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終南山所在的秦嶺山脈是中國歷史地理的顯著標示,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形成了一個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同時也塑造了一種獨特的自然人文之美。在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過程中,需要實地研究中國的生態環境和生態觀念,尤其是中國的人與自然的關系,由此所產生的生態美學觀念對于建設生態文明至關重要。本書以終南山生態美學研究為基礎,探討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觀念基礎和現實路徑。
韓偉 ·理論 ·23.6萬字
本套書精選“三百千弟”(《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12種我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典,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準確釋義,同時根據每節內容,配以精彩故事或文化常識、文學典故,閱讀性強,文、史、哲涉獵廣泛,專注塑造國學精神。在原文和故事中,配有原汁原味的古代珍稀插畫,或者相關的文物圖片,以反映傳統的生活情境,匯集豐富多彩的中華元素,打造與眾不同的國學盛宴。
蕭史 ·中國文化 ·22.8萬字
《文化發展論叢(中國卷)》是由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中華文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編輯出版的學術集刊,匯集了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湖北大學、中國社科院等高校、研究院所文化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以及較活躍的中青年學者的最新力作。2015年卷圍繞中國文化的特性、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性、中國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儒家文化、當代中國文化等我國文化研究領域中的熱點問題進行探究、分析,對中外文化差異進行比較研究。
江暢主編 ·理論 ·25萬字
本書是2022年度“北京文藝論壇”所收錄的優秀論文集,延續此前的傳統,從文學、藝術、影視、音樂、美術、書畫、曲藝、舞蹈、雜技等不同方面,來呈現新時代北京文藝的新動向、新面貌。這些點評文章與時俱進,見解獨到,從“北京學”到“北京敘事”;從“京味、京情、京風”到“京腔京韻”;從北京舞臺藝術到北京城墻……如此種種,從北京出發的文化探索,卻不止步于北京,從中可窺見新時期整個中國文藝的發展狀況,以及文藝領域不斷涌現的新形式、新學科發展方向,為日后的北京文藝提供更加多元的理論參照。
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編 ·文化評述 ·20.6萬字
本書依據晚清至民國的時間順序,圍繞鐵路與火車所引起的時空體驗和文化想象的主題,通過大量的史料鉤沉和文本分析來解讀現代性之于鐵路的派生方式:時空概念的演變,意識形態的爭論,(乘坐在開行的)火車中的身體感受,以及文學文本再現的人物主觀經驗等。作者以鐵路為方法、為契機、為理解中國現代性的鑰匙,分析1840年至1937年鐵路進入中國之后引發的沖擊與適應,探討鐵路在晚清民國的具體歷史情境中是如何與現代的想象與經驗勾連在一起的。
李思逸 ·文化史 ·21.5萬字
華文世界獨一無二的經典領讀者楊照,帶你重回朝氣蓬勃的先民時代,走進經典里的中國。本系是楊照結合“歷史式讀法”和“文學式讀法”對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尚書》《詩經》《左傳》《論語》《墨子》《莊子》《孟子》《老子》《荀子》《戰國策》)的選讀和導讀。通過對這十部經典的部分章節的逐字逐句解讀,還原經典于具體的歷史情境和歷史脈絡,展現出先秦時代諸子百家面對現實變化提出的因應之道,勾勒學派代表人物有血有肉的個人形象和個性及其現實活動;同時,通過還原,讓今天的讀者領略到經典所展現的思想和時代精神獨特魅力,既因為古今時代境況差異而激發個人的思考,又因為古今相同而感同身受,汲取古人先賢應對生活的偉大智慧。
楊照 ·中國文化 ·47萬字
《說孟子》是許仁圖先生論述孟子學的深入發揮之作。《說孟子》全書探究孟子學說,重視孟子的好辯。許仁圖先生認為,要貼近孟子思維,就不需要把孟子捧得高高在上,應該學孟子,好好跟孟子辯說,才能體悟孟子哲學的要義。
許仁圖 ·中國文化 ·31.4萬字
本書以歐洲中世紀晚期(13—15世紀)最具有代表性的四位女性俗語作家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三位貝居因修女梅希蒂爾德、海德薇希和瑪格麗特·波蕾特的宗教作品的研究,來探討中世紀晚期的女性神秘主義者如何借助新興的俗語神學思潮,來為宗教信仰領域的邊緣人爭取話語權。接受了意大利人文主義思想洗禮的克里斯蒂娜·德·皮桑是中世紀晚期最重要的世俗女作家。本書將對皮桑創作的一系列涉及性別問題和政治問題的作品進行分析和解讀,在此基礎上探討被父權制社會邊緣化的女性人文主義者如何通過文學創作來介入這一時期的社會公共事務。
杜力 ·文化研究 ·20.4萬字
星占學被一些現代學者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精密科學”,主要因為星占學這種活動需要使用天文學作為工具,因此它確實曾經長期哺育天文學,直到天文學作為現代科學的先導部分和它分道揚鑣。本書“外國篇”系統論述了西方星占學的起源、發展和相關的歷史事件,是一部內容豐富的西方星占學文化史。“中國篇”則以中國傳統星占學的類型分析為主。兩篇合璧,構成一部完整的星占學史。
江曉原著 ·各國文化 ·20.4萬字
中衛市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西部,地處寧、甘、蒙三省(區)交界地帶。全市國土面積1.76萬平方公里,轄沙坡頭區、中寧縣、海原縣和海興開發區,共有40個鄉鎮、446個行政村(村委會)、47個社區(居委會)。2019年底常住人口117.46萬,其中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41.48萬,占35.3%。
《走進中衛》編委會 ·地域文化 ·22.7萬字
顧頡剛是20世紀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史學家之一,他提出“層累說”,創建“古史辨派”,在國內外史學界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本書概述了顧頡剛“層累說”的學術思想來源,揭示其“遠紹東壁,近承長素”的史料辨偽疑古傳統;以“層累說”產生的學術背景為切入點,系統論述該學說的醞釀、形成和發展,以及學術意義和影響;從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等方面加以綜合考察,多層次多角度地揭示出“層累說”的學說特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在20世紀中國古史學發展的大背景中,考察該學說與其他學術流派理論和觀點之間的異同,凸顯出20世紀中國古史學研究范式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并對中國近代考古學的興起、發展和壯大的歷史過程加以詳細梳理和重點分析,全面揭示考古學在中國上古史重建中的學術功績與重要作用,以此來展現20世紀中國古史學先破后立的演進過程。
黃海烈 ·中國文化 ·25.3萬字
“南有余秋雨,北有王充閭”,與《文化苦旅》堪稱中國歷史文化散文的“雙璧”,一部中國人文精神的史詩,值得中國人人手一本的傳承書。《國粹:人文傳承書》這本書可以說,是形象化的中國人文傳統史。它是一部可以流傳下去的大書。當代大作家以優雅美文寫傳統,學識淵博又極具激活力,中華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文明奔涌而來,先祖、人文、大地、傳統的亮點一浪接著一浪如歷史長河呈現在面前。圍繞“傳承”這個關鍵點,寫中國傳統的文化情懷、精神世界、心靈空間,讓中國人有一顆中國心,重建斯文優雅,守住傳統這盞古燈,擁有共同的精神家園。《國粹》榮獲“中國好書”、“第二屆北京十月文學節”(2017)推薦書目、“光明書榜”十佳圖書。中央紀委監察部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人民網、中國全民閱讀網、中國網、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作家網、《中國科學報》《光明日報》等近百家媒體推薦。中華文明一脈相承,與先賢同行,與國粹相見,在當代世界知道從哪里來向何處去,增添中國人心靈深處的自信和自豪。
王充閭 ·中國文化 ·28萬字
本書對《易經》中著名的憂患九卦——履、謙、復、恒、損、益、困、井、巽——進行了透徹的解析:“履”為腳踏實地歷練工作能力;“謙”為低調行事,化解紛爭;“損”為理性調節,精打細算,終于獲益;“困”為遭遇困難不改其志;“井”為研發創新,大獲成功;“巽”為靈活權變,主導一切。作者詳解憂患九卦,闡述消解世事迷津、轉換人生成敗之道,幫助讀者在復雜的環境中莊敬自強,提高修養,歷艱難困苦,終玉汝于成。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3.1萬字
“香之為用從上古”,香料被人類使用的記載始于三千年前。歷代文人騷客與“香”素有不解之緣,他們通過詩詞歌賦、繪畫創作將香料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經過幾千年風風雨雨,“香”在社會生活中演變成一種獨特的文化,成為中華精粹中的翹楚。《香譜》共四卷,內容包括香之品、香之異、香之事、香之法等,是記載香料源流、工藝,香文化發展的浩博之作,完美呈現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狀態。
陳敬 ·中國文化 ·20.1萬字
您不必通讀全書,但本書總能在關鍵時刻讓您不手忙腳亂,讓您不抓耳撓腮,幫您從容應對,不失禮!在休閑時光,您也可以通讀全書,讓您對紅白喜事的操辦以及如何參加這些場合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準備,讓您腹有詩書氣自華!
雅瑟主編 ·民俗文化 ·32.7萬字
本書是一本詩歌賞析書,也是一本中國詩歌史。從神話、詩經、楚辭、樂府、唐詩、宋詩跨越七個時代,解讀47位詩人,涵蓋20個主題,旁征博引200余首詩歌。幫我們厘清文學史對部分詩歌的誤讀和偏見:中國文學的發展脈絡是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嗎?日本為什么稱為“扶桑國”?楊貴妃真的終老日本嗎?除了“窈窕淑女”,我們還能怎樣稱頌美人?織女竟然出軌,移情于通西域的張騫?……充滿人性溫暖的詩歌鑒賞方法:《古詩十九首》中感悟生命的短暫,及時行樂的暢快;從《上邪》中感悟愛到世界末日的浪漫;或與孟浩然一起渡過求之不得的中年危機……通過這本書,我們將充分感受到臺大優秀教授的獨特魅力。
歐麗娟 ·中國文化 ·37.1萬字
伯夷叔齊的傳說從產生以來,各個不同階層的人,各個不同領域的人對其評價各不相同,但是都建立在同一事件的基礎之上,經過了歲月的淘洗,其中所蘊含的意蘊因為角度不同而更加豐富,故事所展現的價值觀也在眾多的闡釋與演繹中呈現多元化。本書通過對文獻資料的閱讀,對眾說紛紜的觀點進行考辨,理清其淵源和相互的承傳關系。追本溯源、盡可能細節化地考辨、梳理清楚各家觀點中相互抵牾的部分,參考各家研究方法和角度,無論是學科的交叉研究探討,還是歷史發展過程中的觀點流變,圍繞伯夷叔齊的故事全面地考辨,最終落實到其所承傳的多元價值意蘊。
王芳 ·文化研究 ·22.3萬字
《外國文學經典生成與傳播研究》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成果,為8卷系列學術專著。該著作在外國文學經典生成研究方面,聚焦于源語國的經典生成,強調社會語境、文化傳統、審美與倫理需求以及科技革命的作用,并且注重文本考據;在經典傳播研究方面,聚焦于譯入語國的經典再生成,尤其在關注翻譯傳播和跨媒介傳播,認為文學經典正是從不斷的翻譯和影視改編等跨媒介傳播過程中獲得再生,獲得流傳。本書是該套叢書的總論卷。
傅守祥等 ·文化研究 ·39.5萬字
本書以豐富的對話文獻資料為研究基礎,以對話人物的思想發展脈絡為線索,從當代文明對話的主題及其現代意義、宗教對話理念及其佛學理論根基、文化對話范式及其研究價值等方面探究池田大作思想,為我國的池田大作思想研究開辟了新的思考向度。本書圍繞“池田對話”問題展開的理論分析,或可為我國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文明對話、宗教對話理論,深化“宗教中國化”研究提供些許借鑒。
陶金 ·文化研究 ·20.4萬字
《文化治理現代化與文化發展新常態(2015)》內容簡介:文化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治理現代化與文化發展新常態(2015)》闡述了推進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意義及要求,結合分析深圳文化治理現代化的初步探索和經驗,探討了推進文化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路徑及對策。全書以推進文化治理現代化,加快文化強市建設為中心,從創新文化體制機制、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等方面,分析了新常態下文化發展的新經驗、新情況、新問題,以提高城市文化發展的質量和水平為著眼點,提出了一系列可供參考的對策建議。
彭立勛主編 ·文化事業 ·26.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