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帝鑒圖說
免費

明張居正撰。張居正(1525—1582),字叔大,號太岳。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明代著名政治家。隆慶時,為首輔,萬年初年,神宗年幼,國事均由他主持。是書即為萬歷元年(1573),朱翊鈞“初登大寶”,張居正“采摭前代君人治跡……可勸戒者”,并“各因事繪圖系之”(該書序言)以備御覽的。書中遠溯唐虞,下訖漢、唐、宋,共編輯唐堯、虞舜、夏禹、商場、周文武、宣王、漢高、漢文、漢武、漢昭、漢宣、漢成、漢光武、漢明、漢昭烈、唐太宗、唐玄宗、唐肅宗、唐宣宗、唐憲宗、宋太祖、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哲宗等多位帝王的事跡百余條,內容包括任賢圖治、感諫勤政、面斥佞臣、遣歸方士、不受貢獻、焚香讀書、敬愛母教、不喜珠飾、后苑觀麥、軫念流民等117條目。其中有一些有關宮廷的資料,可為研究者參考。因是書是給年幼的皇帝專門編寫的,因此不但選、撰精心,而且又深入淺出,加上圖文并茂,可作為啟蒙讀物,辨古知今,增長知識。是書前有隆慶六年(1567)進疏一篇,說明善為陽為吉,惡為陰為兇,故取堯舜以來善可為法志八十一事(數用九九),惡可為戒者三十六事(數用六六)。《四庫全書》將是書收入《史部·史評類存目》。

張居正 ·國學 ·8314字

最新章節 第79章 燭送詞臣 2015-10-09 16:50:11
毛詩故訓傳
免費

注釋書。西漢毛公撰。《詩經》傳至西漢,分為四家,齊魯韓三家為今文,毛詩為古文,《漢書·藝文志》著錄《毛詩》29卷,《毛詩故訓傳》30卷,然但稱“毛公之學”,不著其名,今人一般認為作《故訓傳》者為魯人毛亨(稱“大毛公”),毛亨授趙人毛萇(稱“小毛公”)。四家詩中,毛詩最為晚出,勢力也最小,自東漢末鄭玄為之作箋,始大行于世,以后三家詩漸次亡佚,毛詩遂成為《詩經》之唯一傳本。《毛詩故訓傳》是目前所存最早的傳注體訓詁書,““詁訓”第就經文所言者而詮釋文,“傳”則并經文所未言而引申之,此“詁訓”與“傳”之別也”(清毛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毛詩訓詁傳名義考》),“詁訓”亦即“故訓”,用來釋字詞,“傳”則用來通詩義。全書以“故訓”即解釋字義為主,行文簡約,大量采用直訓即“某,某也”的形式,然而多是隨文立訓,所注均為句中使用義,或以大類名釋小類名,或以小類名釋大類名,或以今字釋古字,或以通行字釋非通行字,等等。故同一個字可能用不同的字來解釋,而不同的字也可能用相同的字來解釋。其他術語,有“某猶某也”、“某亦某也”、“某謂之某”、“某某為某”、“某某曰某”、“某言某某”、“某,某屬”、“某,某貌”、“某,辭也”、“某,嘆辭”、“某,某也,一曰某也”等,訓釋詞與被訓釋詞在詞義上通常并不是完全的對等關系,而只限于本篇本句中的使用義。在“傳”的方面,毛公不但解釋句義、章旨、篇旨,也解釋創作手法,標明“興”體,還常介紹詩之背景材料。毛公的訓詁體例和術語并非都是自己獨創,而是淵源有自,繼承發展了前代學者的成就(今人可以從《國語》、《左傳》、《禮記》等書中考見其承襲之軌跡),把前人分散的詁訓體例和術語匯于一書中,形成了完整嚴密的體系,奠定了傳注體訓詁學的基礎。今通行者為《十三經注疏》本,又有宋刻單行本二部,藏北京圖書館。清段玉裁有《毛詩故訓傳定本》30卷,亦可參看。

段玉裁 ·國學 ·19.4萬字

最新章節 第47章 豳風(27) 2015-12-21 10:49:39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苑县| 瑞昌市| 浦江县| 龙川县| 齐齐哈尔市| 太仆寺旗| 都兰县| 屯门区| 青阳县| 卫辉市| 静宁县| 华安县| 重庆市| 江孜县| 张北县| 高安市| 汾西县| 牡丹江市| 阿城市| 上栗县| 修水县| 伊宁县| 平陆县| 乌拉特后旗| 高淳县| 天门市| 衡山县| 抚州市| 锡林郭勒盟| 沈阳市| 麻阳| 集贤县| 吉首市| 长治县| 贵定县| 富顺县| 大厂| 息烽县| 凤冈县| 乌拉特前旗| 陇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