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旨在探討中國國民性格的演變歷程。作者認為,國民性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從春秋到唐宋,再到明清,中國人的性格如同瀑布一樣,飛流直下,越來越惡化。是落后的制度造成了中國人的劣根性。站在空間與時間的雙重視角中,本書可說是一部另類的中國通史,也為中國未來的改造和發展尋找真正的出路。
張宏杰 ·史學理論 ·18.6萬字
書旨在以紀傳體這一體例,以日本各地大小家族為綱,對日本戰國武將經歷進行詳細介紹,全方圍呈現日本戰國歷史中的武將事跡、事件細節、及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脈絡,從而成為一本能夠橫向展現日本戰國歷史的必備讀物。《日本戰國武將記》內容分為三部分:一、舊勢力,風華散盡。包括:1.足利家。2.應仁、享德之亂前后的各路貴族。3.細川內亂主要人物。二、龍虎爭霸。包括:相模北條家。2.甲斐武田家。3.長尾上杉家。4.奧羽列強。5.出云尼子家。6.安藝毛利家。7.九州雙雄。8.織田家清剿家族。三、織豐德時代。包括:1.尾張織田家。2.羽柴/豐臣。3.三河德川。4.真田家三父子。
蕭西之水 ·世界史 ·18.6萬字
傳世史書多認為唐高宗“軟弱無能”,但它們卻無法解釋為什么高宗時代擁有唐代最遼闊的疆域,高宗之后能有“開元盛世”的到來。事實上,唐高宗外圓內方、膽大心細,敢想敢為。沒有高宗時代的發展、鞏固、鋪墊,“貞觀之治”就只是短暫的高潮,“開元盛世”將成為無源之水。無論用“君主無為”的傳統政治思想還是實際達成的事功來衡量,高宗都是一個成功的皇帝。史書之所以如此描繪唐高宗,無非是由于他培養的武則天用“武周”取代了“李唐”。后來的史家要為防止再出現女皇專政的局面,必須可以為戒的史實。因此,他們寧愿“弱智化”唐高宗,而犧牲歷史的真實。
孟憲實 ·中國史 ·18.6萬字
《民國寧夏風云實錄》共計10本26卷。本書以時間為線索,記述了民國時期寧夏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文中所寫事件均由當事人和事件經歷者、知情者提供,史料來源可靠,所記事件詳實,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寧夏的狀況。全書時間脈絡清晰,時代主題鮮明,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楊少青 胡迅雷主編 ·地方史志 ·18.6萬字
地名具有活化石一般的重要意義,東北地區作為古代不同民族的聚居區,其地名因不同族群的歷史文化和語言而呈現極為復雜的情況。作者潛心研究哈爾濱地名含義,提出了“天鵝論”的觀點,并逐漸摸索出東北地區歷史地名系統研究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即對東北地區地名系統的研究應從語詞性質、語源、語境和語音四個維度對其進行綜合考證和研究。作者在哈爾濱城史紀元的問題上,將地名的研究與城史紀元的研究相結合,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
王禹浪 ·地方史志 ·18.6萬字
本書內容以正德十六年(1521年)為中心,向前向后延伸到正德和嘉靖兩位皇帝整個統治期,整個周期約六十年。在此之前的歐洲各國,其經濟、文化發達程度、綜合國力尚不如大明帝國,遠遠不如。然而,就在這六十年里,歐洲通過大航海、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就像裝上了三枚火箭推進器,加快了速度,超過了大明。讓我們在輕松中,在幽默中閱讀歐洲這些人,那些事。
馬瑞民 ·世界史 ·18.6萬字
本書是著名歷史學家蔣廷黻寫給普通讀者的近代史通俗之作。本書以極簡的文字講透了中國近百年間歷史的演變、文明的沖撞、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其通透全面、不偏不倚,且學術含金量極高。本書構建的史學框架和斷代史體系,曾引領了近代史研究的風潮,為后來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稱為近代中國史研究的開山之作。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從洋務運動到百日維新,從曾國藩到康有為,從李鴻章到孫中山,本書將近百年的演變和人物娓娓道來,沒有枯燥的考據,沒有史料的堆砌,卻盡顯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社會發展趨勢。
蔣廷黻 ·中國史 ·18.6萬字
《高清日本戰國3》是一本講述日本戰國史的歷史社科類圖書。作者以極其詼諧的語言將紛亂的局勢娓娓道來,讓讀者在一笑之間縱覽數十年歷史,輕松了解那個人才輩出,對日本、對世界都具有重要意義的時代?!陡咔迦毡緫饑?》承接上一冊的內容:關原會戰后,德川家康被天皇任命為征夷大將軍,創建了德川幕府,開始了他成為日本第一人的征程。然而,豐臣家一直被視為正統,勢力尚在,豐臣秀賴身邊也有忠心耿耿的家臣,還與德川家有婚姻之約。德川家康必須從兩方面著手,一是以實力讓天下臣服,二是盡可能名正言順地將豐臣家趕下臺。一場長達十余年的智與力的比拼,就此展開。同時,繼承人的問題也擺在了德川家康的面前。千秋功業,可托何人?德川家的內斗,以另外一種方式,燃燒著這位霸主的生命。
櫻雪丸 ·世界史 ·18.6萬字
《北京史學》是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編輯的學術刊物。本輯設學術概覽、文化縱橫、史事考索、近代掠影共4個欄目,刊載史學理論、文化保護、文獻探析、西風東漸、社會變遷等方面的論文15篇。全輯以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史學探索為中心,兼及不同學術視野下的現實關懷。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 ·地方史志 ·18.6萬字
藏羌彝走廊是我國黃河、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的核心區域、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難點區域、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區域,在地緣政治、生態安全、國防安全、國際影響、社會穩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本刊立足于藏羌彝走廊建設,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各領域對該區域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研究,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為維護人類生態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提供智力支持。
楊環 陳井安 ·民族史 ·18.6萬字
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后金(清)的崛起過程中,對于蒙古元朝遺產的繼承是滿洲政權得以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之一。本書以滿洲對于蒙古制度、符號等無形資源的學習、利用為切入點,以清初(太祖、太宗、世祖時期)滿蒙關系中的官號、名號借鑒,盟誓和質子制度及理藩院活動,會盟制,封爵等政策、措施為考察中心,從滿洲的角度出發,梳理早期滿蒙關系的演變。希望以此探索漠南蒙古的臣服對于滿洲政權的鞏固升級、穩固軍事同盟的建立、清代版圖的形成和國家長期穩定諸方面的意義。
哈斯巴根 ·民族史 ·18.6萬字
中國的多民族統一國家思想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國人對世界的原初認識,追溯到在這種認識之上的人類與自然神靈之間建立的契約關系,以及為了遵守這種契約關系而形成的關于人與人之間、個人—共同體—社會—國家四者之間、文化與政治之間、權威與權力之間、民族屬性與文化屬性之間關系的認識。只有在這一宏觀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夠正確掌握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歷史脈絡,理解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思想在各個時代的發展演變,理解各時代的民族關系和各個政權處理民族問題政策的得失,并進而思考近代民族問題發生的原因,找到解構近代民族問題的鑰匙。
(日)王柯 ·普及讀物 ·18.6萬字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這段被后人稱之為春秋戰國的550年間,那些空前絕后的偉大人物和傳世經典井噴似的涌現:孔子述《論語》、孟子寫《孟子》、老子寫《道德經》、墨子寫《墨子》、孫子寫《孫子兵法》、鬼谷子寫《鬼谷子》、韓非寫《韓非子》……百家爭鳴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石,四書五經鑄造了后世中國人的價值觀,春秋五霸開創了謀略計策的典范,戰國七雄構建了現今中國版圖的框架。
龍鎮 ·普及讀物 ·18.6萬字
墨洛溫王朝時期,隨著法蘭克君主對正統基督教會的倚重程度與日俱增,召開具有“合議精神”的教務會議逐漸從教會傳統上升至國家行為。法蘭克教俗精英在會議過程中針對諸多現實問題制定的教規教令,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法蘭克共同體的權力架構、王權理論、族群意識、內外秩序以及社會風氣,繼而在后羅馬時代的地中海世界打造出一個頗具教會特性的“法蘭克早期國家”。
劉虹男 ·世界史 ·18.6萬字
“起家詞賦皆先澤,報國文章在此身。書生蠅頭鉆故紙,不輸沙場斫賊刀?!币话侔耸甑能姍C處,一筆厚重的歷史,一群出類拔萃的人物,一堆有待挖掘的故事,在《軍機處》三部曲之中,我將努力給讀者朋友們展示一個全面而真實的軍機處。
袁燦興 ·中國史 ·18.6萬字
《民初議會政治研究(1911-1913年)》著力于兩個方面:一是把民初的議會政治置于近代中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從宏觀上把握議會政治發展的歷史脈絡,進而對民初議會政治的興衰作出更為確切的解釋;二是從議會政治自身運作出發,通過梳理議會政治與民初特定的政治、社會情境的互動關系,揭示其中蘊涵的歷史經驗和理論啟示。是為《民初議會政治研究(1911-1913年)》結構的理論基礎。
劉勁松 ·中國史 ·18.6萬字
精彩,有趣兒,看得見,歷史不再板著臉。權威準確,有圖有真相。
曹亞楠 ·世界史 ·18.5萬字
這本《史綱》不過是對過去百年內地質學者、古生物學者、胚胎學者和任何一類博物學者、心理學者、民族學者、考古學者、語言學者和歷史研究者的大量活動所揭示的現實的初始圖景加以通俗的敘述。如果認為它在任何意義上超過了這一點,那就是荒唐的。
(美)H·G·威爾士 ·世界史 ·18.5萬字
17世紀初,太平洋上一個不為人知的小島嵐嶼產出的肉豆蔻成為歐洲各國在香料競賽中爭奪的焦點,這引發了一場荷蘭東印度公司與納撒尼爾·考托普領導的一小群英國香料商人之間激烈而血腥的斗爭,這場斗爭最終以荷蘭與英國達成歷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的一項交易告終。英國將嵐嶼控制權讓給荷蘭,作為回報,英國得到了曼哈頓。本書講述了一個精彩的冒險故事。作者選擇了幾位有代表性的香料商人,通過他們的故事為讀者生動再現了一段傳奇歷史。
(英)賈爾斯·米爾頓 ·世界史 ·18.5萬字
秦力山(1877—1906)原名鼎彝,字力山。原籍江蘇吳縣,善化(今屬長沙)人。1897年進長沙時務學堂,次年加入南學會。戊戌政變后流亡日本,任《清議報》主筆。1900年至武漢與唐才常組織自立軍,任前軍統領。事敗再次亡命日本。1901年創辦《國民報》,為留日學界第一份宣傳革命的報紙。后創刊《大陸》月刊,竭力駁斥康梁?;恃哉?。1905年入云南從事反清活動,積勞成疾,次年病逝。本書收集了秦氏的現存全部著述,搜羅完備,編排合理,集中展現了這位英年早逝的革命者在近代史上的重要作用,具有相當的史料價值。
中華書局編輯部編 劉泱泱審訂 ·中國史 ·18.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