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從現代心理學角度出發,研究古今中國人的文化動力、行為模式和防御機制,進而了解我們的文化、我們的人格,促進我們更好地掌握現在。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探討中庸之道、面子觀、自我觀、思維方式、尚“和”文化等中國文化心理學內容。第二部分總結14類社會常見問題行為,探索行為背后的文化觀念和心理因素,令人們增進相互理解,以愛和善意面對生活,活出豁達通透的人生。
韋志中 ·應用心理 ·9.9萬字
積極心理學是人本主義的進化,它關注的是人情層面的理解和尊重。不同于傳統心理學旨在發現人們心理上的問題并解決問題,積極心理學相信心理有自我療愈的能力,旨在激發人性中的積極面,發揮身體自主修復的功能。本書系著名心理作家韋志中經過20多年的研究與創新,扎根我國心理學本土特色,打造出的以68個積極心理學技術為核心的幸福實踐課。全書以積極情緒表達、積極體質訓練、積極意義轉換、積極人際建設四個方向進行系統歸類,通過具體化的理論指導和理念分析,有針對性地幫助人們解決實際問題,培養積極情緒,真正提升全民幸福感。
韋志中 ·積極心理 ·19.7萬字
本書是知名心理咨詢師刁慶紅老師十余年心理咨詢經驗的結晶。書中大部分個案,都是由咨詢次數達到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真實案例改編,力求真實還原個案的發病原因、診斷過程及預后效果。本書通過24則心理案例,講述了24位患者的故事。同時,對精神分裂癥、人格障礙、抑郁癥、躁郁癥、焦慮癥、恐懼癥、強迫癥、社交障礙等精神疾病進行深度剖析,讓讀者對精神疾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有效擺脫精神疾病困擾,擁有健康的心理和陽光的心態。
刁慶紅 ·變態心理 ·14.6萬字
為何父母給予孩子的愛越來越多,孩子卻越來越“叛逆”?孩子成長問題的背后其實是成人的無知。一個具有成長完整性的孩子遠比父母更清楚自己未來的規劃,如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帶給他們正確的認知,與他們有效溝通并保持親密關系,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課。在這本書中,作者參考了心理學方面的經典理論,以及近百份兒童青少年研究、實驗和調查,融匯眾多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的思想精華于實踐中。父母可以通過審視孩子的成長狀況和境遇明確其成長需求,并用科學的教育方式應對孩子的成長難題,幫助孩子發揮自身潛能,獲得健康成長。
鞠然 ·兒童心理 ·10.2萬字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工作。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因此,很多心理學工作者開始把心理學的研究方向轉到了社會心理服務。作者從2019年6月初到7月底,歷經50天走訪了11個市、縣,在學校、基層法院、居民社區等地進行社會心理服務的實踐與調研。在此過程中,作者根據自己20多年的實踐經驗,把對心理學服務社會的一些思想、理論和技術探索表達出來,匯集成書。希望本書能作為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的實踐操作指引,更好地促進社會心理服務工作在基層單位的推進。
韋志中 ·社會心理 ·7.9萬字
體驗式家長會是依據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需要,通過體驗式心理教育技術,在團體動力的推動下,圍繞教育主題而開展的體驗、成長和學習活動。本書深入淺出地闡釋了體驗式教育的內涵、應用及價值,并在此基礎上引出體驗式家長會這一集創新性、靈活性和實用性于一體的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作者以4個班會實錄為例,完整呈現班會中教師的引導、情境的設置、技術的操作和家長的反應,對于家長暴露出來的認知誤區、錯誤的教育方式和忽視的言行影響,提供了直接的修正建議。體驗式家長會關注現實的家庭教育要求和家長的心理需要,創設不同的教育情景,引導家長在體驗中感悟和反思,通過成長和學習,成為自己和孩子的心靈導師,有效改善親子關系和家校關系,形成和諧的家校合作。
韋志中 ·教育心理 ·9.8萬字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心理咨詢師給予當事人一種安全感,使他可以從容地放開自己,甚至可以正視自己曾經否定的經驗。心理咨詢是一個幫助人的過程。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就像對好友傾訴心聲一般隨意,只不過心理咨詢師受過專業的訓練,在傾聽當事人的苦悶與壓抑的同時還可幫助當事人找到心結所在,及時提供建議,給予引導,讓當事人以一種良好的心態面對身邊的一切。一個優秀的心理咨詢師需要具備多種條件:天分、思維、認知、技術、經驗……韋志中心理學網校校長韋志中結合自己多年的心理學從業經歷,總結出了心理咨詢師的職業發展規律,并從學、做、研、教、寫及心理資本六個大方向為廣大的心理學同仁獻上一份精神大餐。
韋志中 ·心理咨詢 ·17.9萬字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細心的父母能夠很快捕捉孩子的情緒變化,但大多時候難以理解其原因。孩子的情緒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發展,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表現特征和心理動因,父母要想在兒童期打好孩子人格和智力發展的基礎,就必須對兒童情緒發展有一個詳細的了解。本書從專業角度分析了0~14歲4個階段兒童情緒的發展特點和心理成因,為父母提供了實用的調節策略,同時對兒童的基本情緒、復合情緒及應激情緒做了細致的心理解讀,協助家長及時理解孩子各類情緒信號,輕松化解孩子的不良情緒,引導兒童正確表達和調節情緒,收獲愉快的成長體驗。
呂建華 ·兒童心理 ·12.1萬字
繪畫是一種語言的象征,繪畫是一種情感表達的工具,繪畫是一種自我精神的呈現。繪畫心理治療技術是表達性藝術治療的一種,以分析心理學中的心理投射為基礎,把內心深層次的動機、情緒、焦慮、沖突、價值觀和愿望等投射在繪畫作品中,表達人們內心的思緒、感受及經驗。本書由作者舉辦的一個繪畫藝術治療技術培訓班的文字記錄加工而成,匯集了幾十位學生的繪畫作品與內心分享。通過對圖畫中看似隨意的線條、色彩、人物、風景、布局等元素的解讀,一起走進繪畫者獨特的內心世界,傳達繪畫者的心理狀態,述說屬于他們的人生哲學,完成一場透視心靈的旅程。
韋志中 余曉潔 ·色彩心理 ·11萬字
體驗式班會是依據學生身心發育特點、成長規律和班級建設的需要,在團體動力推動下,通過繪畫、音樂、具象、此時此地技術等體驗式心理教育技術,圍繞教育主題而開展的班會活動。本書深入淺出地闡釋了體驗式教育的內涵、應用及價值,并在此基礎上引出體驗式班會這一集創新性、靈活性和實用性于一體的科學的班會形式。作者以六個完整班會實錄為例,完整呈現班會中老師的言行、學生的反應、技術的呈現、導師的點評,很好地解決了傳統班會存在的問題。它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重視學生的體驗與分享,讓學生在游戲與活動的過程中很好地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最終有效達到班會目的,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鮮活的范例和深刻的反思。
韋志中 ·教育心理 ·10.8萬字
這是一本自我療愈之書。在閱讀和思考中,你將會與自己的“內在小孩”相遇成為朋友,你們彼此接納、彼此陪伴、彼此攙扶,一起重回童年時光,為曾經遭遇的不公和委屈吶喊抗爭,解除曾經的憤怒和悲傷,打開束縛的精神枷鎖,在愛的滋養里重獲新生和自由。本書通過“內在小孩”的視角,闡述童年創傷對于一個人所產生的深遠影響。由淺入深的章節內容,帶領讀者看到童年創傷所形成的根源及對個體造成的深遠影響,并通過專業心理技術引導讀者自我療愈、自我成長。通過閱讀這本書,相信你會隨著章節的展開不斷地療愈自己的童年創傷,迎來更美好的生活和未來。
唐明剛 ·心靈療愈 ·8.9萬字
本書講述了如何用腦科學和心理學的方法提升自我肯定感。所謂自我肯定感,是指喜歡自己,并對目前的自己滿意的心理和行動。當前很多人飽受抑郁、悲觀、自卑等消極情緒的困擾,其根源就在于自我肯定感低下。如果能提升自我肯定感,很多心理困擾都能迎刃而解。書中提到,提升自我肯定感的關鍵,在于重新給大腦“編程”。通過不斷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大腦就能形成積極模式,從而徹底改善消極思維。為此,作者詳細介紹了“讓內心煥然一新的“3個步驟”和“提高自信的17種方法”,只要跟著作者一起練習,就能輕松提高自我肯定感,實現心理上的脫胎換骨,讓自己擁有更加幸福的人生。
(日)彌永英晃 ·心靈療愈 ·3.5萬字
本書講述了高敏感者該如何順暢地與人溝通。高敏感者雖然大多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但他們卻有著超越常人的共情能力。利用這點,他們反而能成為溝通達人。書中從消除過度解讀、克服說話焦慮、擺脫自我厭惡、利用正向思考、培養溝通技巧5個方面,幫助高敏感人群突破心理瓶頸,實現溝通上的飛躍。
(日)長沼睦雄 ·百科 ·4.5萬字
面對新冠病毒帶來的社會巨變,你是否感到焦慮不安?你是否會在獨處時感受到壓力?或因為遭遇困境而持續失眠?你是否經常冒出“一切都完蛋了”“失敗的話就無法挽回了”的念頭?其實,醫學上有化解不良情緒的正確方法,這本來自日本認知療法創始人大野裕的情緒急救手冊,將為你介紹具體方法,幫助你化解焦慮、不安、恐懼等不良情緒,由此,你可以做到:面對漠然的焦慮不安,及時做出正確的反應;思考當下自己能做的事情,不為無法實現的事情煩惱;學會轉換心情的訣竅,讓心態變得積極向上。
(日)大野裕 ·心靈療愈 ·2.9萬字
法國科學家布萊士·帕斯卡說,“人類的所有問題,都源于他們不能孤身一人在房間里靜坐”。可見,“寧靜方可致遠,心靜方可制勝”。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下,劇烈的外部競爭和內在的巨大沖突讓我們感到壓力重重、無法喘息。疲于奔命的生活狀態,導致我們喪失內驅力,不僅在工作上低效、拖延,在生活上也是機械麻木,被動地游走人間。我們既感受不到生活的美,也失去了創造美的能力。暢銷書作家、媒體戰略家瑞安·霍利迪通過研究發現,歷史上偉大的領導者、思想家、藝術家、運動員、作家大都具備一個閃光的品質,那就是“至靜力”——一種能夠幫助他們控制情緒、保持理智與專注、避免分心,同時加深認知力及洞察力的能力。霍利迪對東西方古代哲學思想進行了融合,在書中詳細闡述分析了多位名人(達芬奇、拿破侖、林肯、肯尼迪,艾森豪威爾、丘吉爾等)在應對危機、完成目標時的經歷,他告訴我們,保持內心的寧靜與臨在,是一道通向自我控制、自律和專注的大門,而內在的寧靜正是那些一往無前的勇者的秘密武器。
(美)瑞安·霍利迪 ·理論研究 ·11.4萬字
精神分析第一名著,深刻影響了人類看待自我和世界的方式,與《天體運行論》《物種起源》并稱思想史上的三大里程碑。《夢的解析》被譽為精神分析第一名著,開創了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理論。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從心理學角度對夢進行了系統研究,通過對夢的剖析,提出“潛意識”與“俄狄浦斯情結”等重要概念,標志著精神分析體系的正式建立。《夢的解析》深刻影響了人類看待自我和世界的方式,與《天體運行論》《物種起源》并稱思想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經典著作 ·39.7萬字
《心理危機干預36計》基于古代軍事著作《三十六計》,闡述了36個青少年學生心理危機案例,每個案例自成一體,既有理論支撐,又有實操提煉,可為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社會大眾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參考途徑和方法。心理危機干預對于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對于身心健康青少年的培養都具有重大意義。
徐中收 ·心理咨詢 ·11.4萬字
本書結構由總論、個體的社會心理、群體的社會心理和應用社會心理學四部分組成,大體上反映了當代社會心理學的輪廓與面貌。本書在內容上盡量貫徹四個統一,即思想性和科學性的統一、繼承性和創新性的統一、理論性和應用性的統一、學術性和可讀性的統一。此外,本書還對某些經典的實證研究過程進行了較詳細的介紹,以便讀者從中獲得創新研究的啟發。
鐘毅平主編 ·社會心理 ·48.2萬字
本書是從家庭系統的視角出發,基于心理學尤其是家庭治療的理論和方法,以及作者豐富的心理治療經驗,通過一個個鮮活的家庭案例,悉心陪伴和協助來訪者或家庭穿越代際、跨過阻礙、掙脫牽絆、持續發展的心路歷程,告訴我們如何從家庭系統理解自己、家人和心理疾病,從而促進家庭心理健康,實現家庭幸福。本書不僅可以作為個人和家庭的心理健康科普讀物,而且可以作為心理健康從業者的專業參考書。
陳發展 ·百科 ·15.8萬字
經歷至親的離去,你會感覺痛苦不堪,覺得生活一片混亂。身邊的親人、朋友也許會勸你堅強,讓你向前看,告訴你一切都會好起來。你的悲傷和痛苦有時候讓你看起來格格不入,但首先你要知道的是,悲傷并沒有錯。你的目標不是消除悲傷,而是學會與它共處。在本書中你會了解到:為什么善意的建議、治療方式等,往往會讓悲傷中的人更難過;喪親事件可能產生哪些生理影響,以及悲傷者如何平穩度過悲痛期;如何管理因喪失產生的生活壓力,如何減少焦慮、改善心理狀態。本書寫給悲傷的人和那些愛他們的人。讓身處喪親悲傷的人正視悲傷、接納悲傷、應對悲傷,可以帶著這份經歷回到平常的生活中。本書也為支持者提供了有用的“悲傷援助”的方式,讓支持者可以有效幫助喪親者,而不是給喪親者帶來新的傷害。
(美)梅根·迪瓦恩 ·心靈療愈 ·12.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