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如何讓孩子遠離校園欺凌(第2版)
最新章節:
封底
校園欺凌(Schoolbullying),指在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和心理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為欺凌不但會對“受傷者”造成傷害,而且對“欺凌者”和“旁觀者”同樣會造成傷害。“欺凌者”由于長期欺負別人,內心得到極大滿足,以自我中心,對同學缺少同情心,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園欺凌”對受害者的傷害更是不可小視,受欺凌的學生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并且容易留下陰影長期難以平復。同時“校園欺凌”也會影響到學校的整體紀律和風氣。本書的三位作者都是青少年性教育、社會性教育領域內享有盛譽的專家。在書中,三位作者根據自己從教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學校德育管理經驗,圍繞校園欺凌的諸多問題展開了極具方法論意義的論述。
目錄(146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再版序一
- 再版序二
- 再版序三
- 原版序一
- 原版序二
- 原版序三
- 第一章 為什么我們要關注校園欺凌
- 無時無刻不在上演的校園欺凌
- 校園欺凌面面觀
- 校園欺凌發生率越來越高的原因
- 研究本身的原因
- 社會原因
- 家庭原因
- 對學習成績的過度關注
- 校園欺凌對孩子的影響
- 從家庭教育層面入手,讓孩子從根本上遠離校園欺凌
- 家長作業 孩子上學后,你是否有過與校園欺凌相關的擔憂
- 第二章 什么是校園欺凌
- 欺凌者和受害者
- 什么是欺凌
- 欺凌行為不一定是重復發生的
- 欺凌行為不一定是欺凌者的故意行為
- 權力不平等也不是絕對標準
- 欺凌行為一定是帶有攻擊性的行為
- 誰能判定一種行為是不是欺凌行為
- 不同種類的欺凌行為
- “欺凌行為”與“開玩笑”的區別
- 什么樣的孩子更容易被欺凌或成為欺凌者
- 家長作業 試著了解孩子理解的欺凌是怎樣的
- 第三章 如何發現孩子遭遇了欺凌
- 孩子可能遭遇了校園欺凌的信號
- 信號一:身上常有無法解釋的創傷
- 信號二:衣物、書本、文具、電子產品、配飾等經常損壞或丟失
- 信號三:常有身體不適,頻繁頭痛、胃痛或經常假裝生病
- 信號四:飲食習慣或別的生活習慣突然發生了改變
- 信號五:經常失眠或做噩夢
- 信號六:成績下滑、學習興趣下降甚至經常逃學
- 信號七:突然與好朋友斷交或是極力回避社交場合
- 信號八:自尊心受傷、感覺很無助
- 信號九:有自我傷害的行為
- 如何發現孩子遭遇欺凌的信號
- 發現孩子遭遇了欺凌,我們怎么辦
- 步驟一:先和孩子好好聊聊他受了欺凌這件事
- 步驟二:共情孩子的感受
- 步驟三:問問孩子需要什么幫助
- 步驟四:支持孩子自己尋找解決方案
- 步驟五:孩子需要幫助時,家長再出面
- 家長作業 你是怎么處理校園欺凌的
- 第四章 什么樣的孩子更容易被欺凌
- 更容易遭遇校園欺凌的孩子的特質
- 特質一:偏離同伴規范
- 特質二:缺乏社交技能
- 特質三:缺乏自信
- 特質四:缺乏合作的能力
- 特質五:精神問題
- 善于應對校園欺凌的孩子是什么樣的
- 家長作業 你家孩子的性格特質是怎樣的
- 第五章 家庭教養方式與孩子人格發展
- 家庭教養方式影響孩子人格發展
- 傳統的家庭教養方式
- 專制型教養方式(太嚴厲)
- 放任型教養方式(溺愛)
- 支持型教養方式(恰到好處)
- 更現代的家庭教養方式
- 以孩子為中心的教養方式
- 積極養育型教養方式
- 自戀型教養方式
- 鼓勵型教養方式
- 過度養育型教養方式
- 無情控制型教養方式
- 簡單養育型教養方式
- “有毒”的教養方式
- 海豚式教養方式與老虎式教養方式
-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
- 忽視型家長
- 壓抑型家長
- 放任型家長
-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
- 家長作業 你是哪種類型的父母
- 第六章 如何讓孩子遠離校園欺凌
- 支持孩子成長為一個情緒穩定的人
- 如何與人相處——家長要做好榜樣
- 讓孩子學會理性溝通
- 技巧一:多采用“我+信息”的表達方式
- 技巧二:多和孩子一起討論感受和情緒
- 技巧三:多關注對方的感受
- 技巧四:多詢問與對方有關的問題
- 這樣和孩子討論校園欺凌
- 教會孩子善待別人
- 教孩子學習一些與人合作的技巧
- 信任他人
- 有責任感
- 懂得促進性互動
- 有良好的人際合作評估能力
- 有一定的協作技能
- 教孩子學會正確處理負面情緒
- 引導孩子建立并維持友誼
- 教孩子成為欺凌事件的防衛者
- 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
- 教孩子做一個自信的人
- 遠離那些對于反欺凌沒有幫助的方法
- 家長作業 培養孩子的社會情商
- 第七章 當孩子是欺凌者時,父母怎么辦
- 孩子可能是欺凌者的信號
- 信號一:孩子參與了肢體沖突或語言爭吵
- 信號二:孩子的朋友中有欺凌者
- 信號三:孩子越來越有侵略性
- 信號四:孩子常有來源不明的財物
- 信號五:習慣以消極的方式應對一切
- 信號六:缺乏安全感
- 信號七:缺乏共情能力或同情心
- 信號八:親子關系不太好
- 一旦發現孩子是欺凌者,父母不要自亂陣腳
- 如何與孩子交流是關鍵
- 弄清孩子欺凌行為背后的原因
- 對癥下藥,改善孩子的行為方式
- 讓孩子用友善的行為取代不友善的行為
- 教會孩子共情
- 提升孩子的自尊
- 教孩子一些必要的社交技能
- 反思家庭教育方式
- 通過適當的懲罰,讓孩子科學認識自己的錯誤
- 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讓孩子反思自己的行為
- 帶著孩子給受害者道歉
- 積極與學校合作,創建無欺凌的和諧校園
- 家長作業 若孩子成了欺凌者,你知道該怎么辦嗎
- 第八章 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助力孩子遠離校園欺凌
- 共情能力的發展直接影響孩子社會情商的發展
- 什么是共情能力
- 共情能力的發展進程
- 心智理論的發展
- 如何促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 做有共情能力的家長
- 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感受(形成認知式共情)
- 幫助孩子認識他人的感受(發展情感式共情)
- 幫助孩子發展同情式共情
- 孩子在共情能力發展方面有困難怎么辦
- 家長作業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感受
- 第九章 與學校合力應對校園欺凌
- 配合學校打造無欺凌校園環境
- 安全和諧校園計劃
- 如何說服學校開展反欺凌計劃
- 家長作業 與學校通力合作,打造“零欺凌校園環境”
- 封底 更新時間:2024-12-17 17:08:50
推薦閱讀
- 會愛才是真愛
- 玩出來的數學思考力(全3冊)
- 讓孩子在玩中成長
- 幼兒園垃圾分類主題活動創新設計
- 《父母必讀》養育系列專題:這樣提意見,祖父母更易接受
- 好家庭 好家教 好家風
- 父母對了,孩子就會聽(新版)
- 不焦慮的養育:成長有規律,養娃不慌張
- 寶寶喂養一天一讀(0~3歲)
- 卡普兒童行為手冊(1-4歲)
- 寶寶美食
- 0~6歲聰明寶貝全程養育百科
- 寶寶常見病調養與配餐
- 陳寶英孕產育兒全書
- 臭爸爸
- 別讓孩子困在青春期:親子關系心理咨詢實錄
- 一學就會的宋氏小兒推拿
- 別和叛逆期的孩子較勁2:有效管教孩子的42招
- 法國媽媽育兒經
- 我的孩子3歲了
- 用故事培養孩子的好品質
- 面向未來的養育
- 不去傷害,也不被傷害
- 親子閱讀中的秘密: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
- 名院名醫孕產育兒全程指導方案:孕前準備及不孕調養
- 花的壽命有多長
- 七田真全腦開發練習冊:專注力與記憶力(幼小銜接)合集
- 給幼兒準備一雙寫字的手:蒙特梭利寫前活動
- 小孩有小病,一招就搞定
- 寶寶生病了父母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