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本劇是前身為莎士比亞紀念劇院的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演出頻度最高的劇目。世界著名悲劇之一,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復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同《麥克白》、《李爾王》和《奧瑟羅》一起組成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英)莎士比亞 ·戲劇 ·7.9萬字
權威版本:以劍橋勒伯古典版古希臘文本為依托,收集所有古希臘的傳世戲劇作品。名家名譯:古希臘羅馬文學、文化專家張竹明教授和王煥生教授傾十年之功,從古希臘原文精心譯成。全新亮相:絕版多年,全面修訂,裝幀升級,典雅尊貴,極具收藏價值。大獎作品:曾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重大獎項。位于地中海東北部的希臘,是歐洲文化的搖籃,人類戲劇的最早發源地。古希臘悲、喜劇都與酒神慶典和民間滑稽演出有著血緣關系。
(古希臘)埃斯庫羅斯等 ·戲劇 ·15.3萬字
《老婦還鄉》是迪倫馬特的成名作,描寫億萬富婆萊爾四十五年后返回故鄉居倫小城,要用十億捐款取她當年戀人伊爾的人頭,因為伊爾拋棄了她,使她淪為妓女。她的要求起初遭到居倫人的拒絕,但金錢的誘惑實在太大,居倫人最后不得不在金錢前屈服。他們集體扼死伊爾,以“主持正義”換得本城繁榮。本書還收入作者的《流星》等劇作。
(瑞士)迪倫馬特 ·戲劇 ·22.4萬字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意大利劇作家達里奧·福代表作,全球上演40余年經久不衰,現場觀看人數超過100多萬;孟京輝、賴聲川、金士杰都曾親自執導扮演過中文版舞臺劇,場場爆滿。與莫里哀比肩的喜劇天才,不輸卓別林的即興表演大師,孟京輝畢生致敬的偶像,為平民與被壓迫者創作的游吟詩人。1969年,米蘭火車站發生一起爆炸案,一名無政府主義者被指控為兇手,審訊期間,他突然跳樓身亡。達里奧·福迅速對此事做出反應,在做出精細的調查之后,寫成此劇。一名身患演員狂癥的“瘋子”在警察局偶然接觸到無政府主義者“偶然死亡”的材料,他隨機應變,喬裝成最高法院的代表復審此案,終于洞悉內情。所謂“意外死亡”,竟是警察對無政府主義者嚴刑逼供,將其活活打死后從窗口丟下,造成的畏罪自殺的假象。
(意)達里奧·福 ·戲劇 ·4.4萬字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悲劇中的巔峰之作,是其四大悲劇之一。在思想內容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深刻的揭示出封建末期社會的罪惡與本質特征。取材于公元1200年的丹麥古代神話,講述了丹麥王子為了向殺父娶母篡位的叔父復仇而裝瘋,歷經折磨而終于報仇。《哈姆雷特》的整個故事滲透著屬于莎士比亞那個時代的精神,是莎士比亞人文主義和對現實生活批判精神的最深刻的表達。
(英)莎士比亞 ·戲劇 ·9.7萬字
《暴風雨》(theTempest)是威廉·莎士比亞完成的最后一部完整的杰作。本劇歌頌了純真的愛情、友誼和人與人之間的親善關系。
(英)莎士比亞 ·戲劇 ·4.7萬字
(古希臘)埃斯庫羅斯等 ·戲劇 ·19.6萬字
《社會支柱》描寫了男人和女人兩個不同的世界,以及古老陳舊的挪威社會與充滿活力的美國社會。《玩偶之家》主要寫主人公娜拉擺脫玩偶地位的自我覺醒過程。《群鬼》描寫了女主人公無愛無望的婚姻生活,深刻揭露了當時社會的丑惡。《人民公敵》圍繞一項溫泉浴場計劃展開,通過主人公斯多克芒指責了維多利亞時代公眾的見解以及民主的原則。
(挪威)易卜生 ·戲劇 ·19.7萬字
《卡利古拉》包括加繆戲劇作品和加繆論戲劇兩部分。加繆戲劇作品中包括《卡利古拉》、《誤會》、《戒嚴》、《正義者》、《阿斯圖里亞斯起義》五部作品。《卡利古拉》是加繆對人類存在課題一次非常猛烈的撞擊。
(法)加繆 ·戲劇 ·17萬字
在莎士比亞去世400年后,他的作品流傳之廣、影響之深是所有其他經典作家中無人可比的。他創造的英語詞匯、經典名言,改寫整個世界文學史的同時,也影響了數個世代的億萬讀者。《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一出著名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講述了講述了兩位青年男女陷入熱戀,卻因兩個家族的世代仇恨而遭不幸,最后導致兩家和好的故事。本劇在各個年代都頗為流行,并與《哈姆萊特》一道成為最常上演的莎劇……
(英)莎士比亞 ·戲劇 ·5.1萬字
《哈姆萊特》收錄了莎士比亞最著名的四大悲劇:《哈姆萊特》、《奧瑟羅》、《李爾王》和《麥克白》。哈姆雷特為報父仇而發現“整個時代脫榫”了,決定擔起“重整乾坤”的責任,結果是空懷大志,無力回天。奧賽羅正直淳樸,相信人而又嫉惡如仇,在奸人擺布下殺妻自戕,為追求至善至美反遭惡報。李爾王在權勢給他帶來的尊榮、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喪失當國王而做一個普通人,也能同樣或更加偉大,因而經受了一番痛苦的磨難。麥克白本是有功的英雄,性格中有善和美的一面,只因王位的誘惑和野心的驅使,淪為“從血腥到血腥”、懊悔無及的罪人。這些人物的悲劇,深刻地揭示了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已開始出現的種種社會罪惡,表現了人文主義理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矛盾的不可調和,具有高度的概括意義。
(英)莎士比亞 ·戲劇 ·21.4萬字
《薩勒姆的女巫》是被譽為“美國戲劇的良心”的著名戲劇家阿瑟·米勒代表作,1953年獲得托尼獎最佳劇本獎。法國著名作家讓·保羅·薩特1957年把它改編為電影。故事取材于1692年在北美馬薩諸塞州薩勒姆鎮發生的迫害案件。清教主義籠罩下的小鎮出現了“女巫”,牧師巴里斯請來相鄰教區的“驅魔高手”來協助調查。為了保護自己,人們開始相互懷疑、揭發甚至誣陷,隨之引發蝴蝶效應,少女們的森林之舞最終將小鎮變成了煉獄。男主人公普洛克托被人誣陷,卻不愿以出賣朋友、出賣靈魂為代價換取屈辱的生存。米勒以史喻今,完美呈現了一則關于人性善惡、魔道沖突的寓言,揭示了強權勢力的殘酷無情,烏合之眾的盲從之惡和道德信念的瓦解,大難臨頭時人們各自的選擇,有人性中最深的深淵,卻也有人性最耀眼的光輝。
(美)阿瑟·米勒 ·戲劇 ·8.8萬字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亞早期喜劇創作的終結。這部作品以抒情的筆調,浪漫喜劇的形式,再次謳歌了人文主義對愛情和友誼的美好理想,表現了生活之美、愛情之美。
(英)莎士比亞 ·戲劇 ·6萬字
《莎樂美》是王爾德根據圣經故事而創作的一部著名作品,講述了猶太公主莎樂美如何誘使繼父希律王殺死施洗者約翰的故事。劇中的莎樂美向約翰求愛而遭拒絕,發誓要吻到他的嘴唇,最后不惜令人砍下約翰的頭。兩千多年,她的形象遍及繪畫、雕塑、文學、戲劇、歌舞、電影等多個領域,成為無數藝術家的靈感焦點。諸位大師通過莎樂美,傳遞他們對人性的理解。王爾德塑造的莎樂美,將她的愛與恨交織在故事里,充滿了神秘與誘惑,賦予了這個形象新的內涵。
(英)王爾德 ·戲劇 ·2.3萬字
《推銷員之死》是米勒戲劇創作的巔峰之作,榮獲普利策獎和紐約劇評界獎,為他贏得國際聲譽。推銷員威利·洛曼因年老體衰,要求在辦公室里工作,卻被老板辭退。威利懊喪之下,責怪兩個兒子不務正業,一事無成。兒予反唇相譏,嘲笑他不過是個蹩腳的跑街罷了。老推銷員做了一輩子的美夢,現在全都幻滅了,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他夢囈似的與他那已故的、在非洲發財致富的大哥爭論個人愛好的事業,最后他為使家庭獲得一筆人壽保險費,在深夜駕車外出撞毀身亡。該劇體現了米勒的悲劇現實化、生活化的特點,揭示了美國夢的真諦,告誡我們單純地追求物質的富足并不能帶來精神的自由和充實;否則,夢成虛妄,必然導致毀滅。本書為《推銷員之死》、《薩勒姆的女巫》和《都是我的兒子》合集,是阿瑟·米勒代表劇作集。
(美)阿瑟·米勒 ·戲劇 ·18.8萬字
《莎樂美》是王爾德創作的戲劇,唯美主義的代表之作。其故事脫胎于《圣經》,經由王爾德加工改編,講述了莎樂美被圣約翰拒絕后,由愛生恨,在為希律王跳七重紗舞時,借機索要約翰的首級,后親吻他頭顱的故事。
(英)奧斯卡·王爾德 ·戲劇 ·3.1萬字
本書是莎劇中最為人所熟悉的愛情經典名著。在這一劇作中,莎士比亞突出表現的是人文主義的愛情理想與封建觀念、封建勢力之間的尖銳沖突。他把青年人的命運同他們所在的整個城市的安全聯系在一起,封建家族之間的血腥仇殺,不僅造成了青年人的愛情悲劇,也給城市帶來了災難。在劇本中綜合地出現了歷史劇中常見的譴責封建紛爭的主題和喜劇中常見的歌頌理想愛情與友誼的主題。這是一個悲劇,但全劇充滿著濃郁的抒情詩的色彩,包含有大量的喜劇因素。最后,青年人的犧牲換來了兩家的和好與全城的和平,家長們還決定為他們塑造金像。
(英)莎士比亞 ·戲劇 ·6.5萬字
本卷包含契訶夫經典名劇《萬尼亞舅舅》、《三姊妹》和《櫻桃園》,按創作時間排序,并收錄焦菊隱寫于1943年的《<櫻桃園>譯后記》。這三個劇本,雖然故事不同,所表達的都是契訶夫始終關注的主題:他憎惡十九世紀末俄國社會隨處可見的、只知道用一些不連貫的空談,對“未來”的空想,以充實當下空虛沒落偷懶的生活的灰色的人群,他同情勤苦勞動卻被毀滅了幸福和希望的另一群人,他用抒情詩一般的結構和臺詞、背景描述,創造了現代戲劇的開端。
(俄)契訶夫 ·戲劇 ·14.5萬字
文體大師納博科夫最受爭議的作品《洛麗塔》曾激發了兩位導演的靈感,兩度將其搬上大銀幕,也促使納博科夫嘗試創作了自己的唯一一部電影劇本。主人公一位接受過高等教育,行為卻逾越道德范疇的歐洲移民,迷戀上一個可愛卻又危險無情的青春期女孩,開始了一段瘋狂的戀情。納博科夫在書中打破了性、道德和美感等方面的固定表達模式,將電影的結構性和敘述性語言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一部惡作劇式的幻想曲。
(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戲劇 ·9.4萬字
三島由紀夫的戲劇代表作,首次出版中文版,“正常”男女玄妙癲狂之戲劇演示,越是卑劣、殘酷、不道德、污穢的人事,越是要用優雅的語言敘說出來。薩德入獄之后,薩德侯爵夫人一生堅守貞節,為營救丈夫出獄奔波,到了老年,薩德獲得自由之時,卻突然與他分手。這一謎團中隱藏著人性中真實存在而又不可理解的東西。以薩德夫人為中心,劇中的六位女性角色分別代表貞淑、道德、神、肉欲、天真、民眾,她們像行星一樣交錯運轉,理念的沖突形成戲劇高潮。
(日)三島由紀夫 ·戲劇 ·4.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