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
明宋應星撰。1673年于江西分宜學署寫成。現已殘缺,只剩下《日記》六章。內容主要是據古代天象觀測記載批判天人感應說。指出“儒者言事應以日食(蝕)為天變之大者”,但漢景帝當政的“二十六年中,日為之九食”,而王莽執政的“二十一年之中,日僅兩食,事應果何如也?”根據記載和自己的觀察說明日蝕現象“純魄(月)與日同出,會合太陽之下(掩蔽了太陽),日方得食”。斷言太陽本身也不斷發生變化,“以今日之日為昨日之日,刻舟求劍之義”。這一觀點為后來王夫之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思問錄·外篇》)的“日新說”所進一步發揮。書中關于天體運行的說法現在看來已陳腐,其中對日心說的懷疑亦欠妥。有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據崇禎年間刻本重新整理的標點本。
·234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