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卡林加人生活在菲律賓北部。20世紀70年代,布魯斯夫婦來到卡林加人的一個部落,和他們一起生活,把圣經新約翻譯成當地語言。他們還總結當地語言的語法規律,為他們編制拼音表。布魯斯夫婦在菲律賓生活、工作了16年,他們的孩子也在那里長大,與當地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菲律賓政府十分欣賞他們所做的努力,對他們發起的掃盲運動給予很高評價。
葛雷登 ·紀實文學 ·10.1萬字
《局外人》是加繆思想的出發點,以阿爾及爾一家船運公司的職員默而索的自述形式寫成。小說以簡練得近乎枯澀的筆調,冷靜得近乎淡漠的口吻,震驚讀書界。《西緒福斯神話》以哲學的語言論證了《局外人》的基本思想。加繆在書中論述了“荒誕哲學”,這是一個從覺醒到行動的完整哲學體系。
(法) 阿爾貝·加繆 ·文集 ·12萬字
《分成兩半的子爵》是卡爾維諾“我們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騎士》《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這三個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個階段,關于人如何實現自我的經驗:在《不存在的騎士》中爭取生存,在《分成兩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會摧殘的完整人生,在《樹上的男爵》中有一條通向完整的道路——這是通過對個人的自我抉擇矢志不移的努力而達到的非個人主義的完整。中世紀戰場上,梅達爾多子爵躍馬橫刀,卻被土耳其大炮轟成兩半。一個完整的人就這樣被分成了一半惡人和一半圣徒。他說:“不僅我一個人是被撕裂的和殘缺不全的,你也是,大家都是。”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外國隨筆 ·5.1萬字
本書是傅雷夫婦與長子傅聰在其留學波蘭期間(1954-1958年)的往來家信,由傅雷家人編定。這是一份兩代人之間雙向交流的文字實錄,厚重不失輕松,深刻不離日常,以小見大,樂在其中。它不僅反映了親子交流的重要,也利于青年學子在閱讀中理解父輩、增進溝通。中學生閱讀后自然明白,即使傅聰這樣的天縱之才,也是在傅雷夫婦的“嘮叨”“說教”中成長的,中國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責任就是以這種方式傳達的。貫穿全書的傅雷家人照片與文字相輔相成,拉近了家書與讀者的距離。
傅雷 朱梅馥 傅聰 傅敏 ·文集 ·16.5萬字
“在少女時期,有位老婦人對我們說過,年輕人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覺得自己渺小無力,無足輕重,覺得人們都生活在一個被強大機器控制的世界。誰都不應該覺得自己渺小無力。她說,記住,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每一個人的力量和勇氣。”84歲的萊辛,不見老邁,只見睿智犀利,點評簡·奧斯丁、托爾斯泰、伍爾芙,發掘被埋沒的佳作。除了文學評論,本書亦收錄她談論世事,展現洞見的文章。在這位一生斗志昂揚的女作家眼中,時代變遷,時光吞噬,很多事物已無蹤影,唯在文學中仍留有遺跡。不妨隨萊辛一起,通過文字來重新理解這個世界。
(英)多麗絲·萊辛 ·文學評論 ·18.4萬字
吳工不是作者的本名,因做了近二十年的工程師,總被人稱作“吳工”而得名。他跟你我一樣,有很多煩惱。煩惱全球變暖和中東局勢;煩惱兒子的學區房遙遙無期;煩惱如何照料遠在外地的父母;煩惱客戶什么時候能變得理智一些……好在一地雞毛中,總有光照進來。手工創作讓吳工暫時忘記煩惱重獲快樂。建一座童話里的城堡送給兒子,造一段微縮版的長城搬到幼兒園,做一把獨一無二的梳子送給母親,打一把劃破星空的小刀送給自己……這些手工看似徒勞了吳工,卻都有一個個小故事深藏其后,串起幸福與回憶,盡顯無用之用。書中收錄200多幅吳工手繪插畫,詳解制作過程。如果你愿意,也可依樣畫葫蘆。生活總是免不了狼狽和無奈,但有趣的靈魂讓人振作,讓人覺得這個世界并沒有那么糟糕。
吳工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魯迅雜文選集》收入魯迅先生自1918年起至1936年去世這19年間創作的72篇經典雜文,出自《熱風》《墳》《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等15部重要的雜文集。這72篇雜文包括《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娜拉走后怎樣》《再論雷峰塔的倒掉》《為了忘卻的記念》等力作,剖析人心,批評世事,字里行間,閃爍著魯迅先生敏銳的洞察力和思想的光芒。一個世紀之后,魯迅先生激揚的文字鋒芒依舊,仍蘊含著令人日夜惕厲的力量。
魯迅 ·名家作品 ·13.2萬字
在本書里,我們將體嘗愛情中節奏的驟變,看盡愛情的諸般歡樂、不幸、饑渴、潰敗和狂喜。按照所選情書的文字風格和雙方的情感軌跡,共分為六章:熱戀如火、悲劇與怨偶、伉儷情深、在悖德的陰影下、紙上知音和與子偕老。這些情書就像人類情感的研究標本,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與美學意義。這些私密的情感讓我們領略到愛的千姿百態……可以讓戀愛中的人思考愛的真意,感受愛的美妙,也能讓已婚人士回憶來時路,珍惜枕邊人。從別人的深情、薄情、絕情中體味愛與人生的甘苦。
張天翼譯編 ·文集 ·13萬字
本書精選汪曾祺近五十篇散文,呈現汪曾祺數十年散文創作的精華。作者以看似平淡隨意的筆觸,將如煙往事、尋常吃食、花鳥魚蟲、四方游記、讀書趣事等世間百態娓娓道來,融奇絕于平淡,讀來韻味深長。令人透過字里行間,感受到人性的良善與生活的美好。
汪曾祺 ·名家作品 ·13.5萬字
本書收錄了萊維畢生的詩歌作品,共91首。在本書中,萊維用詩歌的形式再一次為大屠殺寫下了屬于他的證詞。曾有人說“證詞”不具有美學意義,但萊維的詩歌打破了這一成見,它們既是深刻的證詞,也充滿了文字藝術之美。《巴黎評論》對萊維的詩歌如是評價:“他的詩歌擊敗了西奧多·阿多諾的宣言——‘在奧斯維辛之后寫詩是野蠻的’。”“萊維作品”系列還包括《被淹沒與被拯救的》《他人的行當》《這就是奧斯維辛:1945—1986年的證據》《扳手》《休戰》《若非此時,何時?》《緩刑時刻》《記憶之聲:萊維訪談錄1961—1987》《與你們交談的我:萊維、泰西奧談話錄》等。
(意)普里莫·萊維 ·外國隨筆 ·2.1萬字
法國文學翻譯家許鈞是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作品中文版的主要譯者,許鈞以翻譯為緣,與勒克萊齊奧結下了四十余年友情。本書記錄了他們就文學、創作、翻譯、教育、人生等主題展開的一系列對話。其中有勒克萊齊奧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不久許鈞在巴黎與他的深入交流,也有勒克萊齊奧應邀擔任南京大學法國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生指導教師后在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與許鈞、畢飛宇等的傾心交談。他們的交流與對話內容豐富,語言生動,充滿睿智,趣味盎然,具有鮮活的材料與深刻的思想。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及其作品中文版的主要譯者、當代中國最著名的翻譯家、法語文學學者許鈞之間深刻、睿智又趣味盎然的精彩對話。當代法國最杰出的作家和當代中國最著名的翻譯家之間的對話,內容豐富,語言生動,充滿睿智,趣味盎然,具有鮮活的材料與深刻的思想。這是國內著名翻譯家許鈞與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就文學創作、翻譯、教育、人生等主題的一系列對話錄,相信會得到國內文學創作、研究者的關注以及廣大文學愛好者的歡迎。
許鈞 (法)勒克萊齊奧等 ·文學理論 ·7.5萬字
一張妙趣橫生的TODOLIST,充滿令人忍俊不禁的“好主意”,給永葆樂觀的成熟讀者抑或充滿好奇的青年讀者。這本書會直白滴告訴你,五十歲之后的人生令人充滿期待。在中年時期,當神奇的50歲正在逼近,你在鏡子前無法立即認出自己時,生活的根本問題開始壓迫你——你為了樂趣做些什么呢?長時間的狂歡飲酒之夜,過度的調情和派對——所有這些在過去幾十年里讓你感到振奮和分心的事物突然間變成了讓人頭疼而不是開心的來源,那么,你該如何度過余生呢?拋棄一切,用一個假名重新開始?重新接受刑偵或精神分析師的培訓?搬到夏威夷去?不,這些都沒有必要。AndreaGerk邀請我們探索生活中許多美好的小事物,只有當我們足夠成熟才能欣賞它們:邀請所有的前任來吃晚餐,無休止地討論自己的疾病,每天背誦一首詩,讓年輕人向你解釋世界,甚至為自己一生的工作頒發獎項。
(德)安德烈婭·格爾克 ·外國隨筆 ·3.6萬字
1895年,王爾德與昔日愛人波西的父親昆斯伯里侯爵對簿公堂,被判入獄,身敗名裂。在獄中,王爾德給波西寫下這封文學史上的著名長信《自深深處》,歷數波西給他帶來的痛苦,也探討了耶穌、愛情和文學,又似對兩人的未來有所期待。
(英)奧斯卡·王爾德 ·名家作品 ·9.9萬字
1949年的紐約,曼哈頓一間沒有暖氣的公寓里,三十三歲的窮作家海蓮,偶然看到一則倫敦舊書店的廣告,憑著一股莽撞勁,她開始給這個倫敦地址寫信。這一寫,就寫了二十年。很多年后,她和這家書店的通信集,被稱為“愛書人的圣經”,不斷演繹。而那家書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號,已經成為全球愛書人之間的一個暗號。三十多年來,人們讀它、寫它、演它,在這段傳奇里彼此問候,相互取暖。
(美)海蓮·漢芙 ·外國隨筆 ·6.4萬字
該書收錄凌越創作的二十四篇評論作品,作者承襲自特里林、威爾遜而來的批評傳統,關注與社會現實關系密切的文學作品,探索文學與道德之間的關系。本書可視為對本世紀前20年的文化側記,也是凌越作為一位有強烈責任感的知識分子在文學上的深刻思考。全書共分為三輯,第一輯《從道德看文學》以小說評論為主,既有新近諾貝爾獎得主彼得·漢德克的作品《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也有如《蠅王》這樣經典名作;第二輯《不死的俄羅斯之魂》聚焦白銀時代的詩人們,阿赫瑪托娃、布羅茨基、茨維塔耶娃等人的往事,伯林與這些詩人的交際,對奧登、齊奧朗等作家評論亦歸在此輯。第三輯以詩歌評論為主,包括對策蘭、狄金森、馬斯特斯、中國詩人藍藍、黃燦然、余秀華以及工人詩歌等當代詩壇的新動向的批評。
凌越 ·現當代隨筆 ·15.3萬字
1959年,一位善心的寡婦弗洛倫斯·格林,帶著她僅有的財產,決心開一家書店。那是鎮上唯一的書店。這個看上去不切實際的想法最終取得了成功,卻也引出小鎮人們深藏的惡意。為了豐富鄰里的日常生活,她得罪了加馬特夫人,鎮上位高權重的貴婦。弗洛倫斯的倉庫不斷漏水,滲進地窖,接著書店也難逃災禍。她終于開始懷疑一件事:一個沒有書店的小鎮,也許并不想要一家書店。
(美)菲茨杰拉德 ·外國隨筆 ·6.5萬字
“貓是多么奢侈難得的動物啊,他能令你的每一天充滿無窮驚喜,撫摸這種小獸的感覺那樣美妙,你掌下的皮毛那樣柔軟光滑,寒冷冬夜醒來時他還會溫暖你的身軀;即使他是一只隨處可見的土貓,身上亦散發出高貴而迷人的氣質。從他獨立的步態中,你甚至可以窺見美洲豹的身影……“當你坐在一只相識多年的貓身邊,把手放在他身上,試著去適應他那與你迥異的生命脈搏,他會不時抬起頭來,用一種格外溫柔的聲調同你打招呼,告訴你,他知道你想走進他的世界……”無論你是誰,總會遇到那只屬于自己的貓。
(英)多麗絲·萊辛 ·外國隨筆 ·9萬字
“上幼兒園的我,就已經成為了一名女性主義者。”目睹被父親遺棄的母親在沒有工作、被人“指指點點”的情況下獨自撫育三個年幼的孩子,阿連德決心為母親無法擁有的生活而戰。臨近八十歲高齡的她,將畢生經歷與思索抒寫成冊,追憶三段充滿激情的婚姻,趣談衰老的不便與新知,痛斥父權社會下的性別暴力,以此向生命中“那些可愛而偉大的女性”致敬:挑戰社會規則的母親,凝聚叛逆精神的年輕藝術家,遭受暴力卻保持尊嚴和勇氣的無名女性……是什么滋養了所有女性的靈魂?感到安全,受到重視,性別平等,掌控自己的身體和生活,最重要的是:勇敢地愛與被愛。
(智利) 伊莎貝爾·阿連德 ·外國隨筆 ·6.2萬字
阿赫瑪托娃是以抒情詩和愛情詩見長的偉大詩人,《我的夜晚是對你的狂想:阿赫瑪托娃詩選》精選了其重要的抒情詩集《黃昏》《念珠》《白色的一群》《車前草》《耶穌紀元》《第七集》中的大部分作品,以及史詩—組詩《安魂曲》全部。在她的筆下有初戀的少女、有熱戀的情人也有被愛拋棄的失意者,其中不乏生活的哲理。大自然在她的筆下是會說話的精靈,是主人公最親密的朋友。
(俄)安娜·阿赫瑪托娃 ·外國詩歌 ·3.2萬字
《西班牙語美洲文學:近現代》展示近二十個西語美洲獨立國家的文學從步履蹣跚、篳路藍縷到繁榮昌盛,及至轟然“爆炸”的艱難歷程。獨立革命后,百廢待興的新生國家并未順利進入發展軌道,文明與野蠻、民主與寡頭的斗爭從未停息。而后,印第安文學,尤其是印第安神話傳說的再發現催化了西班牙語美洲文學的嶄新的肌理,激活了西班牙語美洲作家的古老的基因。如今,“文學爆炸”塵埃落定,但西班牙語美洲文壇依然活躍,其國際影響力依然不可小覷。
陳眾議主編 ·文學理論 ·40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