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婦人四癥

婦人四癥.血風瘡 .陰蝕 .乳發 .頭風

頭風癥

頭風癥惟婦人最多,蓋由產后敗血過甚而傷風受冷,或月水來多而受濕感寒,血氣虛弱,風寒來頂,致頭松弛而畏冷怕風,腦如空筒而髓枯血干,炎天裹包怕寒目如瞑,脹酸痛不止。宜人參四物湯、黃 補虛湯、防風勝濕湯,更灸風池穴、巔頂穴可愈。

十一味人參四物湯人參、當歸、熟地、白術、川芎、甘草、細辛、升麻、白芷、紅花、白芍。姜棗引。

食后服。

十七味黃 補虛湯黃 、白術、人參、甘草、茯苓、羌活、熟地、蒼術、黃芩、紅花、 本、川芎、白芷、桔根、荊芥、菊花、防風。姜棗引。

食后服。

十九味防風勝濕湯防風、紅花、當歸、黃柏、蒼術、肉桂、干葛、升麻、羌活、細辛、白芷、黃 、甘草、白術、熟地、白芍、川芎、石膏、人參。姜棗引。為丸亦可。

食后服。

婦人頭疼方婦人頭疼,心中潮熱,飲食減少,服此方神效。

川芎一錢,當歸(酒洗)一錢、白芍八分,生地一錢,熟地二錢,丹皮三錢,陳皮二錢,云苓一錢,寸冬(去心)一錢,香附(炒)一錢,元胡一錢,甘草六分,伏毛(鹽水炒)一錢,川膝二錢,骨皮一錢。

血風瘡

血風瘡生于兩頤后之間,痛癢不一,膿水常流,蓋由產后受風而然也。內宜防風勝濕湯(方見上),外用螵硝散可愈,萬靈膏亦可。

五味螵蛸散(敷方)石脂、兒茶、血竭、枯礬、螵蛸。

共研末,敷毒上。

隔紙膏黃丹、黃蠟五錢,白蠟、陀參、水粉各五錢,以桐油一鐘,清油一鐘,將前藥加頭發入油內熬成膏,用傘紙刺眼先貼皮肉上,又將藥膏貼之,甚效。

陰蝕

陰蝕生于陰戶之內,人門之中,一癢則酸麻徹骨,一痛則痛苦酸心,皆由產后保護不慎,以致風寒內逼,或月經調治失宜,遂延濕熱中生,或產日未滿而交合,或月經未住而行房,或惹男子疳毒,內生熱癥,種種不一。

宜清熱流氣飲、川楝祛毒湯服之,雞肝散插之,草麻湯洗之,艾煙熏之,外此而不知求醫,則子宮散而陰戶亦脫,逐致不起者多矣。

十八味清熱流氣飲紫蘇、牛膝、木通、豬苓、黃柏、知母、車前子、二花、牛子、連翹、赤芍、羌活、蛇床子、甘草、當歸、木鱉、紅花、生地。燈草引。

空心服。

十七味川楝祛毒湯川楝子、車前子、蛇床子、栝蔞子、白芷、木通、大腹皮、地骨皮、五加皮、紫蘇、黃柏、當歸、羌活、連翹、麥冬、紅花、葵花。

空心服。

九味雞肝散臭蕪荑、蛇床子、硫黃、朝腦、花椒、枯礬、雄黃、螵蛸、黃連。

共為末,取新雞肝搽上藥末,乘癢時插入陰戶之中,亦可愈。

十味草麻湯蓖麻子、柏葉、槐葉、柳葉、桃葉、白芨、白芷、升麻、防風、麝香。

煎水入盆中熏洗,不然曬干為末,燃著入穢桶內,令坐其上,勿通氣燃熏,一、七個時辰方住。

乳發

乳發之毒丹,乳發未潰不能穿頭,疼痛難忍。將新鮮天南星一個,只用一半,以酒糟和搗敷一晝夜,去其腐肉,然后用肥肉煮熱切片,貼之生肌,甚效。

乳發消毒飲方麥冬二錢,茅根三錢,齊頭蒿一把。

水煎服。

附雜癥便方

風火雜眼神方蘇木、歸尾、羌活各五錢,黃連、朱砂、銅綠、膽礬、玄明粉各三錢。

此八味不可加減,共為細末,以細青布包裹幾重,入碗內,放在微火之中,將水浸出汁來,連洗三次,神效。

治腳汗方白附子煮爛,加皮硝再煎滾,溢洗二、三次,神效。

治大麻風方初起時用桐子白,火上燒存性,放鋤頭板上熬成膏,以紙攤膏貼患處。

又方通天丹內加蘄蛇在內,名通天散,用苦參十余斤,不沾鐵銅器,挖時仔細,如恐沾鋤頭處用檀木捶,向石楞上除去粘鐵苦參,用蕨碓舂細,糯米泔水浸七日,一日一換,用柳木甑蒸過曬干,缸片焙焦磨粉用之,每一料用苦參粉一斤,加枳殼三錢,天仙子三錢(炒時有香為度),煉密用熟蕎麥粉入內糊丸,白水下,再用烏梢蛇去頭尾皮刺,以 豬肉伴和為丸服之。

又方用賴蝦蟆一個,入鴨肉煮熟去蟆食肉,汁洗遍身,吃后用青布衫穿著,蟲盡沾于布衫上效。

又方生姜、蔥各四兩,陳屋瓦草一斤,黑羊屎三斗,煎水洗取汗禁風。

哽疾方用活壁虎一只,放在碗內,用鐘子蓋定,將好燒酒燒熱沖入碗內,壁虎不用,服酒出汗效。

蛾子方用喜蛛子窠,將瓦焙干為末,吹效。

軟癤方

附雜癥便方

小兒軟癤甚堪憐,將針挑破用燒鹽。

打細塊如綠豆大,入在癤內自愈全。

貼腫毒方用梧桐葉,將白水煮三炷香火,俟葉冷貼患處,甚效。

紅汗并及蛾子方用杖藜磨水吞之,效。

鵝掌風方鵝掌風由于陽明經火熱血燥,初起紫斑白點,久則皮膚枯濃破裂不已,二礬湯熏洗即效。此方輕則不宜越重起效,白礬加皂礬四兩,兒茶五錢,側柏葉半斤,用水十碗,煎數沸候用,先以桐油調搽患處,將油紙點著,以煙焰向患處熏之。片時方將前藥湯乘滾貯桶內,手架上以布蓋手于湯氣上熏之,勿令泄氣,待微溫傾入盆內洗之良久,一次可愈。七日忌下湯水,永不再發。

又方川烏、草烏、何首烏、天花粉、赤芍、防風、荊芥、蒼術、地丁各一錢,艾葉四兩,銼碎水煎熏,熏后洗,立效。

又方核桃殼鮮者更佳,鵓鴿屎等分煎水,頻洗立效。

又方白豌豆一升,入練子同煎水,早午晚洗,每日七次痊愈。

又方用黑鉛不拘多少,打成片,熬一柱香時,入綠豆一碗,再煮爛去渣,以水乘熱洗數次,立效,或搽亦可。

乳島(蛾)方用巴豆一粒,研爛,用竹紙為捻,又以香油潤透燃灼吹滅,噙于口內,煙往喉即愈矣。

又方用白鮮皮入口內嚼爛,手搓之,立效。

心氣痛方豬牙皂(飛過火 存性)、甘松五錢,北細辛五分。俱為末,加真元寸三分,研細入瓷缸內收貯。凡男婦氣痛,每用三分。如寒氣痛,以火酒調服。如陽性氣痛,以熱水調服。水泄之人勿用。

胃氣痛方用栝蔞子一個內的仁,炒熟,以仁煎酒,連服六、七日,神效。

又胃氣痛重者方砂仁、木香、五靈脂各一兩,廣皮九分,丁香一錢。俱不見火為末,每服三分半,滾酒水下,不可多服。

湯泡火燒方雞蛋七個,煮熟留黃,其白與患者吃,用麻油煎黃為膏,黃似果炭,去黃不用,其油搽上愈。

又方用大黃為末,以雞蛋清調搽,神效。

裙褊瘡方鳳凰衣二錢,黃柏二錢,亂發二錢,人乳一鐘,麻油一碗熬,隔紙膏貼之。

又方陀參五錢,黃柏五錢,青礬二錢五分。共為末,麻油調敷效。

又方團魚殼( 存性)五錢,入冰片二分,麻油調搽,如濕干敷效。

又方白松香一兩,灌紅一兩,生熟石膏各五錢,枯礬一錢,共研細末,桐油調,青布攤膏貼之。先用松枝、蔥根、花椒煎水洗凈,后貼此藥。

又方川松香末一兩,苦參末調搽之,效。

血風瘡癬方百合、百草霜,捶膏貼之。

木香檳榔保和丸最能和脾胃,除飽脹,避穢氣,可常用,妙。大小男婦宜服之。在廣東、廣西者必當吃之。

公檳榔、木香、半夏、杏仁、郁李仁(去殼)、陳皮(去白)、連翹各二兩,神曲四兩,大腹皮(酒洗)四兩。

俱為細末,煎水攪米糊為丸,如梧子大,每用二錢,滾水下。

牙痛方蔥五根,黑黃豆一撮,艾焙熟三錢,煎水噙愈。

下疳楊梅瘡一慨具效方防風、荊芥、梔子、連翹、桔根、生地、歸尾、蟬蛻(七個)、黃芩、土茯苓(五錢)、天花粉、槐花各五錢,川連五分,大黃三錢。姜引。

水二碗,煎至一碗。

食飽服,忌生冷發物。

腫毒托里方歸尾、梔子、連翹、川柏各二錢,二花三錢,桔根一錢,皂刺二錢,乳香五錢,甘草三錢,黃 、赤芍、牡蠣各二錢。

水煎服。

按上下分飲,或食前后服。

再托里方

附雜癥便方

羌活連翹枳殼,烏藥甘草麻黃,茯苓地丁最高強,漏蘆當歸為上。

哪管發背癰疽,不論惡毒疔瘡,一貼汗透便安康,勝似黃金萬兩。

接骨方楊樹根四兩,包術根四兩,花椒樹根四兩,地骨皮四兩,望腫消根四兩。

上藥共搗爛為餅,餅上量加糯米飯一碗,飯上又加酒酹一丸。碎糝飯上酒酹上,又用地虱婆七個,捶碎放酒酹上,然后將酹這一面貼在患處,外用布緊緊卷好,俟至將一對晝時,便須作急解去,恐久則皮上起泡也,此后便愈。

腫毒并流痰方(此方作末藥先服)沉香一錢五分,木香五分,檳榔五分,沒藥七分五厘,乳香六分五厘,大黃二錢五分,穿甲一個半,二花五分,皂刺一個半。

(如瘡未潰頭,用此藥則去其尖)。共為細末,生酒化服。

次服藥方濃樸、歸尾、荊芥、羌活、防風、青藤、赤芍、草烏、前胡、柴胡、陳皮、白芷、蒺藜、麻黃、甘草。

以上俱要三七錢,惟麝香只用三、二分。用黑豆一歲一粒為引;病在頭加茯苓引;病在右加柴胡引;病在左加前胡引;病在足加牛膝、麝香引;在腰加杜仲引。要用生酒煎服出汗。

治漏管方用九齒鱉甲一個燒灰,以玉簪花根末調點上。又用藥線取管,白砒二錢,薄荷三錢,入瓦罐內炭火燒紅,候煙盡加明礬末六錢( 枯),上加乳香、沒藥各一錢,亦候煙盡,共取起打碎,如綠豆大。復用川烏、草烏、何首烏、南星、半夏、防風各三錢,煎汁煮前所 之藥,候汁干取起,加雄黃一錢,冰片、麝香各二分,共為末,面糊,藥線入漏孔內,每日三換,上七次其管自出。

治小兒脫肛方黃連、生地各二分,木通、連翹、梔子、薄荷各三分,甘草一分,石膏一兩,防風五分。燈心引。

治半身不遂方地骨皮、五加皮、羌活、故紙、黃芩、防風、牛膝、枸杞、杜仲、川芎、青皮。

以上各味,各二錢五分。南星、靈仙、木瓜、蒼術、歸尾、 本、細辛、花粉、苡仁各一錢五分,穿甲(炮灸)一錢七分,甘草節一錢五分,白術二錢,茯苓一錢,川芎一錢,乳香五錢,沒藥五錢。上藥用生酒一斗,煮三炷香,隨量飲,發汗一次。發汗平地量病患長短,將桑柴燒地,上又用干草鋪好,上施褥子,病患先盡量飲藥酒,后以棉被蒙頭睡于其上發汗,俟汗發后不放露頭,俟汗干后,方可起來。發汗只用一次,如二次飲酒,則不可發汗矣。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溪县| 大石桥市| 宝清县| 尚义县| 沁源县| 卢湾区| 拜城县| 胶州市| 隆子县| 菏泽市| 灯塔市| 永寿县| 广宁县| 马山县| 衢州市| 遵化市| 镇原县| 永城市| 柏乡县| 侯马市| 沧州市| 巴林右旗| 通州市| 湾仔区| 慈利县| 探索| 孟州市| 甘南县| 新田县| 台南县| 眉山市| 太保市| 策勒县| 吴川市| 安新县| 永城市| 惠州市| 三明市| 塘沽区| 博乐市| 东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