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書中4個核心主張,10個暖身訓練,50個培訓練習,聚焦于運用體驗式方法來開發治療師的潛能,是治療師一輩子都需要鉆研精進的“成功秘籍”?!缎睦碇委熕囆g之治療師培訓手冊》的精華在于深刻體驗,而不是知識理論。薩德老師堅信,“心理治療不是把理論套到個人身上,而是為個人量身打造適合的療愈”。書中的練習有助于每個治療師找到自己的獨特風格,為不同的來訪者打造不同的療愈。
(美)杰弗瑞·薩德 ·心靈療愈 ·11.3萬字
21個療愈故事,21個與生活格格不入的人。講述他們自我療愈的過程。關于自己,關于愛、關于傷,關于完美……人間的悲歡是相通的,我們都帶著傷長大。每個被看見被安慰到的孤獨,都會成為自我成長的契機。
雁北 ·心靈療愈 ·11.3萬字
你或許感到周圍到處都是火藥桶,個個一碰就炸。溝通總是力不從心,自己被無視、被欺騙、被傷害,滿腹委屈卻敢怒不敢言。你會迫切地期待別人認錯改過,幻想事情因此就能有所改觀。然而仔細檢視戰火蔓延之處,我們就不難發現,所有的沖突,都源于自我背叛。不是別人跟你過不去,是你在跟自己較勁。閱讀本書時,你將跟隨一位問題少年的父親一起參加一次特別的座談會,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深入沖突的內核,直面自己內心最初的沖動,并借助金字塔模型由內而外地解決問題?;鉀_突最關鍵的不是糾正行為,也不是情緒管理,而是看清并忠于自己,獲得內心的和平。
(美)亞賓澤協會 ·心靈療愈 ·11.3萬字
父母都是凡人,我們理想中的“完美媽媽”并不存在。我們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童年創傷,它們一直伴隨著我們長大。而“看見”和“承認”是通往和解和療愈的前提,王雪巖用實際案例、細微的筆觸,深度揭示了各種傷痛背后的心理機制,幫助我們看見、承認、走出,與內心的父母和解。即使我們帶著傷長大,也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王雪巖 ·心靈療愈 ·11.3萬字
如果你已經開始重視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那么《輕療愈(陽光踐行版):找個心理醫生聊聊也沒關系》將回答許多你關心的問題:心理健康問題的危險信號是什么?如何預約心理咨詢?怎樣知道心理醫生是否適合自己?焦慮、抑郁、雙相情感障礙……這些問題離我們并不遙遠,如何才能減少偏見,構建相互理解的對話環境?與家人和朋友談論心理健康問題更好的方式是什么?本書將帶領你了解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和尋求幫助的過程?;蛟S你正經歷內心的困惑和掙扎,這本書會告訴你,沒關系,在任何有需要的時候,我們都應向外界尋求合適的幫助,獲得照護自我的充沛能量。此外,這里還提供了處理不良關系的方法和溝通技巧,幫助你建立健康、幸福的人際關系。
(美)卡蒂·莫頓 ·心靈療愈 ·11.2萬字
本書是作者30年研究、實踐和學習“母愛饑渴癥”的智慧結晶,是幫助女性治愈母愛缺失帶來的創傷的指南。本書可以幫你確認母愛的基本要素,讓你意識到自己失去的東西,并且找回自己需要的東西。在本書中,作者探討了導致“母愛饑渴癥”的原因及如何應對的問題。在定義了“母愛饑渴癥”的基礎上,作者詳細介紹了母愛三要素,即母性撫育、母性呵護和母性教導,并對“三度母愛饑渴癥”的形成和應對機制進行了系統闡述,以期引導你敢于面對生活中的傷心事,讓你擁有幸??鞓泛陀H密關系。另外,本書的每一章都會為你提供溫柔的暖心支持,讓你更快、更輕松地走出母愛的陰影、走出童年受的傷。
(美)凱莉·麥克丹尼爾 ·心靈療愈 ·11.2萬字
從業14年精神科護士一線工作手記,記錄封閉病房真實故事。5000多個不畏艱辛的日夜,16位患者的人生速寫。并非所有人都能與精神疾病和解,而我替他們記錄下此刻的故事,也使得那些光怪陸離的精神世界有所存證。于某,33歲,病史2年感到被監視,認為有人跟蹤自己、要加害其兩歲的女兒,多次抱女兒外出躲藏。常因小事爭執,脾氣大、易激惹。周某某,24歲,病史11年感到一切都是動態的,為了遵循這個自然規律,他也不能安靜。孫某,29歲,病史8年突感身體無法動彈,胸口發悶,渾身發癢。入院前一周幾乎未睡,情緒波動大,易激惹,幻聽嚴重。
郁悶悶 ·心靈療愈 ·11.2萬字
這不是心理咨詢師的工作手記,也不是心理咨詢師與來訪者的記錄,這是傾訴者與傾聽者的故事,是普通人的成長手冊,記錄著我們探索、發現、重塑和雕刻自我的過程。當然,這也是一本成年人的自愈讀物。本書作者把數千名講述者的經歷編寫成了通俗易懂的故事,記錄了無數成年人的人生困惑。例如,為家付出所有卻遭伴侶嫌棄,怎么扳回這局?總有不配得感,不敢追求美好,怎么辦?被情緒操控,總是胡思亂想,如何過上內心平靜的日子?總是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評價,如何正面看待否定?活得太累,總想證明自己,怎么才能自信從容?在書中,我們會看到大量成年人對自我成長和重塑的堅持。如果你也有類似心理困境或情感問題,請打開這本書。在書中,我們能看到故事的主人公如何把迷失的自我一點點找回來,發現人生的意義;如何學會自我認同、自我經營,漸漸學會愛自己;如何與情緒和解,培養穩定的內核;如何培養積極思維,做到感性與理性并存。他們能做到的,你也可以。
芳妮 ·心靈療愈 ·11.2萬字
用“熱鍋上的中國家庭”來形容中國家庭關系的現狀是最貼切不過了。家庭關系中的兩大核心就是兩性關系和親子關系。家庭系統排列就是處理兩性關系和親子關系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重建家庭秩序讓愛自然流動》由華人區家庭系統排列最牛的三個人之一鄭立峰執筆(另外兩個分別是臺灣的周鼎文、香港的李中瑩),呈現了大量典型的中國家庭案例。受訓中的家庭系統排列導師可以從中學習個案的處理技巧,普通讀者可以從中看到自己,從而實現自助。
鄭立峰 ·心靈療愈 ·11.2萬字
本書圍繞什么是安全感,安全感從哪里來,缺乏安全感的結果,如何獲取安全感等問題展開,融合多個心理學流派理論視角,從解讀安全感入手解決誰都逃不掉的那些缺愛、缺乏安全感的心理問題,幫助讀者向內梳理自己,擺脫不安,獲得自在從容。
馬曉佳 ·心靈療愈 ·11.2萬字
“你看一晚上的電視了,還不寫作業!”“你不就是照顧一下孩子嗎?”“項目失敗都是你們的錯?!薄拔也桓闳穗H關系那一套,搞那一套的都是沒本事的人?!薄瓰槭裁次覀兂3隙煌ǎ踔吝m得其反?主要原因便是,我們缺乏同理心。在溝通中,我們總是希望通過改變他人來達成自己的期望,結果往往形成沖突,導致悲劇。董老師浸泡研究非暴力溝通多年,并將同理心應用在家庭關系、親子教育、沖突調解、人際交往、組織發展等方方面面,幫助我們提升自己的內在連接,讓我們既能夠誠實表達自己,也能夠同理傾聽他人的感受,看見他人內心深處的需求,從而實現人與人之間心的連接,達成共贏,收獲美好與幸福。
董國臣 ·心靈療愈 ·11.1萬字
當今物質生活愈來愈豐富,可是抑郁、焦慮、不快樂的人愈來愈多,因為人們過于“向外求”,太關注比較、獲取,而很少“向內求”,很少關注自己內心的需求與滿足。本書根據真實個案改編,講述了一個女孩遭遇的生活、工作、情感、人際關系等等不順心和“打擊”,長久的壓抑讓她的身體和心理經歷了層層傷痛,她感受不到生命的力量。在一次正念療愈中,她遇到了“天使姐姐”,在“天使姐姐”的幫助下,女孩看到了自己受傷的“內在小孩”,經過持續的心理梳理和自我療愈,終于開啟了自己的”第二人生“。借由本書,作者也希望提醒更多的人,向內探求,學習自我覺察,重建安全感,正確地建立和自己的關系,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Ceci 茲舞 ·心靈療愈 ·11.1萬字
這是一本寫給遭遇焦慮和精神內耗問題讀者的自助療愈手冊。作者朱迪博士是澳大利亞是臨床心理學專家,焦慮治療診所創始人,長期專注于焦慮、心態和韌性領域。從業以來,她幫助過成千上萬的來訪者擺脫焦慮,掌握與焦慮和平共處的方法。依據這些臨床經驗和實踐經驗,結合經典心理學治療方法,朱迪博士開創了“心力訓練法”,從理解焦慮的本質,到認識自己的價值觀,再到使用心理工具調節,最后到將焦慮轉化為具體,向著人生目標前進,用四個步驟有效緩解和治愈焦慮情緒,增強韌性。本質上,焦慮源于我們對不確定性的抗拒,翻開這本書,用心力訓練法避開模糊的恐懼,擁抱具體和當下,將價值觀作為燈塔,就能將焦慮轉化為一種超能力,走出內耗的牢籠。
(澳)朱迪·洛因格 ·心靈療愈 ·11萬字
模糊的指令,清晰的大餅;句句不談薪資,條條不離奉獻;幾百塊的預算撬動上千萬的杠桿;3000來塊的薪水,要命一般的工作體驗;……上班哪有不“瘋”的!硬撐罷了!自工作以來,分享欲淡了、脾氣大了、身體垮了,發量、活力、美貌、健康……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慢慢離我們遠去。而錢呢?好像……似乎……仿佛……也沒有!有時候真的忍不住問自己:為什么要工作?上班到底給我帶來了什么?不上班會不會活得更好?本書作者小川叔,一個有著25年職場生涯的資深打工人,也曾有過同樣的困惑與煎熬。從文字“包身工”到百萬經理人,在無數個上班上到“發瘋”的時刻之后,在行業寒冬、身體狀況告急之時,在既是家庭經濟支柱又是社會中流砥柱的年紀,他毅然用一封辭職信開啟了自己40歲的“裸辭”人生。書中,小川叔大大方方地向我們展示自己辭職以來的心路歷程,站在過來人的立場,給正在職場“叛逆期”的我們分享一劑包治各種不快樂的良方:打工而已,何必內耗自己。如果你正處在職場的十字路口,或者正在遭受生活的山洪海嘯,期待你讀完它,也許你會找到讓自己快樂起來的答案!
小川叔 ·心靈療愈 ·11萬字
《滾蛋吧!抑郁君——心的重建》是《永遠成長的蘋果樹》的下部?!稘L蛋吧!抑郁君——心的重建》是以病人身份進行敘述,引發讀者的同感和共鳴。作品《滾蛋吧!抑郁君——心的重建》中運用很多自我的心理分析,讀者可以看到作者是怎樣一步步走出抑郁。《滾蛋吧!抑郁君——心的重建》抓住當下人們心中的痛點:比如寒門如何出貴子?小白菜如何長成參天大樹?等。
李紅艷 ·心靈療愈 ·11萬字
本書是精心撰寫的幫助人們提高心理健康意識,增強心理調節能力的通俗讀物。讓每個人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在一定意義上都可以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在接受專業人士的幫助時,也更容易進入治療狀態,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魏冰冰 ·心靈療愈 ·11萬字
什么是躁郁癥?躁郁癥,即雙相情感障礙,但這個詞聽起來太深奧,你可能無法理解自己到底患了什么病,叫躁郁癥反而好理解多了。躁郁癥并非是一種突發性疾病,患了躁郁癥以后,人會先躁狂,然后抑郁,躁狂和抑郁反復交替出現。作者在31歲時被診斷為躁郁癥,即雙相情感障礙,本書記錄了作者這15年里與躁郁癥共處的點點滴滴。另外,為了幫助其他躁郁癥患者,作者開通了“生命熱線”,免費提供咨詢服務。作為一個躁郁癥患者,作者是如何在因情緒的激烈起伏而感到痛苦中找到輕松生活的技巧的呢?躁郁癥患者的身份帶給了他什么樣的困擾與幫助?他是如何面對自我否定的情緒的?如何做才能利用躁郁能量讓自己變得更強呢?他又為躁郁癥患者們做了些什么?對于這些問題,作者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進行了解答。
(日)坂口恭平 ·心靈療愈 ·10.9萬字
這是一本由精神科醫生撰寫的獨具匠心的心理學科普讀物。本書從臨床經典案例展開,將現代人生活中的常見心理問題進行了科學的總結和解釋,運用通俗生動的語言揭秘人類復雜的精神世界,并引用經典的動物模型和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揭露心理學現象背后的邏輯和規律。作者將古今中外不同學者對心理疾病的認識和思考娓娓道來,邏輯嚴謹,內容豐富,視角獨特,是有深度又好讀的心理科普書。
徐勇編著 ·心靈療愈 ·10.9萬字
我們都知道,渴望獲得別人的喜愛、認可和接納是什么感受。這種感受是我們身為人的一部分。想要支持他人、幫助他人滿足需求,這本身沒有錯。問題在于,有那么一些人,他們在此過程中,放棄了自己的需求。這讓他們苦惱不已。他們,就是討好型人格者。本書中,艾瑪基于十幾年來的臨床經驗為我們講述了什么是“討好型人格”,總結出了四種類型的討好者:典型討好者、影子式討好者、安撫式討好者、阻斷式討好者。對孩子、父母、朋友、戀人、職場等討好行為“多發區”“多發人群”,結合案例,進行了深入分析,分析人物心理、討好行為的根源,并以一種類似于做心理治療一樣的私密對話的方式提供建議,幫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自己,更真實、更快樂地生活。
(英)艾瑪·里德·特里爾 ·心靈療愈 ·10.9萬字
從心理學上來說,多數人在幼年時期都是自戀的:有隨時滿足自己需求的看護者,有一幫大人圍著自己轉。只有當遭遇了挫折和創傷時,我們內在的“全能感”才會逐漸被打破,承認自己的局限性和無力感。有的人在遭遇了重大的創傷后,會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中,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覺得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真心愛自己,孤獨感、自卑感、無力感如洪水般涌來。許多心理和身心疾病往往是創傷性事件的副產品。許多受影響的人不知道的是,他們擁有驚人的自愈能力。根據國際創傷壓力研究學會發布的創傷三階段治療指南,作者將想象力療法植入創傷的心理抗衡前期、中期和后期。首先,我們可以重新想象過去的自己,利用被遺忘的力量源泉。然后,我們可以在大腦中創造一個個人的積極的形象,以避開閃回和消極的想法。最后,我們可以為自己的創傷建立了一個“內在安全島”:活出內在安穩、自信、強大的自己。
(德)路易絲·雷德曼 蘇珊·呂克 科妮麗婭· 阿佩爾-拉姆布 ·心靈療愈 ·10.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