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志齋詞衷
詞話。一卷。清鄒祗謨撰。鄒祗謨,生于明崇禎年間,清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晚年廣為交際,與王士禛過從甚密。工詞,有《麗農詞》二卷。《遠志齋詞衷》共六十三則,著重論述詞的體制、詞牌、聲韻以及風格特色諸方面,并對前人論詞之語多所闡述。作者強調作詞要求神似,說:“詠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宋詞至白石、梅溪,始得個中妙諦。”主張詠古詞須有寄托,說:“詞至詠古,非惟著不得宋詩腐論,并著不得晚唐人翻案法。反復流連,別有寄托。”評價辛棄疾詞也頗中肯,說:“稼軒雄深雅健,自是本色,俱從南華沖虛得來。然作詞之多,亦無如稼軒者。中調、短令亦間作嫵媚語,觀其得意處,真有壓倒古人之意。”“詞至稼軒,經子百家,驅斥如意。”對豪放詞的態度與浙西詞派的看法很不一樣。此書有若干則論述詩詞的不同特色,從體裁、格調、用韻等方面加以闡述,也頗有見解。其辨調名原起,認為“宋人詞調不下千余,新度者即本詞取句命名,余俱按譜填綴,若一一推鑿,何能盡符原指。安知昔人最始命名者,其原詞不已失傳乎。且僻調甚多,安能一一傅會載籍。”“大率古人由詞而制調,故命名多屬本意。后人因調而填詞,故賦寄率離原辭。曰填、曰寄,通用可知。”都較有說服力。有《賜硯堂叢書》本、《詞話叢鈔》本。近人唐圭璋編入《詞話叢編》,1986年中華書局版。
·1.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