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 西溪叢語
  • 姚寬
  • 4019字
  • 2015-12-27 00:53:55

《詩常棣》,燕兄弟也,憫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毛注云:“周公吊二叔之不咸,而使兄弟之恩疏,召公為作此詩,而歌以親之。”《史記》、譙周皆以召公為周公之庶兄。《左氏傳》:“王怒,以狄伐鄭。富辰諫曰:‘不可。臣聞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室。召穆公思周德之不類,故糾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詩》曰:‘常棣之華,鄂不кк。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云云。孔穎達云:“此詩自是成王之時周公所作,以親兄弟。但召穆公見厲王之時,兄弟恩疏,重歌周公所作之詩,以親之耳。”不言召公所作,當別有據(jù)。

“青衫白發(fā)老參軍,旋糶黃粱買酒樽。但得有錢留客醉,也勝騎馬上人門。”此詩膾炙人口,不知誰作。見施僉判德權(quán),云:“乃德清人法原之祖盧政議詩。”更有一絕:“十月都門風薄衣,搗砧聲里雁南飛。野人不識長安樂,且趁鱸魚一棹肥。”

古詩云:“燈檠昏魚目。”讀檠為去聲。《集韻》:“檠,渠映切。有足,所以幾物。”又:“檠,音平聲,榜也。”非燈檠字。韓退之云:“墻角君看短檠棄。”亦誤也。

吉姓。《元和姓纂》云:“尹吉甫之后,以王父字為氏,漢有漢中太守吉恪。”賈昌朝《音辨》云:“吉,氏也。”引《詩》謂之尹吉,其乙切。《崧高詩注》云:“尹,官氏也。”《風俗通》云:“師尹,三公,官也。以官為姓,周有尹喜、尹吉甫。”《姓纂》又云:“少昊之子,封于尹城,因氏焉。”然吉、尹二姓,俱出尹吉甫之后,但《詩注》以尹為官,以吉為姓,未知孰是?

歐公父《墓表》云:“回顧乳者,劍汝于其旁。”《曲禮》曰:“負劍辟耳詔之。”注云:“負謂置之于背,劍謂挾之于旁。”

絳縣老人云:“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季者,末也。今,今日也。謂已得四百四十五全甲子,其末一甲子六十日,而今日乃癸未,才得二十日也,故曰三之一。

文公之十一年,至襄公三十年,通七十四年。以《年表》考之,文公之十一年,歲在己巳,襄公之三十年,歲在戊午,今乃云七十三年者,蓋謂襄公之三十年,上距文公之十一年,得七十三年也。所謂亥二首六身者。注云:亥字二畫在上,并三六為身,如“”之六。蓋古之亥字如此寫,故曰二首六身。其下六畫如“”字三個六數(shù)也。所謂下二如身,是其日數(shù)則六千六百六旬也。故曰是日數(shù)也。且四百四十五甲子,合得二萬六千七百日,乃差四十日,則前所謂其季于今三之一,謂其末一甲子才得二十日,故少四十也。且不謂之日,而謂之旬者,蓋古以甲子數(shù)日,故謂之旬。如今陰陽家所謂甲子旬中、甲午旬中之類是也。與書“期,三百有六旬”同。

《集韻》引向秀云:“孟浪,無取舍之謂。”孟,音母朗切。

《唐書》載:“李宗閔知貢舉,門生多清秀俊茂,唐仲、薛舉、袁都輩,時謂之玉筍。”玉筍班,恐因此而得名。

唐初功臣,皆云圖形凌煙閣。而《河間元王孝恭碑》乃作戢武閣,豈凌煙先名戢武而后改之耶?又《段志玄碑》亦云圖形戢武閣。

封德彝名倫,房玄齡名喬,高士廉名儉,顏師古名籀,而皆云以字行。顏之推云:“古者,名終則諱之,字乃以為子孫,江北士人全不辯之,名亦呼為字,字固為字。”顏師古《匡謬正俗》云:“或問:人有稱字而不稱名,何也?”顏師古考諸典故,故以稱名為是。顏師古立論如此,而乃以字行,不可曉也。

唐《河侯新祠頌》,秦宗撰,云:“河伯姓馮名夷,字公子,潼鄉(xiāng)華陰人也。”章懷《張衡傳注》引《圣賢冢墓記》云:“馮夷,弘農(nóng)華陰潼鄉(xiāng)堤首里人。服石,得水仙,為河伯。”又引《龍魚河圖》云:“河伯,姓呂,名公子,夫人姓馮名夷。”三說雖異,其實皆無所據(jù)。

東魏《大覺寺碑》陰,題銀青光祿大夫臣韓毅隸書,蓋今楷字也。庾肩吾曰:“隸書,今之正書也。”張懷《六體書論》亦云:“隸書,程邈造。字皆真正,亦曰真書。”自唐以前皆謂楷字為隸,歐公《集古錄》誤以八分為隸書也。

杜甫《越王樓》詩云:“綿州州府何磊落,顯慶年中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樓下長江百丈清,山頭落日半輪明。君王舊跡今人賞,轉(zhuǎn)見千秋萬古情。”《綿州圖經(jīng)》云:“越王臺,在綿州城外,西北有臺,高百尺,上有樓,下瞰州城。唐顯慶中太宗子越王貞任綿州刺史日作,詩云‘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是也。”

韋蘇州《送黎六郎》詩云:“聞話嵩峰多野寺,不嫌黃綬向陽城。釣臺水綠荷已生,少姨廟寒花始遍。”楊ぁ撰《少姨廟碑》:“《漢地理志》云:嵩高少室廟。其神為婦人像者,故老相傳云,啟母涂山氏之妹也。”

唐《呂公表》,呂也。元結(jié)撰。前太子文學、翰林待詔顧誡奢書。即杜甫所贈顧八分文學詩是也。

唐《六公詠》,李邕撰,胡履虛書。杜甫《八哀》詩云:“朗詠《六公篇》,憂來豁蒙蔽。”六公者,五王為一章,狄丞相別為一章云。

《北史》:“后周武帝天和二年甲辰,立露門學,置生七十二人。六年春正月己酉朔,以露門未成故,廢朝。”又,建德三年春正月,朝群臣于露門。宣皇帝大象元年春正月己丑,受朝于露門。天成二年二月丁巳,帝幸露門學,行釋奠禮。靜帝二年,宣帝寢疾,詔宰相入宿露門。世用露門勸講,二字未詳所出。

杜牧之《朱坡》詩云:“小蓮娃欲語,幽筍稚相攜。”言筍如稚子。與杜甫“竹根稚子無人見”同意。

瓊田草。生于分寧山谷間。有《瓊田草經(jīng)》一卷。八月十五日采之。草有十名,曰不死草、長生草,又云苦天之類。

《本草》:“蟬殼謂之蟬花。”今成都有草名蟬花。今有干者,視之,乃蟬額裂面抽莖,上有花,善治目,未知如何用也。

元三年,《狀元笏記》,黃魯直代云:“密對天光,恭承圣訓。曾是草茅之賤,獲沾雨露之恩。”又云:“顧得助于眾賢,更圖寧于多士。”

天運八十一歲差一度,名曰歲差。洛下閎云五百年當差一度,后人臆說也。

犀以黑為本。其色黑而黃,曰正透;黃而有黑邊曰倒透。正者,世人貴之,其形圓,謂之通天犀。南中有偽者。磨之漸熱,乃驗。犀性涼,磨之不熱。

宣徽使及建節(jié)鉞,則稱判某州,余則知。

每大起居,宰執(zhí)侍班于垂拱隔門外東廊廬中,三帥庭下聲喏。卷簾及半,起身答之,祖宗之制也。

《前漢梅福傳》:“福棄妻子,去九江,至今傳以為仙。人有見福于會稽者,變名姓為吳市門卒。”或云吳門乃洪州,今有吳門鎮(zhèn),九江去亦不遠矣。

資政、觀文二小殿,橫列禁中。宰相出鎮(zhèn)帶資政殿大學士,執(zhí)政無大字。蘇易簡出,被遇獨厚,遷紫宸之日,以稱呼不便,更用觀文。因此,宰、執(zhí)出鎮(zhèn)優(yōu)遇者,則除之。

藩郡帶鈐司醞酒不限數(shù)。惟會稽則不然,必有由也。

麻三剝四。謂麻制一行三字,剝麻一行四字。

宇文伯修有一古鼎,款識云:“輦酌宮。”

大慶殿玉磬十六,新造也。其下趺以鳳。初以獅子不出于三代,故易之。

官制。以在內(nèi)官不當有使名,盡略之。無樞密使,只云知樞密院、同知樞密院。舊制,樞密使獨班知院并參政,用拜命先后為立班之序。

囗水。鄰知切,又力智切,又力制切。引《詩》“深則囗水”。今《詩》本改作“厲”字。“囗水”出《集韻》、《類篇》,履石渡水也。

唐昌觀玉蕊花,今之散水花。揚州瓊花,今之聚八仙,但木老耳。

唐會昌五年,毀招提蘭若四萬余區(qū)。又,《會要》:“元和二年,官賜額為寺,私造者為招提蘭若。”僧輝記:梵云拓斗提奢,唐言四方僧物。但傳筆者訛“拓”為“招”,去“斗奢”為“提”字也。招提,乃十方住持耳。

亻暴。音豹,越也。唐制,官新到官府,并上者謂之亻暴。今俗謂程外課作者,謂之亻暴工。《玉篇》云:“亻暴,連直也。”凡當直之法,自給、舍、丞、郎入者,三直無亻暴;自起居郎官入者,五直一亻暴;御史、補闕入者,七直兩亻暴;其余雜入者,十直三亻暴。或有作豹伏之義,非也。

江鄰幾云:《山海經(jīng)》云:“象膽在四足。”今《山海經(jīng)》無此語。象膽隨四時在足,見《酉陽雜俎》。

毗陵古寺柱間,有雷神書字一行云,“石床侯十三火人”,下有緒月二字。“緒月”見佛書。

杜詩云:“匡山讀書處,頭白早歸來。”李太白,青山人,多游匡廬,故謂之匡山。《綿州圖經(jīng)》云:“戴天山,在縣北五十里,有大明寺。開元中,李白讀書于此寺。又名大康山,即杜甫所謂‘康山讀書處’也。”恐《圖經(jīng)》之妄。

《淮南子》云:“武王破紂,殺之于宣室。”許叔重云:“宣室,在朝歌城外。”宣室,殷宮名。一曰:宣室,獄也。音宣和之宣。漢未央前殿有宣室,溫室。音暄,見《集韻》。

《西京雜記》:“楊貴,字王孫,京兆人也。生時厚自奉養(yǎng),死卒裸葬于終南山。其子孫掘土鑿石,深七尺而下尸,上復蓋之以石。”又張崇文《歷代小志》:“文翁,姓文,名黨,字仲翁。晉帝時為蜀郡太守。”今《漢書》皆不載其名,姑錄于此。

《漢百官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zhí)金吾。”應劭曰:“吾者,御也。掌執(zhí)金革以御非常。”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御非常,故手執(zhí)此鳥之象,因以名官。”崔豹《古今注》云:“執(zhí)金吾,棒也。以銅為之,金涂兩末,謂之金吾。”二說不同。

大禮畢,賞給諸軍次第:

第一曰殿前左右班御龍直、骨朵直、內(nèi)殿直、散員、散指揮、散都頭、散只候、金槍班、銀槍班、東第一至第五。西第一至第二,茶酒新舊班、招箭班、弓箭直、弩直、散直、鈞容直,習馭直、隨龍忠佐。

第二曰捧日二十指揮(左第一軍至第二軍,右第一軍至第二軍),天武二十指揮(同上),拱圣十四指揮,神勇十四指揮,勝捷十指揮,驍騎十四指揮(左右各一至第七),驍勝六指揮(左右各一至第三),宣武十五指揮,殿虎六十指揮(左右各三軍,軍各十指揮),水軍指揮宣朔第一龍猛六指揮、廣勇二十一指揮、驍騎第七第八管節(jié)度使。

第三曰龍衛(wèi)二十指揮(左右各二軍,軍各五營),神衛(wèi)二十指揮(同上),云騎七指揮,步虎六十指揮(左右各三軍,軍各十指揮),步虎水軍飛山甲指揮第一第二,床子弩指揮第一第二(自捧日已后,計三百二十六指揮)。

馬世父云:“其先公在戶部日,嘗檢宣和間舊例。”所聞如此。

《水經(jīng)》,世以為桑欽撰。予讀易水注云:“易水經(jīng)其東南,合氵寇水,故桑欽曰:‘易水出新城西北,東入氵寇自下。’”“氵寇”、“易”互受通稱矣。又,廣陽縣溪水亦引桑欽說,且《水經(jīng)》正文,皆無此語。恐非桑欽撰,當別有書也。古書散亡,良可嘆已。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航空| 元氏县| 灵宝市| 澳门| 虎林市| 永宁县| 高邮市| 成安县| 田阳县| 宁津县| 平塘县| 磴口县| 长治市| 新晃| 蓬安县| 泰来县| 定日县| 汝南县| 高雄县| 孝感市| 辽宁省| 抚松县| 雅安市| 龙井市| 涟水县| 雷山县| 齐齐哈尔市| 托里县| 白银市| 安顺市| 自治县| 布尔津县| 潼南县| 土默特右旗| 崇礼县| 缙云县| 内乡县| 日照市| 桐柏县| 阿拉善盟| 枣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