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成集
十二卷。唐杜光庭(850—933)撰。杜光庭字圣賓,處州縉云(今屬浙江)人。性喜讀書,好為辭章。懿宗設萬言科選士,不中,入天臺為道士。喜宗至蜀,召見,賜紫服,充麟德殿文章應制。王建建后蜀,為金紫光祿大夫,賜號廣成先生,進戶部侍郎。后主立,以為傳真天師,崇真觀大學士。后解官隱青城山白云溪,自號東瀛子。《宋史·藝文志》載杜光庭《廣成集》一百卷,又《壺中集》三卷。《通志·藝文略》作《光庭集》三十卷。此書共十二卷,集中所收僅表及齋醮文二體,文字雖工,卻稱不上文學價值。唯其中涉及人物史事,頗有史料價值。如在唐末時為王建作醮詞,或稱王建川主相公,或稱司徒,或稱蜀王,或稱太師,考證史實,均相吻合,而史獨失載其太師之號,又如王宗夔、王宗黯二人,皆王建養子,《十國春秋》載其蒞官行事;此書中具體稱王宗夔為漢州尚書,王宗黯為鎮江軍節度使,也可補《十國春秋》之闕。五代文史資料散佚缺略,因而集中所存,可從稽考補闕。此書版本有《四庫全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本,皆十二卷;又有《道藏》本,《四部叢刊》本,為十七卷。
·8.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