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華文化故事”叢書以生動活潑的筆調、詼諧靈動的文風,介紹了漢字的創(chuàng)制演變與造字方法,探尋詞語的來龍去脈,品讀古典詩詞的意境之美,趣談古畫背后的逸聞典故,追溯書法的淵源歷史,精選承載豐富文化內涵的傳統物件、風俗習慣,為讀者呈現出中國古代文化和社會流光溢彩、魅力無限的風貌?!讹L物的故事》遍尋中華大地上的美好風物,揭示蘊藏其中的生命情感。著名學者丁帆誠意推薦。
李曉愚 ·中國文化 ·9.3萬字
《文化的解釋》是格爾茨文化人類學研究論文的精選集。該書全面梳理了文化人類學研究領域里的誤區(qū),對文化的概念、文化與宗教以及文化與意識形態(tài)等的關系進行了詳實的研究。所有的論文基本上都是通過從一個又一個案例中提出的一個個獨特觀點,來闡明什么是文化,文化在社會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以及文化研究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恰當方法等問題。
(美國)克利福德·格爾茨 ·隨筆 ·32.7萬字
湯里發(fā)現了蒼蠅怎么辦?日本女人擇偶要求高嗎?天皇祖先到底是中國人還是朝鮮人?豐田總裝廠的工人自后留下什么字條?狗和馬桶間還能奄什么講究?北京的“驢屎蛋”為什么會大驚小怪?“小肥羊”和孔子學院哪個更有名氣?奧巴馬夫人的羊毛衫是什么材料?中國企業(yè)“收購日本”進程如何?……《日本VS中國: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從不同于以往的新穎角度出發(fā),在文化歷史、庶民生活,社會細節(jié)、企業(yè)經營等諸多方面,對中日兩國這對長期糾結互動的近鄰進行了剝繭抽絲般的觀察和分析。
姚耀 ·隨筆 ·13.9萬字
“中國乃無獨立之科學,亦無獨立之哲學,一切知識貴能會通和合,乃始成其為學問”,但近代以來,受全盤西化之風影響,學者追求以分門分科之法治中國傳統學問,務求西化,再不求融通體會。錢穆認為這種專家之學與中國傳統通人通儒之學大相違異,“近人必以西方史學來治中國史,則恐終難理解矣。”先生憂心斯文墜地,先著《中國學術通義》,就經史子集四部求其會通和合,又著此書,就哲學、心理學、史學、考古學、教育學、政治學、社會學、文學等當時之新學術,討論中國傳統學術及中西方學術思想相異處,主張必回就中國以往之舊,主“通”不主“別”,方能理解中國傳統學術和文化。
錢穆 ·理論 ·16.2萬字
這本書集結星球研究所近3年來中國主題文章的精華,按照中國地勢三級階梯順序,呈現出荒原到人間的變化,全書收錄300余張精致攝影作品,涵蓋詩詞、動植物、人文等豐富內容,以廣闊的地理視角和宏大的時間尺度,重新解讀中國故事。以18個關于中國的獨特話題,365張具有地域代表性的高清攝影作品,串聯起中國的地理科普和人文故事。了解中國在時間長河中的起源和變遷、生命和文明的孕育及成長。
星球研究所 ·中國文化 ·10.4萬字
公元前200年—公元200年,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時代,中國與世界相遇。在這段時期里,皇帝不僅僅是帝王,還是思想者,秦始皇用王權統一地上的九州,還用神權和君道同體的思想統一天、地、人,實現天人合一,使文化中國與王朝中國結合,為后世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漢帝國和羅馬帝國,在東西方遙遙相望,都在尋找對方。漢人擊敗匈奴,打通西域,漢文化將萌芽于良渚文化的玉帛功夫發(fā)揚光大,不僅控制了自夏、商、周三代以來的玉石之路,還拓展了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絲綢之路,漢代人用行動兌現了古代關于昆侖山的想象,在西域化干戈為玉帛,西域中國化,東方希臘化,中國成為走向世界歷史的國度。
李冬君 劉剛 ·文化史 ·16.6萬字
《紅樓夢》是對整個中國古代文化的回顧、總結、濃縮和藝術的表現,是中國封建社會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都t樓夢》是讀不盡,也是讀不厭的。本書融合多學科多角度,從曹雪芹生平到《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與版本,從賈寶玉、王熙鳳等具體人物到《紅樓夢》的心理、語言藝術,劉勇強、張慶善、苗懷明等十一位頂級紅學學者,十一堂《紅樓夢》大師課,帶領讀者重讀《紅樓夢》,不流于俗套,不脫離時代背景。
葉朗 顧春芳主編 ·理論 ·10.2萬字
作者以冷峻幽默的筆觸詳細記錄了特殊的1913年,巧妙地展開了一幅歷史全景圖。在文學、藝術和音樂領域,一切都被推向極致,仿佛沒有明天。在巴黎、莫斯科、倫敦、柏林和威尼斯,社會精英層出不窮,他們的作品對我們的世界產生了持久的影響。人們喝酒、沉淪、寫作、繪畫,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相互愛慕又相互詛咒。在這一年里,似乎一切皆有可能。然而,璀璨的開端卻隱藏著衰敗的預兆。文學、藝術和音樂在1913年證實人類已經失去純真。作者用碎片化的描寫拼湊出這一年,一個既輝煌又充滿厄運的年份。
(德)弗洛里安·伊利斯 ·隨筆 ·14.9萬字
什么是簡約但不簡單的基本款?什么是能走入日常、豐富生活,真正需要的好器物?想要的東西這么多,究竟該如何取舍?《日日物事》收錄飲食旅游生活作家葉怡蘭20年間的選物用物心得,從筷架、杯墊的選擇,到餐具的搭配、各式酒杯的用處,乃至作者的美學師承?!度杖瘴锸隆凡粌H寫物,更寫出了作者在與器物的日日相處中獲得的對人與物之緣的理解和體悟。
葉怡蘭 ·隨筆 ·6.5萬字
本尼迪克特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用“菊”與“刀”兩種頗具象征意義的事物來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矛盾性和日本文化的雙重性,從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歷史事件入手分析了日本社會的等級、習俗、教育等,力圖透析日本,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動人的藝術性。
(美)本尼迪克特 ·文化史 ·16.6萬字
PBL項目制學習在全球教育界的發(fā)展勢頭強勁,我們該如何利用項目制學習,以更好地為教育賦能?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并讓學習成果更好地與真實世界鏈接?PBLWorks專家委員會成員、資深的PBL國際教師蘇西·博斯所著的《PBL項目制學習》,遵循了一個項目的弧線,引領我們開啟項目制學習實踐?!禤BL項目制學習》系統全面地介紹了項目制學習的準備、項目制學習的規(guī)劃、項目制學習實踐、項目制學習復盤等4部分內容,并對項目制學習未來發(fā)展進行了7大預測。不僅如此,書中還有很多將科技手段融入項目中的教學設計和項目構思,并且展示了在不同背景的學校,如新科技學校網絡和美高科學校等,教師與學生在智能時代進行探究、溝通、協作,并與課堂外的真實世界建立聯系,共同開展項目的實例與經驗。
(美)蘇西·博斯 簡·克勞斯 ·理論 ·16.4萬字
“中華文化故事”叢書以生動活潑的筆調、詼諧靈動的文風,介紹了漢字的創(chuàng)制演變與造字方法,探尋詞語的來龍去脈,品讀古典詩詞的意境之美,趣談古畫背后的逸聞典故,追溯書法的淵源歷史,精選承載豐富文化內涵的傳統物件、風俗習慣,為讀者呈現出中國古代文化和社會流光溢彩、魅力無限的風貌。《漢字的故事》追溯漢字的創(chuàng)制演變,詳述133個漢字背后的典故趣事,獲著名作家畢飛宇作序推薦。
李曉愚 ·中國文化 ·12.5萬字
在這本書里,作者馬克·科爾蘭斯基帶領我們從世紀初的中國漢朝,沿著文明傳播的路徑,跨越天文、地理、宗教、法律、經濟、音樂、繪畫等領域,看造紙和印刷技術如何經由亞歐大陸蔓延至整個東西方世界,讓文明的傳播和傳承變得更加高效、迅捷。
(美)馬克·科爾蘭斯基 ·文化研究 ·22.3萬字
《超文化:文化與全球化》:超文化旅行者從一個此處去往另一個此處,超文化因而是一種關于此在的文化。超文化旅行者在向文化觀光敞開大門的事件的超空間中旅行,因此,超文化旅行者對文化的體驗就是文化—旅行?!妒裁词菣嗔??》:權力有時與法律相關,有時與專斷相結合。鑒于這種理論上的混亂,應當尋找一個靈活的權力概念,能夠把不同的權力觀念統一起來。需要制定一種權力的基本形式,通過轉變內部的結構要素,從而產生出不同的表現形式。本書正是基于這一理論預設。在對盧曼、卡內蒂、???、海德格爾、施米特、阿倫特、哈貝馬斯等人逐一進行檢閱和辨析后,作者提請我們注意尼采權力意志的另一面向:“它不為自己謀求任何東西,卻奉獻了自己的一切?!薄秲x式的消失:當下的世界》:在本書中,儀式標示的并非人心所向之地。相反,作為一個用來對比、襯托的外殼,它使我們的“當下”得見更為清晰的輪廓。不帶懷舊情緒地勾勒出儀式消失的譜系,并不能說是一部解放史。沿著這個譜系會出現“當下”之癥,首先是對共同體的侵蝕。與此同時,本書還會思考其他生命形式,它們或許可以將社會從其集體自戀中解放出來。
(德)韓炳哲 ·理論 ·14.9萬字
鏡子是人類認識世界、識別自我的重要工具,也是用以理解翻譯的一個重要隱喻。理想的翻譯帶領讀者進入“鏡中世界”,由“鏡”及“境”,不偏不隱,客觀再現它所映照的對象;而理想的譯者則如鏡子一般,內斂虛靜,盡可能忠實于原作。全書經由概念的重思,字詞的尋繹,進入生活的譯境,探討何為翻譯,翻譯何為,多維視角下對文學翻譯的理論和實踐進行辨析與探索。文本旅行和變遷過程中的豐饒世界,將在這奇妙的鏡中之旅中緩緩打開,召喚我們追尋遙遠的光源乃至發(fā)現新的意義。
王岫廬 ·理論 ·10.1萬字
拉面被日本人當作國民美食,在吸收和繼承從中國傳入的制面技術的同時,也融入了日本料理的傳統味道。隨著明治維新時期肉食忌諱的解除,人們開始追求價格低廉又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拉面在日本全國普及開來。隨著方便面的發(fā)明,拉面這一食物也走向了世界。本書以翔實的史料為基礎,為讀者描繪出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日)岡田哲 ·文化史 ·8.8萬字
公元前2500—前1000年,文化中國的金玉良緣時代,王朝中國在文化中國的沃土上生成。以玉文化為核心的文化中國受到那條彩陶、玉石之路上西來的青銅文化的沖擊,這種全新的以馬和戰(zhàn)車、武力征服為標志的文化摧毀了暖溫帶的三大文明古國,而在中國的“十字軸心”處遭遇了文化中國的阻擊。以傳說中的禹結合陶寺、石峁、二里頭等重要遺址的考察見證這個金(青銅)玉(玉石)良緣的世界,夏就是這個世界的代表,而非一代王朝。《文化的江山》系列共3輯12冊:第一輯:文化中國的起源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國的來源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國的確立文化的江山03:中國風雅頌文化的江山04:中國軸心期第二輯:走出王朝的中國史文化的江山05:走向世界歷史的國度文化的江山06:通往文藝復興的歲月文化的江山07:追求思想共和的時代文化的江山08:近代化與中國大航海第三輯:告別晚清的近代史文化的江山09:世界近代史的中國影響文化的江山10:被西洋與東洋夾擊的天下文化的江山11:告別晚清的中國近代史文化的江山12:文化中國里的新文化運動
劉剛 李冬君 ·文化史 ·8.8萬字
憑借多年強大的專業(yè)積累和知識功底,他從氣象大數據的角度,為我們解讀二十四節(jié)氣的文、理、古、今。讀者不僅能看到傳統節(jié)氣知識,更能了解節(jié)氣隨時代的演變和發(fā)展。
宋英杰 ·民俗文化 ·14.2萬字
南京人偏愛“把個小禽當大肉吃”?南京人餐桌上的“七頭一腦”,還有燉生敲、皮肚、美人肝,都是什么?誰知道旺雞蛋,其實是“忘雞蛋”?走過小籠湯包“每客八只,貳元伍角”的年代,誰還記得馬頭牌、大三元、三星糕團、老廣東等字號?一位南京“饞人”的飲食札記。四十余篇妙趣文章,描摹金陵名饌、市井風味,暢談南京吃的個性、吃的記憶,從鹽水鴨、烤鴨,到吃鴨的副產物鴨油燒餅、鴨血粉絲湯,再到“馬鞍橋”、美齡粥、十樣菜、梅花糕……將老南京舌尖和心頭的味道匯于一編。
余斌 ·隨筆 ·15.5萬字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掀開新篇章、邁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新篇章展現新氣象,新時代召喚新作為,新征程提出新要求。中國公共關系事業(yè)伴隨著改革開放不斷茁壯成長,保持快速發(fā)展勢頭,取得了豐碩成果。在新時代背景下,公共關系行業(yè)已經成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推動新時代中國公共關系行業(yè)發(fā)展,凝聚行業(yè)智慧,整合公共關系實踐經驗和創(chuàng)新理論,中國公共關系協會特面向社會各界進行征集活動,廣泛吸納國內外公關公司、企事業(yè)單位、新聞媒體等的實踐經驗,交流科研機構、政府部門、地方協會等的理論探索發(fā)現,并遴選優(yōu)質文章匯集成冊。最終以立足傳播中國價值的學術理論,梳理中國公共關系發(fā)展脈絡及階段特征,以廣泛、多元、全面的理論、觀點與案例,生動立體地呈現現代公共關系行業(yè)的發(fā)展進程,充分呈現社會各領域多元主體在積極建設現代化進程中,公共關系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郭衛(wèi)民主編 ·文化研究 ·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