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人的境況
會員

在《人的境況》中,阿倫特力圖表明“積極生活”的三種活動——勞動、工作和行動——的區分是基于人的條件而做出的,她理解的人的“條件”,既不是所謂人的本質屬性,也不是康德意義上規定人類經驗方式的超驗條件,而是人在地球上被給定的那些生存條件:勞動的條件是人們必需維生,工作的條件是人們必需建造一個人造物的世界,行動的條件是人們必需在交往中彰顯自己,回答“我是誰”的問題。離開了這些條件,生活就不再是“人”的生活了。在此意義上,人是被條件規定了的存在(conditionedbeings)。但他們的活動又創造著自己下一步生存的條件,比如勞動超出家庭和國家界限的全球化發展,和人從宇宙的角度對地球采取行動,都根本上改變了人類未來的生存處境。本書在結構上另一個值得關注之處是“積極生活”(vitaactiva)與“沉思生活”(vitacontemplativa)的二元對照。第一章給出的兩種生活的對照,為全書確立了一個隱含的背景框架。實際上,只有在此二元對照下,勞動、工作和行動才可能有效地保持自身,因為與兩種生活方式相應的,是古代西方對兩個世界的想象:柏拉圖的現象世界和理念世界,或基督教的塵世之城和天上之城,前者是變化的、有死滅的,后者是永恒不變的。在那里,制作或工作被當成一切活動的原型,人在制作中模仿神圣世界的創造,現實生活的真實性和榮耀都來自后者,后者才是他終極渴望回歸之所。阿倫特認為這種沉思生活高于積極生活的等級秩序,在傳統政治思想中導致了對政治的傷害,因為政治哲學家傾向于以制作模式把行動理解為按照某種真理來統治。但對立之消隱的災難后果,要在世俗化的現代才清晰地浮現出來。在神圣世界不再被信仰,沉思“被逐出有意義的人類能力行列”之后,制作活動也失去了衡量他的產品真實性的標準,作為人造物的世界越來越相對化,喪失了它得以立足的持久性和穩固性。二元世界觀的消失,一方面讓現代人喪失了作為生存條件的“世界”,另一方面人被拋回到自身,返回到孤獨內心來尋求真實性和確定性的基礎。“世界異化”和“向自身的回返”最終以犧牲世界和犧牲行動為代價。雖然在現代早期,人作為制造者獲得過短暫的勝利,那時人曾被高舉為目的,但“由于現代的世界異化和內省被提升為一種征服自然的無所不能的策略,也就沒有哪種能力像制作——主要是建造世界和生產世界之物的能力——一樣,喪失得如此之多”(本書第242頁)。在最后一章,阿倫特哀悼了技藝人(homofaber)的失落:匠人精神始終預設了一個物的世界,在那里,物質閃耀、語詞可聽,但在世界塌陷,甚至被還原為生物循環意義上的自然的情況下,最終是勞動動物(animallaborans)取得了全面勝利,而這就是我們已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美)漢娜·阿倫特 ·經典著作 ·26.2萬字

工具論
會員

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是什么?有人說區別在于人是理性的動物,也有人說人是社群的動物……其實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在于人是使用語言的動物。這種語言不僅包括口頭語言,也包括書面語言。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時刻離不開語言,人們依靠語言來實現彼此的理解和相互溝通。然而人們不是總能順利地明白對方在說什么,誤解總是在產生。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在《工具論》一書中系統總結和論述了如何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以及如何同錯誤說法進行辯駁。他認為語言中最基本的表意單位是句子,也即命題。《解釋篇》討論了命題的構成、性質、分類和真假關系。《范疇篇》討論了命題經常會用到的十個基本范疇,如實體、數量、性質、關系等。《前分析篇》闡述了如何正確地通過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結論,這也就是后世邏輯學中最基本的三段論演繹法。《后分析篇》討論了定義、證明、演繹和歸納等問題,厘清了命題中的四種推理類型。《論題篇》研究了著名的四謂詞理論,闡述了亞里士多德的論證理論,討論了合理論證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如何在論辯中戰勝對手;《辯謬篇》是亞里士多德關于謬誤的邏輯理論,揭示和分析了各種謬誤和詭辯的種類,并提出了反駁謬誤的具體方法。

劉葉濤等 ·西方哲學 ·34.9萬字

否定的辯證法
會員

《否定的辯證法》是德國哲學家、西方馬克思主義法蘭克福學派重要代表阿多諾的主要代表作。在《否定的辯證法》中阿多諾首先批判了哲學對同一性的追求,強調辯證法的本質是否定。他認為,古往今來哲學對“同一性”的追求是行不通的,根本不存在絕對的第一性,任何想尋找原初事物或概念的哲學都走上了錯誤的道路,從而加強了社會上的極權主義和盲從主義傾向。辯證法的根本特征是否定性。其次,阿多諾繞開辯證法的矛盾法則,落腳于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主題。他認為真正意義上的辯證法不單是考察矛盾,而且還拒不承認矛盾是解釋每一事物的圖式。社會既不是個體主體的總和,也不是一種客觀的事物,而是人類主體和物質客體的相互作用。自由的唯一意義在于否定,在于反思地否定各種具體的奴役。資本主義社會的最大弊端是商品交換價值法則的肆虐,把人和物降低到同一水平上和同質的無名地位上。隨后,在《否定的辯證法》中,阿多諾還舉起“反體系”的旗幟,全力批判第一哲學。他深刻意識到,真理的不變性是第一哲學的幻想。本體論是對現狀的辯解,是維護秩序的工具。此外,阿多諾認為,“否定的辯證法”是自由方便的立場,兼收并蓄的混合。“否定的辯證法”不僅與邏輯標準或事實標準無關,而且完全無視這些標準。這種無視實際上是“否定的辯證法”的本質。

(德)阿多諾 ·經典著作 ·28.9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前旗| 广饶县| 昭通市| 镇原县| 莱西市| 高台县| 龙井市| 澄江县| 山阴县| 嘉鱼县| 宣武区| 根河市| 盘山县| 汾西县| 甘肃省| 长治市| 广德县| 天台县| 绥化市| 辽宁省| 靖州| 肃北| 桦南县| 沙湾县| 墨竹工卡县| 习水县| 无棣县| 鹤岗市| 区。| 太原市| 涿鹿县| 久治县| 衡阳县| 开鲁县| 余江县| 塔城市| 韶山市| 黄龙县| 五常市| 公安县| 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