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當改革遇見王安石
最新章節:
后記
王安石變法以財經改革為核心,兼顧軍事與科舉改革。王安石借鑒了桑弘羊的國家干預主義思想,強化了政府對商業的干預,并試圖開創借助金融資本擴大農業生產、增加財政收入的改革之路,實現國家利益與民生的雙贏。王安石變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并未實現富國強兵、制服“兩蕃”的最終目標,神宗去世、司馬光等保守派上臺后,變法歸于失敗。變法雖然失敗,但王安石沒有失敗。王安石超前的財經改革思想,令他與同時代的政治人物拉開了距離。王安石“矯世變俗”的抱負,“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勇氣,清廉自守的品格,寄情山林的本色,以及卓著的文學成就、經學造詣,令他與歷代政治人物拉開了距離。
目錄(56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名言
- 引言
- 一 殷鑒不遠
- 二 新宋,不能成為第六個短命王朝
- 三 軍事積弱與國家的競爭
- 四 慶歷新政,仁宗“拉抽屜”
- 五 “蓋那時也是合變時節”
- 六 王安石兩上改革書
- 七 有志之士
- 八 治州縣,不為俗吏
- 九 有志者得志
- 十 新君的困境
- 十一 當改革之君遇見改革之臣
- 十二 大改是神宗的首選嗎
- 十三 延和殿一錘定音
- 十四 得君者行道
- 十五 “強”相的落空
- 十六 呂誨急于發難
- 十七 商業的改革
- 十八 助農之法
- 十九 軍事與科舉改革
- 二十 “此一時彼一時”,慶歷革新派蛻為變法的最大阻力
- 二十一 意見不同,薦主反目
- 二十二 臺諫陣地的爭奪
- 二十三 “國是”已定,神宗棄用司馬光
- 二十四 形勢的急轉
- 二十五 王安石首罷,呂惠卿難當大任
- 二十六 王安石再罷,神宗調整變法策略
- 二十七 宋朝幾乎就要振興了
- 二十八 可憐無定河邊骨
- 二十九 都堂之上,已無安石
- 三十 歸去,仍是一介書生
- 三十一 黨爭的先聲
- 三十二 黨爭升級
- 三十三 “國家之患,率由此也”
- 三十四 “宋人議論未定,金人兵已渡河”
- 三十五 污名化王安石,那是必須的
- 三十六 宋人筆記與元明文學中的王安石
- 三十七 辯誣
- 三十八 正名
- 三十九 新的眼光
- 四十 法敗的主因
- 四十一 神宗的搖擺
- 四十二 文化因素
- 四十三 富國與富民
- 四十四 不合實際
- 四十五 靈活性的不足
- 四十六 用人的失策
- 四十七 變法有成功的可能嗎
- 四十八 改革遺產
- 附錄:王安石變法大事記
- 參考文獻
- 后記 更新時間:2019-07-30 17: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