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信訪法治化研究
最新章節:
致謝
本書創新了信訪法治化研究的理論方法,通過結合“信訪行政人”理論、公共選擇理論、博弈論、阿羅不可能定理和公共危機管理視角,提出了“信訪一體化”理論,將信訪的民主性、科學性與合法性有機統一,打通了學科局限,從理論上探索出中國信訪法治化之規律,提出信訪法治化之戰略選擇。本書結合我國20余省、市、區、縣信訪法治化創新實踐之調查結果,提出了信訪制度改革七條可行對策:一是信訪功能的重新界定,二是轉變觀念、加快信訪立法進程,三是完善信訪前置性預防反饋機制,四是健全信訪管理制度、合理劃分職責權限,五是健全信訪問責與考核機制,六是建立完備的信訪導入、復核與終結機制,七則建議引入“信訪中介”、建立基層信訪組織;并對“陽光信訪”、責任倒查、制度借鑒路徑予以展望。
目錄(49章)
倒序
- 封面
- 書名頁
- 版權頁
- 導論
-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 二、研究方法與思路
-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與趨勢
- 四、研究內容與創新
- 第一章 信訪法治化的理論基礎
- 一、信訪
- 二、信訪的地位與作用
- 三、信訪法治化的規范分析
- 四、信訪法治化的理論基礎
- 第二章 信訪法治化的歷史考察與可行性分析
- 一、信訪法治化的歷史考察
- 二、信訪法治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三章 信訪法治化的現實與困境
- 一、我國當前主要社會矛盾分析
- 二、我國信訪的基本現狀與困境
- 三、我國信訪法治化的現狀與困境
- 第四章 我國當前信訪法治化困境的成因分析
- 一、信訪法治化困境成因概述
- 二、“人治”與“法治”沖突
- 三、新舊信訪觀念沖突致使信訪立法滯后
- 四、信訪功能的定位陷入理論與現實的困境
- 五、信訪受理、監督、終結和導入機制銜接不協調
- 六、創新信訪渠道的阻礙
- 第五章 各地信訪法治化的探索與創新
- 一、信訪前置性預防機制
- 二、信訪聽證制度
- 三、律師信訪參與機制
- 四、信訪問責考核機制
- 五、信訪代理機制
- 六、信訪新型接待、辦理工作機制
- 七、信訪第三方參與機制
- 第六章 信訪法治化改革的建議與對策
- 一、信訪功能的重新界定
- 二、轉變觀念、加快信訪立法進程
- 三、完善信訪前置性預防反饋機制的路徑
- 四、健全信訪管理制度、合理劃分職責權限
- 五、健全信訪問責與考核機制
- 六、建立完備的信訪導入、復核與終結機制
- 七、信訪中介——建立基層信訪組織
- 附錄一
- 附錄二
- 附錄三
- 展望
- 結論
- 致謝 更新時間:2019-11-22 16:48:05
推薦閱讀
- 環境資源法學評論(第一卷)
- 日本廉政制度與文化研究
- 刑事圖像技術實訓指導
- 信訪工作制度改革理論與實踐
- 法院審判哲學
- 文創與高新產業融資:知識產權價值挖掘的交易設計與風險管理
- 個人信息保護:原理與實踐
- 國家賠償相關概念辨析與制度實踐
- 警察訊問話語研究:基于批判性分析
- 合同解除制度研究
- 我國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理論與實踐
- 公法研究精粹
- 擔保法理論與實踐(第二輯)
- 中國商事爭議解決年度觀察(2016)
- 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法律制度研究
- 遏制酷刑的三重路徑:程序制裁、羈押場所的預防與警察訊問技能的提升
- 德國廉政制度與文化研究
- 國家治理現代化與制度構建
- 信托法原理研究(第二版)
- 功能視域下的勞動法制完善研究
- 偵查思維中的推理方法
- 行政行為成立研究
- 刑案民意的訴訟內表達與回應研究
- 社會危害性理論研究:淵源、比較與重構
- 前瞻與能動:刑事司法疑難問題研究
- 勞動合同法新解讀
- 中國專利強制許可制度的政治哲學研究
- 數人侵權責任研究
- 意見證據制度研究
- 案例刑法學·各論(增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