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黃帝素問
上古天真論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
【注 人之初生,先從腎始。女子七歲,腎氣方盛。腎主骨,齒者骨之余,故齒更。血乃腎之液,發乃血之余,故發長也。】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注 天癸,天乙所生之癸水也。沖任二脈,并起于少腹之內胞中,循腹上行,為經血之海,女子主育胞胎。月有盈虧,故女子亦一月而經水應時下泄,虧即復生。故于初生之時,男女構精當為有子,虛則易受故也。】
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
【注 腎氣足,故真牙生。其牙者,盡根牙也。】
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
【注 女子四七情血極盛之時,是以筋骨堅發長極也。血氣盛則充膚熱肉,是以身體盛壯。】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
【注 陽明之脈榮于面,循發際,故衰則面發焦墮。】
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
【注 三陽之脈盡上于頭,三陽脈衰,故面皆焦;血脈華于色,血脈衰故發白也。】
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注 癸水藏于腎,天癸竭,是足少陰下部之脈道不通。沖任虛,是以形衰而無子也。】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寫。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發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注 此明先天之癸水,又借后天之津液所資益也。】
陰陽別論
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
【注 二陽者,足陽明胃經也。夫人之精血,由胃腑水谷之所資生,脾主為胃行其精液。二陽病則中焦之汁竭,無以奉心神而化赤,則血虛矣。水谷之精,脾無轉輸于五臟,則腎無所藏而精虛矣。男子無精,有不得為隱曲之事,在女子無血,則月事不得以時下矣。此病本于二陽而發于心脾也。精血兩虛則熱盛而生風,風熱交熾則津液愈消竭矣。火熱爍金而傳為喘急息肩者死不治,蓋胃乃津液之生源,肺乃津腋之化源也。】
評熱病論
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于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注 胞脈屬心,得心氣下通而為血。沖脈任脈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為經絡之海,女子至胸中而下為月事。氣上迫肺者,真氣上逆,口苦舌干,驚則咳甚,是心氣上炎而不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腹中論
帝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于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后血,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帝曰:治之奈何?復以何術?岐伯曰:以四鰞鲗骨,一藘茹,二味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后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腸中 《素問》卷十一、《新校正》作「傷中」,宜從。]及傷肝也。
【注 有所大脫血則傷肝,肝傷在女子則月事衰少不來矣。氣生于精血,血脫則氣竭矣。用鰞鲗骨四者,以布散于四肢也。血乃中焦所生。用蘆茹一者,主生聚于中焦也。卵白主氣,卵黃主血。丸以雀卵者,補氣而補血也。】
靈樞經
邪氣臟腑病形篇
腎脈微濇,為不月。
【注 血氣皆始于腎,濇則氣血不行,故為女子不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