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十 新君的困境

1067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正月初八,英宗去世,其二十歲的長子趙頊即位,是為本朝第六任皇帝神宗,這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這一年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距離北宋滅亡的1127年恰好六十年,一個甲子。

英宗即位時身體便不大好,在位四年后便駕崩。人們還來不及看出他的政治抱負。

但,神宗是一位很有想法的新君。

宋人筆記《鐵圍山叢談》載:神宗少年時,“慨然興大有為之志,思欲問西北二境罪。”一天,他穿著金甲,全副武裝,來到慈壽宮,對太皇太后曹氏說,娘娘看我這身裝束好看嗎?曹后迎笑道:你披甲甚好,但如果你都要穿上這一身,國家將危險到什么程度啊!聽了這話,神宗“神廟默然,遂卸金甲”。

太祖曾計劃在宮中設封樁庫,存一筆錢,向遼人贖買燕云十六州,如遼人不賣,就拿這筆錢雇傭軍士,武力奪回。因種種原因,此議未能實施。神宗卻一直掛懷。

1078年(元豐元年),神宗在內府中設三十二個專庫,積蓄拓邊專款,每庫以自己所寫的一首詩的三十二個字分別命名。詩云:“五季失固,獫狁孔熾。藝祖肇邦,思有懲艾。爰設內府,基以募士。曾孫守之,敢忘厥志。”意思是,五代喪失幽云邊塞,北方夷狄肆意侵擾。太祖建國,有收復失地之志。設立內府,積蓄招募將士的經費。曾孫我要守護它,豈敢忘記先祖遺志?

神宗心中榜樣是太祖這樣的創業之主,有富強國家、制服兩蕃、恢復漢唐疆土的雄心。

雄心來自雪恥的抱負,長久以來,神宗的內心一直蟄伏著屈辱感。《宋史·神宗本紀》的“贊”詞中說:“知祖宗志吞幽薊、靈武,而數敗兵,帝奮然將雪數世之恥。”《宋史·林廣傳》在其“論”中說:“宋太宗既厭兵,一意安邊息民,海內大治。真宗、仁宗深仁厚澤,涵煦生民,然仁文有余,義武不足,蓋是時中國之人,不見兵革之日久矣。于是契丹、西夏起為邊患,乃不吝繒帛以成和好。神宗撫承平之運,銳焉有為,積財練兵,志在刷恥。”

遼朝自唐末五代以來便稱雄北方,奪取燕云十六州后,形成對中原王朝的戰略優勢。宋太宗兩次北伐失利,對遼采取守勢,局部戰爭少有勝績,后來的澶淵之盟雖換得了和平,但留下了“城下之盟”的話柄。

如果說對遼作戰的失利還情有可原的話,對西夏用兵的數次慘敗,則令宋朝顏面盡掃。慶歷年間,宋夏之間雖簽訂合約,但雙方之間仍極度缺乏互信,摩擦不斷。1064年,元昊之子夏毅宗李諒祚遣使祭吊仁宗,并賀英宗繼位。雙方因禮儀問題發生口角,諒祚認為受辱,于同年秋發兵攻宋。僅僅因為外交使臣的幾句口角,西夏便再動刀兵,足見其對宋朝的不恭。

神宗即位后不久,宋廷與西夏又圍繞橫山之民問題發生齷齪。西夏好戰,宋夏交界的橫山地區的吐蕃、羌族等少數民族常常被征調去做炮灰,引起他們不滿,準備歸順宋朝。西夏主諒祚于1067年六月下令將橫山地區各族全部遷徙到興州。北宋青澗守將種諤得知這一情況后,派人前去招納,于是橫山各部首領朱令凌率領所有居民投降了種諤,宋朝立即下令分給橫山各族人民土地、住宅。諒祚向宋方交涉,被種諤強硬地駁回。

制服兩蕃尤其是西夏,成為神宗的首要目標。

在后來的熙寧變法期間,神宗與王安石就兩蕃問題頻繁交換意見。王安石對神宗說:“今乃稱契丹母為叔祖母,稱契丹(主)為叔父,更歲與數十萬錢帛,此乃臣之所恥!”并鼓勵神宗說:現在中國地廣、民眾,而四夷皆衰弱,這是數百年來沒有的情況,這或許是因為中國久為夷狄所侮,上天特意把制服夷狄的機會授予陛下。

儒家是道德主義者,法家是功利主義者。神宗崇尚法家,追求功名,欲勵精圖治。還在東宮做太子時,神宗便表現出對法家人物的興趣。1065年十月,他拿出新抄錄的《韓非子》讓府僚校對,侍讀孫永說:“韓非險薄無足觀”,神宗搪塞說:只是為藏書而已,并不是愛看。即位后,神宗才表達了自己真實的想法。《宋朝事實類苑》載:元豐中,神宗與輔臣論及人材時說:“人材固有小大,若古之立功名者,管仲之于齊,商鞅之于秦,吳起之于楚,皆使政令必行,若于道,則未也。傅說之于商,周公之于周,可謂尚道德,而兼功名者也。人臣但能言道德,而不以功名之實,亦無補于事。”

制服兩蕃,有賴于建立一支強大能戰的軍隊。而建設一支強大軍隊,需要雄厚的物質基礎。

那么,神宗有這個家底嗎?

實際的情況是,朝廷非常缺錢。

仁宗朝后期,國庫收入與支出大體相抵。

英宗時,財政狀況惡化。1065年(治平二年),財政收入一億一千六百一十三萬八千四百五十貫,支出一億二千零三十四萬三千一百七十四貫,非常規支出一千一百五十二萬一千二百七十八貫,財政赤字達一千五百余萬貫。可以說,神宗繼承了一份負資產。

財政狀況如此糟糕,如何強兵?如何打仗?事實上,神宗后來力主的變法,用意十分明確——為用兵找錢。

神宗即位的第三天,三司使韓絳、翰林學士張方平便來告急說:太祖、太宗平天下時,收斂各國財富,藏之內府,留下了豐厚的家業,但自從仁宗康定、慶歷以來,因用兵之需,內府百年積累為之一空。節用是當今的急務。

但神宗一上來就面臨花錢問題——行新君登基之賞,并且為其父英宗建造陵寢。

神宗的老師、太子右庶子韓維進言提醒說,鑒于財政困難,賞賜臣下,以及建造英宗陵寢,均不能過于奢侈。

根據常規,新君繼位須恩賜宗室子弟及近臣,神宗不能例外,但恩賜減至以前的三分之一。

先前,由于英宗不是仁宗親生,英宗對仁宗陵寢的建造格外用心,搞得十分隆重,工期用去七個月,用工四萬六千七百人,耗銀五十萬兩、錢一百五十萬貫、綢絹二百五十萬匹,還賞賜諸軍近千萬貫,總耗費幾乎占用北宋財政年收入的一半。神宗是英宗的親子,沒有格外用心的壓力,他派東宮舊臣、權御史中丞王陶到河南府親自督辦,并賜手詔要求凡事須節省。盡管神宗親自發話,但一班人等豈敢怠慢?減來減去,役卒人數最后也達三萬五千人之眾。

神宗急于拿出解決財政問題的辦法,逐一與朝中元老及各路大臣談話。

朝中人才濟濟,韓琦、富弼、文彥博、歐陽修、曾公亮、吳奎、趙抃、唐介、范鎮、司馬光、呂公著,等等,均稱譽士林。他們一致的意見是:國家缺錢是因為花錢太多,新皇帝要抑制個人欲望,少修樓堂館所,裁減冗員、冗兵,停止與兩蕃的戰爭,國家開支減少了,錢就夠花了。

那如果兩蕃入侵呢?這些大臣則回答說:只要內修德政,外睦鄰邦,人家是不會打過來的。

一輪談話過后,神宗發現,他面臨的最大問題還不是缺錢,而是缺人,他急切地需要一位力行改革、幫他找來錢的能臣。

飲譽西方的德國思想家馬克斯·韋伯憑借其1915年出版的《儒教與道教》一書,被西方漢學界譽為中國學研究的“偉大的外行”。韋伯在該書中也說:“變法的重點是軍事財政”“當時帝國正面臨北方蠻夷入侵的威脅,在這種形勢下,王安石試圖通過一場理性的改革,為建立一支應付自如的能派上用場的軍隊創造資金條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宝市| 鲁山县| 涪陵区| 石河子市| 石门县| 灵石县| 马鞍山市| 尼玛县| 图们市| 和静县| 昂仁县| 龙门县| 陵水| 韶山市| 客服| 萍乡市| 盐城市| 崇左市| 开远市| 哈巴河县| 武川县| 舟山市| 灵璧县| 红桥区| 横山县| 扶风县| 龙川县| 旌德县| 抚顺县| 彰武县| 丰宁| 永兴县| 淮北市| 凌源市| 腾冲县| 贺州市| 霍山县| 临沧市| 富阳市| 隆德县| 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