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唐宋詩醇
免費

唐宋詩總集。四十七卷。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敕編。高宗性好詩文,常與沈德潛等談論詩文,曾于乾隆三年(1738)編定《唐宋文醇》。后有感于“文有唐宋大家之目,而詩無稱焉者”、“有文醇不可無詩醇”,因選唐宋詩成就突出者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蘇軾、陸游六家,“以見二代盛衰之大凡,示千秋風雅之正則”。此書認為,李杜一時瑜、亮,千古稀有;樂天平易,最近乎情;奇創而不詭乎理者,莫過昌黎;錄此四集,足以觀有唐一代之詩。而宋詩不足以匹唐,僅選兩集,因山谷多生澀,而選蘇詩以示北宋詩壇之功;錄放翁詩以見南渡以后詩之大成。謂六家為唐宋詩中之醇醪實不為過。全書有太白八卷,少陵十卷,樂天八卷,昌黎五卷,東坡十卷,放翁六卷。未作箋注,然每詩后皆有評點語,有引前賢之評,亦有時人所評,均極精煉中意,于理解體味詩作皆有點化作用。此書流傳很廣,多用于家塾學習之課本,故版本頗多。有乾隆十六年武英殿刻本(《四庫全書》據以著錄),此為初刊,臺灣大學有藏。乾隆二十五年內府又刻有四色套印本,圈點品評則更為顯目,臺灣故宮博物院有藏。后世多次重刊,有乾隆二十五年書業堂重刻本,光緒七年(1881)浙江譚鐘麟重刊本和江蘇局本,等等。

(清)愛新覺羅·弘歷 ·國學 ·47.8萬字

最新章節 第50章 2015-12-27 01:32:59
唐律疏議
免費

原名《律疏》。中國唐代《永徽律》的律文注解。長孫無忌等編撰。最早成于永徽四年(653)。長孫無忌,唐高宗時的太尉。本書是現存最古老也最完整的封建法典的釋文,是唐太宗為統一律文的解釋,以保證律書的統一適用而詔示下屬編寫的。分30卷,12篇,502條,其篇目同唐律完全相同,內容包括:名例律,共6卷57條,規定刑事法律制度;衛禁律,2卷33條,是關于警衛宮室和保衛關津要塞方面的法律;職制律,3卷58條,是關于官吏職務及驛使方面的法律;戶婚律,3卷46條,規定有關戶籍、土地、賦稅以及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廄庫律,1卷28條,規定國有牲畜和倉庫管理的法律制度;擅興律,1卷24條,關于發兵和興造方面的法律;賦盜律,4卷54條,是保護封建政權及地主階級生命財產不受侵犯的法律制度;斗訟律,4卷59條,關于斗毆和訴訟方面的法律;詐偽律,1卷27條,關于欺詐和偽造方面的法律;雜律,2卷62條,內容廣泛,包括買賣、借貸、度量衡、犯奸、賭博等;捕亡律,1卷18條,關于追捕罪犯和逃亡士兵及役丁的法律;斷獄律,2卷34條,是關于司法審判方面的法律。本書不僅對律文逐條解釋,而且還對律書中規定的不夠完備之處進行補充、修訂,吸收了中國古代律學的成就,是中國封建法制的重要著作,后來成為歷代封建立法的楷模,并傳入外國,是研究中國法制史的重要資料。

長孫無忌 ·國學 ·23.2萬字

最新章節 第30章 2015-12-27 01:31:45
唐六典
免費

又名《大唐六典》,中國古代官修職官政典。原題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唐傳抄本早已湮沒無聞,宋有元豐、紹興兩種刻本,明有正德、嘉靖兩種刻本,至清嘉慶掃葉山房本,光緒廣雅書局本,脫誤已經很多。現北京圖書館尚藏有南宋紹興本殘本15卷。日本學者拍照以與明正德傳本合校,在1973年刊印新本《大唐六典》,乃是當前最佳版本。此書開元十年(722)開始編纂,玄宗曾手寫六條,要求臣下按《周官》分理、教、禮、政、刑、事六部,以類相從編撰,故名《六典》。宰相張說、肖嵩、張九齡、李林甫四人先后負責總管修撰事宜,具體執筆有徐堅、陸堅等12人。開元二十六年(738)撰成,由李林甫進奏皇帝。該書共30卷,體例由韋述制定:“以令式入六司,沿革并入注”(《集賢記注》),按照唐國家機關體系,排比現行令式,以三師、三公、六省、五監、十二衛、諸王府、州郡官為篇目,敘述了唐代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的機構、編制、職責、人員、品秩、待遇等,注中又敘述了官制的歷史沿革,并收入了若干唐代詔令,內容相當豐富。該書在唐代雖“無明詔頒行”,但代宗、德宗時已流行于世。唐人討論典章,也常加引用,并對后來宋代元豐官制改革有過很大影響。學術界認為本書是一部關于唐代官制的行政法典。

李林甫 ·國學 ·24.3萬字

最新章節 第30章 三府督護州縣官吏 2015-12-27 01:31:40
無異元來禪師廣錄
免費

凡三十五卷。明代僧無異元來(1575~1630)撰,法孫弘瀚、弘裕共編。清康熙十年(1671)刊行。又稱博山大艤和尚廣錄。收于卍續藏第一二五冊。本書系集無異元來禪師一代語錄之大成,內容包括無異禪師語錄序、錫類法檀序、剩錄序、禪警語序、宗教答響序、博山能仁寺等五會之語錄、茶話、普說、拈古、頌古、佛事香語、參禪警語、開示偈、凈土偈、宗教答響、宗說等錫、書、啟、序、壽言、挽辭、博山和尚傳、塔銘及序等。其中,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五所收之宗教答響,又稱博山大師宗教答響,系集無異元來回答學人諸士之種種質問。答響之一、之二又分參悟、凈土、止觀、戒律、布施、愿力、懺悔、福報、釋疑、回向等十品。書中所收之剩錄序,剩錄,即道嵩壁如所編之博山老人剩(剩)錄六卷,相當于元來語錄之補遺,內容有上堂、茶話、頌古、偈、詩、贊等,今僅于本書卷首刊錄黃端伯所撰之剩錄序。又本書卷十三至卷十五之“參禪警語”收于卍續藏第一一二冊(而于卍續藏第一二五冊省略未收),亦收于朝鮮僧清虛堂休靜(1520~1604)所編之禪門撮要卷上。凡二卷,詳稱博山和尚參禪警語,又作博山參禪警語、禪警語、博山警語。成正編,明代神宗萬歷三十九年(1611)刊行。輯錄示初心做工夫警語、評古德垂示警語、示疑情發不起警語、示疑情發得起警語、示禪人參公案警語、示參禪偈十首等。

佚名 ·國學 ·21.1萬字

最新章節 第39章 募刻祖翁異和尚廣錄序 2015-12-27 01:02:34
三國史記
免費

朝鮮古代通史。金富軾著。1145年問世。1394年慶州府使金居斗等人出版的木刻本,是現存最古老的版本。金富軾(1075—1151),30歲中舉,歷任戶部尚書、平章事和元帥等重要文武官職。1147年受封為樂浪郡開國侯,是朝鮮史學的奠基人。除本書外,還參與編纂《睿宗實錄》、《仁宗實錄》,另有詩文集20多卷。本書用漢文寫成,共50卷。記敘前57年至935年的朝鮮歷史。分為三國本紀、年表和志、列傳3部分。1.三國本紀(1—28卷)。新羅本紀12卷,高句麗本紀10卷,百濟本紀6卷。新羅本紀是重點,敘述從酋長赫居世至敬順王共56王、992年的新羅歷史。高麗本紀記錄從酋長東明(朱蒙)至寶藏王共28王、705年的高句麗歷史。百濟本紀記敘從酋長溫祚至義慈王共31王、678年的百濟歷史。2.年表和志。年表(29—31卷)。從前57年至936年,按年代順序共記載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105位國王(有的是酋長)在位的年表,并和中國諸朝的年代逐年對照。志(32—49卷)。是有關文化、經濟、地理、職官等方面的記事。3.列傳(41—50卷)。主要記述50個人物的事跡。大體分為貴族傳記、封建知識分子傳記和人民傳記三類。本書雖有某些缺點,如地名、人名、事件相互差錯,重要史實有所遺漏。書中記載的高句麗第10代王經中國學者考證亦非真實。但由于朝鮮三國時代的其他古籍一本也未流傳下來,使本書成為研究朝鮮古代歷史最寶貴的資料。

金富軾 ·國學 ·32.2萬字

最新章節 第51章 2015-12-27 00:56:23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阳市| 广州市| 文安县| 宣恩县| 丰原市| 夏津县| 离岛区| 建瓯市| 花垣县| 江油市| 榆中县| 临海市| 遂溪县| 房产| 曲沃县| 洮南市| 奉贤区| 张北县| 中西区| 饶平县| 峡江县| 武功县| 合山市| 衡阳市| 湟源县| 固阳县| 阆中市| 平定县| 大英县| 安多县| 安新县| 南江县| 河池市| 卓尼县| 柘荣县| 定兴县| 蓬溪县| 湖北省| 桑日县| 遂平县| 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