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 醫方論
  • 費伯雄
  • 4430字
  • 2015-12-29 09:34:48

山楂三兩 神曲(炒) 茯苓 半夏一兩 陳皮 萊菔子(微炒) 連翹五錢曲糊丸,麥芽湯下。

此亦和中消導之平劑,惟連翹一味可以減去。

健脾丸

人參 白術(土炒)二兩 陳皮 麥芽(炒)一兩 枳實三兩 山楂一兩五錢神曲糊丸,米飲下。

此乃補中用消之法,正其善于用補也。否則滯濁之氣不清,縱有補劑必且格而不入矣。

枳實消痞丸

枳實(麩炒) 黃連(姜汁炒)五錢 濃樸(姜炒)四錢 半夏曲 麥芽(炒) 人參 白術(土炒)甘草(炙) 茯苓三錢 干姜二錢蒸餅糊丸。

此方佳處全在姜連,苦辛便能平木,否則全不關照肝經。主治條下∶“右關脈弦”一語,其

痞氣丸

黃連八錢 濃樸五錢 吳茱萸三錢 白術(土炒) 黃芩二錢 茵陳(酒炒) 干姜(炮)砂仁一錢五分 人參 茯苓一錢 澤瀉一錢 川烏(炮) 川椒(炒)五錢 桂 巴豆霜四分蜜丸,燈草湯下。

攻補兼行,而又苦辛開降,頗有意義。惟川烏、巴霜則斷不可用。

葛花解酲湯

葛花 豆蔻 砂仁一錢 木香一分 青皮 陳皮 人參白術(炒) 茯苓四分 神曲(炒) 干姜 豬苓 澤瀉三分補脾利濕,又兼快胃,故能治吐瀉痞滿等癥。用葛花者,所以解酒毒。

鱉甲飲

鱉甲(醋炙) 白術(土炒) 黃 芎 白芍(酒炒) 檳榔 草果(面煨) 濃樸陳皮 甘草等分,姜三片、棗一枚、烏梅少許煎。

此亦攻補并行之劑。但欲去瘧母,故以鱉甲為君耳。

赤石脂禹余糧湯

赤石脂 禹余糧等分 杵碎煎。

利在下焦者,小腸之水不從膀胱化出也。故仲景有“服此湯,復利不止,當利其小便”之訓。

桃花湯

赤石脂一斤 干姜一兩 粳米一升病在下焦,腎藏虛寒。下利膿血,不由傳經,亦非協熱。故用收澀而兼甘溫,乃仲景之變例也。

訶子飲

御米(去蒂,蜜炒)五分 訶子(去核)七分 干姜(炮)六分 橘紅五分上末,空心服。

粟殼、訶子,性皆寒澀,故用干姜、橘皮以通陽。此從桃花湯化出。

真人養臟湯

罌粟殼(去蒂,炙)三兩六錢 訶子(面裹,煨)一兩三錢 木香二兩四錢 肉豆蔻(面裹,煨)五兩 肉桂八錢 人參 白術(炒) 當歸六錢 白芍(炒) 一兩六錢 生甘草一兩八錢每服四錢。

此亦澀中寓溫之法,加入補氣補血之藥,于久病正虛者尤宜。

當歸六黃湯

當歸 生地 熟地 黃芩 黃柏 黃連等分,黃 加倍。

此氣血平補,而兼瀉火之劑。并無澀藥,不宜收入澀門。

牡蠣散

牡蠣( 研) 黃 麻黃根一錢 浮小麥百粒煎服。

固表清煩,即以止汗,此法是也。

柏子仁丸

柏子仁(炒研,去油)二兩 人參 白術 半夏 五味子 牡蠣 麻黃根一兩 麥麩五錢棗肉丸,米飲下五十丸,日三服。

養心陰而實肌表,故能補虛止汗。

茯菟丹

菟絲子十兩 五味子八兩 石蓮肉 白茯苓三兩 山藥六兩將菟絲子用酒浸,浸過余酒煮山藥糊為丸。

亦補腎澀精之平劑,腎氣虛寒者可用。若有火者,則菟絲尚宜酌易。

治濁固本丸

蓮須 黃連二兩 黃柏 益智仁 砂仁 半夏(姜制) 茯苓一兩 豬苓二兩 甘草(炙)三兩寓澀于利,用意甚佳。濕熱不去則濁無止時,徒用澀藥反致敗精塞竅矣。

水陸二仙丹

金櫻膏(熬膏)一斤 芡實一斤(蒸熟為粉)和丸。

亦能澀精固氣,但力量甚薄 尚須加味。

金鎖固精丸

沙苑蒺藜(炒) 芡實(蒸) 蓮須二兩 龍骨(酥炙) 牡蠣(鹽水煮一日一夜,粉)一兩蓮子粉為糊丸。

潛陽納氣,火不動則精宮自固矣。

人參樗皮散

人參 樗根白皮(東引者,去粗皮,醋炒)等分為末,米飲或酒調下。

日久血虛濕退者方可。若濕熱尚重,則留邪為害。

桑螵蛸散

人參 茯苓 遠志 石菖蒲(鹽炒) 桑螵蛸(鹽炒) 龍骨( ) 龜板(酥炙) 當歸等分為末。臨臥服二錢,人參湯下。

交通心腎,去虛熱而固精,此方最佳。

烏梅丸

烏梅三百個 細辛 桂枝 人參 附子(炮) 黃柏六兩 黃連一斤 干姜十兩 川椒當歸四兩苦酒浸烏梅一宿,去核蒸熟,和藥蜜丸。

蟲無濕不生,觀腐草為螢可知也。殺蟲之中兼燥濕利濕之法,非深達本源者能之乎?

集效丸

大黃(炒)一兩五錢 鶴虱(炒) 檳榔 訶子皮 木香 蕪荑(炒) 干姜(炒) 附子七錢五分蜜丸,食前烏梅湯下。婦人醋湯下。

雄檳丸

雄黃 檳榔 白礬等分飯丸,每五分食遠服藥性稍烈,虛人忌之。

化蟲丸

鶴虱 胡粉 苦楝根(東引,未出土者) 檳榔一兩 蕪荑 使君子五錢 枯礬二錢五分為末酒煮面糊作丸,量人大小服之。

亦是殺蟲之法,但不如前二方之為佳。

使君子丸

使君子(去殼)二兩 南星(姜制) 檳榔一兩上藥合炒。如食生米,用麥芽一斤炒;食茶葉,用茶葉炒;食炭土,用炭土炒。取藥為末,蜜丸。每晨沙糖水送下。

于殺蟲之中,從其類而餌之,治法殊妙。

獺肝丸

獺肝一具,陰干為末。水服二錢,日三次。

以幽通幽,而又能隨月盈縮,故獨為靈異。

消渴殺蟲方

苦楝根,取新白皮一握,切、焙,入麝香少許煎,空心服。

蟲病消渴,癥不常有,麝香尤屬非宜。

滋陰地黃丸

熟地一兩 生地一方一兩五錢,一方七錢五分 柴胡八錢 黃芩(酒炒) 當歸(酒洗)五錢 天冬 地骨皮 五味子三錢 人參二錢 黃連(酒炒)三錢 甘草(炙) 枳殼(麩炒)二錢蜜丸。

養陰補血,兼清風火。用五味子所以收耗散之氣而使瞳神復舊也。

加減駐景丸

枸杞子 五味子 車前子(炒)二兩 楮實子 川椒(炒)一兩 熟地 當歸五兩 菟絲子八兩(酒浸)蜜丸酒下。

方法甚佳,惟川椒一味辛辣耗氣,必須減去。

定志丸

遠志 菖蒲二兩 人參 茯苓一兩蜜丸,朱砂為衣。張子和方無菖蒲,加茯神、柏子仁、棗仁亦名定志丸。酒糊丸。

定志丸,以張子和之所加者為佳。

地芝丸

生地(焙) 天冬四兩 枳殼(炒) 甘菊花(去蒂)二兩 蜜丸,茶清或酒下。

枳殼一味,并非欲其寬腸去滯,欲其合甘菊使藥力上行也。

人參益胃湯

黃 人參一兩 甘草(炙)八錢 白芍(炒) 黃柏(酒炒)三錢 蔓荊子二錢每四錢,日二服。

此方極善,但于內障一層尚少著意,加谷精、石決斯為得耳。

消風養血湯

荊芥 蔓荊子 菊花 白芷 麻黃 防風 桃仁(去皮尖) 紅花(酒炒) 川芎五分 當歸(酒洗) 白芍(酒炒) 草決明 石決明 甘草一錢目赤腫痛,自宜疏風清火。川芎一味辛散太過,宜減去,加蟬衣、桑葉、丹皮。

洗肝散

薄荷 羌活 防風 當歸 川芎 梔子 大黃 甘草(炙)等分,為末,每服二錢。

有大黃之寒下,則川芎在所不忌。

補肝散

夏枯草五錢 香附一錢每服五錢,臘茶下。

肝無補法,養血便是補肝。此方但行氣而不養血,負此名矣。

撥云退翳丸

當歸一兩五錢 川芎 地骨皮 白蒺藜 荊芥 密蒙花 甘菊花 羌活 木賊一兩 川椒一錢五分 天花粉 蔓荊子 薄荷 甘草(炙)五錢 枳實五錢 黃連 蛇蛻 蟬蛻三錢蜜丸。

去川椒、蛇蛻,加蕤仁、石決為宜。

石膏羌活散

羌活 荊芥 白芷 本 細辛 川芎 蒼術 甘菊 密蒙花 菜子 麻子 木賊 黃芩石膏 甘草等分為末,每服一、二錢。

但有辛散,并無滋養,非法也。

防風飲子

黃連(炒) 甘草(炙) 人參一錢 當歸一錢五分 葛根 防風五分 細辛 蔓荊子三分食后服。

此較前方為勝,以其有人參一味也。

羊肝丸

夜明砂(淘凈) 蟬蛻 木賊(去節) 當歸一兩(酒洗) 羊肝四兩搗爛為丸。

以目入目,且能散瘀去障,故為有法。

兔矢湯

兔矢二錢,茶清調服。

兔矢一味甚有意,但需加養血藥。

表實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每味一兩) 麻黃 細辛五錢胎前有病,若至危急,方顧母而罔顧子,否則雖有外邪,必不可損傷胎氣。如此癥,表實無汗,雖從太陽發表例,而必用四物,乃正法也。

膠艾湯

阿膠芎 甘草二兩 艾葉 當歸三兩 芍藥四兩 干地黃六兩水五升,酒三升,煮取三升,內阿膠烊化。

有四物以補血,而又加膠艾以和陰陽,故為止崩漏、腹痛之良法。

鉤藤湯

鉤藤勾 當歸 茯神 人參一錢 桔梗一錢五分 桑寄生五分息風清火兼通筋節,妙在安養心神,所以能保胎氣。

羚羊角散

羚羊角(屑)一錢 獨活 防風 芎 當歸 棗仁 (炒) 茯神 杏仁 苡仁五分 木香甘草二分半加姜煎。

熄風清火,至為有法。若去苡仁,加貝母亦可。

紫蘇飲

蘇葉一錢 當歸七分 芎 芍藥 人參 陳皮 大腹皮五分 甘草二分加姜煎。腹痛加木香、延胡索。

胎氣上逆,自當寬中下氣。加木香者猶可,加元胡索則不可,以其破血礙胎也。

天仙藤散

天仙藤(即生木香藤,微炒) 香附(炒) 烏藥 陳皮 甘草(炙)等分,加紫蘇三葉,木瓜、生姜各三片,空心煎服。

疏通血氣,兼以去風,不加利濕藥者,恐傷胎也。

白術散

白術一錢 姜皮 陳皮 茯苓皮 大腹皮五分為末,米飲下。

健脾和胃,使水氣從皮膚而出,故消腫而不礙里。

竹葉湯

麥冬一錢五分 茯苓 黃芩一錢 人參五分 淡竹葉十片清心解煩,養正補虛,節節入解。

紫菀湯

紫菀 天冬一錢 桔梗五分 甘草(炙) 桑白皮 杏仁三分 竹茹二分入蜜溫服。

清潤肺氣,亦為平妥。

參術飲

當歸 熟地 芎 芍藥 人參 白術 甘草(炙) 陳皮 半夏加姜煎,空心服。

調養營衛,化痰理氣,清升濁降,則胎與胞自安矣。

黑神散

熟地 歸尾 赤芍 蒲黃(炒) 桂心 干姜(炒) 甘草四兩 黑豆(炒,去皮)半升每服二錢,酒、童便各半煎。

此方當去熟地,加桃仁方為得力。

失笑散

蒲黃 五靈脂等分為末。

產后以去瘀為最要,此方得之。

清魂散

澤蘭葉 人參三分 川芎五分 荊芥一錢 甘草(炙)三分為末,溫酒調下。

荊芥乃治血暈之圣藥,調氣血而去外風,則神自清矣。

返魂丹

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或小暑日,益母草花正開時,連根采收。陰干,用花葉及子,石臼搗末,蜜丸。或搗汁,于砂鍋屬性武火熬成膏服。忌鐵。

祛瘀生新則有之,畢竟祛瘀之力倍于生新。產后用以祛惡露則可,若謂其有種種功效,未免譽之太過。

當歸羊肉湯

黃 一兩 人參 當歸三錢 生姜五錢用羊肉一斤,煮汁去肉,入前藥煎服。

肉血有情,補形補氣,故元氣斂而汗自收。

當歸散

當歸 芎 芍藥 黃芩一斤 白術半斤為末,酒調服。

養營血,清血熱,健脾胃而安胎。懷孕者最宜。

啟宮九

芎 白術 半夏曲 香附一兩 茯苓 神曲五錢 橘紅 甘草一錢粥丸。

痰塞于宮,不能孕育,故以化痰行氣之法,以通其塞。

達生散

當歸(酒洗) 芍藥(酒炒) 人參 白術(土炒) 陳皮 紫蘇一錢 甘草(炙)二錢大腹皮三錢入青蔥五葉,黃楊腦子七個煎。

于峻補氣血中,疏通流利,使氣血不壅滯,自無留難之患。

豬蹄湯

豬蹄一只,通草(即木通)一兩,煮食潤而兼通,較用王不留行及甲片者為妥。

人參荊芥散

人參 白術 熟地 酸棗仁 鱉甲(童便炙) 羚羊角 枳殼 柴胡 荊芥五分 防風甘草芎 當歸 桂心三分加姜煎。

于滋補之中用升散之法,故風去而血不傷,良劑也。

柏子仁丸

柏子仁(去油) 牛膝(酒浸) 卷柏各五錢 澤蘭續斷二兩 熟地一兩蜜丸,米飲下。

去卷柏,加當歸、丹參、茺蔚子等為佳。

芎歸六君子湯

當歸 芎 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 橘紅 半夏加姜煎。

行血補氣而兼消痰,則經水自無阻滯矣。

連附四物湯

四物湯 加香附、黃連。黃連以清血熱,香附以通厥陰,不涼不燥 最為合法。

固經丸

龜板(炙)四兩 芍藥(酒炒) 黃柏(酒炒)三兩 黃芩(炒)二兩 香附(童便酒炒) 樗皮(炒)一兩五錢酒丸。

龜板、黃柏、黃芩,多服令人絕產,此等方斷不可用。

升陽舉經湯

補中益氣湯加白芍、黑梔子、姜三片、棗三枚煎。

升陽退熱,調和氣血,故亦能止崩漏。

如圣散

棕櫚(燒) 烏梅一兩 黑姜一兩五錢為末,每服二錢,烏梅湯下。

氣不攝血,當以補氣為先,截止太過,獨不慮積瘀為患乎?

牡丹皮散

丹皮 桂心 歸尾 延胡索三分 牛膝 赤芍 莪術六分 三棱四分水酒各半煎。

祛瘀破結,本治瘕之正法,惟體弱者宜酌減。

正氣天香散

香附八錢 烏藥二錢 陳皮 蘇葉一錢 干姜五分每五、六錢煎。

解郁散氣,血自流行,再加當歸一味亦可。

抑氣散

香附四兩 陳皮二兩 茯神 甘草(炙)一兩為末,每服二錢。

輕淺小方,服之亦無害,

固下丸

樗皮一兩五錢 白芍五錢 良姜( 黑) 黃柏( 黑)三錢粥丸,米飲下。

但可施于濕熱下注者耳,若營衛虧損者不可服。

當歸煎丸。

當歸 熟地 白芍(炒) 赤芍(炒)一兩 阿膠 續斷 牡蠣( )一兩 地榆(炒黑)三錢醋糊丸,米飲下。

此治虛人之帶下,尚當加氣分藥一、二味。

白芷散

白芷一兩 海螵蛸二個( ) 胎發一錢( )為末,酒調下二錢。

胎發一味,極有意義,用先天之血余,以治赤帶也。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阳县| 霍林郭勒市| 永靖县| 渝中区| 武城县| 宜昌市| 团风县| 惠州市| 泾川县| 突泉县| 张家港市| 信丰县| 益阳市| 濮阳县| 石狮市| 姜堰市| 余姚市| 法库县| 丹棱县| 镇宁| 麦盖提县| 斗六市| 溆浦县| 图们市| 长岭县| 德令哈市| 县级市| 庆元县| 米泉市| 南投市| 余庆县| 聂拉木县| 新宁县| 张家界市| 磐石市| 文昌市| 德清县| 阳西县| 宕昌县| 广东省| 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