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工作的迷思(阿蘭·德波頓作品集)
會員

工作可以使人免除三大惡事:無聊、罪惡和匱乏。一本與工作有關的既痛苦悲哀又欣喜若狂的作品,我怎樣才能把賺錢這種行為與成就感聯系在一起?我期望達致什么樣的成功?我應該怎么樣面對我的生活?在本書中,英倫才子阿蘭·德波頓以哲學家的跳脫視角審視勞作、職業、個人愛好在人生中的位置,以小說家的生動筆觸、學問家的敏銳深沉探究種種職業鮮為人知的奧秘、種種匪夷所思的業余愛好所帶來的樂趣。德波頓的新書也許可以看做是18世紀啟蒙主義作家伏爾泰的哲理小說《老實人》(1759年)的“互文”。在伏爾泰那里,人世遠非完美,而工作可以使人免除三大惡事:無聊、罪惡和匱乏,他的主人公康拉德之口說出了為許多人認同的大實話:“還是種咱們的園地要緊。”歲月匆匆流逝,如水、如梭、如青山之巔的浮云。250年后的德波頓,亦對工作寄予深情,只是視角已有些許改變,更多著眼于工作帶來的“喜悅與悲哀”,在他筆下,工作以及具有“副業”性質的業余愛好雖然極具挑戰性,有挫折、有艱辛,卻是人生最享受、最持久、最有益的樂趣。“工作能夠轉移我們的注意力,給我們一個美好的氣泡、讓我們置身于其中,去使人生臻于完美。”工作就是生活。

(英)阿蘭·德波頓 ·外國隨筆 ·11.3萬字

不懼失去,不負相遇
會員

剛經歷愛情的狂喜,父親突然因病離世。作者舒爾茨感到迷失方向、焦慮不安,她逃避工作、逃避書籍、逃避時間、逃避快樂、逃避現實。與大多數人一樣,她沉湎悲傷而不能自拔,于是開始從詩歌中尋找慰藉,進而延伸到對人生得與失的探索。最終她平靜地接受了現實:人生總是事與愿違——你時而崩潰,時而復原;時而忙碌,時而無聊;時而可怕,時而荒誕;時而滑稽,時而振奮。我們不可能擺脫這種不斷融合的感覺。舒爾茨在業內享有“當今時代最偉大作家之一”的美譽,她曾在《紐約客》上發表了一篇有關太平洋西北地區即將發生的大地震的文章,并憑此獲得了2016年的普利策特稿寫作獎,開了普利策獎頒給雜志媒體的先河。在這本書中,舒爾茨用她廣博的知識和好奇心,游走于哲理與親密關系之間,將一個關于愛情和死亡的故事,轉變成對偶然與命運、悲傷與幸福的探索。她優雅的筆觸直抵人心深處最微妙的真相,讀罷令人豁然開朗。這是一本溫暖治愈、理性十足的人生哲思錄。它不是簡單的情感宣泄,而是站在歷史、詩歌、文學、心理學等不同學科的角度,用好奇心和洞察力理性對待人生得失。對正處于悲傷、憂慮中的人來說,這是一份最好的禮物。

(美)凱瑟琳·舒爾茨 ·外國隨筆 ·13.3萬字

要焚毀薩德嗎
會員

《要焚毀薩德嗎》最初在法國出版的時候,標題為《特權論》,其中收錄了《要焚毀薩德嗎》和《梅洛-龐蒂與偽薩特學說》,后來又以《要焚毀薩德嗎》為標題重新出版。薩德是18世紀法國色情文學作家,Sadism即性虐待狂一詞由他的名字而來。一些人認為他是性的邪惡,鼓吹本能的放縱,萬惡不赦。另一些人把他看成鼓勵人們通過各種形式欲念的滿足,終獲徹底解放的戰士。他的作品在法國被明令查禁,直到20世紀初才平反,是“被詛咒的作家”的先驅。波伏瓦切入的角度很特別,她的書名叫“特權論”,從特權階級對自己處境的認識講起,以舊時的貴族階級為例:貴族們捍衛自己的權利,卻不去考慮這權利的合理性。薩德出身貴族,卻勇于承擔起自己的特立獨行,違背貴族遵循的道德標準,用最直白的方式,要求將自身的愉悅作為法則。雖然他最后失敗了,可是他張揚的行為揭示了特權階級身上的利己主義只可能是一廂情愿,無法在所有人眼中賦予自己合理性。第二篇《梅洛-龐蒂與偽薩特學說》也是從特權階級的角度出發,在法國五六十年代的環境下,有些知識分子站在利益的一方,試圖混淆普遍利益和資產階級利益,與薩特發生論戰,波伏瓦為薩特辯護,寫下了這一篇文章。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外國隨筆 ·8.7萬字

最新章節 第21章 注釋 2019-01-11 15:26:03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强县| 库伦旗| 东海县| 即墨市| 雷州市| 泽普县| 赤峰市| 莱芜市| 苏尼特左旗| 维西| 石棉县| 静乐县| 拉孜县| 白山市| 蒙阴县| 萍乡市| 京山县| 色达县| 喀喇| 诸暨市| 漳平市| 太湖县| 阿城市| 蓬莱市| 双流县| 双牌县| 布拖县| 嵊泗县| 嘉定区| 乌审旗| 体育| 镇赉县| 黑山县| 红原县| 临泉县| 兰坪| 本溪市| 保定市| 达州市| 微山县| 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