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服飾史,即文化史。《詩經》中的美人姿色、女服用色和用料反映了先秦女子服飾的清純、質樸,楚漢女子服飾中寬衣大袖和繁復華美的繡紋體現了時代特有的浪漫,六朝女子服飾中的裲襠衫、五兵佩透出颯爽戎裝風采,隋唐女子“高腰掩乳”、身披帔帛、腳踩重臺履從畫中走下來,宋朝女子服飾在簡約淡泊中透出內斂的奢華富貴,遼金元代女子服飾佛妝和高麗風體現的文化交流,明清之際女子頭戴皮毛“臥兔兒”、領口處鈕扣透出的低調奢華……
陳芳等 ·民俗文化 ·12.7萬字
姓名是由一筆一畫構成的方塊漢字所組成,既有象,又有數,還有音,也有義。這些象、數、音、義都具有陰陽五行的內容,每個漢字跟周易八卦的符號來源有相通之處。科學證明,任何一種學術都是有其規律可尋的。姓名學也不例外,它就像一幅人生軌跡圖。一個人名字的好壞,關系到人一生的榮枯成敗,那其他各行各業的命名、運作是否也是如此呢?答案是肯定的。很有意思吧?那么,您對自己的名字滿意嗎?是否也想為自己的寶寶或企業起個順風順水的好名字呢?還等什么,趕快翻開《好名好運:起名寶典》這本有講究、有方法、有搭配、有特色的專業起名寶典吧!
李貌 ·民俗文化 ·15.7萬字
祭詞是佤族祭師“巴猜”們代代口傳的祭祀文本,是一種“活形態”押韻口頭傳統,是佤族口頭傳統的典型代表。內容涉及佤族生產勞作、賀生送葬、男婚女嫁、建造新居等,語言方面秉承了佤族古歌的特點,在韻律、語義與結構、語用與修辭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特色。通過祭詞,可以了解佤族的民俗、歷史,也可以深入分析佤語的特點。
葉黑龍 ·民俗文化 ·8.2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百變源流——端午起源、源于百越族的圖騰祭祀、愛國詩人屈原悲憤投江、紀念千古孝女曹娥娘娘、迎濤而上迎接濤神伍子胥、避諱惡日與勾踐練水軍、一脈相承——習俗流布、粽子相關食材的歷代變遷、粽子不同風味和多種樣式、風格迥異的節日飲食習俗、經驗衍化而成的基本風俗等內容。
陳秀伶 董勝編著 ·民俗文化 ·6.8萬字
本書通過節慶民俗、二十四節氣、生活禮儀、食在有福、技藝傳承、人生禮儀五個章節分別詮釋中國人世代積累的生活智慧,并以中國傳統文化人物鐘馗為原型創造了詼諧幽默的形象“鐘小馗”,以一種輕松好玩的方式講述中國民俗之趣。書中插圖均由手繪水墨畫完成,以創新的手法編排整理了我國的文化遺產,表達了作者宣揚傳統文化價值并愿加以傳承的誠摯之心。本書可以說是一本輕松有趣,又不失文化內涵的民俗小詞典;也可通過親子共讀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宗帥 趙伯衡編著 ·民俗文化 ·2.8萬字
本書以三個民族的民俗藝術為例分析了云南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與休閑體驗互動中發生活態傳承的當代啟示,為民族地區少數民族民俗文化傳承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與實踐途徑。休閑活動需要民俗和文化活動作為基礎,沒有文化的休閑只能稱之為“休息”,有了文化和民俗活動,休閑就有了質的提高,從而使休閑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并具有藝術休閑的意義;另外,文化的傳承和保護需要休閑來提供空間場域和經濟支撐,兩者的結果能夠使民族文化得到有效傳承。因此,休閑民俗與文化傳承是補充和充實民間文化土壤的另一條途徑,它在休閑研究和文化傳承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劉婷 ·民俗文化 ·18萬字
本套叢書共包括六本書,分別是:《光宗耀祖——宮廷婚禮》《群星耀眼——名人婚禮》《異彩紛呈——少數民族婚禮》《儀式符號——農村婚禮》《中西合璧——城市婚禮》《域外奇俗——世界婚禮》。這套書突出學術性、資料性和可讀性的有機結合。在把我學術前沿和占有豐富資料的基礎上,通過生動的文筆對于婚禮有關的習俗、現象、事例、個案和民族志等進行深入淺出的描述和解釋,以滿足不同層次讀者對各種婚禮文化的閱讀興趣。
蘇醒 ·民俗文化 ·14.6萬字
瞿天鳳 ·民俗文化 ·14.3萬字
月月和亮亮每年寒暑假都會去山西農村老家,等到假期結束后,他們便回到北京上學。農村和城市的過節氣氛不同,有的風俗習慣也不同。爺爺奶奶帶月月和亮亮參加節日的活動,是為了讓他們了解很多古老的風俗習慣,吃節日的美食,是為了讓他們了解節日的文化淵源。《手繪中國民俗》是由本土作者創作的一套人文科普圖畫書,將中國有代表性的傳統節日按時間順序,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卷,共16個節日,每卷介紹四個節日。以山西農村和北京為例,故事講述了以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是如何過節的,每個節日都設置了幾個版塊介紹民俗活動、美食、傳說、物候等小知識。每個節日還甄選出適合孩子誦讀的詩歌、童謠。這套書將我們的節日編織成一個個鮮活有趣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讓他們在聆聽中,感受節日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通過形式多樣的節日實操,讓他們體驗節日文化的魅力,激發他們對節日文化的興趣與熱愛,并引以為豪。
邵鳳麗 肖婷 ·民俗文化 ·5904字
全面展示了“中國長壽之鄉”的地方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堅持以人為本,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和諧可持續發展所帶來的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社會進步,人民安康。同時,叢書較為系統地向讀者推介各長壽之鄉的長壽成因,風土人情,地域地貌,山日口川綠野、人文歷史,物產資源,從中彰顯中華民族五千年長壽文化和現代人與社會、人與環境、人的自身和諧發展的靚麗時尚。
劉桂江主編 ·民俗文化 ·10.5萬字
妖怪文化在日本民俗學中有著重要地位,對日本宗教、民俗習慣、文學及藝術創作都有深遠的影響。《妖怪來襲》以“浮世妖怪顯形記”“浮世間的繪妖人”“浮世名妖錄”和“浮世之外信仰之間”四個章節梳理妖怪在日本文化中的由來和發展,書中的妖怪千姿百態,有石燕的青行燈、北齋的鐘馗、國芳的大骷髏、芳年的清姬、曉齋的肉筆九尾狐,還有現代藝術家筆下的DJ阿巖……將具有代表性和在別處不多見的浮世繪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呈現給讀者。《妖怪來襲》由一本圖文書和一本立體書組成,配以200余幅浮世繪作品,并將妖怪形象立于紙上,給讀者提供多樣的欣賞體驗。
王逸杰 ·民俗文化 ·2.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