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律學著述。唐代新羅僧太賢撰。一卷。述說《菩薩戒本》(即《梵網菩薩戒本》)的宗旨大意。開為三門:(1)申經意門;(2)能所成門;(3)修行差別門。此戒本以“宗心”為本,認為只要發心得菩薩戒,就可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菩薩戒與比丘戒之不同,在于“一切菩薩凡圣戒,盡心為體”。在“修行差別門”中,明十重四十八輕戒,認為菩薩戒以“意地為本”,以“修福捨智”、“棄大向小”、“先自后他”、“有親怨想”為“根本重”。此書見載于日本《卐字續藏》及《大正藏》。
太賢 ·國學 ·5184字
本書分編二卷并四「附錄」,吳子光撰。子光字蕓閣,原籍廣東嘉應州;清道光間,隨父渡臺謀生,因家于淡水。同治乙丑(四年),舉于鄉。嘗受知于徐宗干,追隨久之;應淡水同知陳培桂聘,與修「廳志」。由于一生遭際困厄,所著文集曰「一肚皮集」,以束坡自況。本書即選其中記臺事之文,題曰「臺灣紀事」。卷一有「紀諸山形勝」、「紀臺中物產」、「臺事紀略」、「紀臺地怪異」、「記臺地盂蘭會」、「紀番社風俗」及一鄭事紀略」等七篇,卷二有「淡水義渡記」、「岸社文祠學舍記」、「滬尾紅毛樓記」、「竹塹建城后記」、「重建新埔街文昌祠記」、「游大隘諸山記」、「金廣福大隘記」及「雙峰草堂記」(一)、(二)等九篇。另選臺人及寓臺人士傳狀為「附錄一」、評議臺灣政事之論說與書札為「附錄二」、「淡水廳志」擬稿為「附錄三」、乃祖若父家傳及其本人別傳并「一肚皮集」自序為「附錄四」。
吳子光 ·國學 ·5.8萬字
本書(二冊二零三面一二一、八零零字)系就「中國近代史資料匯編」「海防檔」(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選輯而成;不分卷,按年編次。所謂「海防檔」,即為清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暨外務部謄清之「海防」檔案。本書所錄,凡與臺灣直接或間接有關者共九十九案。其內容,包括船政、電線、鐵路三類:(一)船政一類,較為廣泛。學其要者,有涉及閩、臺買受租雇洋船章程,有派官輪赴臺渡送官兵、文報及順搭客貨之案,并有福州船廠養船經賣與臺防經費之關涉事件等項。(二)電線,約可分為三段落:一為因同治十三年臺防事起,籌設福廈電線及與丹商北大電報公司閑之交涉諸事;二為分省之初,劉銘傳購辦安設臺北(基隆、滬尾)、安平陸線及安平、澎湖、廈門海線各案;三為日據以后,關于讓售閩、臺海線外事件。(三)鐵路,主要自屬建省時期劉銘傳籌建基隆臺南鐵路、興辦商務之件;其次,則為光緒十六年以后修建蘆漢鐵路臺灣攤籌經費一案。書末,編附有「大事年表」。
佚名 ·國學 ·6.3萬字
亦稱《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律學著述。唐新羅僧義寂述。二卷(或卷下分“本”、“末”作三卷)。系《梵網經菩薩心地品第十》卷下偈頌以后經文的注釋書。初科簡略標旨歸,次釋題名,再次隨文解釋。釋十重戒時,以五句辨釋文義:制意釋名、具緣成犯、判業輕重、學處同異、就文解釋。釋四十八輕戒時,隨文所分為五段,“段段皆說離惡攝善益生義”。作者認為:“前三十戒多為攝善,后十八戒多為利生。”見載于日本《續藏經》及《大正藏》。
義寂 ·國學 ·5.4萬字
亦名《征南錄》。孫沔鎮壓儂智高起義記。一卷。北宋滕甫(字元發,一字達道,浙江東陽人)撰。皇祐四年(1052),儂智高起義軍據邕州,宋朝派狄青、孫沔、余靖率宋軍前往鎮壓。次年,事平。狄青率宋軍歸朝,孫沔繼續追捕義軍余部。時余靖在長沙勒碑為記,專褒美狄青功,朝廷亦升青為樞密使,而沔僅加秩一等。甫以為南征之事出沔議,措施、計謀亦多出于沔,其功當不亞于青,因作是錄以頌沔功績,蓋甫為沔知己也。其文與余靖所作,互有詳略,可資考證。為研究儂智高起義事件的重要參考文獻。有《四庫全書》、《藝海珠塵》、《墨海金壺》、《續金華叢書》及清抄本等。
滕元發 ·國學 ·2833字
本書為公版書,為不受著作權法限制的作家、藝術家及其它人士發布的作品,供廣大讀者閱讀交流。匯聚授權電子版權。
(清)陳夢雷 ·國學 ·2.2萬字
全一卷。唐代菩提流支譯。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冊。內容敘述歡喜天毗那夜迦之儀軌,包括一字咒、像法供養法、偈頌、處世陀羅尼等。菩提流支另譯有大使咒法經,為本經之廣本,內容大同小異。
菩提流志 ·國學 ·966字
宋代詩文別集。1卷。孫復著。《文獻通考》載孫復有《睢陽集》10卷,《宋史·藝文志》稱有《孫復集》10卷,兩書皆不傳。后人重新收集,得文19篇、詩3首,更名《孫明復小集》,并附有序、題識和歐陽修所撰《孫明復先生墓志銘》。《四庫全書》本未收序,題識、墓志銘等。孫復文章,在宋初文體卑靡之際,頗有別開生面之意。孫復與尹洙共同繼承穆修、柳開復古之風。成為宋代古文運動的先驅者之一。《四庫全書總目》稱其文章“根柢經術,謹嚴峭潔,卓然為儒者之言,與歐、蘇、曾、王千變萬化務極文章之能事者,又別為一格。”惜其所傳甚少,不得窺其全貌。另有《孫明復小集》3卷本,清光緒十五年(1889)問經精舍校刊本。《宋文選》所收《孫明復文集》,分為2卷。
孫復 ·國學 ·1.1萬字
(清)陳夢雷 ·國學 ·7萬字
北宋劉延世錄孫升所談而成書。凡三卷。有明覆宋刊本、《百川學海》本、《稗海》本、《學津討原》本、《說庫》本等。另《說郛》、《歷代小史》等本不全。孫升,字君孚,高郵人。元祐間任中書舍人,紹圣初受黨籍牽累,貶謫汀州。由于他身歷神宗至哲宗朝的政事,對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一時名臣,均有所了解,故所知朝野掌故甚多。當他謫居汀州時,劉延世時亦居汀,二人過從較頻,孫升常談論朝野故實,劉退而錄成此書。書中有關北宋朝野軼事的記載,涉及面較廣。從書中看,孫升為元祐之臣,對王安石有較多不滿,如關于王安石子王雱死后在冥間受罰的記載,即以本書為最早,但對蘇軾,二程等人,亦有所微詞,可知其雖有偏執,尚能自成一家之言。對了解北宋的政事及諸名臣的事跡,頗可參考。書中也雜有一些夢征、方術、醫藥、冥游之類的內容,少數條文流于因果報應的說教。
孫升 ·國學 ·1.4萬字
(南朝宋)劉義慶 ·國學 ·6956字
佚名 ·國學 ·4940字
佛學著述。唐代新羅僧元曉撰。一卷。分三門明釋犯戒的不同情況,即:(1)輕重門;(2)淺深門;(3)明究竟犯持門。輕重門先總判輕重,就輕戒別為三類,或四十四輕,或四十八輕,或二百四十六輕;次明共與不共,指出十重戒之前四重與小乘戒共,十重戒前六重與在家菩薩戒共。同時論犯與無犯之輕重。有犯者,謂由四因,即無知、放逸、煩惱盛、輕慢;無犯者,即彼心增上誑亂、重苦受之所逼切、未曾受凈戒律儀,稱三無犯。又依心、戒、慧三學,“略示三雙”。依心學有由貪和慢而產生的二類食滅佛法;依戒學有坐邪戒和坐正戒兩類食滅佛法;依慧學有由增益和由損減兩類自贊毀他。淺深門,即依犯戒輕重而明犯戒深淺之相,常用四句,即或有自毀贊他是福,自贊毀他是罪;或有自毀贊他是罪,自贊毀他是福;或有若毀贊若贊毀,或罪或福;或有非毀贊非贊毀,或福或罪。第三究竟持犯者,即永離犯戒細罪,不墮罪福兩邊,顯示戒之實相,即具足戒波羅蜜,也就是究竟持犯。此書國內諸藏不載,今見載于日本《卐字續藏》及《大正藏》。
元賢 ·國學 ·5657字
佚名 ·國學 ·9189字
佚名 ·國學 ·4.9萬字
佚名 ·國學 ·367字
佚名 ·國學 ·17.6萬字
一卷,西晉竺法護譯。佛為文殊師利說前世之功德以致今之相好。
(西晉)竺法護 ·國學 ·2547字
方象瑛曾赴四川主持鄉試,此為在四川時日記。
方象瑛 ·國學 ·1.1萬字
三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與大薩遮尼干授記經同本。但缺王論品。
佚名 ·國學 ·2.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