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夫論
東漢王符著。《后漢書·王符傳》:“和、安(東漢和帝、安帝)之后,世務游宦,當途者更相薦引,而符獨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進,志意蘊憤,乃隱居著書30余篇,以譏當時得失。不欲章顯其名,故號《潛夫論》。”全書共10卷,36篇。其中《本訓》提出具有唯物主義傾向的宇宙生成論,因其將“道”、“器”并列,又有二元論傾向。《卜列》、《巫列》等篇批判了世俗迷信思想。其他大多篇章是討論治國安民之術的政論文章。從政治、經濟到軍事邊防、風俗教化的各種弊端進行了廣泛的評析。政治上繼承先秦“民本”思想,強調“天以民為心”(《本政》),“國以民為基,貴以賤為本”,認為“為國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禍之所起”(《述赦》),應愛惜日力民時,使“民安靜而力有余”(《愛日》)。書中倫理思想豐富,主要見于《論榮》、《考績》、《思賢》、《慎微》、《愛日》、《交際》、《明忠》、《德化》等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潛夫論》“洞悉政體似《易言》而明切過之;辨別是非似《論衡》而醇正過之”。有《漢魏叢書》、《四部叢刊本》,注本有清汪繼培的《潛夫論箋》。收入《諸子集成》、《百子全書》。
·5.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