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后記
- 13.3.3 拉勾網與前程無憂明確股權分配
- 13.3.2 融創中國并購樂視之路
- 13.3.1 福布斯傳媒被并購時的股權變化
- 13.3 案例分析:掌握被并購型股權架構
- 13.2.3 如何發揮并購基金的作用
品牌:清華大學
上架時間:2024-12-27 18:06:32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清華大學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 后記 更新時間:2024-12-27 21:53:02
- 13.3.3 拉勾網與前程無憂明確股權分配
- 13.3.2 融創中國并購樂視之路
- 13.3.1 福布斯傳媒被并購時的股權變化
- 13.3 案例分析:掌握被并購型股權架構
- 13.2.3 如何發揮并購基金的作用
- 13.2.2 做稅收籌劃,控制風險
- 13.2.1 明確股權比例,加速并購
- 13.2 被并購公司設計股權架構的重點
- 13.1.4 第四階段:股權塵埃落定,股東變現離場
- 13.1.3 第三階段:公司性質變更,注冊資本不調整
- 13.1.2 第二階段:決定被并購,股權交割
- 13.1.1 第一階段:根據股東情況做股權變更
- 13.1 不同并購階段的股權架構
- 第13章 被并購公司:雙方協商股權事宜
- 12.3.3 案例分析:股權架構背后的隱患
- 12.3.2 二代接班,股權問題如何解決
- 12.3.1 子女不愿繼承股權,怎么辦
- 12.3 父子/父女之間的股權架構
- 12.2.4 案例分析:遺憾的夫妻股權之殤
- 12.2.3 債務風險:用途論+推定論
- 12.2.2 夫妻離婚,股權糾紛如何避免
- 12.2.1 如何界定和分配夫妻股權
- 12.2 夫妻之間的股權架構
- 12.1.5 案例分析:永輝超市的分家之路
- 12.1.4 分家方案之先分立再轉股
- 12.1.3 分家方案之進行存續分立
- 12.1.2 分家方案之股權全部轉讓
- 12.1.1 兄弟反目對股權架構的影響
- 12.1 兄弟之間的股權架構
- 第12章 家族式公司:別讓股權影響親情
- 11.3.2 公司在境外做全方位布局
- 11.3.1 VIE架構為公司帶來的啟示
- 11.3 案例分析:股權重組助力公司上市
- 11.2.3 股權架構重組的關鍵點
- 11.2.2 如何在境外搭建股權架構
- 11.2.1 紅籌架構與VIE架構
- 11.2 境外上市的股權架構
- 11.1.3 如何進行股份制改造
- 11.1.2 股權置換操作方案
- 11.1.1 PE融資的優勢
- 11.1 境內上市的股權架構
- 第11章 擬上市公司:股權架構匹配上市目標
- 下篇 股權架構重組規劃
- 10.3.3 哪些業務適合被拆分
- 10.3.2 拆分價值鏈體系的流程
- 10.3.1 核心公司為什么要做拆分
- 10.3 拆分型子公司:拆分價值鏈體系
- 10.2.4 案例分析:華為是如何激勵員工的
- 10.2.3 跟投機制為企業提供實施激勵的途徑
- 10.2.2 推出成就共享計劃,讓員工跟投
- 10.2.1 引入事業合伙人,跟投項目
- 10.2 復制型子公司:感受跟投機制的魅力
- 10.1.4 增加新參股公司,強化控制權
- 10.1.3 將新老業務拆分,降低上市難度
- 10.1.2 剝離新業務,實現體外控股
- 10.1.1 成立新公司,在體內控股
- 10.1 創新型子公司:大力培育新業務
- 第10章 子公司股權架構:制定個性化方案
- 9.3.3 以混合型股權架構為核心
- 9.3.2 頂層架構設計:兩大股權工具
- 9.3.1 申報IPO時的股權架構
- 9.3 案例分析:某上市公司的股權架構
- 9.2.4 戰略投資人:投資控股公司
- 9.2.3 核心員工:制定有限合伙方案
- 9.2.2 創業伙伴:以創始人為參照物
- 9.2.1 創始人:直接持股/有限合伙/控股公司
- 9.2 不同股東的股權設計
- 9.1.3 混合型股權架構的優勢
- 9.1.2 股東控制權分析
- 9.1.1 經典的混合型股權架構模式
- 9.1 混合型股權架構簡介
- 第9章 混合型股權架構:可滿足不同訴求
- 8.3.3 打算進行家族傳承的領導者
- 8.3.2 業務多元化的大型集團
- 8.3.1 想長期持股的實業家
- 8.3 控股型股權架構的應用范圍
- 8.2.4 案例分析:青山控股的股權架構
- 8.2.3 靈活性差,難以退出
- 8.2.2 有利于優化人事安排
- 8.2.1 為資本運作提供空間
- 8.2 全方位評價控股型股權架構
- 8.1.3 如何成立控股公司
- 8.1.2 了解三大類控股公司
- 8.1.1 一張圖看懂控股型股權架構
- 8.1 控股型股權架構簡介
- 第8章 控股型股權架構:將股權層層嵌套
- 7.3.3 計劃讓員工持股的公司
- 7.3.2 希望在短期內將股權變現的投資人
- 7.3.1 資金密集型公司的創始人
- 7.3 誰更適合有限合伙股權架構
- 7.2.4 案例分析:老鄉雞打造持股平臺
- 7.2.3 享受相關政策優惠
- 7.2.2 權責分明,避免糾紛
- 7.2.1 有利于把握控制權
- 7.2 有限合伙股權架構的三大優勢
- 7.1.2 警惕有限合伙股權架構的風險
- 7.1.1 有限合伙股權架構的不同模式
- 7.1 有限合伙股權架構簡介
- 第7章 有限合伙股權架構:便于短期變現
- 6.3.3 案例分析:某電商公司的股權架構
- 6.3.2 初創公司的創始人股東
- 6.3.1 想出售上市股權的投資人
- 6.3 適用自然人股權架構的兩類主體
- 6.2.3 缺少利用股權杠桿的空間
- 6.2.2 控制權比較分散
- 6.2.1 在變現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 6.2 如何評價自然人股權架構
- 6.1.2 自然人持股vs法人持股
- 6.1.1 自然人究竟指的是誰
- 6.1 自然人股權架構簡介
- 第6章 自然人股權架構:股權關系更清晰
- 中篇 股權架構模式解碼
- 5.3.2 股東退出協議模板
- 5.3.1 3種主要退出機制模板
- 5.3 以制度落實:詳解退出機制模板
- 5.2.5 明確權益與責任,保證公平公正
- 5.2.4 制定退出懲罰機制,降低公司損失
- 5.2.3 限制轉讓股權,維護公司穩定
- 5.2.2 公司發展穩定時,溢價回購股權
- 5.2.1 公司發展困難時,限制股東退出
- 5.2 關注退出機制細節,保障公司利益
- 5.1.3 股東被解雇:規避后續風險
- 5.1.2 中途退出:三種情況下可以中途退出
- 5.1.1 提前約定:保證股東與公司“和平分手”
- 5.1 不同情況下的退出:提前約定+中途退出+股東被解雇
- 第5章 完善退出機制:設計合理的股東退出通道
- 4.3.2 去哪兒網:股權稀釋,創始人最終出局
- 4.3.1 西少爺:缺少決策人,創業團隊難長久
- 4.3 案例匯總:不可不知的股權之爭
- 4.2.2 平衡股權架構與公司發展
- 4.2.1 股權代持的風險及規避措施
- 4.2 股權風險規避指南
- 4.1.7 不重視股權分配的法律手續
- 4.1.6 沒有預留股權
- 4.1.5 發放太多外部股權
- 4.1.4 股東眾多
- 4.1.3 僅按資入股
- 4.1.2 小股東稱霸
- 4.1.1 股權均分
- 4.1 股權設計的七大死局
- 第4章 規避股權風險:潛藏陷阱的股權架構
- 3.7.3 案例分析:晨鳴紙業的優先股設計
- 3.7.2 哪些公司適合發行優先股
- 3.7.1 優先股的定義與發行條件
- 3.7 科學發行優先股
- 3.6.2 案例分析:新北洋的股權變革
- 3.6.1 通過委托投票權控制公司的原理
- 3.6 在內部行使委托投票權
- 3.5.3 一致行動人協議的核心內容
- 3.5.2 有利于擴大創始人控制權
- 3.5.1 什么是一致行動人
- 3.5 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
- 3.4.2 二元制股權架構的優點與缺點
- 3.4.1 二元制股權架構:以少量資本控制公司
- 3.4 實施二元制股權架構
- 3.3.2 多層級控制鏈的三大優勢
- 3.3.1 雙層控制鏈vs多層級控制鏈
- 3.3 打造多層級控制鏈
- 3.2.3 案例分析:貝達藥業的IPO之路
- 3.2.2 有限合伙企業的優勢
- 3.2.1 有限合伙架構分析
- 3.2 成立有限合伙企業
- 3.1.3 案例分析:創業公司的控制權之爭
- 3.1.2 有限責任公司章程vs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 3.1.1 如何通過公司章程把握控制權
- 3.1 重視公司章程很有必要
- 第3章 保障控制權:分錢而不分權
- 2.3.6 2%:股東可減持的股權
- 2.3.5 5%:判斷重要股東
- 2.3.4 10%:股份回購/子公司關聯方認定
- 2.3.3 20%:權益變動/科創板激勵
- 2.3.2 25%:可公開發行公眾股
- 2.3.1 30%:觸發要約收購
- 2.3 上市公司的股權生命線
- 2.2.3 1%:股東可提起代表訴訟
- 2.2.2 3%:可獲得提案資格
- 2.2.1 10%:申請公司解散/召集臨時股東大會
- 2.2 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生命線
- 2.1.5 10%:可申請公司解散
- 2.1.4 20%:對公司有重大影響
- 2.1.3 34%:謹防大股東權利濫用
- 2.1.2 51%:可實現相對控股
- 2.1.1 67%:控制權最完整
- 2.1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生命線
- 第2章 科學設計股權:抓住股權生命線
- 1.4.3 必要時,可加入回購機制
- 1.4.2 分股節奏要與公司實際情況相符
- 1.4.1 股權兌現規則:重視股權兌現
- 1.4 分股之術:掌握分股關鍵點
- 1.3.3 不要試圖挑戰人性
- 1.3.2 確保股東始終為利益共同體
- 1.3.1 不懂平衡,火星撞地球
- 1.3 分股之道:保護股東利益
- 1.2.5 案例分析:權責不明導致公司停擺
- 1.2.4 對錢定價,也對人定價
- 1.2.3 確保股東權、責、利清晰
- 1.2.2 以戰略思維設計股權架構
- 1.2.1 思考:所有公司都需要股權架構嗎
- 1.2 股權架構設計原則
- 1.1.4 激勵員工,提升創造性
- 1.1.3 獲得融資,擴大公司規模
- 1.1.2 穩定子公司,形成強大合力
- 1.1.1 推動公司戰略順利落地
- 1.1 股權對公司的意義
- 第1章 股權架構戰略:用杠桿撬動資本
- 上篇 股權架構頂層設計
- 前言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內容簡介
- 前言
- 上篇 股權架構頂層設計
- 第1章 股權架構戰略:用杠桿撬動資本
- 1.1 股權對公司的意義
- 1.1.1 推動公司戰略順利落地
- 1.1.2 穩定子公司,形成強大合力
- 1.1.3 獲得融資,擴大公司規模
- 1.1.4 激勵員工,提升創造性
- 1.2 股權架構設計原則
- 1.2.1 思考:所有公司都需要股權架構嗎
- 1.2.2 以戰略思維設計股權架構
- 1.2.3 確保股東權、責、利清晰
- 1.2.4 對錢定價,也對人定價
- 1.2.5 案例分析:權責不明導致公司停擺
- 1.3 分股之道:保護股東利益
- 1.3.1 不懂平衡,火星撞地球
- 1.3.2 確保股東始終為利益共同體
- 1.3.3 不要試圖挑戰人性
- 1.4 分股之術:掌握分股關鍵點
- 1.4.1 股權兌現規則:重視股權兌現
- 1.4.2 分股節奏要與公司實際情況相符
- 1.4.3 必要時,可加入回購機制
- 第2章 科學設計股權:抓住股權生命線
- 2.1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生命線
- 2.1.1 67%:控制權最完整
- 2.1.2 51%:可實現相對控股
- 2.1.3 34%:謹防大股東權利濫用
- 2.1.4 20%:對公司有重大影響
- 2.1.5 10%:可申請公司解散
- 2.2 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生命線
- 2.2.1 10%:申請公司解散/召集臨時股東大會
- 2.2.2 3%:可獲得提案資格
- 2.2.3 1%:股東可提起代表訴訟
- 2.3 上市公司的股權生命線
- 2.3.1 30%:觸發要約收購
- 2.3.2 25%:可公開發行公眾股
- 2.3.3 20%:權益變動/科創板激勵
- 2.3.4 10%:股份回購/子公司關聯方認定
- 2.3.5 5%:判斷重要股東
- 2.3.6 2%:股東可減持的股權
- 第3章 保障控制權:分錢而不分權
- 3.1 重視公司章程很有必要
- 3.1.1 如何通過公司章程把握控制權
- 3.1.2 有限責任公司章程vs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 3.1.3 案例分析:創業公司的控制權之爭
- 3.2 成立有限合伙企業
- 3.2.1 有限合伙架構分析
- 3.2.2 有限合伙企業的優勢
- 3.2.3 案例分析:貝達藥業的IPO之路
- 3.3 打造多層級控制鏈
- 3.3.1 雙層控制鏈vs多層級控制鏈
- 3.3.2 多層級控制鏈的三大優勢
- 3.4 實施二元制股權架構
- 3.4.1 二元制股權架構:以少量資本控制公司
- 3.4.2 二元制股權架構的優點與缺點
- 3.5 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
- 3.5.1 什么是一致行動人
- 3.5.2 有利于擴大創始人控制權
- 3.5.3 一致行動人協議的核心內容
- 3.6 在內部行使委托投票權
- 3.6.1 通過委托投票權控制公司的原理
- 3.6.2 案例分析:新北洋的股權變革
- 3.7 科學發行優先股
- 3.7.1 優先股的定義與發行條件
- 3.7.2 哪些公司適合發行優先股
- 3.7.3 案例分析:晨鳴紙業的優先股設計
- 第4章 規避股權風險:潛藏陷阱的股權架構
- 4.1 股權設計的七大死局
- 4.1.1 股權均分
- 4.1.2 小股東稱霸
- 4.1.3 僅按資入股
- 4.1.4 股東眾多
- 4.1.5 發放太多外部股權
- 4.1.6 沒有預留股權
- 4.1.7 不重視股權分配的法律手續
- 4.2 股權風險規避指南
- 4.2.1 股權代持的風險及規避措施
- 4.2.2 平衡股權架構與公司發展
- 4.3 案例匯總:不可不知的股權之爭
- 4.3.1 西少爺:缺少決策人,創業團隊難長久
- 4.3.2 去哪兒網:股權稀釋,創始人最終出局
- 第5章 完善退出機制:設計合理的股東退出通道
- 5.1 不同情況下的退出:提前約定+中途退出+股東被解雇
- 5.1.1 提前約定:保證股東與公司“和平分手”
- 5.1.2 中途退出:三種情況下可以中途退出
- 5.1.3 股東被解雇:規避后續風險
- 5.2 關注退出機制細節,保障公司利益
- 5.2.1 公司發展困難時,限制股東退出
- 5.2.2 公司發展穩定時,溢價回購股權
- 5.2.3 限制轉讓股權,維護公司穩定
- 5.2.4 制定退出懲罰機制,降低公司損失
- 5.2.5 明確權益與責任,保證公平公正
- 5.3 以制度落實:詳解退出機制模板
- 5.3.1 3種主要退出機制模板
- 5.3.2 股東退出協議模板
- 中篇 股權架構模式解碼
- 第6章 自然人股權架構:股權關系更清晰
- 6.1 自然人股權架構簡介
- 6.1.1 自然人究竟指的是誰
- 6.1.2 自然人持股vs法人持股
- 6.2 如何評價自然人股權架構
- 6.2.1 在變現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 6.2.2 控制權比較分散
- 6.2.3 缺少利用股權杠桿的空間
- 6.3 適用自然人股權架構的兩類主體
- 6.3.1 想出售上市股權的投資人
- 6.3.2 初創公司的創始人股東
- 6.3.3 案例分析:某電商公司的股權架構
- 第7章 有限合伙股權架構:便于短期變現
- 7.1 有限合伙股權架構簡介
- 7.1.1 有限合伙股權架構的不同模式
- 7.1.2 警惕有限合伙股權架構的風險
- 7.2 有限合伙股權架構的三大優勢
- 7.2.1 有利于把握控制權
- 7.2.2 權責分明,避免糾紛
- 7.2.3 享受相關政策優惠
- 7.2.4 案例分析:老鄉雞打造持股平臺
- 7.3 誰更適合有限合伙股權架構
- 7.3.1 資金密集型公司的創始人
- 7.3.2 希望在短期內將股權變現的投資人
- 7.3.3 計劃讓員工持股的公司
- 第8章 控股型股權架構:將股權層層嵌套
- 8.1 控股型股權架構簡介
- 8.1.1 一張圖看懂控股型股權架構
- 8.1.2 了解三大類控股公司
- 8.1.3 如何成立控股公司
- 8.2 全方位評價控股型股權架構
- 8.2.1 為資本運作提供空間
- 8.2.2 有利于優化人事安排
- 8.2.3 靈活性差,難以退出
- 8.2.4 案例分析:青山控股的股權架構
- 8.3 控股型股權架構的應用范圍
- 8.3.1 想長期持股的實業家
- 8.3.2 業務多元化的大型集團
- 8.3.3 打算進行家族傳承的領導者
- 第9章 混合型股權架構:可滿足不同訴求
- 9.1 混合型股權架構簡介
- 9.1.1 經典的混合型股權架構模式
- 9.1.2 股東控制權分析
- 9.1.3 混合型股權架構的優勢
- 9.2 不同股東的股權設計
- 9.2.1 創始人:直接持股/有限合伙/控股公司
- 9.2.2 創業伙伴:以創始人為參照物
- 9.2.3 核心員工:制定有限合伙方案
- 9.2.4 戰略投資人:投資控股公司
- 9.3 案例分析:某上市公司的股權架構
- 9.3.1 申報IPO時的股權架構
- 9.3.2 頂層架構設計:兩大股權工具
- 9.3.3 以混合型股權架構為核心
- 第10章 子公司股權架構:制定個性化方案
- 10.1 創新型子公司:大力培育新業務
- 10.1.1 成立新公司,在體內控股
- 10.1.2 剝離新業務,實現體外控股
- 10.1.3 將新老業務拆分,降低上市難度
- 10.1.4 增加新參股公司,強化控制權
- 10.2 復制型子公司:感受跟投機制的魅力
- 10.2.1 引入事業合伙人,跟投項目
- 10.2.2 推出成就共享計劃,讓員工跟投
- 10.2.3 跟投機制為企業提供實施激勵的途徑
- 10.2.4 案例分析:華為是如何激勵員工的
- 10.3 拆分型子公司:拆分價值鏈體系
- 10.3.1 核心公司為什么要做拆分
- 10.3.2 拆分價值鏈體系的流程
- 10.3.3 哪些業務適合被拆分
- 下篇 股權架構重組規劃
- 第11章 擬上市公司:股權架構匹配上市目標
- 11.1 境內上市的股權架構
- 11.1.1 PE融資的優勢
- 11.1.2 股權置換操作方案
- 11.1.3 如何進行股份制改造
- 11.2 境外上市的股權架構
- 11.2.1 紅籌架構與VIE架構
- 11.2.2 如何在境外搭建股權架構
- 11.2.3 股權架構重組的關鍵點
- 11.3 案例分析:股權重組助力公司上市
- 11.3.1 VIE架構為公司帶來的啟示
- 11.3.2 公司在境外做全方位布局
- 第12章 家族式公司:別讓股權影響親情
- 12.1 兄弟之間的股權架構
- 12.1.1 兄弟反目對股權架構的影響
- 12.1.2 分家方案之股權全部轉讓
- 12.1.3 分家方案之進行存續分立
- 12.1.4 分家方案之先分立再轉股
- 12.1.5 案例分析:永輝超市的分家之路
- 12.2 夫妻之間的股權架構
- 12.2.1 如何界定和分配夫妻股權
- 12.2.2 夫妻離婚,股權糾紛如何避免
- 12.2.3 債務風險:用途論+推定論
- 12.2.4 案例分析:遺憾的夫妻股權之殤
- 12.3 父子/父女之間的股權架構
- 12.3.1 子女不愿繼承股權,怎么辦
- 12.3.2 二代接班,股權問題如何解決
- 12.3.3 案例分析:股權架構背后的隱患
- 第13章 被并購公司:雙方協商股權事宜
- 13.1 不同并購階段的股權架構
- 13.1.1 第一階段:根據股東情況做股權變更
- 13.1.2 第二階段:決定被并購,股權交割
- 13.1.3 第三階段:公司性質變更,注冊資本不調整
- 13.1.4 第四階段:股權塵埃落定,股東變現離場
- 13.2 被并購公司設計股權架構的重點
- 13.2.1 明確股權比例,加速并購
- 13.2.2 做稅收籌劃,控制風險
- 13.2.3 如何發揮并購基金的作用
- 13.3 案例分析:掌握被并購型股權架構
- 13.3.1 福布斯傳媒被并購時的股權變化
- 13.3.2 融創中國并購樂視之路
- 13.3.3 拉勾網與前程無憂明確股權分配
- 后記 更新時間:2024-12-27 2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