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過去的詩人想不到自己會被后世反復誦讀,以此想象歲時秩序井然的舊日——但我卻想讓未來的人知道,我所生活的世紀,仍有無數熱愛生活的中國人,認真而有儀式感地活在當下。”本書是作家文珍對自己跨時三年的閱讀、生活、觀察世界的記錄,借與廿四節氣相關的古典詩詞破題,讀書、遠游、覓友、懷人,昨日之詩與今日之事互為觀照,于四時風物留心日常情境,古老節氣亦可作體察當代生活的新刻度。
文珍 ·古詩詞 ·11.4萬字
庫布里克經典電影《發條橙》原著小說,入選《時代》周刊“英語小說百強”,未刪節版,全新譯本。“當你無法選擇,你也就不再為人了。”《發條橙》是英國作家安東尼·伯吉斯的代表作,該書以天才的想象力書寫自由與強權的碰撞,一出版便震驚了世界,也催生庫布里克的同名經典影片。小說對青春迷失的寫照,對自由意志的反思,在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發條橙”也成為一個重要意象,寫入流行文化。這次新版的《發條橙》基于英國未刪節版翻譯而成,全新譯本還原酣暢閱讀體驗。誠意收錄:初版《發條橙》打字稿(含作家手跡),英國50周年紀念版獨家長文,50余條原創注釋,作家回顧小說及電影的珍貴文章《發條橙果醬》。
(英)安東尼·伯吉斯 ·外國隨筆 ·11.4萬字
《假作真時》是滬上知名作家、譯者、外國文學資深編輯黃昱寧近年來的散文佳作結集。第一部分是回憶性隨筆,那些家族故事、聽過的歌、難忘的人、吃過的家常食物、故去的老翻譯家,都在作者筆下呈現出非虛構文體的迷人張力,而我們也借由這些講述得以回望一種生活,一段人生,一個時代;第二部分則是關于小說和電影的評論,側重于探討文學和影像之間的“轉譯”,探討故事的變身,為我們示范了一種文本精讀的技巧。兩個部分互為詮釋,構成了一幅虛實無間的立體拼圖,也展現出作者成熟的文學觀。
黃昱寧 ·文集 ·11.4萬字
本書收錄了瑪格麗特·杜拉斯1962—1993年間寫的報刊文章、序言、書信、隨筆,有的已經發表過了,有的從來沒有刊行過。有的文章關于當時法國的社會事件,有的是因為一部心愛的電影,一幀看了良久的畫作,一次相逢,一夜寂寞。這些文章看似散亂,其實蘊涵著一種延續。這種延續并不限于時間的先后順序。它來自主題本身。主題間或許未必真的存在著某種聯系,然而它們相互交錯,相互回應。全書所要展現的主題或許就是對法蘭西的某種想法吧。一個被展示更多于被講述的法蘭西,這是一個對所有的風都敞開的民族。
瑪格麗特·杜拉斯 ·名家作品 ·11.4萬字
本書是寫給孩子的詩詞教育書,分“詩篇”和“詞篇”兩冊。一種全新的詩詞解讀方式。摒棄傳統的字、詞、句意解釋為主要內容的詩詞講解模式,通過“場景、感情、詩(詞)人、意象、格律”等五種元素,逐一解析詩詞知識。每章講透一個知識點的同時,還會選一首經典作品進行解讀,讓初學者輕松學習詩詞專業知識,領略詩詞魅力。一種通俗易懂的講述方式。用搭積木的方式講解詩詞創作過程,用封“班干部”的方式介紹歷史上那些著名詩(詞)人,用口訣的方式讓孩子理解韻腳,有典故、有歷史、有人物、有知識,讓你“談笑間”看穿海量詩詞。
野狐貍 ·古詩詞 ·11.2萬字
知名學者和傳記作家喬納森·貝特縱橫兩千余年,概述了每一種文學體裁,為英格蘭文學做出了動人的簡介。他的關注點極其廣泛,從小說的誕生和英格蘭喜劇的精彩絕倫之處一直論到田園詩深處的英格蘭特性和英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種族多樣性。這部小書還不乏深入的文本分析,包括《李爾王》中一個重要場景的細讀、卡羅爾·安·達菲一首戰爭詩的剖析,以及文學文本由作者轉向讀者的過程中發生的改變。
(英國)喬納森·貝特 ·外國隨筆 ·11.2萬字
這是12個關于我們的身體的故事。人的身體是有保護機制的,你的身體,你身體中的每一個細胞,都在拼盡全力地維護你的生命,你的健康。米歇爾·哈珀是一位工作十余年的急診科女醫生,她每天都要面對生命高危狀態的急救,也因此看到人的身體具有多么強大的自我修復和保護能力:癲癇發作的女孩,肝臟出血背后隱藏了另一個真相;顱骨被槍彈打碎,男人能發出的聲音只剩下“救我!媽媽”;女兵刻意隱瞞服役中遭到性侵,身體卻留下了墮胎的痕跡;老人沒有脈搏、沒有心跳,19分鐘之后竟然恢復了呼吸……從急診室的一隅,窺見社會萬象和生命的真諦。飽含同理心的哈珀,從一個個故事中見證了:醫生在患者的救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真正起到起死回生作用的,還是患者自己的身體和意志。在幫助患者樹立樂觀情緒的過程中,醫生心中不愿提及的創傷也被慢慢治愈,哈珀將這種雙向療愈訴諸筆端,告訴我們如何傾聽身體并與身體對話,真正學會愛自己。
(美)米歇爾·哈珀 ·紀實文學 ·11.2萬字
《草葉集選》是自《草葉集》全集中精選出最精華的篇目,記錄了美國“自由詩之父”惠特曼一生的思想和探索歷程,也反映出整個時代和國家的面貌。從內容到形式,從思想到語言,《草葉集》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由”。它摒棄了傳統的詩歌格律,開創了新的詩風,大力謳歌了自然的壯美,洋溢著時代激情,富有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和神秘主義風格,是十九世紀美國的一部史詩。亨利·米勒、艾倫·金斯堡等后世藝術大師曾深受這部詩集的影響,電影《死亡詩社》也曾向其致敬。
(美)惠特曼 ·外國詩歌 ·11.2萬字
惠特曼的《草葉集》打破傳統的詩歌形式,開創了全新的自由詩風,詩情奔涌澎湃,不拘一格;是代表了美國精神之根、美國文化之源的經典詩集。惠特曼本人一生中多次對《草葉集》改版擴充,最終收錄詩作多達三百多首。《草葉集:惠特曼詩選》由惠特曼研究專家李野光先生精心選目迻譯,囊括了惠特曼原作中的各精華篇目。
《草葉集》是美國詩人惠特曼的代表作,是美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國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的詩集。它開創了一代詩風,從內容到形式都顛覆了在這之前美國詩人們遵循的歐洲詩歌的創作模式,對美國詩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草葉集:惠特曼詩選》由惠特曼研究專家、詩歌翻譯家李野光遴選精華篇目,傳神移譯。豪放大氣、汪洋恣肆、樸實粗獷的語言,再現了那個時代美國的勃勃生氣。詩歌語言接近口語,生動易懂,節奏鮮明。
(美)沃爾特·惠特曼 ·外國詩歌 ·11.1萬字
張幼儀在不重視女性的傳統中國社會長大,離婚后力爭上游,成為上海的銀行家、服裝公司的總經理;而她的后輩,在上一代在東西方沖突的恩怨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張幼儀和張邦梅各自為中國婦女的經歷書寫了值得記憶的一頁,對生活在現代的女性而言,更是一件寶貴的禮物。
(美)張邦梅 ·紀實文學 ·11萬字
當盛年不再,變老意味著什么?“今天,我迎來了自己九十歲的生日,但還有太多的東西有待發現。”2017年11月11日,英國作家詹姆斯·羅斯-埃文斯度過了自己的九十歲生日。他決定以日記形式寫下一年的生活,記錄在人生第十個十年的開端,有怎樣的日常與感悟。從衰老帶來的種種不便與病痛,到日常制作酸辣醬的樂趣,從深愛之人離世的傷痛與回憶,到自身對生命及死亡的思索。羅斯-埃文斯的文字充滿智慧與對生活細節的洞察,描寫日常瑣事,但極具沉思意味。
(英)詹姆斯·羅斯-埃文斯 ·外國隨筆 ·11萬字
一部與時間、與日常、與肉身的對望之書,凝結個體經驗和智性拷問的自選隨筆合集。從浮生逝水到筆觸字跡到肉身沉重,作家魯敏直面自我,在時間的目擊下,以往事為證人,回望曲折來路,剖開渺微內核,呈現傷痕與自省。敏感倔強的文風、硬朗犀利的觸筆,拖拽著來自舊年月和舊我的重量,向你打開。
魯敏 ·現當代隨筆 ·11萬字
《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是講述、介紹中華大地上五十六個民族同根根源、多姿多彩的代表性神話傳說、傳統文化的中國傳統文化通識讀本。本書的宗旨是“用故事說文化,用文化講故事”,內容包括精彩故事、延伸知識、學術考據、多民族文化展示與闡述等,兼具趣味性和知識性。不同于市面上已有的很多神話故事書,《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以大家耳熟能詳的漢族神話傳說作為切入點延展開去,展示了大量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原生神話傳說,并對其起源和細節進行科學的考據與闡釋。全書在有趣的神話傳說中間穿插“補充知識”,隨時掃除閱讀時的知識盲區,幫助理解;故事后附有“延伸閱讀”,闡述故事背景、民族文化、文獻遺珠等,可視為故事文本的進階閱讀。如此這般,《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深入淺出地以初民的原始想象為線索,將中華各民族的文化串聯起來,呈現出一個同根同源、相生相依、同生共長的有機整體。讀者將切實地感受到,中華大地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個擁有共同文化血脈的大家庭。
蕭兵著 雪魚繪 ·民間文學 ·11萬字
《洛麗塔》《在路上》《尤利西斯》《麥田里的守望者》《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一場名著珍本的拍賣大會,噢不,吐槽大會,正等你觀戰。看似沉悶老舊的珍本背后,竟然充滿心機算計、懊悔與任性,還有各種爾虞我詐的告來告去。當然,也少不了本書作者與大作家之間“買賣不成仁義在”的神仙友誼。傳奇珍本書商里克·杰寇斯基用他經手的19部名著珍本,串聯起20世紀文學經典“八卦史”,讓我們得以看見這些作品問世時的曲折歷程、文壇巨匠的趣聞逸事,以及精彩刺激的商場心機。
(美)里克·杰寇斯基 ·外國隨筆 ·10.9萬字
閱讀,究竟是一樁怎樣的事?它追求并享受的,是曠日持久的練功與修行,是道路漫長、充滿發現的探索奇旅。為了突入意義的城池,讀者需要部署、調動、斡旋、強攻、破襲、鏖戰……《以讀攻讀》收錄了但漢松十年來的三十篇文學評論與隨筆,發軔于作者的讀,最終復歸于讀者的讀。重量、影色、書人、短讀,從英美文學到電影戲劇,再到當代中國小說,精妙細致的評點剖析,盡顯思維的棱角與鋒芒。在將私人閱讀激發的成就感展露得淋漓盡致的同時,本書也邀約讀者親自投身一場挑戰十足又深藏智性的“以讀攻讀”。閱讀,絕非一時一地、一蹴而就之事,它延宕在畢生的歲月里。
但漢松 ·現當代隨筆 ·10.8萬字
正如長久以來的習慣,卡爾維諾總是力圖深入理解事物的內涵,從人類學家和控制論的角度去觀察,比如美國社會體系的運行;但在旅居過程他也同樣完成了埃依納烏迪出版社的任務,將J.D.塞林格、伯納德·馬拉默德、索爾·貝婁等美國作家的作品引入意大利。他將旅途見聞變作一封又一封長信寫往都靈,這些信件介于日記和報告文學之間,其中的部分也成為周刊刊載的系列文章。《一個樂觀主義者在美國》便是由這些素材匯編而成。跟隨卡爾維諾的腳步,我們發現了一個與想象中不同的、更加“樸素”的美國。……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外國隨筆 ·10.8萬字
本書是巫鴻先生對76載個人歷史的首部追憶。他突破一般回憶錄式的寫作,呈現給讀者的既不是真實的往昔本身,也不是小說式的全然虛構,而是一種創造性的經驗重構與想象,一種更為自由和開放的“記憶寫作”。他以幻想的手法呈現絕處逢生后,遇見克孜爾石窟壁畫飛天像的悸動和夢魘;又以冷靜克制的筆調,從北朝“蟬冠菩薩”像被盜與尋回的前前后后中,臧否個人、國寶、文物、傳統文化之間錯綜復雜又虔誠寧靜的連結。他書寫青少年時對古城北京的生活記憶,也袒露對書的偷窺,以及與保姆或私密、或讓人沮喪、難堪的個人故事。湛藍天空下,在青中帶紫的密歇根湖畔,他再會動蕩年代后重獲學習時光的自己,感悟師友、忘年交們對學術超越政治、人格信守獨立的追求。當下的經驗沖撞往昔的記憶,“在那一刻,我們感到自己都是瘋人院的幸存者,但許多人沒有我們這樣的好運氣。”
(美)巫鴻 ·外國隨筆 ·10.8萬字
祈盼逝物復活,迷醉于消逝的、不知饜足的輝煌!一本悖論之書,關于空白的幻想,碎片的完整,逝者的在場,和敘述的不朽。《逝物錄》記錄了12件已在地球上永遠消逝的事物:圖阿納基、里海虎、薩切蒂別墅、薩福的愛之詩、摩尼七經、基瑙的月面學……這些逝物橫跨藝術、動物、建筑、宗教、文學,電影,貫穿古今。尤迪特·沙朗斯基通過文字與圖像的迷人編織,以細膩深入的探觸,生動肆意的漫想,濃情婉麗的筆調,建構起虛實之間的詩意,讓人重新審視人類文明的得與失,讓人聆聽“逝物”留下的回聲。
(德)尤迪特·沙朗斯基 ·外國隨筆 ·10.8萬字
揭開那些發燒的夢魘,《世界盡頭的土地上》講述的是一位葡萄牙軍醫受戰爭記憶所苦的故事。年輕的敘事者被毫無預警地投入非洲安哥拉的戰場,被迫進行一場瘋狂的幽靈之戰。異邦戰場上高度的孤獨與隔絕、硝煙中的恐怖與血腥令他始終無法忘懷。在充滿赤色沙塵的世界盡頭度過煉獄般的二十七個月后,他重回里斯本,卻發現祖國與友人都已變得如此陌生。只能一夜一夜在酒吧對著無名的女人求歡,訴說痛苦而殘酷的戰爭經歷和無法排遣的心理創傷。在這部具有自傳性質的代表作中,安圖內斯以詩一般的寫作向讀者再現了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深刻地反思了貫穿整個葡萄牙歷史對于海外殖民的英雄主義敘事。
(葡)安東尼奧·洛博·安圖內斯 ·外國隨筆 ·10.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