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
理學著作。宋朱熹著,黎靖德編。是朱熹講學語錄的匯集。又名《朱子語錄》。一百四十卷。朱熹一生從事講學,門人對他的講話和答問各有所記。朱熹死后,門人對這些記錄進行匯輯刊刻,有多種版本,詳略不一。其中主要有建州、饒州、池州所刊三種《語錄》,徽州、眉州所刊兩種《語類》,稱為三錄二類,同時流行。然互有出入,未盡完善。南宋末年,黎靖德參校以上五種書,除去重復謬誤1151條,然后以類相附,名為《語類大全》。分為《理氣》、《性理》、《鬼神》、《學》等二十六門,對孔子、孟子、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邵雍等均有論述。對《樂》、《禮》、《春秋》、《孝經》、《詩》、《書》、《易》、《四書》也有解說。內容涉及哲學、自然科學、政治、史學等方面,是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資料。該書集中論述了朱熹“理在氣先”的世界觀,認為“有理便有氣,流行發育萬物”(卷一)。還論證了“天命之性”與“氣質之性”的人性論觀點,指出“人之所以生,理與氣合而已”(卷四)。著重強調“天理人欲之辨”,鼓吹二程提出的“去人欲,存天理”的道德說教,“圣賢千言萬語,只是教人明天理,滅人欲”(卷十二)。書中還有不少辯證法思想,把一分為二表述為一個無窮的過程。還揭示了矛盾對立的普遍性,認為天下之物,“有陰便有陽,有仁便有義,有善便有惡,有語便有嘿(默),有動便有靜”(卷九十五)。此書內容十分豐富,雖不是朱熹所定,但反映了朱熹學說的“大要”及基本思想。有《四庫全書》本,《西京清麓叢書正編》本,《劉氏傳經堂叢書》本,中華書局1986年點校本。
·19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