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2章 劉長卿(3)

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無罪的呵,為什么要受到這樣嚴厲的懲罰!這是對強加在他們身上的不合理現實的強烈控訴。讀著這故為設問的結尾,仿佛看到了詩人抑制不住的淚水,聽到了詩人一聲聲傷心哀惋的嘆喟。

這首懷古詩表面上詠的是古人古事,實際上還是著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間處處有詩人的自我在,但這些又寫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講究含蓄蘊藉的,詩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際遇、悲愁感興,巧妙地結合到詩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處微露諷世之意,給人以警醒的感覺。

(徐竹心)

登余干古縣城

登余干古縣城

劉長卿

孤城上與白云齊,萬古荒涼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沒,女墻猶在夜烏啼。

平沙渺渺迷人遠,落日亭亭向客低。

飛鳥不知陵谷變,朝來暮去弋陽溪。

唐代饒州余干縣,即今江西余干。“古縣城”是指唐以前建置的余干縣城。先秦時,其地名作余汗,因境內余水、汗水得名,為越國西界城邑,在安仁江(即今江西境內信江)西北,安仁江上游屬楚國,故詩中云“楚水西”。漢代置余汗縣,隋代正名為余干縣。唐代遷移縣治,這個舊縣城逐漸荒落。劉長卿這詩是登臨舊縣城吊古傷今之作,在唐代即傳為名篇。這荒落的古城也隨之出了名,后有稱之“白云城”的,也有修建“白云亭”的,都是附會劉詩而起。

劉長卿在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從嶺南潘州南巴貶所北歸時途經余干所作。詩人被貶謫,是由于為官正直不阿而遭誣陷,因此他深感當時的政治腐敗和官場污濁。現在他經歷的這一地區,又剛剛經過軍閥戰亂,觸處都見戰爭創傷,顯出國家衰弱、人民困苦的情狀,使詩人更加為唐朝國運深憂。這首即景抒情的詩篇,就包蘊著這種感慨深沉的嘆喟,寂寥悲涼,深沉迷茫,情在景中,興在象外,意緒不盡,令人沉思。

這是一座小小的山城,踞高臨水,就象塞上的孤城,恍惚還象先秦時那樣,矗立于越國的西邊。它太高了,仿佛跟空中白云一樣高;也太荒涼了,似乎億萬斯年就沒人來過。城里空空的,以前的官署早已掩沒在秋天茂密的荒草里,唯有城上的女墻還在,但已看不見將士們巡邏的身影,只在夜間聽見烏鴉在城頭啼叫。站在城頭眺望,平曠的沙地無邊無際,令人迷茫;孤零零的夕陽,對著詩人這個遠方來客冉冉低落下去,天地顯得格外沉寂。在這荒寂的世界中,詩人想起了《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的詩句:“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懲。”古城滄桑,不就是“陵谷變”嗎?詩人深深感慨于歷史的變遷。然而無知的鳥兒不懂得這一切,依然飛到這里覓食,朝來暮去。

這首詩,即景抒情而又不拘泥歷史事實,為了突出主旨,詩人作了大膽的虛構和想象。這城廢棄在唐初,詩人把它前移至先秦;廢棄的原因是縣治遷移,詩人含蓄地形容為政治腐敗導致古城衰亡。出于這樣的構思,次聯寫城內荒蕪,醒目點出官舍、女墻猶在,暗示古城并非毀于戰爭。三聯寫四野荒涼,農田化為平沙。末聯歸結到人跡湮滅,借《十月之交》的典故,點出古城荒棄是因為政治腐敗,導致人民離鄉背井,四出逃亡。舊說《十月之交》是“大夫刺幽王”之作,詩中激烈指責周幽王荒淫昏庸,誤國害民,“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職競由人”,造成陵谷災變,以至“民莫不逸”。結合前三聯的描述,可見這里用的正是這層意思。

這是一首山水詩,更是一首政治抒情詩。它所描繪的山水是歷史的,而不是自然的。荒涼古城,無可賞心悅目,并非欣賞對象,而只是詩人思想的例證,感情的寄托,引人沉思感傷,緬懷歷史,鑒照現實。所以這詩不但在處理題材中有虛構和想象,而且在詩的結構上也突出于表現詩人情懷和自我形象。詩人滿懷憂國憂民的心情,引導人們登臨這高險荒涼的古城、空城、荒城、指點人們注意那些足以引為鑒戒的歷史遺跡,激發人們感情上共鳴,促使人們思想上深省。方東樹評此詩曰:“言外句句有登城人在,有詩人在,所以稱為作者。”(《昭昧詹言》)中肯地指出了這詩的藝術特點。

(倪其心)

送嚴士元

送嚴士元

劉長卿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君去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

這首詩,運用一連串“景語”來敘述事件的進程和人物的行動,即寫景是為了敘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畫水。然而,畢竟又是描寫了風景,所以畫面是生動的,辭藻是美麗的,詩意也顯得十分濃厚。

嚴士元是吳(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員外郎。寫這首詩的年代和寫詩的背景,現無可稽查。從詩的內容看,兩人是在蘇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后,嚴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劉長卿寫詩贈別。

闔閭城就是江蘇的蘇州城。從“倚棹”(把船槳擱起來)二字,可以知道這兩位朋友是在城江邊偶然相遇,稍作停留。時值春初,南方水鄉還未脫去寒意,天氣乍陰乍晴,變幻不定。我們尋味開頭兩句,已經知道兩位朋友正在岸上攜手徘徊,在談笑中也提到江南一帶的天氣了。

三四兩句是有名的寫景句子。有人說詩人觀察入微,下筆精細。話是說得很對。可是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卻似乎看見兩人正在席地談天。因為他們同時都接觸到這些客觀的景物:笑談之際,飄來了一陣毛毛細雨,雨細得連看也看不見,衣服卻分明覺得微微濕潤。樹上,偶而飄下幾朵殘花,輕輕漾漾,落到地上連一點聲音都沒有。這不只是單純描寫風景,我們還仿佛看見景色之中復印著人物的動作,可以領略到人物在欣賞景色時的愜意表情。

“日斜江上孤帆影”這句也應該同樣理解。一方面,它寫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帶出了兩人盤桓到薄暮時分而又戀戀不舍的情景。最后,嚴士元還是起身告辭了,詩人親自送到岸邊,眼看著解纜起帆,船兒在夕陽之下漸漸遠去。七個字同樣構成景物、事態和情感的交錯復迭。

以下,“草綠湖南萬里情”,補充點出嚴士元所去之地。景物不在眼前了,是在詩人想象之中,但也摻雜著游子遠行和朋友惜別的特殊感情。

友人的遠去,自然地激起了詩人心底的無限愁緒;因而他的臨別贈言,聽起來是那樣令人心酸:你這回去湖南,如果有相識的人問起我的消息,你就這樣回答他吧—“青袍今已誤儒生”。這是一句牢騷話。唐代,貞觀四年規定,八品九品官員的官服是青色的。上元元年又規定,八品官員服深青,九品官員服淺青。劉長卿當時大概是八九品的官員,穿的是青色袍服。他認為自己當這一員小官,是很失意的,簡直是耽誤自己的前程了。

詩中的“景語”,既有“春寒陰復晴”的水國氣候特征,又有“細雨濕衣”、“閑花落地”的眼前景象,還有“草綠湖南”的意中之景,幾個層次中,情、景、事同時在讀者眼前出現,寄托了與友人相遇而又別離的復雜情思。詩人的這種手法,是很值得借鑒的。

(劉逸生)

寄校書七兄

寄校書七兄

李冶

無事烏程縣,蹉跎歲月余。

不知蕓閣吏,寂寞竟何如?

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

因過大雷岸,莫忘幾行書。

李冶字季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是唐時頗負詩名的女冠(女道士),高仲武《中興間氣集》稱“自鮑昭以下,罕有其倫”。這首詩是寫寄給一位作校書郎(官名,職務是在中央政府做整理圖書工作)的“七兄”的,從其內容可知此人其時當在自烏程赴任所、沿江而上的途中。在五言律體中,此詩算是寫得很別致的。

律詩起句尤難,“或對景興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題起。要突兀高遠,如狂風卷浪,勢欲滔天。”(楊載《詩法家數。律詩要法》)但作者卻只從眼前心境說起,淡到幾乎漫不經意:“無事烏程縣,蹉跎歲月余。”既非興比,又非引事,甚至未點題,更談不上“突兀高遠”,發唱驚挺了。但“無事”加之“蹉跎”,自能寫出百無聊賴的心境,“歲月余”三字除寫時令(歲晚),還兼帶些遲暮之感。兩句直逼出“寂寞”二字,對開啟后文相思之意,也算得是很好的導入。

頷聯點出“寂寞”,卻又不是在說自家了。“蕓閣”系政府藏書館,“蕓閣吏”即校書郎。“不知蕓閣吏,寂寞竟何如?”不道自家寂寞清苦,反從七兄方面作想,為他的寂寞而耽憂,是何等體貼,何等多情呢。其實,自己的寂寞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這里寫法又是推己及人,情味雋永。對于前一聯,承接自然,同時仍是漫不經意,連對仗都不講求,可謂不事雕琢,“不求深遠”。詩寫至此,很象一篇五古的開頭,其徐緩的節奏,固然有助于渲染寂寞無聊的氣氛,以傳相思深情。但對律詩來說,畢竟篇幅及半,進一步發展詩情的余地不多,詩人將如何措手呢?

頸聯一出,上述擔心似乎是完全不必要的。高仲武贊云:“如‘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蓋五言之佳境也。”這兩句想象七兄行程,上句寫水程,水“遠”舟“浮”,亦即“孤帆遠影碧空盡”也,當是作者回憶或想象中目送七兄征帆的情景。漢代曾以“蓬萊”(神山,傳說仙府秘籍多藏于此)譬“蕓閣”,故此稱七兄所乘舟為“仙棹”,這樣寫來,景中又含一層向往之情。下句寫陸程,寫“星”曰“寒”,則兼有披星戴月、旅途苦辛等意:“使車”惟“寒星”相伴,更形其寂寞,惹人思念。旅途風光以“寒星”、“遠水”概之,寫景簡淡而意象高遠。由于前四句皆情語,不免有空疏之感,此聯則入景,恰好補救。其對仗天然工致,既能與前文協調,又能以格律相約制,使全篇給人散而不散的感覺。故二句之妙,又不止境佳而已。

從烏程出發,沿江溯行,須經過雷池(在今安徽望江縣)。雷池一稱大雷。劉宋文帝元嘉十六年秋,詩人鮑照受臨川王征召,由建業赴江州途經此地,寫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與妹書》。照妹鮑令暉是女詩人,兄妹有共同的文學愛好,所以他特將旅途所經所見山川風物精心描繪給她,兼有告慰遠思之意。

此詩結尾幾乎是信手拈來這個典故,而使詩意大大豐富。“因過大雷岸,莫忘幾行書”,由于這樣的“提示”,便使讀者從蹉跎歲余、遠水仙棹、寒星使車的吟詠聯想到那名篇中關于歲暮旅途的描寫:“渡泝無邊,險徑游歷,棧石星飯,結荷水宿,旅客貧辛,波路壯闊,始以今日食時,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逾十晨。嚴霜慘節,悲風斷肌。去親為客,如何如何!”(《登大雷岸與妹書》)從而,更能具體深切地體會到“不知蕓閣吏,寂寞竟何如”的淡語中,原來包含深厚的骨肉關切之情。女詩人以令暉自況,借大雷岸作書事,寄兄妹相思之情,用典既精切又自然。“莫忘寄書”的告語,形出己之不能忘情;盼寄書言“幾行”,意重而言輕。凡此種種,都使這個結尾既富于含蘊,又保持開篇就有的不刻意求深、“于有意無意得之”的風韻。

這首詩作法不同于五律通常之例。它自不經意寫來,初似散緩,中幅以后,忽入佳境,有愁思之意,而無危苦之詞;至曲終奏雅,韻味無窮,正是“不求深遠,自足雅音”(《唐詩別裁》),堪稱律詩中別具風格的妙品。

(周嘯天)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吉县| 定结县| 永仁县| 喜德县| 双流县| 怀宁县| 东乌珠穆沁旗| 龙海市| 玛曲县| 黄山市| 岳西县| 临湘市| 夏河县| 中西区| 武乡县| 石狮市| 福泉市| 苗栗县| 固原市| 平山县| 海盐县| 获嘉县| 黄石市| 伊川县| 丁青县| 綦江县| 介休市| 白河县| 塘沽区| 平凉市| 墨竹工卡县| 阿克陶县| 麻江县| 信宜市| 张家港市| 柳河县| 九龙城区| 雷州市| 灌南县| 开江县| 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