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大洞真經
作者不詳,或云為東晉楊羲假托神靈所造。道教上清派主要經典。簡稱《大洞真經》、《上清真經》,一名《三十九章經》,一名《九天太真道經》。上清派稱之為道教三奇的第一奇,說若得《大洞真經》,不須金丹之道,讀之萬遍,便可成仙。因此歷代傳授不絕。自來有不同的傳本,陶弘景時即有兩種,一為大卷,一為三十九章。今《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存三種《大洞真經》:《太上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五卷,為宋末元初傳本;《上清大洞真經》六卷,為南宋茅山宗三十八代宗師蔣宗瑛校勘本,當為茅山宗壇本;《大洞玉經》二卷,太玄趙真人注本。一般以《上清大洞真經》六卷本和陳景元《上清大洞真經玉訣音義》為真傳本。該書第一卷為“誦經玉訣”,述修煉者誦詠《大洞真經》三十九章之前的存思禮儀,并附以《入室存思之圖》,著重存思五方之氣,存思日月及二十四星。第二至第六卷為“三十九章經”,每章存思一神降臨修煉者身中某一部位,然后誦《大洞玉經》這一章,默念祝咒,存呼神名,祈請其護衛。全書以生門死戶,守雌抱雄為主,認為百神常存,各居其所,各理其務,只要存養自己神氣,吟詠寶章,則神真下降,與身中神氣混融,終獲長生不死之道。這是典型的道教上清派煉養方法,是《黃庭經》的延伸,對我們研究上清經系,上清派歷史及道教煉養學說都有一定意義。注本有宋陳景元《上清大洞真經玉訣音義》一卷,元衛琪《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注》十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
·3.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