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立足于中華文化整體建構,擷取三秦文化、三晉文化和浙東文化的典型內容,采用比較文化學方法,力求宏觀把握與微觀分析相結合,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相結合,通過遠古文化形成基礎、秦晉與浙東歷史文化比較研究、浙東學術與“關學”、秦商晉商與寧波商幫、黃土地民俗與海洋民俗、歷史文化資源開發與旅游產業等內容,展開三地文化的比較研究。
南志剛等 ·文化研究 ·20.4萬字
本書以文學與文化現象為原點,反思當代人文學術和思想文化,立足當代文化形態的新變,從心理學、現象學、解釋學、文化學角度對文學作家、文學現象、文化教育與審美現代性問題進行探源析理。框架邏輯分為當代男性作家論、當代女性作家論、文學現象論、地域文化與文學創作論、文化教育論及審美批判論五個部分。全書關注現代性、方法論和文化教育史研究,選取當代文學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幾位男作家余華、陳忠實、扎西達瓦等及女作家王安憶、遲子建、鐵凝、諶容、張潔、張抗抗等其人其作,對當代老、中、青三代作家的創作旨趣進行考察,通過對比研究或個案解讀,挖掘作家文化心理與創作機制;對地域文化與文學創作予以返觀,尋繹陜南地域文化與文學創作之關系;從文學教育的文化精神意義出發,對話語構建、知識轉型融合進行討論。此外,本書還對審美現代性及詩學形態行了哲學考辨。
王芳 徐向陽 ·文化研究 ·20.7萬字
本書通過對地方區域交通的變遷、科技的發展與交流、宗教信仰、民俗風情、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幾個主題的分析,展開對京津冀區域文化史的研究,它抓住京津冀地區歷史上是草原文明、農業文明、海洋文明交匯的區域,是草原絲綢之路與海洋絲綢之路連接的重要紐帶。尤其是將京津冀區域文化的研究放在“一帶一路”的大視野下進行探討,分析“一帶一路”外來文化對京津冀區域形成的文化影響以及京津冀區域文化通過“一帶一路”對外的傳播作用,彰顯本地區文化協同發展及對世界文明的獨特貢獻。研究立足河北,輻射京津,通過大量史實分析突出主題,梳理線索,鑒往知來,在繼承優秀傳統史學文化基礎上,結合現在“一帶一路”的倡議,本身既具有傳承和發展意義,同時又具有現實與實踐意義。
王越旺等 ·文化研究 ·42.4萬字
《文化藝術理論與廣東三祖廟研究》涉及到歷史學、社會學、文化學、哲學、美學、宗教學和建筑學等多學科領域。作者以廣東三祖廟為具體的研究對象,深入闡釋了廣東三座重要廟宇的歷史、民間宗教文化及藝術方面的問題,把具體事實的研究結合到宏觀的文化藝術理論和相關社會學的背景之中,既有理論創新又有史料價值,為文物保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廣府文化研究提供基礎理論和學術支持。
文一峰 ·文化研究 ·35.6萬字
陳平原最近二十年來東奔西走,努力搜尋資料,嘗試借助文字與圖像兩種不同介質的功能互補和互動,深入拓展他一向關注的近代文學與文化研究。這一有“預流”性質的研究轉向,既是回應海外漢學研究的某種趨向,更有中國學界自主推進相關研究的動力。本書就是作者在晚清畫報研究方面的集大成之作,通過各自獨立但又內在關聯的十篇文章,將近代啟蒙、新知傳播、傳教士、女學、科幻小說等諸多內容,配以三百多幅圖片,生動再現了晚清畫報繽紛的面目。而書中兼及新聞史、繪畫史與文化史的論述,尤其關注圖文之間的縫隙,對讀者深刻了解晚清社會風尚、文化思潮以及審美趣味的復雜性,會有極大的幫助。
陳平原 ·文化研究 ·25.4萬字
本輯的主要內容是“西方靈魂學說及其在中國明清之際的譯介,并由此產生的中西文化之間的對話”,主要涉及兩個方面:從整體上把握西方靈魂論的發展脈絡。第二,西方靈魂論東漸研究。書稿在兩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推進,提出了不少有說服力的新觀點、新論斷。其中呈現出來的中外文化交融,有助于為后續的中外文化交流提供經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相關領域的研究。尤其是對于西方哲學、神學史上至關重要的“靈魂”這一概念的東漸,是國內、外學界較少討論的問題。
中山大學西學東漸文獻館 ·文化研究 ·20.5萬字
1995年至2010年是時代轉型與文化藝術格局急劇嬗變的歷史時期,圍繞文化全球化、文化地球村的歷史語境,形成了種種文化思潮熱點、文學藝術焦點與學術研究的亮點。作者沉浮于時代的波峰浪谷,選取30位有代表性的文藝批評家、作家進行訪淡,內容涉及社會轉型視閾下文學藝術的生態與選擇、消費主義語境下當代文化思潮的流變、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共融與互仿、全球化語境下的諾貝爾文學獎、同學熱與讀經現象、“非遺”保護與傳承、韓流文化、“狼圖騰”現象、莫言的文學創作等30多個話題。這部訪淡集描摹15年來波浪起伏的文化思潮向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記載了王朝聞、周汝昌、藍英年、莫青等30傳文藝家豐富的精神世界與獨具個性的藝術創造,探尋文學前賢與學術叫時彥精神求索的心路歷程,是一部文化訪淡視閾下的知識分子心靈史。受訪者多是文壇學林的前輩、中堅與棟梁,他們對跨世紀15年中同文化思潮與文學藝術現象的深度解析與梳理,閃耀著思想光芒,具有珍貴的文學價值、學術價值與史料價值?全書視野開闊,風格活潑,輕松展讀間可獲得知識和思想上的啟迪。
安裴智 ·文化研究 ·25.9萬字
本集刊以學術研究為主,內容主要為域外漢籍中有關語言、文學、歷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學術論文及書評。本輯有韓國漢文學研究、日本漢文學研究、越南漢文學研究、東亞漢文學交流研究四個專題,載有《高麗文壇“東坡風”成因考論》《日本江戶時代儒士漢文白話小說述論》《〈三體詩〉在日本江戶時代的傳播與接受考論》《中國名醫傳記在日本的流傳與接受》等論文,既有新文獻的揭示,又有漢籍與漢文學在東亞漢文化圈的交流研究。
卞東波編 ·文化研究 ·35.3萬字
詹姆斯·鮑德溫是美國20世紀黑人文壇上與理查德·賴特、拉爾夫·埃利森齊名的重量級作家。他皈依基督教又背離上帝的傳奇人生為其文學創作著上了濃厚的宗教底色,彰顯了鮮明的世俗宗教傾向。本書將鮑德溫的小說、戲劇、雜文、詩歌等均納入觀照視野,以宗教哲學、存在主義、境遇倫理學、神話原型批評等理論為指導,勾勒出鮑德溫曲折離奇的宗教心路歷程,探討了其宗教思想對基督教的創造性傳承與改寫,揭示了其旨在釋放生命本真的世俗道德家形象。
張學祥 ·文化研究 ·23.2萬字
本書匯聚了在近年來國內學術界對文化發展戰略相關的一系列重要問題的研究,許多都是作者潛心研究得出的真知灼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黨校、北京大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以及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國內重要的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出發,探討當前國際背景下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及時把握國內外文化戰略研究的學術動向,密切關注我國現實,圍繞文化發展戰略與國家形象建構、文化發展戰略的國際視域、文化發展戰略與文化軟實力的傳播、文化發展戰略與傳統文化、文化發展戰略與文化產業等論題展開探討。
賈磊磊 ·文化研究 ·22.2萬字
“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特指在當今世界產生廣泛影響的以大眾文化和媒介文化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術思潮、智識活動與跨學科研究。本書對“文化研究”的歷史語境、思想譜系、發展歷程、理論構型、批評實。其中,對文化研究的早期淵源、對伯明翰學派三大領軍人物、對文化研究的全球播撒和后現代轉向、對文化研究的理論范式、對文化研究與相關學科的關系以及文化研究的學術前瞻等問題的研究,為本書用力最勤之處。
陶水平 ·文化研究 ·49.8萬字
本書主要以文學與音樂關系為視角,對《詩經》、唐前挽歌、漢唐樂府詩、唐宋詞、元曲、昆曲等中國詩歌史、音樂文化史方面的一些重要問題重加研討。中國詩歌兩三千年的歷史演進主要表現為中國文人對漢字聲、韻、調等要素愈加自覺的體認和利用,這具體表現為對文字形式美和文體規范的自覺追求。中國式的歌唱都是以傳辭為目的,“文”為主、“樂”為從,“文”決定“樂”。帶著這樣的眼光,我們對《詩經》“風”“雅”“頌”的劃分、對先秦以及漢魏六朝的挽歌、對漢唐樂府詩、詞曲起源、詞曲調牌與宮調、南北曲的歌唱等問題,都可能有全新的認識。本書作者曾以“中國韻文文與樂關系研究”為題申報200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獲得立項,本書為作者以此項目為中心、持續多年的學術探索的成果。
解玉峰 ·文化研究 ·25.9萬字
《實用唐宋詞譜》在總結前成果的基礎上,以《欽定詞譜》為參照系,提出了平仄譜系統。在具體的觀點和學術目標上,本成果不贊成傳統詞譜認定詞調有“正體”“另一體”之說,而認為“如果承認詞調的添字減字是填詞中的一種正常方式,那么添減一字就不能認為是‘又一體’,這就和某一字位填詞時可平可仄一樣,某一字位也是可增可減的……同樣的道理,韻腳、句法、讀住等也是如此”。
黃華童等 ·文化研究 ·20.3萬字
魯迅超越他的時代,也超越我們的時代。直到今日我們仍沒有跳出他早已看透的“五指山”。本書對魯迅作品中蘊涵的中西文化比較、改造國民性、文藝與政治的關系等等一系列重大主題進行了深度探討,同時對魯迅周作人羽太信子之間的矛盾、《傷逝》《非攻》等文的創作動機、魯迅赴香港講演等細節進行了令人信服的考辨,旁及澳洲、德國的魯迅研究近況,為后來的研究者厘清了若干問題。作者既能置身于魯迅所處的時代,通過文本辨析、材料分析考索等力圖窺見和還原一個真實的魯迅;同時又能超越魯迅的時代,探尋魯迅在當下的現實意義,挖掘魯迅思想中的特質。
張釗貽 ·文化研究 ·20.1萬字
《中國邊疆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本書是第八輯,選入有關邊疆研究的論文20篇,涉及歷史地理、海疆問題、跨境民族、歷史上的中外關系、文獻資料等方面的研究,希望有助于推動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邢廣程主編 ·文化研究 ·27萬字
本書是湖南省屈原文化研究基地屈原文化研究系列叢書之一,為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重大委托項目研究成果。本書是一部屈原賦校注匯評本,收錄了屈原所著的《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重要作品和有關屈原的傳記及評論資料。從編寫角度看,本書資料詳實,尤其是對這些作品進行了精要的校勘、詳細的注解和通俗的翻譯,對古今中外屈原學的研究成果做了充分的吸收。本書比較適合學習和研究屈原賦的讀者閱讀,學習者通過本書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研究者則避免了資料收集的繁瑣。
吳廣平 ·文化研究 ·20.5萬字
本文集匯編了作者的21篇論文,代表了作者在國際諺語學研究方面的貢獻。這些文章從建設諺語學理論、探討社會實踐中的諺語與認同、解析美國的諺語與政治生活、挖掘諺語與日常生活的意義等四個方面系統而完整地介紹了作者在半個世紀里的探索與成果。在理論上,作者基于歐美的宏大文化史,從多學科視角深入探究諺語的起源、傳播與意義,充實了諺語學的理論與方法框架,對構建任何一種語言內的諺語學體系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和研究模式。在方法上,每篇文章都對具體的諺語的起源、歷史演變、傳播、用途、功能與意義等方面進行了詳實的考證與分析,為研究諺語提供了有益樣板。
(美)沃爾夫岡·米德 ·文化研究 ·30.7萬字
《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集刊》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區域文學委員會、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積十年之功打造的學術品牌,是全國致力于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的學人共享之重要研究平臺。第10輯收文23篇,設欄目6個。欄目設計中,除常設的“區域文化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區域文化與古代文學研究”之外,特推出“魯迅誕辰140周年紀念專欄”、作家林培源的研究專輯“潮汕文化與文學檔案·林培源”、學者楊星映的研究專輯“巴渝學人掠影·楊星映”,以及評介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成果的“書評”欄目,體現出編委會在常中求變、從傳統中求創新的學術努力。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大有可為。
周曉風 楊華麗 凌孟華主編 ·文化研究 ·23.4萬字
本書主要從概念辨識、解構他者、文學地理對話、原始思維、宗教內蘊、變態心理、生命傾訴、文學資源等方面,展開莫言和馬爾克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敘述風格的文學表征和生命生成意義研究,這是一本對中國作家莫言和馬爾克斯創作心理進行的比較研究。
王保中 ·文化研究 ·32.8萬字
本書在對1980年代以來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一些重要理論文本進行研讀的基礎上,呈現近30余年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基本狀況,探討其中的關鍵概念、論題及方法。全書分為3個部分:重要理論文本;對這些理論文本的研讀;反思與討論。
張桃洲 ·文化研究 ·30.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