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道德真經注
免費

四卷。初唐李榮(生卒年不詳)撰。李榮,初唐元天觀道士,號任真子,為高宗、武后間人。撰有《道德真經注》四卷。僅存一至三十六章。舊題稱:“元天觀道士李榮注”。書分《道經》、《德經》二經。《道經》末章與《德經》原缺,后在敦煌卷子中發現此書下卷。因書前奏表稱道士臣榮,所以都誤認為李榮是息齋道人,進而認為此書為息齋道人所著。白云齋《道藏目錄詳注》在《道德真經義解》下誤抄為息齋李榮注,實乃錯誤。然《道德真經注》與《道德真經義解》之間存在異端有四:其一,《道德真經義解》分《道經》、《德經》共八十一章;而此書僅分《道經》、《德經》并無章次。其二,《道德真經義解》之旨在于:“常無,欲以觀其徼,常有,欲以觀其微”。認為《道德經》上、下都可以達到一定的極限,掌握它可以得道、治國、修身;而此書之旨闡述:“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提倡圣人行不言之教,處無為之治。其三,《道德真經義解》認為“非常道,非常名,常者不變謂也”,又認為“谷神不死,神藏于體,猶山之藏谷,故曰谷神”。此書認為:“非常道者,非是人間常俗之道,非常名者,非常俗榮華之虛名也”,又認為“谷空也”。其四,《道德真經義解》多散句,而此書似駢文,如此等等。說明此二書實非一人之作。《新唐書·藝文志》、杜光庭《道德真經廣圣義》及唐末強思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對《道德真經注》都有記載和引用,因此學者認定此書為李榮著而于息齋道人《道德真經義解》無涉。后世學者認為此書闡述詳實,對《道德經》的理解、解釋均有獨到之處。為唐以后研究《道德經》者引以為參考。現存明《道藏》本、明《道藏舉要》本。

河上公 ·國學 ·2.6萬字

最新章節 第5章 2015-11-27 15:20:03
傷寒六書
免費

明·陶華撰。成書于1445年。全書7萬字。書凡6卷。該書以陶氏所撰之六種傷寒著作匯集而成,合為六卷,分為六書,故名《傷寒六書》。卷一曰陶氏家秘,先傷寒論,次傷寒秘要脈訣指訣、浮脈形法主病等二十二論,繼述有關傷寒的七十余種病證,以及風溫、濕溫、風濕、溫毒、中厥等證治。卷二曰明理續論,謂“成無己《明理論》,止五十證,辨究詳明,惜其未備。于是乃集所見所聞,比類附例,斟酌而損益之”。即在成氏《傷寒明理論》基礎上,由五十論增至八十五論,于傷寒形證予以辨析。卷三曰傷寒瑣言,乃陶氏研習《傷寒論》之心得,載辨張仲景傷寒論、治傷寒用藥大略、傷寒言癥不言病、厥分陰陽辨等一十五篇,“文雖鄙俚,然言簡意到”。卷四曰殺車槌方,列劫病法、制藥法、解藥法于前,載秘驗方三十七首于后,藥證相印,經方時方,融冶一爐,發明頗多。卷五曰一提金啟蒙,分述六經見證法、辨證法、診脈法、用藥法及脈要貫珠數等,以為學習傷寒啟蒙之用。卷六曰證脈截江網,立傷寒標本論法、傷寒用藥法則、傷寒統論受病之法、論傷寒難拘日數辨等一十六篇。是書言必遵仲景,強調臨床實用。對傷寒六經證治與雜病證治,探微索隱,反復詳明。其辨陰陽有經,表里有癥,虛實有脈,制方有法,活潑玲瓏。其診病問疾,善用浮、中、沉三脈查辨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循此而立法處方用藥。另書中所載經驗良方,匯注了陶氏心血,具有實際參考價值。又從學術的繼承與發展而論,此書受朱肱《活人書》影響頗為深刻。但辭句多有重復,并有辨證欠明、方藥雜亂之弊。后世徐春甫、汪琥、王宇泰等均就此提出異議。此書有明·李存濟刻本及《醫統正脈》本等版本;民國間上海千頃堂書局、上海中醫書局有印行。現北京圖書館藏有明《古今醫統正脈全書》本、明·萬歷四十年壬子(1612)李存濟刻本;中國醫學科學院圖書館藏有明代武林何景道刻本;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藏有清·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文發堂刻本。

陶華 ·國學 ·9.7萬字

最新章節 第23章 2015-12-23 15:51:24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涞源县| 吐鲁番市| 四平市| 鹤庆县| 虞城县| 鄂伦春自治旗| 苏州市| 萨迦县| 高淳县| 双桥区| 和政县| 元江| 黑河市| 东莞市| 宾阳县| 景洪市| 碌曲县| 类乌齐县| 湘西| 共和县| 共和县| 武隆县| 英德市| 广德县| 翁牛特旗| 通辽市| 印江| 灵武市| 定南县| 南丹县| 吉安市| 视频| 普格县| 彭泽县| 历史| 蓝山县| 淮北市| 高尔夫| 新乡县| 舟曲县| 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