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
會員

雙相情感障礙、喪失寵物癥候群、戀物癖、強迫癥、抑郁癥、妄想癥、雙重人格……這里有一群活在深淵里的“瘋子”。大提琴家折斷琴弓,朝自己的胸口扎去,他說——他不是怕死,是怕遺體不美;作曲家自愿癱瘓,他說——接受“不被喜歡也沒關系”,比接受癱瘓還難;17歲的男孩,身體里住著兩個靈魂,謙讓著求生機會,他說——請幫幫我媽媽;媽媽的貓去世后,她變成了貓,她說——父母是怎么養你的,等你長大了,就極有可能是這么養孩子的;木偶師謀殺了最心愛的木偶,他說——他女朋友死了(沒人相信,直到警察找到了一個殘疾女人的死亡真相)。……他們是另類的天才,懷揣無法理解的神奇想法;是博學的騙子,將反社會和反人性隱藏得天衣無縫;更是孤苦的可憐人,身在社會,心卻在孤島。醫生穆戈和他們接觸越深,越能看到這些“瘋子”背后,破碎而炙熱的靈魂。這是一部精神病院題材從未有過的作品,以醫者視角呈現普通人真實的心理困境,再現他們心理修復的過程。打開這本書,勇敢凝視深淵,你會發現,最后深淵里飛出了一只蝴蝶。走過至暗時刻,那些靈巧自在又脆弱的生命,不順從,但永遠值得被愛。

穆戈 ·心靈療愈 ·24.8萬字

最新章節 第15章 齊素(下) 2022-01-20 09:44:39
自控力+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
會員

斯坦福大學受歡迎心理學課程。只需10周,成功掌握自己的時間和生活。提高自控力的有效途徑,在于弄清自己如何失控、為何失控。如果你總拖到最后一分鐘才開始工作;總是月光,信用卡透支;想放松一下,卻熬夜上網;一直想減肥,總是挫敗;那么這本書就是專門為你而寫。作者在《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中提供這樣一個概念:壓力就是你在乎的東西發生危險時引起的反應。這個定義足夠大,可以涵蓋交通阻塞引起的沮喪和失去事物的痛楚。它包括感到壓力時的想法、情緒、生理反應,以及你選擇怎樣應對壓力情境。這個定義也強調了有關壓力的一個重要真相:壓力和意義無法分割。對不在乎的事情,你不會感到壓力;不經受壓力,你也無法開創有意義的生活。“在這本書中,你將學習到的策略來自成百上千項的調查、與我交談過的數十位科學工作者的智慧,你會了解他們最吸引人的研究。”但最重要的,這是一本幫你與壓力共存的實用指南。擁抱壓力會使你面對挑戰時更主動,運用壓力的能量,而不是被其耗得油盡燈枯。它幫你將壓力重重的窘境轉變為社會交往的機會,而不是離群索居。最終,它提供新的方式,引領你在痛苦中找到意義。

(美)凱利·麥格尼格爾 ·積極心理 ·25.9萬字

偏見的本質
會員

本書深入洞察了人類經驗復雜性的核心話題“偏見與歧視”,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當代社會心理學奠基人之一、人格心理學之父戈登·奧爾波特里程碑式的著作。在本書出版之前,心理學界普遍認為“偏見”只是個別的,品德有缺陷的個體所持有的惡劣信念,只要大多數善良的好公民與這些“害群之馬”劃清界限,就可以把偏見的影響降到最低。而奧爾波特以雄辯的論述和大量來自實證研究的數據證明了,偏見要比人們想象得普遍很多;它是人類認知結構和社會組織形態的必然產物,而想要解決偏見造成的問題,就需要探究和改變其深層根源。奧爾波特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揭示了“偏見”這一由來已久的問題的方方面面:它在個人身上的根源是什么,社會心理學層面的根源又在哪里;它的表現形式都有哪些;它對個體和群體又有著哪些影響,等等。奧爾波特探究了偏見與不同社會環境和社會變量之間關系的類型,并進一步提出了關于如何減少歧視和偏見所帶來的不良影響的建議。自1954年在美國首次出版以來,《偏見的本質》就一直是這個領域奠基性的權威著作,即使是數十年后的今天,雖然關于偏見的細化研究比起當時已經有了極大的進步,但奧爾波特這本經典著作仍然不減其魅力,始終是所有社會心理學研究者的案頭必讀之書。

(美)戈登·奧爾波特 ·人格心理 ·36.9萬字

抑郁癥(原書第2版)
會員

這本心理學經典著作,是認知治療學派創始人貝克教授的代表作。40多年前,阿倫?貝克這本開創性的《抑郁癥》第1版問世,首次從臨床、心理學、理論和實證研究、治療等各個角度,全面而深刻地總結了抑郁癥,毋庸置疑地成為抑郁癥領域一座不可逾越的豐碑!不論是從生物學、心理學、醫學、精神病學領域,還是想了解抑郁癥的癥狀、原因、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理論依據、對比試驗、臨床案例……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時隔40多年后這本書首度更新再版,除了保留第1版中仍然適用的各種理論,更增強了關于認知障礙和認知治療的內容,詳細討論了導致抑郁癥的各種情緒障礙類別,并有關于藥物治療作用、心理治療等的最新研究進展,以及認知療法在預防抑郁癥愈后復發上的價值。貝克發現負面圖式和自動思維可以引發痛苦的情緒狀態,認知療法的重點在于矯正來訪者的思維扭曲,運用重新歸因、三欄筆記法等實用技術,幫助來訪者消除消極的自動想法,重建認知結構,其形式積極主動、結構化并且見效快。它吸取了行為科學的理論與分析心理學的技術而日趨完善和系統化,成為當今心理咨詢師在咨詢當中主要運用的一種方法。貝克教授從驗證精神分析對抑郁癥的治療效果入手發現和創立了認知行為療法(CBT),經過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了認知行為療法對抑郁癥的效果與抗抑郁藥物治療的效果相當,長期效果以及降低復發率方面甚至優于藥物治療。這本《抑郁癥》就是貝克教授的代表作,從20世紀70年代出版到這次的第2版,40年來一直是CBT最經典的著作,也是每個CBT學習者的必讀著作。貝克教授創立的認知行為療法,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僅僅是對抑郁癥有效,對各種焦慮障礙甚至是人格障礙等都有較好的效果。

(美)阿倫·貝克等 ·經典著作 ·24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虞城县| 连江县| 湖州市| 鹰潭市| 宣汉县| 梨树县| 上栗县| 岗巴县| 玉田县| 绥化市| 冷水江市| 陕西省| 洞头县| 澄城县| 灵寿县| 离岛区| 天峻县| 尚义县| 大庆市| 崇文区| 彭泽县| 阿巴嘎旗| 迁西县| 渝中区| 乳山市| 敦化市| 论坛| 华池县| 绿春县| 安仁县| 泸西县| 汝州市| 石首市| 西城区| 天门市| 鄯善县| 丹东市| 武定县| 石家庄市| 博罗县| 华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