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以法達治
最新章節:
第65章 後記
二〇一四年發生的“占領事件”和相關的一系列社會爭論,給本來相對平靜的香港社會造成很大沖擊。其中最受震蕩的,是我們經過數十年努力建立、過去一直充滿信心并賴以自豪的“法治”。香港社會一直以來對于“法治”的認識和理解,一下子變得模糊起來。“法治”作為香港核心價值的重心,其模糊化使得香港社會出現精神上的人心惶惶,影響極為深遠。隨著事件逐漸平息之后,我們實在很有需要再從法理和政治學的角度進行疏理,對法治、民主、平等、公義等概念作出反思,并整理事件所引起的爭議。厘清問題的反思將有益于整個社會,對于香港市民質素的提升也是一個契機。本書扎根在二〇一四年的時局,通過對本地和國際事件的評論,帶出背后的一些理論和理念問題,跟讀者分享。這是我們冷靜思考的開端。
目錄(65章)
倒序
- 第1章 作者簡介
- 第2章 從法治說起
- 第3章 什麼是法治?
- 第4章 法庭和法治
- 第5章 Dicey的法治定義
- 第6章 近代對法治的見解
- 第7章 利益整合機制
- 第8章 什麼是民主?
- 第9章 西方文明的民主觀
- 第10章 移植民主和真正內涵
- 第11章 亨廷頓論民主曲
- 第12章 法治民主
- 第13章 法治妥協與健康民主
- 第14章 什麼是自由?
- 第15章 什麼是公民抗命?
- 第16章 法院對拉布權的判定
- 第17章 什麼是公投?
- 第18章 公投和主權
- 第19章 政治符號學
- 第20章 國際政治中的非暴抗爭
- 第21章 什麼是顏色革命?
- 第22章 暴力抗爭的邏輯
- 第23章 群暴運動的四類結果
- 第24章 選舉的國際標準
- 第25章 社會共識和選舉
- 第26章 甄選出候選人的環節
- 第27章 甄選制度收穫與成本
- 第28章 自由經濟和選舉制度
- 第29章 選舉的兩個前提條件
- 第30章 低得票和投票率困境
- 第31章 五十年不變
- 第32章 主權 治權 授權
- 第33章 當法學遇上政治學
- 第34章 換個視角看問題
- 第35章 “一國兩制”的政治理論
- 第36章 權力格局和剩餘權力
- 第37章 特首和執政黨及中央的關係
- 第38章 單一制國家的地方長官選舉
- 第39章 “一國兩制”和不對稱聯邦主義
- 第40章 憲法是否適用於香港
- 第41章 資訊世代和信息
- 第42章 網絡政治學
- 第43章 新政治空間
- 第44章 新的歷史交接點
- 第45章 下一代政府
- 第46章 人民權力的世代
- 第47章 科技想要什麼?
- 第48章 理想和社會成本之間
- 第49章 對民主認識的落差
- 第50章 選舉是民主還是暴政
- 第51章 對意識形態的管理
- 第52章 選舉和執政能力
- 第53章 精英和市民政治
- 第54章 政府─資本─社會,新平衡
- 第55章 西方國家的內政挑戰
- 第56章 政改要討論什麼?
- 第57章 選舉和國家安全
- 第58章 候選人提名原則
- 第59章 什麼是“愛國愛港”?
- 第60章 為什麼要“愛國愛港”?
- 第61章 “愛國愛港”與政治倫理
- 第62章 不同的民主理想
- 第63章 對提名權的爭奪
- 第64章 視香港為民主試驗場
- 第65章 後記 更新時間:2021-03-12 17:16:24
推薦閱讀
- 蘇聯模式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中外舊約章補編(清朝)(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 楊尚昆談新中國若干歷史問題
- 發展與安全:中國能源產業變遷(1978-2012)
- 毛澤東對新中國的歷史貢獻(典藏版)
- 女性主義與中國當代文化
- 群書治要: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第二分冊)
- 同心共建與鄉村治理:基于廣西兩岸村的實踐經驗
- 新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70年
- 北宋西北城鎮布局、治理與邊疆社會穩定研究
- 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 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 文書·政令·信息溝通:以唐宋時期為主(上、下)
- 深度:驚心動魄三十多年國運家事紀實
- 解放思想
- 中國政府績效評估責任問題研究
- 中國現代化歷程
- 海納百川:統一戰線工作實踐與思考
- 簡牘與秦漢郵驛制度研究
- 海外中國研究叢書合集:近代篇二(十一卷本)
- 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與自主創新
- 工程十年: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實施十周年紀念
- 構建與嬗變:中國政府改革30年
- 中國轉型期農村社會風險管理機制研究
- 清代中國邊疆治理研究
- 保衛社會(谷臻小簡·AI導讀版)
- 讀懂中國脫貧攻堅
- 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政策體系構建研究
- 中國地方環境政治:政策與執行之間的距離
- 善政之思:小故事中的治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