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涉及民俗、傳統技藝、民間文學、傳統音樂類六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包括彝族服飾、彝族傳統婚俗、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彝族克智、畢摩音樂。本書首次全面詳實地介紹了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成衍變、發展脈絡、基本內容、表現形態、基本特征、價值與功能、代表性傳承人存續狀況,以及傳播與影響,并輔以樂譜、照片等大量珍貴的資料,大大增強了全書的資料性、學術性和可讀性。
阿牛木支 王顯暉主編 ·非遺 ·17.2萬字
絳州鼓樂歷史悠久,深受當地人民喜愛,具有一定的社會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據傳絳州鼓樂源于先秦,盛于明清。絳州鼓樂素有“地動山搖”“聞聲十里”之譽。演奏起來宏厚博大,氣勢磅礴恢宏,聲韻鏗鏘,粗獷豪放而有力度。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地方文化的喜愛也愈加深厚,絳州鼓樂逐步發展成為名城新絳的名片。本書用五章全面完善地詮釋了絳州鼓樂,其中包括絳州鼓樂的歷史地理屬性、民間文學考證、藝術特點、絳州鼓樂的傳承、社會影響等。
毛瑮 毛上虎 ·非遺 ·4.8萬字
面花、面塑是一種在中國流傳很廣的民間手工藝,它取材容易、制作簡便、貼近生活,因而備受人們青睞,同時它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為歷史、考古、民俗、藝術等諸多研究領域提供了非常寶貴且獨具特色的實物資料。本書主要介紹面花、面塑的基本情況及制作工藝。全書分為“面花、面塑的發展歷程”、“面花、面塑的制作工藝”、“面花、面塑在我國的分布情況及代表產地”、“面花、面塑的民俗功用與文化內涵”四部分,既介紹了面花、面塑的歷史源流,又介紹了面花、面塑的制作工藝和產地分布情況,更深入挖掘了它們的民俗功用和文化內涵。
曾文琦 ·非遺 ·3.2萬字
為了幫助眾多初學自媒體寫作的讀者和學生更快掌寫作基本功和自媒體寫作基本規律,實現通過自媒體平臺滿足表達欲望,乃至實現下班后價值提升和個人創業,本書全面講述了寫作一篇文章所必備的基礎知識、方法和技能,生動闡述了新媒體寫作的基本屬性與特點、新媒體寫作的基本規律、初學者的寫作開啟模式、新媒體寫作底層邏輯、新媒體寫作的進階等內容。這些內容分別對應了自媒體寫作初學者的寫作基本功訓練、自媒體認識和自媒體寫作進階等方面的痛點和需求點。從原理、方法、技巧等層面講述自媒體寫作的基本功,結合具體案例講解,讓初學者水到渠成地掌握自媒體寫作。本書突出案例講解和技巧分析,對寫作方法的闡述深入淺出,且技能實用,是初學自媒體寫作者的入門必備讀物,也是自媒體寫作進階的自修指南。更是簡書、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號寫作愛好者的首選讀物。
余老詩 ·非遺 ·12萬字
本書針對信息社會中有關應急突發事件的不實信息傳播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鑒于不實信息的不確定性,在突發事件發生后會給應急管理帶來極大的危害,極有可能造成衍生的二次災害,本研究的主要的研究目的在梳理不實信息的傳播與擴散機理,探求不實信息疏導的管理模式。本文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研究不實信息地傳播模型時,考慮影響節點轉化概率的因素。本書提出轉化概率是受到多種傳播影響因素的作用而會發生變化,并針對不同的影響因素和變量,探討了轉化概率的閾值以及不實信息的影響規模。其次,從實現社會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研究不實信息的有效控制。在考慮不實信息的傳播和控制模型時,本書運用了最優控制的概念,提出要找出不實信息在不同人群間的接觸轉化率等影響傳播的關鍵因素,對其實行有效控制,從而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第三,從動態交互的角度,探討了不實信息地引導模型。研究不實信息的傳播受到權威信息的影響的情況下,利用節點轉化的動態交互模型,分析了系統的穩定性問題;從模型出發,提出相應的管理啟示。最后,針對管理模型,利用仿真模擬進行了檢驗;結合信息時代和網絡溝通發展的新背景,對模型及參數的應用進行了解釋;針對不實信息地傳播和引導,提出了相應的管理啟示和有針對性的決策建議。
方星 ·非遺 ·6萬字
皮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它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不僅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流傳廣泛、遺產豐富,同時在美術造型、文學劇本、音樂唱腔、表演技藝中所體現的高度綜合能力也是舉世無雙的。本書分為“概說皮影戲”“皮影戲源流”“皮影戲劇目與表演”“皮影戲造型藝術”“代表性皮影班社與傳承人”“皮影戲現狀與發展”等部分,比較全面地介紹了皮影戲的形成與流變、皮影戲的制作與造型等,重點介紹和分析了不同流派皮影歷史與藝術特征,以及各自的代表性傳承人與代表性作品。
魏力群 ·非遺 ·3.4萬字
本書分為概念與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橫向問題、非遺語境下的學科思考、中國實踐與反思四個欄目,收錄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概念到實踐》《非遺時代民俗學的實踐回歸》《政府非遺與民間非遺新論》等文章。
康麗 ·非遺 ·41萬字
起源于南美洲克丘亞地區的民間音樂《山鷹之歌》,曾被保羅·西蒙翻唱,收入他的專輯《憂愁河上的金橋》,為全世界所熟知;《山鷹之歌》也曾作為人類音樂的代表,被星際飛船“旅行者”號帶入太空,傳送給設想中的外星智慧。圍繞它的版權之爭紛繁復雜,被拍成了同名的紀錄片,甚至引起了外交爭端……在《制造非遺》中,民俗學學者哈夫斯泰因講述了多個同樣引人入勝的故事,它們都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非物質遺產保護有關。立足民族志的傳統,作者深入這些故事,揭示了罕有人知卻又至關重要的背景,令人更好地理解UNESCO、非遺的概念以及兩者的全球影響。本書超越了妥協和團結的官方敘事,邀請讀者見證幕后的外交角力、同盟的建立和打破、對抗和抵制,它們一同形塑了非遺保護的公約和概念。
(冰)瓦爾迪馬·哈夫斯泰因 ·非遺 ·14.8萬字
本書從微觀競爭性信息、宏觀競爭性信息、社交網絡群體社區行為、用戶興趣、異常用戶識別、關鍵節點用戶挖掘、用戶鏈路與熱點話題預測等角度入手,結合社交網絡的真實案例,深入剖析了社交網絡競爭性信息的傳播規律與用戶行為,并根據作者團隊的研究成果和實際研究經驗,歸納、總結了社交網絡競爭性信息傳播與用戶行為分析的研究現狀和未來發展動態。
劉小洋 ·非遺 ·9.2萬字
文水鈲子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源于祭祀祈雨文化,在演奏樂器、鼓譜、表演形式以及服飾、道具等多個方面都顯示出華夏農耕文化的特色。文水呱子是我國歷史文化瑰寶,是山西鑼鼓藝術珍品,號稱山西鑼鼓三絕,這一具有濃郁黃土風情的民間文化藝術在當今社會得到繼承、發展和創新,賦予古老藝術新的時代元素。隨著對民間藝術的不斷拓展,其生存空間也日益豐富。
武曉輝 ·非遺 ·4.8萬字
全書圍繞文創理念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融合發展這一主線,以文化創意為重點,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行性的文化創意與價值層面的轉化,試圖展現非遺的獨特魅力與文化精髓,促進非物質文化在現代的傳承與創造。
黃曉洲 ·非遺 ·17.9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中國著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唐卡的基本情況和制作工藝。全書分為“唐卡的發展歷程”、“唐卡的類別”、“唐卡的制作工藝”、“唐卡在我國的分布情況及代表性產地”、“唐卡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等五部分。作者先簡略總體介紹唐卡的產生和發展歷程,然后分別介紹類別、工藝、產地和代表性傳承人,使人一目了然。但在這種看似簡單的介紹中,融入了大量的專業知識,使人能夠比較清楚地了解唐卡的特點,了解各唐卡流派的差別,受益匪淺。全書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是一本較好的文化類讀物。此書稿有利于宣傳和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對大眾了解唐卡這一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幫助,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
邰高娣 ·非遺 ·3.4萬字
絨花制作技藝歷經千年傳承,是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藏。本書不僅是一本絨花技藝入門教程書,更傳遞著生生不息的匠人精神。作者劉梅擁有40年絨花制作經驗,圖書文字翔實,從選材、工具、蠶絲染色到打尖、傳花……完整地記錄了傳統絨花制作的十幾道工序。全書圖片1100多張,歷時半年拍攝,一步一圖,甚至一步多圖,作者以第一視角帶讀者邊看邊做,盡可能展示古法技藝,讓更多熱愛傳統技藝的匠人能夠按圖索驥,盡快上手。本書精選20款古風飾品范例,有“小家碧玉”的民間簪花款,也有“富貴大氣”故宮典藏款,既有適合婚嫁的絨鳳,也有典雅大氣的仿文物款花排、仿點翠絨花……每一個花型也都有特別的配色和寓意,搭配發簪、胸針、發夾等佩戴樣式,可謂豐儉由人,讓讀者對絨花的印象不只停留在熱播古裝劇中,而是在生活中也可以佩戴起來。一朵絨花的誕生,凝聚了手藝人的巧思與匠心,在一剪一捻中,芳華永駐,花開不敗。
劉梅 征珊珊 ·非遺 ·3萬字
農歷七月初七,相傳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我國很早就有在這天“乞巧”的風俗。2007年,西和縣被中國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乞巧文化之鄉”。2008年,西和縣的“乞巧節”又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8月7日,中國(西和)乞巧文化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書為此次論壇論文的合集。為論壇提供論文的專家學者從乞巧文化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現實意義、文化價值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展現了乞巧……
西和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編 ·非遺 ·22萬字
本書以“遺產生成”為邏輯主線,以同支系苗族女性服飾的變遷為切入點,具體通過對原居地黃平、臺江與遷入地鎮寧、貞豐苗族女性的現穿服飾進行整體與細節的比較,探討同支系苗族的遷徙歷史與服飾變遷之間的關系,并著重從祖先崇拜與民族心理等方面進行分析,以闡釋苗族女性服飾作為文化遺產的生成過程。
聶羽彤 ·非遺 ·9.7萬字
本書是一本銷售文案創作指南,能為讀者提供系統的銷售文案創作方法,并詳細分析了轉化率高的銷售文案背后的創作邏輯及必備要素。通過閱讀本書,讀者能夠掌握銷售文案創作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以及能讓銷售文案賣貨的技巧和經典模式。本書還逐一介紹了新媒體與電商崛起背景下,幾種新興的銷售文案形式的創作方法,包括短視頻銷售文案、電商銷售文案、朋友圈銷售文案和直播銷售文案,適合短視頻平臺自媒體從業者、電商平臺經營者、微商從業者、直播平臺從業者閱讀。
王中偉 ·非遺 ·10.5萬字
《中國信息化年鑒》是全面反映我國信息化建設實況的大型專業資料工具書。本年鑒由中國通信工業協會主辦、《中國信息化年鑒》編委會編輯出版,旨在總結中央及地方信息化發展的全面情況,聚焦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實際問題,深入研究、探討信息化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集中展示我國信息化建設的成就與經驗,分享兩化融合帶來的深刻產業變革,集紀實性、實效性與案例參考性為一體,為國家相關部委、各級人民政府、各類企事業單位及相關領域的信息化發展決策者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支持與實例參考。
《中國信息化年鑒》編委會 ·非遺 ·57.5萬字
本書是一本新媒體文案專題訓練實戰手冊,在微信、微商、電商、APP、頭條號這5大文案寫作最為火熱的領域進行基礎+案例式操作講解,幫助這5個領域的文案工作者快速寫出10W+的爆款文案。本書中的100多個案例,涵蓋了朋友圈、公眾號、微博、今日頭條、淘寶、百度、QQ、簡書、一點資訊、騰訊新聞、搜狐新聞、網易新聞、鳳凰新聞、新浪博客和艾瑞網等10多個新媒體平臺的文案寫作技巧,助你從新手成為新媒體文案高手!本書適合從事文案寫作的人員,特別是從事微信、微商、電商、APP、頭條號等新媒體寫作的人員。
文能載商 ·非遺 ·11.4萬字
10大新媒體文案專題課程,從爆款案例、軟文形式、標題打造、內容布局、圖片展示、精美排版、廣告嵌入、推廣發布以及排名優化等角度,幫助新手成為閱讀量上十萬、百萬級的文案高手。120多個純高手干貨技巧,打造新媒體文案寫作與營銷一體化方案,助力文案小白、傳統文案創作者成功進階、轉型,打造字字千金,成為新媒體文案大師!本書適合以下人員:從事文案策劃與寫作的自媒體人;從事軟文營銷的工作人員;從事微信營銷的個體和企業;新媒體行業的運營、編輯人員。
文能載商 ·非遺 ·10.1萬字
本書收錄了《老子》八十一章和《莊子》三十三篇的內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對每篇作品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老子》和《莊子》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珍貴遺產,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對宇宙大道、人與自然的關系、生命的價值都有自己的理解。
(春秋)老子 (戰國)莊子著 黃威編 ·非遺 ·45.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