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殷鑒不遠

歷史是一條長河,它中游的激流一定攜帶著上游的水文特征,并對下游的水勢與走向產生深刻影響。

盛唐,造就了中國古代的盛世傳奇。經過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時期的開疆拓土,唐朝的宿敵——突厥被徹底擊敗,到唐玄宗李隆基時,國土相當遼闊,國家軍事戰略由進攻轉為固邊、防守。唐朝的對手大都是游牧或半游牧民族的騎兵軍團,要求唐將有迅速決斷的權力,于是,玄宗在邊地設十個兵鎮,將權力授予邊將,以節度使為最高長官,統領數州,不僅掌軍,而且兼管行政,權力極大。《新唐書》稱他們“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

唐初實行府兵制,軍力部署上外輕內重,全國的六百三十四個折沖府中,有二百六十一個位于關中,以保證中央王朝有足夠兵力拱衛京師。唐玄宗置十鎮節度使后,邊鎮兵力漸強,天寶年間(742—756)達五十萬,主要布防于東北和西北,中央兵力不滿八萬,形成外重內輕之勢。東北方面為河北三鎮——平盧、范陽、河東,主要防御東北“兩蕃”——奚、契丹。西北方面為河西、隴右二鎮,防御吐蕃。

致命的是,雜胡出身的安祿山一人身兼河北三鎮節度使。755年(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清君側為名,率屬下唐兵及同羅、奚、契丹、室韋等族共十五萬人在范陽發動叛亂。平盧鎮將領、突厥族人史思明跟隨起兵。叛軍勢大,不到一個月便攻下東京洛陽,次年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六個月后,安史亂軍攻下潼關和京師長安,玄宗逃往四川。玄宗之子肅宗在靈武繼位,調集勤王軍平叛。叛軍內部后來出現嚴重紛爭,安祿山、史思明分別被親子安慶緒、史朝義所殺,局勢得以扭轉。763年春,史朝義兵敗自殺,歷時七年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

安史之亂是唐朝的拐點,后果極其嚴重。杜甫有詩曰:“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薄杜f唐書·郭子儀傳》載:“夫以東周之地,久陷賊中,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瓥|至鄭、汴,達于徐方,北自覃懷,經于相土,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從安史之亂到中晚唐,再到五代,國家由盛轉衰,由衰而亂,留下了一長串負面清單: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牛李黨爭、五代之亂等。

盡管藩鎮節度使權力過大是安史之亂的亂源,但安史之亂時,為平叛的需要,唐朝不得不對內地掌兵刺史多加節度使稱號,以致“方鎮相望于內地,大者連州十余,小者猶兼三四”。安史之亂后,唐朝延續了一百五十年,但中央王朝已無力再控制地方,安史余黨在北方形成藩鎮割據,各自為政。陳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談到,唐代自安史之亂后,“雖號稱一朝,實成為二國”,一個是唐朝,一個是安史叛軍的老巢、半獨立的河北三鎮。這種割據狀況后來遍及全國,各藩鎮不服朝廷管理,一鎮相當于一個獨立王國,節度使相當于一國之主,或者自任官吏,或者不上繳國稅,甚至公開稱王稱帝,與中央分庭抗禮。

河北問題在宋朝興衰中亦扮演重要角色。936年,后晉石敬瑭將燕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換取契丹出兵幫他滅后唐。燕云十六州與河北三鎮北半部范圍相當,是中原王朝防患北方游牧民族的最重要屏障,自此,它成為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進攻中原的基地。奪回燕云十六州成為北宋的心結,宋太宗兩次北伐,均大敗。金人以之為餌,引誘北宋聯合滅遼,結果,遼是滅了,北宋也緊跟著被金人所滅。河北這片土地,直到明朝才恢復為漢人的疆土。石敬瑭的這一割,貽害了四百年。

安史之亂主要集中在北方,北方經濟社會破壞嚴重,南方相對穩定。北方士民南渡,帶來大量人口和先進生產技術。安史之亂中,唐將張巡、許遠堅守睢陽十個月,將叛軍阻擋在江淮一線,保全了江南,南方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戰亂及經濟重心的南遷刺激了政治重心的東移。安史之亂后,京師長安仍屢遭戰亂破壞。代宗時,吐蕃攻占長安。德宗時,涇原兵在長安發動叛亂。僖宗時,黃巢軍兩度陷長安。昭宗時,長安連遭大火,朱溫拆毀宮室,逼昭宗遷都洛陽,長安淪為一片廢墟,無力支撐起政治中心的地位。相比洛陽,開封有漕運之利,可通過運河將江南富庶之地的物資運達。朱溫建后梁,定都開封。后晉、后漢、后周以及宋朝均定都于此,中國古代都城告別黃河時代,開啟運河時代。

唐代神策軍興、宦官專權亦是安史之亂的結果。神策軍原是唐朝為對付吐蕃而在西北組建的戍邊部隊。安史之亂爆發后,神策軍赴中原參戰。后來,這支軍隊歸宦官魚朝恩統領。代宗時,神策軍正式成為中央禁軍。之后的德宗朝,宦官掌神策軍引為定制,兵力擴大到十五萬之眾,領軍宦官權勢熏天。唐朝包括武周歷二百八十九年、二十一帝,其中,穆、敬、文、武、宣、懿、僖、昭八帝,都是經宦官一手擁立,憲宗、敬宗更被宦官所殺。宰相大臣被宦官所殺所黜者,不計其數。

從憲宗朝開始,經穆宗、敬宗、文宗到武宗朝,牛李黨爭前后持續大約半個世紀之久。李德裕領銜李黨,牛僧孺、李宗閔領銜牛黨。李黨大都出自門閥世族,牛黨大都出自庶族地主,雙方政治主張針鋒相對。牛李黨爭時,正值宦官勢大,兩黨均依附不同的宦官集團,相互傾軋,文宗曾感嘆道:“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

安史之亂后,全國人口、賦稅銳減。807年(元和二年),天下方鎮四十八個,其中十五個不向朝廷報戶口,不上繳稅收。朝廷控制的稅戶僅一百四十四萬戶,比天寶年間減少四分之三。天下軍隊由朝廷提供給養的有八十三萬多,比天寶時增加三分之一,這意味著,每兩戶人家就得供養一個士兵,官民矛盾激化。懿宗時,以龐勛為首的桂林戍卒嘩變,起兵北還家鄉,先后攻占徐州及江淮一帶州郡,一年后被鎮壓。僅過了五年,黃河以北大旱,饑民揭竿而起,王仙芝戰死,黃巢被推為義軍統帥。黃巢轉戰南北,于881年攻入長安,建大齊政權。唐軍于次年組織反攻,黃巢部將、同州防御使朱溫叛變降敵,沙陀族李克用應唐朝乞援率勁旅南下。義軍不敵,黃巢撤出長安,于884年在泰山狼牙谷兵敗自殺。

因鎮壓黃巢起義起家的朱溫、李克用成為晚唐最有實力的軍閥。昭宗時,朱溫誅宦官,廢神策軍,將昭宗置為傀儡。904年,朱溫逼昭宗遷都洛陽,隨即遣人殺之,立其子哀帝。907年四月,朱溫廢哀帝自立,建立梁朝,建都開封,史稱后梁,五代大幕拉開。

五代歷經梁、唐、晉、漢、周五個中原王朝,短短五十四年間,有八姓十三人登上皇位。五代之外,華夏地區各地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后蜀、吳、南唐等十幾個割據政權,統稱十國。前人往往把五代稱為“五季”,意為“末代”“最差”的時代。錢穆先生在《國史新論》中指出:“五代十國,是中國史上最黑暗的時期,那時則幾乎只有驕兵悍卒,跋扈的將帥。連輕薄的進士,也如鳳毛麟角。天地閉,賢人隱。”

俗語“眼中釘”講的便是五代故事。后晉晉昌節度使趙在禮聚斂財富,不遺余力。他在宋州任上時,百姓深受其害,后來朝廷有詔,將他移鎮永興,百姓聽到后歡欣鼓舞,互相慶賀說:“此人若去,可為眼中拔釘子,何快哉!”趙在禮聽到后惱怒異常,特意上表請求再留任一年,后晉朝廷竟同意了。于是他下令境內按戶每年增收一千文錢,謂之“拔釘錢”,并嚴令各地官吏催督,不按數繳納的,嚴刑拷打。

安史之亂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五代、宋初,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說:“由是禍亂繼起,兵革不息,民墜涂炭,無所控訴,凡二百余年。”

安史之亂源于最高統治權力的爭奪,交織以中央與地方的博弈、民族矛盾與沖突等,由此激發藩鎮割據、武人擅權、宦官及黨爭之禍等一系列嚴重政治問題,最終令盛極一時的唐王朝在農民起義的烈火中墜入萬劫不復之地。

歷史是中國人民的信仰,“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以史為鑒,是中國古老的傳統。

在深入反思歷史教訓的基礎上,對安史之亂及唐五代政治亂象嚴加防范,構成了宋初政治興革的動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海市| 政和县| 南城县| 罗田县| 庆安县| 车险| 平舆县| 明水县| 博爱县| 区。| 乌兰浩特市| 桦川县| 思茅市| 苏尼特右旗| 留坝县| 应用必备| 安泽县| 垦利县| 开江县| 哈密市| 宽甸| 滦南县| 新民市| 孝昌县| 平舆县| 清水河县| 修武县| 普陀区| 城步| 迭部县| 四平市| 民丰县| 永城市| 湘乡市| 农安县| 革吉县| 望谟县| 阳江市| 长汀县| 南投县| 桑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