作匯集而成,合為六卷,分為六書,故名《傷寒六書》。卷一曰陶氏家秘,先傷寒論,次傷寒秘要脈訣指訣、浮脈形法主病等二十二論,繼述有關傷寒的七十余種病證,以及風溫、濕溫、風濕、溫毒、中厥等證治。卷二曰明理續論,謂“成無己《明理論》,止五十證,辨究詳明,惜其未備。于是乃集所見所聞,比類附例,斟酌而損益之”。即在成氏《傷寒明理論》基礎上,由五十論增至八十五論,于傷寒形證予以辨析。卷三曰傷寒瑣言,乃陶氏研習《傷寒論》之心得,載辨張仲景傷寒論、治傷寒用藥大略、傷寒言癥不言病、厥分陰陽辨等一十五篇,“文雖鄙俚,然言簡意到”。卷四曰殺車槌方,列劫病法、制藥法、解藥法于前,載秘驗方三十七首于后,藥證相印,經方時方,融冶一爐,發明頗多。卷五曰一提金啟蒙,分述六經見證法、辨證法、診脈法、用藥法及脈要貫珠數等,以為學習傷寒啟蒙之用。卷六曰證脈截江網,立傷寒標本論法、傷寒用藥法則、傷寒統論受病之法、論傷寒難拘日數辨等一十六篇。是書言必遵仲景,強調臨床實用。對傷寒六經證治與雜病證治,探微索隱,反復詳明。其辨陰陽有經,表里有癥,虛實有脈,制方有法,活潑玲瓏。其診病問疾,善用浮、中、沉三脈查辨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循此而立法處方用藥。另書中所載經驗良方,匯注了陶氏心血,具有實際參考價值。又從學術的繼承與發展而論,此書受朱肱《活人書》影響頗為深刻。但辭句多有重復,并有辨證欠明、方藥雜亂之弊。后世徐春甫、汪琥、王宇泰等均就此提出異議。此書有明·李存濟刻本及《醫統正脈》本等版本;民國間上海千頃堂書局、上海中醫書局有印行。現北京圖書館藏有明《古今醫統正脈全書》本、明·萬歷四十年壬子(1612)李存濟刻本;中國醫學科學院圖書館藏有明代武林何景道刻本;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藏有清·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文發堂刻本。

陶華 ·國學 ·9.7萬字

最新章節 第23章 2015-12-23 15:51:24
太上九要心印妙經
免費

原題「仙人張果老述」。唐宋書志均無著錄,疑為晚唐北宋道士之作。一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簡稱《九要心印經》,屬道教內丹經書,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書中分內丹為三品,以九轉大還丹為上品,認為九轉丹成,每轉各有樞要,即九要:第一「真一秘要」,神氣皆煉,性命雙修。第二「橐龠秘要」,心腎為煉養神氣的工具,根本在于以神調氣,以氣定神。第三「三五一樞要」,三五一指三陽、五行、一氣,道本自然,不離一氣。第四「三一機要」,三一指三成一氣,上有神仙抱一煉神之道,中有豐國安民煉氣之法,下有強兵戰勝煉精之術。第五「日魂月魄真要」,日魂月魄指「陰陽」,日屬陽魂,月屬陰魄,每月上十五日魂守魄,下十五日魄守魂,一時之用,可奪一年之造化。第六「日用五行的要」,日用指神氣相守,聚而不散,五行指心主神,肝主魂,脾主意,腎主志,肺主魄,五行聚而化之丹。第七「七返還丹簡要」,指關閉七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等。第八「八卦朝元統要」,又稱「八卦還元歸根之道」,八卦中心為坎,腎為離,一陰一陽,一內氣一外氣。第九「九還一氣總要」,九為陽數,還為聚合,一指氣。其說大略以性命為綱、精、氣、神為藥。認為神氣乃人身之鉛汞,以神調氣,以氣定神,神氣相抱,性命栩固,共成一氣,而生真火;以真火返煉其精,精化為神,神合于道,以返自然,此丹道之要也。又分丹法為神仙抱一煉神合道之法、富國安民煉氣之法、強兵戰勝龍虎交媾之法。又分大丹為內、外二丹,外丹者五谷之氣,內丹者真一之氣,認為「其內丹不得外丹則不成,其外丹不得內丹則無主」。本書較成體系,為隋唐道教服氣理論中的上乘之作,是研究唐代道教內丹的重要文獻。

佚名 ·國學 ·3011字

最新章節 第2章 2015-12-26 22:02:33
法苑珠林
免費

佛教類書。道世撰,100卷。自宋以后開始入藏。宋、元、明、清各藏皆錄為100卷。但嘉興藏為120卷。道世,中國唐代僧人。俗姓韓,字玄惲。原藉伊闕(今河南洛陽),遷居京兆(今西安市)。12歲時,在青龍寺出家,“律宗研核,書籍鉆尋”。曾受朝庭徵召,準備參與玄奘譯經,后又召入西明寺,與道宣律師同伍,因之受人尊敬,稱“人莫我及,道望芬然”。主要著作還有《善惡業報》、《信福論》、《大小乘禪門觀》、《受戒儀禮》等10部153卷。他“以為古今綿代,制作多人,雖雅趣佳辭,無足于傳記。由是搴文囿之菁華,嗅大義之瞻蔔,以類編錄,號《法苑珠林》總100篇,勒成10帙”。以《動量篇》始,《傳記篇》尾。每篇記述1個主題,篇下又分小部,總計668部。內容涉及了佛教教義、信仰、經論、戒律、神異、感通、人物、寺塔、供養、僧侶、居士、唄贊,和儒道的君臣、修身、忠孝、交友、富貴、貧賤、諍訟、謀略,以及祭祠、占相、漁獵、園果、雜耍等方面內容。篇末附有《感應錄》,以證其說。全書夾敘夾議,引用書籍達400余種,其中佛教外典籍140余種。所引書名都詳加標示,非耳聞目睹的事情,也要注明何人所說,表示言之有據,決非虛構。該書使許多已佚的著作,都在里面保存了若干條,故史料價值極高。又由于其分門別類,便于找尋,為學者重視和利用。

道世 ·國學 ·115萬字

最新章節 第288章 2015-11-27 16:45:19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犹县| 蒙山县| 刚察县| 山东省| 新宾| 沾化县| 固安县| 南部县| 祁阳县| 南汇区| 丰原市| 界首市| 肃北| 内黄县| 和田县| 凌源市| 龙里县| 东乌珠穆沁旗| 深泽县| 汝城县| 元江| 大田县| 确山县| 盐亭县| 双城市| 佳木斯市| 桦甸市| 葫芦岛市| 博野县| 牙克石市| 磴口县| 乌什县| 安宁市| 贵港市| 霞浦县| 邯郸市| 揭西县| 揭西县| 晋江市| 崇文区| 凉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