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水塵

  • 論氣
  • 宋應星
  • 2058字
  • 2015-12-26 15:40:44

魚生于水,人生于塵。人俯視知為水,魚不知也;魚仰視知為塵,人不知也。立于百仞之上、清虛之間而觀之,塵水一也。

大凡塵埃之中,皆氣所沖也。人一息不食氣則不生,魚一息不食水則死。人入水,魚抗塵,死不移時,違其所生之故也。其水族入陸、陸族入水而不死者,有龜鱉與烏鬼之類,則別具一種性也。

人當不語之時,食氣從鼻入,而亦從鼻出;魚當倦游之候,食水從腮入,而亦從腮出。及其食物也,口即為政,而鼻腮呼吸未嘗間斷也。魚育于水,必借透塵中之氣而后生。水一息不通塵,謂之水死,而魚隨之。試函水一匱,四隙彌之,經數刻之久,而起視其魚,魚死矣。人育于氣,必旁通運旋之氣而后不死。氣一息不四通,謂之氣死,而大命盡焉。試兀坐十笏閣中,周匝封糊,歷三飯之久,而視其人,人死矣。是故三日絕粗糲之糧,淹然延命;十刻違正浩之養,溘爾捐軀。然則生人生長于氣,猶魚之于水也。通乎此,而子房辟谷之思,未甚怪誕矣。

水塵二

或問:水質空明,魚龍居重淵之下,矚見列星如數。上有塵埃,宜其障觀,而不障者,何也?

曰:塵亦空明之物也。凡元氣自有之塵,與吹揚灰塵之塵,本相懸異。自有之塵,把之無質,即之有象,遍滿閻浮界中。第以日射明窗,而使人得一見之,此天機之所顯示也。其為物也,虛空靜息,凝然不動,遍體透明,映徹千里。風至扇動,或如流水之西東,播揚灰土而雜其中。始舉目而不見丘山也,猶之山水靜涵之候,其清可掬。洪流激湍,沖突污泥而混之,魚蝦對面亦無所見也。世人從明窗見塵,而誤以為即灰土所為,日用而不知,豈惟此哉?

水塵三

黃河水濁,說者曰:其源長而流急,刷土揚泥之所為也。夫使其源長則濁,則未至朵甘思而已濁矣。使流急而濁,則蜀川三峽豈復有清水哉?此亦氣之所為,而泥土因之。水生于氣,氣從其朔。凡華夷之水,本廣而末狹者,惟黃河與滇池耳。河源初出,涌從地中,歷亂七八十泓而后成巨澤,其氣混洪激烈,不與他川同,至入海而此氣方散。凡其所經泥沙舉不得靜焉。霄中有銀漢,亦一條顥氣所為,正與黃河上下清濁為儀匹者。銀漢有去而不見之時,黃河亦有清而見底之日,其義同也。

凡水與塵,清中復有異境。杭郡龍井玉泉,與臨安道上諸池,魚在數尋之下,視其鰭鱗若鑒。大理郡趙州數區,夜月之下,可書蠅頭細字,其義亦同也。水與塵,本無色,武都仇池或現紫,劍羌溫泉或現碧,東洋或現黑,塵中或現嵐光,或現霾青,而究竟皆歸于無色,其義亦同也。曰:同一視性也,魚見水面,而人不見水底,何也?曰:明從三光而生,而人物視性因之,徹上而不徹下,其固然也。

水風歸藏

二氣下聚而為水,上聚而為風。下有歸水之墟,小容如觴,中容如盂,大容如甕,淺者可以度測,深者可以意推,百仞而止。上有歸風之郛,或為峭峰,或為圓蓋,亦百仞而止。此明者不能察見,巧者不可度量,惟神會于形氣之間而已。

水有不微波之時,風亦有不動草之候。水在下有漩穴,風在上有焚輪。人拂薰風之中,魚游逝水之面,其樂同也。狂風發屋伐樹,而人踵不堅,洪水懷山襄陵,而魚行欲亂,其驚懼亦同也。水在百川,與海當其量平,不能久靜于下。其氣濕,濕上升,迎合重云濃霧,化而為水,歸于其墟斯已矣。風在清虛之郛,當其藏滿,不能終凝于上。其氣隱,隱下降,聚會游氛微藹,化而為風,或北或南,驅馳旋轉而后仍歸于其郛,歸郛而風息矣。

或曰:上有風郛,保無蔽三光否?曰:二者皆空明之體也。魚龍在重淵之下,其上蓋水百仞,矚見列星如數。凡人之仰觀也。亦若是而已矣。

寒熱

水火神氣,均停參和,長育人物于塵埃之中。是氣氤氳布濩百仞而止,其上則清虛之境矣。時令寒熱,實由地氣。而前此臆說,以日輪遠近,為燕、越二景之分,此其知識宥于為方萬里之中,而不知大漠以北仍有炎方,占城以南尚多冰室也。

或曰:寒熱無與于日輪,胡為日之方中,夏則酷暑,臨冬則嚴寒?解此,非方中與我親而出沒與人疏,故一日之中而首尾殊異耶?嗚呼!日,陽精也,君德也。塵埃百仞而下,參和二氣,冬至則水氣居七而火居三,夏至則水氣居三而火居七,二分而均平。日麗中天,則水氣為妃之從夫,脫離火氣,直騰而上,以相瞻望。斯時也,郁烘凡火,暫辭滋潤,低壓而下燃。蓋大君當陽,其臣俯伏之象也。是故夏則熾肌膚,冬則溫毛發。時當巳午,人身在亢陽之中;而黃昏日沒,則水氣霏微而下復還初配。是則寒熱與日相關,不在照輪之遠近已昭昭矣。

且夫盛夏日中之候,蘊隆獨蒸于地面,而百仞之上,有凄清徹骨之寒,此人所不見也。六月之望,身在衡岳之巔,去日差近于夢澤,而挾纊不能御襟顫。高此逾倍,形骸有不立銷者哉?松潘華夷之界,名為雪山。盛夏積雪而不消者,豈惟峨眉而已?午日有靈,何不鑠之?即謂赤縣之內,大勢北寒而南暑,然云南、交趾何嘗不南耶?四季若二分然,葛裳且無所用之。總之,地氣參差,至哉坤元,不知其以然爾!

或又曰:南岳盛夏而寒,庶幾漸邇清虛之義,華陰相埒也,其氣候不相同,則何也?夫二氣之布濩而上也,或高或圩或平衍,非若大圓之一概也。其此方高騰數十仞,則清虛讓界而上,或彼方卑衍數十仞,則清虛蹈沉而下。天上有人焉,俯以察之,一如山河大地之形之不齊也。夫惟超乎形者,乃能乘虛而見氣。噫,亦微矣!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原市| 洛扎县| 依兰县| 永福县| 休宁县| 南召县| 云梦县| 卫辉市| 苗栗县| 托里县| 大埔县| 沧源| 巴楚县| 长白| 乌拉特前旗| 都安| 宾阳县| 波密县| 合肥市| 碌曲县| 桐城市| 文山县| 昔阳县| 壶关县| 济宁市| 姚安县| 金溪县| 彰武县| 泸溪县| 隆子县| 安康市| 香港 | 桓仁| 汪清县| 富宁县| 东乌| 石楼县| 西青区| 林口县| 淳化县| 富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