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放翁詞
免費

一卷。宋陸游撰。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市)人。賜進士出身,曾任鎮江、隆興通判,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后官至寶章閣待制。少年時深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熏陶,早有文名,才華橫溢,對詩文功力尤深。舉試薦送屢列前列,為秦檜所罷免官職。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入蜀記》、《天彭牡丹譜》、《放翁詞》、《竹洲集》等。《放翁詞》一卷,又名《渭南詞》、《放翁長短句》,錄詞一百四十余首。其詞風格多樣,劉克莊稱“其激昂感慨者,稼軒不能過;飄逸高妙者,與陳簡齋、朱希真相頡頏;流麗綿密者,欲出晏叔原、賀方回之上”。(《后村詩話》續集卷四)。在思想內容上,陸游詞有不少直抒英雄壯志,表現愛國思想的作品,如《秋波媚》(秋到邊城角聲哀)等;尤其膾炙人口的是他的幾首愛情詞,如《釵頭鳳》(紅酥手)等,圓潤清逸,情真意深。于宋代蘇軾、秦觀、辛棄疾諸人之外,卓然自立門戶,亦不失為大家。《放翁詞》今通行本有:《四庫全書》本,《宋六十名家詞》本一卷,《渭南文集》本。明人毛晉汲古閣刊《陸放翁全集》,《全宋詞》收其詞一百四十五首。今人夏承燾有《放翁詞編年箋注》。

(南宋)陸游 ·國學 ·1.2萬字

最新章節 第143章 大圣樂 2015-12-18 17:22:29
濟顛大師醉菩提全傳
免費

一名《濟顛大師玩世奇跡》、《濟公全傳》、《濟公傳》、《皆大歡喜》、《度世金繩》。長篇小說。清“天花藏主人編次”,亦題“西湖墨浪子偶拈”。二十回。作者無考。書敘南宋高宗年間僧人濟顛故事。天臺府天臺縣春坊贊善李茂春之妻王氏生一子,本紫金羅漢轉世,國清寺高僧性空為取名修元。性空坐化之日囑贊善曰:“汝子乃佛家根器,非宰官骨相,但可為僧,不宜出仕”。修元談禪,皆不能勝。至十八歲,父母相繼逝世,遂于靈隱寺出家,法名道濟。因放浪無覊,屢遭責打,欲待還俗。經長老棒喝,頓悟佛性,遂撞翻長老及眾僧,瘋瘋癲癲,以游戲方式吐露禪機,人皆稱為“濟顛”。濟顛不戒酒肉,口唱山歌,與猴犬同游,與群童嬉戲,然語含禪機,無不靈驗,為人治病,屢有奇效。日游息于西湖之上,往來于官宦人家,縱酒自樂,不貪錢財,不近女色,濟顛以瘋癲狂態,做了許多好事、奇事,人人敬仰,稱為活佛。圓寂之后,亦常顯靈。人間不平事濟顛皆以嬉笑怒罵出之,頗具揭露意義。濟公故事,淵遠流長,宋時已見端倪。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卷十四亦載道濟故事,晁瑮《寶文堂書目》子雜類著錄《紅倩難濟顛》一本。明隆慶三年刊有《錢塘漁隱濟顛禪師語錄》(短篇小說),于《醉菩提》影響尤深。有乾隆四十年(1775)、四十二年、四十三年金閶書業堂刊本,乾隆五十三年(1788)金閣古講堂刻本,道光二十七年(1847)文聚堂刊本(四卷)、光緒二十年(1894)刊本等。一九八三年花城出版社出版《濟公全傳》標點本(上下冊)。是書尚有多種國外譯本,近年有澳大利亞的伊恩費爾威譯本,名《醉佛》。

天花藏主人 ·國學 ·6.7萬字

最新章節 第20章 來去明一笑歸真 感應佛千秋顯圣 2015-12-17 12:22:33
徐氏珞琭子賦注
免費

又名《珞琭子三命消息賦注》。二卷。宋徐子平撰。徐子平生卒年與事跡皆不詳。據劉玉《己瘧編》說,江湖談命者有徐子平,精于星學,后世術士宗之。又說徐子平名居易,五代末人,曾與宋道士陳摶、呂洞賓俱隱華山。徐子平所注的《珞琭子三命消息賦》,是言祿命之書,其法專以人生年、月、日、時推衍吉兇福禍。李淑《邯鄲書目》說它是取“琭琭如玉,珞珞如石”之意,而不知撰者為何人。朱弁的《曲洧舊聞》說,世傳《珞琭子三命消息賦》,不知何人所作,序而釋之者以為周世子晉所為,但考其書所引有“秦河上公”,又如懸壺化杖之事,皆后漢末壺公費長房之徒,可見絕非周世子晉所為。又楚賾序以為是南齊陶弘景自稱珞琭子,但祿命之說至唐代李虛中還沒形成完整的八字,陶弘景如何能作?考此書始見于《宋史·藝文志》,而晁公武《讀書志》也說此書行于宋宣和、建炎之間,則此書應為北宋人所作。自宋以來注此賦者有王廷光、李同、釋曇瑩及徐子平四家。徐子平此注久無傳本,只有收入《永樂大典》者為全帙。《四庫全書》著錄時按《宋史·藝文志》分為上下二卷。書中論氣之向背,金木剛柔之得失,青赤父子之相應,所言多近于理。此書有《墨海金壺》本、守山閣刊本、《四庫全書》本等。

徐子平 ·國學 ·2239字

最新章節 第1章 2015-12-27 05:57:31
醫學啟源
免費

綜合類著作。金張元素撰。三卷。元素字潔古,易州(今河北易縣)人。幼攻讀四書五經,后棄科舉,專心醫學,與劉完素同時而年輩略晚,曾因治愈劉完素傷寒病而醫名日著。其學術思想主要淵源于《內經》、《難經》、《傷寒論》、《中藏經》、《小兒藥證直訣》、《素問玄機原病式》等書。反對拘泥于古方,提出“古今醫軌,古方新病不相能也”的學術見解。在臟腑辨證、制方遣藥等方面有其獨到見解。撰有《珍珠囊》、《臟腑標本藥式》等。繼承其學者有張璧、李杲、王好古、羅天益諸家。張氏為教其弟子,以《內經》為理論根據,兼采各家學說,結合其臨床體會撰成此書。約十余萬字。初刊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上卷為天地六位臟象圖、手足三陰三陽、五臟六腑除心包絡十一經脈證法、三才治法、三感之病、四因之病、五郁之病、六氣主治要法、主治心法;中卷為《內經》主治備要、六氣方治;下卷為用藥備旨。據范聲山《雜著》云:“張元素并無著書,所有《內經類編》、《難經注》、《醫學啟源》諸書,乃其弟子李明之承師說而筆之者。”光緒二十年重修《廣平府志》稱該書為金代醫家李慶嗣撰。然蘭泉張吉甫于卷首序曰稱元素“暇日輯《素問》五運六氣,《內經》治要,《本草》藥性,名曰《醫學啟源》”。可證本書為張氏所著,并為其代表作。書中論述了臟腑、經絡、病因、證治以及對藥性的認識和運用,發展了臟腑寒熱虛實辨證說,并對藥性氣味、歸經、補瀉以及養胃氣等理論方面均有所建樹,對后世醫學有一定影響。書中間雜迷信之語,為其不足。有元刻本,明正德刊本。

佚名 ·國學 ·5.2萬字

最新章節 第4章 2015-12-24 15:59:45
白虎通義
免費

又名《白虎通》、《白虎通德論》,中國東漢時代講論五經同異的哲學著作。班固根據東漢建初四年(79)在洛陽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會議材料編寫而成。唐、宋時期被刻印成書,后有元大德九年(1035)本、《四部叢刊》本、《抱經堂叢書》本等。班固(32—92),字孟堅,中國東漢歷史學家。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青年時代博覽群書,曾繼續完成其父班彪所著《史記后傳》,歷經20余年修成《漢書》,開創了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主要著作還有《兩都賦》等,后人輯成《班蘭臺集》。《白虎通義》的卷集、篇目各史記載不同。今傳元大德九年本稱其10卷,凡44篇。本書涉及內容很多,主要繼承了董仲舒天人感應的神學目的論,將經學與讖緯神學捏合在一起,使經學進一步神學化。主張天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天神的意志通過五行行使的陰陽二氣的盛衰和五行的相生、相勝表現出來,宣揚魂去人亡的形神觀,認為人的靈魂由神秘的陰陽二氣所構成,由天神支配的陰陽之氣在沒有人的形體之前就已獨立存在,人稟受了陰陽二氣才有了形體。本書還宣揚“萬世不易”的形而上學思想,提出“順連環”的形而上學歷史觀,主張具有神學色彩的“獨見前睹”的認識論,認為人的認識是先天具有的,發展、神化了董仲舒的三綱五常學說。它是后漢王朝官方哲學的代表作和由神學轉入魏晉玄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班固 ·國學 ·5.8萬字

最新章節 第16章 2015-11-09 16:32:32
本草備要
免費

成書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清代汪昂撰。商務印書館1954年鉛印本。該書是本草學著作,汪氏認為有些本草書籍內容“備而不要”或“要而不備”,故取材《本草綱目》與《神農本草經疏》等書,選取常用藥品,述其要旨,又兼補以上兩書之末備,故名《本草備要》。卷首為“藥性總義”,概括藥學理論,次以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獸、鱗介魚蟲、人等8部分類,共載藥478種,各藥名之下,以小字簡述其主要功效,并系統介紹其性味歸經,功效主治、藥材形態、加工炮制等,并附圖461幅,均系轉繪自《本草綱目》錢蔚起本藥圖。此書完備而扼要,論藥雖采眾家之說,又有個人創見,書成即風行全國,為中醫初學者常用入門書。書中引證了明代陳嘉謨《本草蒙筌》中關于炮炙的總結性論述,但無新見地,各藥項下所注炮炙方法,亦大體同前人。僅對于生、制品的藥效解釋,以及采用不同輔料對藥效的影響,略有發揮。如認為黃芪不必鹽炙,“或曰補腎及崩帶淋濁,宜鹽水浸炒。昂:此說非也,前證用黃芪,非欲抑黃芪使入腎也,取其補中升氣,則腎受蔭,而帶濁崩淋自止……”“人參蘆能涌吐痰涎,體虛人用之,以代瓜蒂”。海藻“其用在咸,似不宜洗過。”“當歸,非治痰藥,姜制亦臆說耳”。

吳儀洛 ·國學 ·13.5萬字

最新章節 第34章 人部 2015-11-13 11:41:32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南县| 新绛县| 富宁县| 临湘市| 台江县| 铁力市| 齐河县| 乌什县| 南溪县| 都安| 三江| 化德县| 育儿| 南和县| 石楼县| 汉寿县| 赣州市| 吉安市| 汉寿县| 五河县| 阳城县| 城步| 南华县| 临湘市| 澳门| 芷江| 柯坪县| 普格县| 延津县| 姜堰市| 宁河县| 宜黄县| 宜宾市| 靖安县| 南华县| 克拉玛依市| 贡嘎县| 久治县| 武安市| 福鼎市| 苗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