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甘肅義學研究
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楊賢江曾指出:“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教育在人類發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中國自古就有重視教育的傳統,基礎教育更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古代的基礎教育被稱為蒙學,而義學是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君王出于穩定政權的需要,大多熱心教育事業。但由于條件所限,官辦的學校教育并不能滿足大多數群眾的需求,特別是那些貧寒子弟幾乎沒有接受正規教育的機會。但是,由于中國人的宗族和鄉里觀念及積德行善的傳統美德,一種面向貧寒子弟提供免費基礎教育的具有慈善性質的學校——義學(或稱義塾)便產生了。早在宋代,范仲淹為本族設立義學,據《范氏義塾記》記載:“范文正公曾建義宅,置義田義莊,以收其宗族,又設義學以教,教養咸備。”此后,義學緩慢發展,至清代達到頂峰。
·6.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