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1章

  • 三國史記
  • 金富軾
  • 1459字
  • 2015-12-27 00:56:24

五零卷卷末人物零一

囗考寶文閣修校文林郞禮賓丞同正臣<金永溫>

囗考西林{材}場判官儒林郞尙衣直長同正臣<崔佑甫>

囗考文林郞國學學諭禮賓丞同正臣<李黃中>

囗考儒林郞前國學學正臣<樸東桂{樸東柱}>

囗考儒林郞金吾衛錄事囗軍事臣<徐安貞>

囗考文林郞守宮署令兼直史館臣<許洪材>

囗考將仕郞分司司宰注簿臣<李溫文>

囗考文林郞試掌治{冶}署令兼寶文閣校勘臣<崔山甫>

編修輸忠定難靖國贊化同德{同德贊化}功臣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守大保門下侍中判尙書吏禮部事集賢殿太學士監修國史上柱國致仕臣<金富軾>

同管句內侍寶文閣校勘將仕郞尙食直長同正臣<金忠孝>

管句右丞{承}宣尙書工部侍郞翰林侍講學士知制誥臣<鄭襲明>

府使嘉善大夫兼管內勸農防御使臣<金居斗>

權知經歷前奉正大夫三司左咨議臣<崔得囗>

嘉靖大夫慶尙道都觀察黜陟事兼監倉安集轉輸勸農管學事提調刑獄兵馬公事同知中樞院事

臣<閔開>

五零卷卷末跋文零一

三國史印本之在<囗林>者,歲久而泯,世以寫本行。按廉使公<孝生>得一本,與前府使公<義貴>圖所以刊行,于癸酉七月,下牒于府。八月,始囗諸梓,未幾,二公見代。余以其年冬十月至府,承觀察使相公之命,因繼其志,乃助之施令,工不斷手,至甲戌夏四月告成。嗚呼!指揮能事,以至于成,惟三公是賴,余何力之有焉?但具事之終始,書于卷末耳。府使嘉善大夫<金居斗>跋。

五零卷卷末跋文零二

吾東方三國本史遺事兩本,他無所刊,而只在本府。歲久囗缺,一行可解僅四五字。余惟士生斯世,歷觀諸史,其于天下治亂興亡,與諸異跡,尙欲博識,況居是邦,不知其國事,可乎!因欲改刊,廣求完本,閱數載不得焉。其曾罕行于世,人未易得見,可知若今不改則將為失傳。東方往事,后學竟莫聞知,可嘆也已。幸吾斯文<星州>牧使公,聞余之求,求得完本送余,余喜受,具告監司相國都事侯,僉曰善。于是,分刊列邑,令還藏于本府。噫!物久則必有廢,廢則必有興,興而廢,廢而興,是理之常。知理之常,而有時興,以永其傳,亦有望于后來之惠學者云。

皇明<正德>壬申季冬,府尹推誠定難功臣嘉善大夫<慶州>鎭兵馬節制使全平君<李繼福>謹跋。

生員<李山甫>

校正生員<崔起潼>

中訓大夫慶州府判官慶州鎭兵馬節制都尉<李瑠>

奉直郞守慶尙道都事<樸佺>

推誠定難功臣嘉靖大夫慶尙道觀察使兼兵馬水軍節度使<安囗>

五零卷卷末進表零一

進三國史表。

臣<富軾>言:古之列國,亦各置史官,以記事。故<孟子>曰:“之『乘』,之『囗』,之『春秋』,一也。”惟此海東三國,歷年長久,宜其事實著在方策。乃命老臣,囗之編集,自顧缺爾,不知所為。伏惟圣上陛下,性<唐堯>之文思,體<夏禹>之勤儉,宵囗余閑,博覽前古。以為今之學士大夫,其于五經諸子之書,歷代之史,或有淹通而詳說之者,至于吾邦之事,卻茫然不知其始末,甚可嘆也。況惟<新羅>氏<高句麗>氏<百濟>氏,開基鼎峙,能以禮通于<中國>。故<范曄>『漢書』<宋祁>『唐書』,皆有列傳。而詳內略外,不以具載。又其古記,文字蕪囗,事跡闕亡。是以君后之善惡,臣子之忠邪,邦業之安危,人民之理亂,皆不得發路以垂勸戒。宜得三長之才,克成一家之史,貽之萬世,炳若日星。如臣者,本非長才,又無奧識。囗至遲暮,日益昏蒙,讀書雖勤,淹卷卽忘,操筆無力,臨紙難下。臣之學術,蹇淺如此,而前言往事,幽昧如彼,是故疲精竭力,僅得成編,訖無可觀,祗自愧耳。伏望圣上陛下,諒狂簡之裁,赦妄作之罪。雖不足藏之名山,庶無使囗之醬囗。區區妄意,天日照臨。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易门县| 庆城县| 兴安盟| 广平县| 沙坪坝区| 永丰县| 东丽区| 宜阳县| 平凉市| 绥化市| 浠水县| 渭南市| 德昌县| 理塘县| 榕江县| 开阳县| 同德县| 巧家县| 常宁市| 新宁县| 大田县| 和龙市| 临沭县| 邵武市| 松江区| 芮城县| 满洲里市| 隆林| 北流市| 浦江县| 佛坪县| 巴南区| 延寿县| 广汉市| 平原县| 万源市| 遵化市| 田东县| 凉山| 肃宁县| 金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