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精選泰戈爾畫作16幅,暢享品詩賞畫的雙重盛筵。亞洲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花一木,一草一塵,在他筆下無不是美麗的辭章與活潑的思想,“仿佛對著造物者的眼睛”。泰戈爾為我們展現了這樣一種文化,一種在廣袤寧靜、滌蕩心靈的印度森林中臻于完滿的文化,一種主旨在于通過不斷增進與自然生命本體的和諧而獲得靈魂安寧的文化。——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
王林晚撰寫 ·中國文化 ·9.6萬字
20世紀初,煙畫作為營銷手段曾風靡全國,其內容題材涉及甚廣,有學者稱之為“小煙卡大世界”實不為過。其從民間俗語到歷史名人典故,從經典語錄到民間諺語,從戲曲人物到日常行為規范,如同一部人生指南,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生活經驗之總結和凝練,具有極強的中華美學價值。同時,煙畫作為傳統文化是前人所積累和沉淀的精神存在,作為文化傳統是后人對這一精神存在的繼承和創新。后人對歷史文化的采集是極為苛刻的,往往只采集最為經典的精神品質。鑒此,煙畫作為百年前文化產品,其本身具有文化價值。對“民國”時期煙畫的解讀和研究,有助于對中華民族文化精神與審美活動的延續與創新。特別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當下,更具時代意義。本書試圖去深入地解讀煙畫,發現煙畫的美學價值,通過在浩瀚的煙畫作品中,選取一小部分給讀者鑒賞。讓讀者認識到煙畫之美,并從中體會和挖掘煙畫的精神價值。《如煙如畫——煙畫中的精神品質及其當代價值》為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重點研究課題資助項目,課題編號為“2017Z28”。
許曉偉 ·中國文化 ·11.1萬字
漢代是我國古代星占學及其理論體系的成熟時期,并成為根深蒂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積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其后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文化。本書基于天人感應思想,以天文星占為視角,通過總結漢代星占學理論體系和系統解析日食、彗星、流星、北斗、云氣、五星等主要天象(尤其是異常天象)的星占占驗及象征意義,重點探討天文星占與漢代政治、祭祀禮儀、思想文化、社會風俗等方面的交互作用。并結合漢代社會的歷史實際,對星占學的本質、作用及文化內涵給以客觀的分析和評價。
甄盡忠 ·中國文化 ·28.2萬字
全書首先以時間為線索,對香文化的起源與發展歷史進行了講解;其次,講述了多則與香文化相關的歷史故事,語言通俗、內容有趣;再次,描寫了香料與醫學、宗教的關系,同時介紹了著名的香材,以及香席表演的基本流程;列舉了涉及香文化的古詩詞,并講述了中國香文化與世界各地香文化的相互影響。
林燦 ·中國文化 ·9.4萬字
“三國”與“建安”經歷了一個從歷史走向文學,從史實走向浪漫化的過程,這是一場迷人而又影響深遠的建構。作者跨越了詩詞、小說、電影、電視等雅俗載體,勾勒出“三國想象”的變遷史,在文本細讀中尋覓被選擇性遮蔽的文化信息,再現那段“歷史”如何被建構成我們心中的“三國”:建安風骨、慷慨悲歌、浪漫豪情。
田曉菲 ·文化研究 ·17萬字
全世界擁有讀者眾多、閱讀量僅次于《圣經》的世界文學經典;人人必讀的不朽名作,全球億萬讀者值得收藏的寓言故事集。日知古典,經典譯本,精裝典藏,隆重上市!公認完整可靠的《伊索寓言》全本,不是譯自英文本,而是逐字逐句從古希臘文校勘本譯出,完整收錄寓言346則,未作任何刪節,真正呈現原汁原味的古希臘經典名著。《伊索寓言》是歐洲寓言史上歷史較為久遠、影響也頗大的一部寓言集。《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篇輻短小,精彩生動,語意深遠,豐富的內容和發人深思的教諭使得它的傳播得以歷久不衰,成為世界上流傳甚廣的經典文學作品。
(希臘)伊索等 ·文化研究 ·23.5萬字
自雇工匠、受薪工匠、合約工匠、學徒工匠、服役工匠、刑徒工匠、奴隸工匠,是這些真實具體的男女工匠,創造了秦漢中國。李安敦教授透過本書,帶領我們了解這些活生生的人以及他們所處的復雜的社會、商業和技術網絡,讓我們從走馬觀花中停下腳步,開始體悟千年前的物質文化遺產背后,有著與當下的你我一樣的人性。
(美)李安敦 ·文化史 ·27.1萬字
《中華英雄故事》為讀者展現英雄們的傳說故事,更力求挖掘英雄的精神與內涵,彰顯他們高尚的愛國情操,以及執著、勇敢、聰明、堅毅不拔的精神。按照歷史朝代順序編排故事,從春秋戰國開始,歷經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近代結束。除此之外,在每篇故事后還有故事的延伸內容“博聞館”,這一部分內容多為與英雄故事中所涉及的人物有關的歷史背景、趣聞典故等知識,還有小部分作為故事主體內容的延伸來開闊讀者的視野。本書故事情節曲折,人物形象生動,圖文并茂,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和近代英雄們在戰場上的機智、英勇和為了保家衛國而無私忘我的可貴品質
王曉日 陳彥昭 文飛 ·中國文化 ·9.2萬字
傾心游山玩水,尋跡泉茶寺觀;追溯文化源頭,水墨書寫自然;沉浸武夷山水,悠然逍遙自悟。退隱山林,訪古問今。以茶為媒,以景為介。隨手記錄,積水成淵。武夷山是個好玩的地方,但是要看你玩什么和怎么玩。作者既是一位理工男,也是一位文化客。在本書中,讀者將跟隨作者的腳步,行走于武夷山水間,從獨特的細節和角度,去探尋與解讀武夷山水及茶文化精髓。作者對武夷巖茶品飲進行了多層面的解讀,既有從茶水科學分析角度的闡述,又有從口感、體感去感知巖韻的律動,達到一種味要遠、體要放、心要安的體舒心放的和諧境界。
舒放 ·隨筆 ·6.7萬字
涼山有大美。古韻猶存的西昌驛站,驚險的金沙江大峽谷,油畫般的苦蕎……充溢涼山地理的玄機,大處著眼,細處結裹,顯示了作家們對山水形勝的獨到研判,對宏觀和微觀的有機把握。《涼山故事》磅礴大氣,悠遠深沉,生動活潑,是一部徐徐展開的人文地理筆記。本書的作者,皆為當地文壇的一時之選,他們對這塊土地有深深的熱愛,又多年執著于實地的田野調查,文字深郁宛轉,皆以揉雜史實與現場的冷靜敘述,豐富而多層面地展現了大涼山在歷史風貌、自然資源、人文傳承、美麗鄉村等方面的大美。
李輝 ·地域文化 ·6萬字
元修《金史》是我們了解金朝歷史最基本、最重要的文獻,關于這部正史的編纂過程及其史源狀況也是金史研究中的基本問題,而欲探明今本《金史》之由來,又必須對金代纂修本朝史及蒙元歷次編修金史的情況有清楚的認識。本書在前人研究基礎之上,廣泛蒐羅史料,就金史纂修的多方面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首先論述金代的修史制度,其次梳理蒙元時期金朝舊臣及元人編纂金史之始末,復次分析元修《金史》的史源問題,分別對本紀、志表、列傳各部分的史料來源情況加以蠡測。
邱靖嘉 ·中國文化 ·18.4萬字
《山海經》是一部包羅萬象的千古奇書,寥寥幾萬字就聚集了中華神話之精華,其中最吸引人的便是那些奇形異狀的獸怪、光怪陸離的國度、各有神通的神祇。傳說《山海經》先有圖后有文,山海圖是具象化的《山海經》,是其靈魂所在。但最初的山海圖早已失落于歲月長河,本書作者花費5年搜尋散落在歷代古籍中的資料,在豐富文獻的基礎上精選出500種或詭異奇絕或妙趣橫生的人、神、異獸,整理出種種奇幻故事,并據此以現代繪畫手法演繹上古奇書,用圖畫復原出山海神怪的驚絕樣貌,從而圖文結合,編制出一部更全、更豐富的山海經神怪檔案,重現、再造了一個神秘厚重的山海世界!
黃創業著繪 ·中國文化 ·8萬字
“中國乃無獨立之科學,亦無獨立之哲學,一切知識貴能會通和合,乃始成其為學問”,但近代以來,受全盤西化之風影響,學者追求以分門分科之法治中國傳統學問,務求西化,再不求融通體會。錢穆認為這種專家之學與中國傳統通人通儒之學大相違異,“近人必以西方史學來治中國史,則恐終難理解矣。”先生憂心斯文墜地,先著《中國學術通義》,就經史子集四部求其會通和合,又著此書,就哲學、心理學、史學、考古學、教育學、政治學、社會學、文學等當時之新學術,討論中國傳統學術及中西方學術思想相異處,主張必回就中國以往之舊,主“通”不主“別”,方能理解中國傳統學術和文化。
錢穆 ·理論 ·16.2萬字
本書共分六章,圖文并茂,完整、系統地介紹美國社會和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容納了美國社會的各個層面,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新聞媒體、語言文學、人文風俗、歷史景觀以及與美國社會等密切相關的方面,以新的視角展現美國社會和文化的魅力,為人們熟知和認識美國提供一套完整的資料和素材。
李常磊 王秀梅 ·各國文化 ·20.2萬字
本書輯錄19世紀、20世紀,美國人、日本人、中國人洞察日本民族特性的四大文本。《菊與刀》,美國著名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1944年為戰時政府決策撰寫的內參;《武士道》,日本第一代留學生新渡戶稻造1899年為日本民族之魂——武士道所作的出色辯護;《日本論》,戴季陶1928年縱論近代中日恩怨時對日本的洞察;《日本人》,民國軍事理論家蔣百里1938年發表的抗日戰略預言書。
戴季陶 ·各國文化 ·29萬字
中國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祈雨”古俗及其文學書寫乃是天幕中一叢耀人眼目的星辰。祈雨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祭祀祈年活動,古典文獻中存留著數量可觀的祈雨文,它們涉及宗教、禮制、民俗,為我們了解古代文化、社會生活提供了一面直觀的鏡子,于文學而言,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考察中國祈雨史,必須將它與整個中國古代文明聯系在一起,甚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一部中國古代祈雨史,同時也就是一部中國古代社會文明史的縮影。雖然學術界對祈雨這一民俗現象已經有較多的關注,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本書作者試圖以史的框架對歷代祈雨文獻進行有序梳理,運用多元思維對祈雨文化進行建構。此研究在國內尚屬首次。
臧志攀等 ·中國文化 ·60.6萬字
《長物志》:“長物”,原指多余之物,它們雖非生活必需品,卻是中國古代文人構筑精神世界不可或缺之物,寄托了古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和品格意志。這部中國古代名士精致生活的百科全書,共十二卷,集合實用與審美雙重功能,其中講述居家陳設的有室廬、幾榻、器物、位置四卷,與造景布局相關密切的有花木、水石、禽魚三卷,與文人雅趣直接關聯的有書畫、香茗兩卷,集中談論日常生活的有衣飾、舟車、蔬果三卷。明末名士文震亨,出生書香門第、官宦世家,崇尚清雅,遵法自然,借品鑒長物而標舉人格,完美呈現簪纓世族的清雅生活格調、明代江南書香世家的高潔風致。《隨園食單》《園冶》《茶經》《林泉高致》
郭熙 文震亨等 ·中國文化 ·84.6萬字
呂叔湘先生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把現代漢語歸入近代漢語的范疇中,而近代漢語則指唐五代以來的書面漢語的連續體。他這一看法是在研究了公元9世紀以來大量漢語文獻基礎上得出的,其語言學同行多同意或認可這個結論。它促使我們在思考白話和文言之間的斷裂時采取一種更為審慎的態度,對于白話文運動過程中一些長期以來視作當然或不證自明的看法產生了懷疑。本文是從對這一疑惑的追問開始的。
李春陽 ·文化史 ·42萬字
為什么說人人都可以是民俗學家?為什么說民俗學是一門很酷的學問?日本民俗學領軍人物島村恭則力作,講述為什么民俗學是一門重新定義生活的學問。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會按照一些習俗或默認的規則做一些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要做的事,這正是民俗學大顯身手的地方。與我們以往的刻板印象相反,民俗學并不是為古老事物追根溯源的學問,而是一種反主流、反霸權和反中心的文化心態。本書是一本面向大眾的民俗學入門書籍,通俗易懂,貼近生活。書中列舉了大量生動有趣的案例,如大學校園里流傳著的七大怪談;各個家庭內部實行的規則;消防員、鐵路員工、法官、辦公室白領的日常生活;作為社交場所的平民區咖啡店;動漫圣地創造出的新民俗;新冠病毒肆虐下的魚身鳥喙人面的妖怪護身符的大流行;互聯網時代稻荷神信仰的全球化;“座敷童子”的現代轉型等等。本書簡明易懂地介紹了現代民俗學的知識,向讀者展現出現代民俗學的魅力。讓民俗學成為每個人都能學會并加以運用的技能,從而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充滿趣味。
(日)島村恭則 ·民俗文化 ·11.6萬字
本書以問題為中心,對現象學運動之中的“意向性”“自我”“他人”“身體”及“世界”各核心議題之思想史背景與內在發展理路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該書初版于1999年,被《中國哲學發展報告1999》(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編輯部、復旦大學哲學系合編)稱為該年度現象學“分量最重的專題研究成果”,也很可能是“同一時段中在整個西方哲學領域內最有價值的成果之一”。
陳立勝 ·中國文化 ·20.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