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益氣養榮湯 【《醫案》】 治經事久不調,變成瘵疾。
白朮炒,二錢 人參 茯苓 陳皮 貝母 香附 當歸酒拌 川芎 黃芪鹽水拌炒 熟地蒸 芍藥炒,各一錢 甘草炙 桔梗各五分
右,姜水煎服。
杏林摘要方 【《本草》】 治子宮虛寒,下元虛,月水不調,或閉或漏,或崩中帶下,或產后敗血未盡,內結不散,無子。
紅娘子六十枚 大黃 皂莢 葶藶各一兩 巴豆一百二十枚
右為末,棗肉為丸彈子大,以綿裹留系,用竹筒送入陰戶,一時許發熱,渴用熟湯一二盞解之,后發寒靜睡,要安三日,方取出。每日空心以雞子三枚、胡椒末二分炒食酒下以補之,久則子宮暖矣。
補中湯 【東垣】 治經行冒寒,用此加表藥。
升麻 柴胡各二錢 當歸身二分 澤瀉四分 五味子二十一粒 炙甘草八分 黃芪二錢半 神曲三分 紅花少許 大麥糵五分
右作二服,水煎,食前服。
紫金丸 【《產乳》】 治久有瘀血,月水不調,黃瘦不食,亦治產后惡露不快,腰腹痛,寒熱頭痛。
五靈脂水淘凈炒末,一兩 真蒲黃末分兩未開
右以好米酢調稀,慢火熬膏,入真蒲黃末、五靈脂未,和丸龍眼大,每服一丸,以水與童子小便各半盞,煎至七分,溫服,少頃再服,惡露即下。血塊經閉者,酒磨服之。
烏鴉散 【《本草》,下同】 治經脈不通。
烏鴉去皮毛炙,三分 當歸焙 好墨各三分 延胡索炒 蒲黃炒 水蛭以糯米炒過,各半兩 芫青以糯米炒過,一分
右為末,每服一錢,酒下。
獺膽丸 治月水不通。
干獺膽一枚 水蛭炒黃,十枚 干狗膽 硇砂 川椒炒去汗并目,各一分
右為末,酢糊丸菉豆大,每服五丸,當歸酒下,日一。
經驗方 婦人五十后經水不止者,作敗血論,用此方;亦治女子經閉。
小兒胎發一枚,燒存性 生地 茜根各一兩 阿膠 側柏葉 炒黃芩各五錢
右分六貼,每貼水一盞半,煎七分,入胎發灰服之。
玉燭散 【《治法匯》】 治二便閉塞,月事不行。
四物湯 芒硝 大黃 甘草各味,分兩隨宜
右,姜三片,煎服。
四物加黃芩黃連湯海藏 治經水如黑豆汁。
四物湯四兩 黃芩 黃連各一兩
右為末,酢糊丸服。
衛生湯 【《準繩》,下同】 血枯經閉,服芩連、三和、玉燭之后,宜服此湯。
當歸 白芍藥各二兩 黃芪三兩 甘草一兩
右為末,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空心溫服。如虛加人參一兩。
萬病丸 一名萬痛丸。治經事不來,繞臍痛。
干漆杵碎炒煙盡 牛膝酒浸一宿焙干,各一兩
右為末,以生地黃汁一升,入二味藥末,銀器內慢火熬可丸,即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或溫酒下。
四物加葵花湯 治經水濇少。
四物湯四兩 葵花一兩
右作五劑或四劑,水煎服。一方加紅花、血見愁。
四物加熟地黃當歸湯 治經水少而色和。
四物湯四兩 熟地黃 當歸各一兩
右作五劑或四劑,水煎服。
先期湯 治經水先期而來,宜涼血固經。
生地黃 川當歸 白芍藥各二錢 黃蘗 知母各一錢 艾葉 香附 炙甘草各七分 條芩 黃連 川芎 阿膠炒,各八分
右,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溫服。
土瓜根散 【《金匱》】 治帶下經水不利,小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
土瓜根 芍藥 桂枝 (上庶下蟲)蟲各七錢半
右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過期飲 【《準繩》,下同】 治經水過期不行,乃血虛氣滯之故,法當補血行氣。
熟地黃 白芍藥 當歸 香附酢制,各二錢 川芎一錢 紅花七錢 桃仁泥六分 蓬朮 木通各五分 甘草 肉桂各四分
右,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溫服。
滋血湯 治婦人心肺虛損,血脈虛弱,月水過期。
人參 山藥 黃芪各一錢 白茯苓去皮 川芎 當歸 白芍藥 熟地黃各一錢半
右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食前服。
人參養血丸 治女子稟受素弱,血氣虛損,常服補沖任,調經候,暖下元。生血氣。
烏梅肉三兩 熟地黃五兩 當歸二兩 人參 川芎 赤芍藥 蒲黃炒,各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溫酒米飲任下。
和劑逍遙散 治血虛煩熱,月水不調,臍腹脹痛,痰嗽潮熱。
當歸 白朮 白芍藥 柴胡 茯苓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右(口父)咀,每服半兩,入姜、薄荷葉煎服。一方無當歸、芍藥、甘草,有人參、黃芪各等分。
增損四物湯 治月事不調,心腹疼痛,補血溫經注顏。
川芎 當歸 白芍藥 熟地黃 牡丹皮 白朮各一錢半 地骨皮一錢
右作一服,用水二鍾,煎至一鍾,食前服。
沉香降氣散 順氣道,通血脈。
烏藥 木香 香附子 砂仁 甘草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鹽湯調下。
抑氣散 【《濟生》】 治婦人氣盛于血,變生諸證,頭運膈滿。
香附四兩 茯神 甘草炙,各一錢 陳皮二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沸湯調下。
正氣天香湯 【《紺珠》】 治婦人一切氣,氣上湊心,心胸攻筑,脅肋刺痛,月水不調。
臺烏藥二錢 香附八錢 陳皮 蘇葉各一兩 干姜五分
右(口父)咀,每七八錢,水煎服。
當歸飲 【《準繩》下同】 抑陽助陰,調理經脈。
當歸微炒 生地黃酒蒸焙 川芎 白朮 白芍藥 黃芩各等分
右,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空心溫服。
七沸湯 治榮衛虛,經水愆期,或多或少,腹痛。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蓬朮 熟地黃 川姜 木香各等分
右,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煎至八分,溫服。
又方 【丹溪】 治經水過多。
黃芩酒炒 白芍藥酒炒 龜板酥炙,各一兩 椿樹根皮七錢半 黃蘗炒,三錢 香附二錢半
右為末,酒糊丸,空心白湯下五六十丸。
益胃升陽湯 治婦人經候不調,或血脫后脈弱食少,水泄,日二三行。
黃芪二錢 白朮三錢 炒曲一錢半 當歸身 陳皮 炙甘草 人參各一錢 升麻 黃芩 柴胡各半錢
右(口父)咀,每服半兩,水煎服。秋時去黃芩。如腹痛加芍藥,如嗽去人參。
大溫經湯 【《金匱》】 治沖任虛損,月候不調,或來多不已,或過期不行,或崩中去血過多,或經損娠,瘀血停留,小腹急痛,五心煩熱,并皆治之。
吳茱萸湯泡 牡丹皮 白芍藥 肉桂去粗皮 人參 當歸 芎藭 阿膠炒 甘草炙,各一錢 麥門冬去心,二錢 半夏二錢半
右作一服,用水二鍾,生姜五片,煎至一鍾,食前服。
小溫經湯 【《簡易方》】 治經候不調,血臟冷痛。
當歸、附子炮,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八分,空心溫服。
溫經湯 【《和劑》】 治婦人血海虛寒,月水不調。
川芎 當歸 芍藥 蓬朮各一錢半 人參 牛膝各二錢 桂心 丹皮各一錢 甘草半錢
右,水二鍾,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滋血湯 【《準繩》,下同】 滋養榮血,補婦人,治血海久冷。
當歸一錢半 川芎 麥門冬去心 牡丹皮 人參 芍藥 琥珀另研,各一錢 半夏曲 官桂 阿膠炒 酸棗仁 甘草各半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生姜三片,煎至一鍾,食前服。
加味吳茱萸湯 治沖任衰弱,月候愆期,或前或后,或崩漏不止,赤白帶下,小腹急痛,每至經脈行時,頭眩,飲食或少,氣滿心怯,肌肉不澤,悉皆治之。
半夏二錢 吳茱萸 當歸各一錢半 麥門冬 干姜 白茯苓 桔梗 南木香 防風 丹皮 甘草各一錢 官桂 北細辛各五分
右作一服,水二鍾,生姜三片,煎至一鍾,食前服。
桃仁散 治婦人月水不調,或淋瀝不斷,斷后復來,狀如瀉水,四體虛倦,不能飲食,腹中堅痛,不可行動,月水或前或后,或經月不來,多思酸物。
桃仁 半夏 當歸 川牛膝 桂心 人參 蒲黃 丹皮 川芎 澤蘭葉各一錢 赤芍藥 生地黃各一錢半 粉草五分
右作一服,水二鍾,姜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鍾,食前服。
姜黃散 治血臟久冷,月水不調,臍腹刺痛。
片子姜黃 白芍藥各二錢 延胡索 牡丹皮 當歸各錢半 蓬朮 紅花 桂心 川芎各一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酒半鍾,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紫石英丸 【《本事方》】 治婦人月經乍多乍少,或前或后,時發疼痛。
紫石英細研水飛 川烏炮 杜仲炒去絲 禹余糧煅酢淬 遠志去心 澤瀉 桑寄生 桂心 龍骨別研 當歸 人參 肉蓯蓉酒浸 石斛 干姜炮 五味子 甘草炙,各一兩 牡蠣煅 川椒去目并合口者不用,炒出汗,各半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九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米飲湯下。
暖宮丸 【《準繩》,下同】 治沖任虛損,下焦久冷,月事不調,不成孕育,崩漏下血,赤白帶下,并皆治之。
生硫黃六兩 赤石脂火煅 附子炮去皮臍 海螵蛸各三兩 禹余糧九兩,火煅酢淬
右為細末,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溫酒或酢湯送下。
內補當歸丸 治血氣虛損,月水不調,或崩中漏下,去血過多,肌體羸困,及月水將行,腰腿重痛。
當歸去蘆炒 阿膠炒 白芷 續斷 干姜炮 芎藭 甘草炙,各四兩 熟地黃半兩焙 芍藥 附子炮去皮臍 肉桂各二兩 吳茱萸湯泡,焙 白朮各三兩 蒲黃八錢,炒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
禹余糧丸 治血虛煩熱,月水不調,赤白帶下,漸成崩漏。
禹余糧火煅酢淬 白石脂各一兩 桑寄生 附子炮去皮臍 鱉甲去裙酢炙 當歸 白朮 厚樸去粗皮制 柏葉炒 干姜炮,各一兩 芍藥 狗脊去皮,各七錢半 吳茱萸湯泡,焙,半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溫酒或米飲送下。
鹿茸丸 治沖任虛損,又為風寒所乘,尺脈微小,甚者可灸關元穴。
鹿耳炙 赤石脂 禹余糧各一兩 續斷二兩 柏葉炒 附子炮去皮臍 熟地黃 當歸酒浸 艾葉各七錢半
右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股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升陽舉經湯 治經水不調,右尺脈按之空虛,輕手數疾,舉指弦緊或濇。
柴胡根 當歸根 白朮 黃芪各三錢 槁本 羌活根 防風根各二錢 紅花 芍藥各五分 獨活根一錢半 桃仁去皮尖,十枚 細辛六分 川芎 熟地黃 人參 黑附子炮去皮臍 甘草梢各一錢 肉桂去粗皮,秋冬五分,夏不用
右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二盞,煎至八分,空心稍熱服。諸藥言根者,近苗處,去苗便是。
膠艾湯 治勞傷血氣,沖任虛損,月水過多,淋瀝不斷。
阿膠炒珠 川芎 甘草炙,各二兩 當歸 艾葉炒,各三兩 熟地黃 白芍藥各四兩
右(口父)咀,每服半兩,水煎。一方有黃芪。
鱉甲丸 治婦人月經不調,肌肉黃瘁,脅下積氣結痛,時發刺痛,漸成勞狀。
鱉甲去裙酢炙 桂心 三棱酢煮炒 牡丹皮 牛膝 琥珀 訶子肉 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 土瓜根 大黃煨,各等分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股十五丸,食前桃仁湯下。
牛膝散 【《準繩》,下同】 治月水不利,臍腹作痛,或小腹引腰,氣攻胸膈。
牛膝酒制,一兩 桂心 赤芍藥 桃仁去皮尖 延胡索炒 當歸酒浸 丹皮 木香各七錢半
右為末,每股一錢,空心溫酒調下。一方有川芎。
牡丹散 治月候不利,臍腹疼痛,不欲食。
牡丹皮 大黃炒,各一兩 赤茯苓 桃仁 生地 當歸 桂心 赤芍藥 白朮各七錢半 石葦去皮 木香各半兩
右(口父)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煎七分,空心溫服。
養榮湯 治婦人血海虛弱,心中恍惚,時多驚悸,或發虛熱,經候不調。
白芍藥 川芎 熟地黃 姜黃 當歸 干姜 橘皮 五加皮 丹皮 海桐皮 白芷各等分
右,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烏梅一個,煮至一盞,溫服,不拘時,送紫桂丸五十粒。
茸附湯 補沖任,調血氣。
鹿茸三兩,酒炙 干姜四兩 肉桂 附子 龍骨生 防風各一兩 牡蠣煅 當歸各二兩
右,每服半兩,水二鍾,煎八分,溫服。
八物湯 治經事將行,臍腹絞痛,臨經痛者,血濇故也。
川芎二錢 當歸 芍藥 熟地黃各二錢 木香 檳榔 延胡索 苦楝碎炒焦,各一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食前服。
交加散 治榮衛不和,月經瘀濁,遂散惡血,腹痛經血諸疾。
生姜搗取汁,存滓 生地黃各二斤,取汁存滓 白芍藥 當歸 桂心各一兩 沒藥另研 紅花炒,各半兩 延胡索酢紙包煨熟布擦去皮 蒲黃隔紙炒,各一兩
右將地黃汁炒生姜滓。生姜汁炒地黃滓,各焙干,同諸藥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若月經不依常,蘇木煎酒調下。若腰痛,糖酒調下。無惡血,去紅花。
交加地黃丸 治婦人經不調,血塊氣痞,肚腹疼痛。
生地黃搗汁存滓 老生姜搗汁存滓,各一斤 延胡索 當歸 川芎 芍藥各二兩 沒藥 木香各一兩 桃仁去皮尖研 人參各半兩 香附半斤
右為末,先以生姜汁浸地黃滓,以地黃汁浸生姜滓,曬干,皆以汁盡為度,共十一味,作一處曬干,研為末,酢糊為丸,空心,以姜湯下。
交加散 治婦人榮衛不通,經脈不調,腹中撮痛,氣多血少,結聚為癥,產后中風。
生地黃 生姜各五兩,各研取汁
右,交互取汁浸一夕,各炒黃,漬汁盡為度,末之。如尋常腹痛,酒調下三錢。如產后,尤不可缺。
桂技桃仁湯 治經候前腹痛不可忍。
桂枝 芍藥 生地黃各二兩 桃仁四十枚 甘草一兩
右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同煎去滓溫服。
延胡索湯 治婦人室女,七情傷感,遂使血與氣并,心腹作痛,或連腰脅,或引背膂上下攻刺,甚作搐搦,經候不調。但是一切血氣疼痛,并可服之。
當歸去蘆酒浸銼炒 延胡索炒去皮 蒲黃炒 赤芍藥 官桂不見火,各半兩 姜黃洗 乳香 沒藥 木香不見火,各三錢 甘草炙,二錢半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如吐逆,用半夏、橘紅各半兩。
又方 【丹溪,下同】 治瘀血。
香附子酢煮,四兩 桃仁去皮尖 牡丹皮 大黃蒸 當歸各一兩 川芎 紅花各半兩 瓦壟子煅酢煮一晝夜,二兩
右炊餅為丸,空心溫酒下三四丸。
三神丸 治室女血氣相搏,腹中刺痛,痛引心端,經行濇少,或經事不調,以致疼痛。
橘紅二兩 延胡索酢煮 當歸酒浸略炒,各一兩
右為細末,酒煮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圓加至百圓,空心艾湯送下,米飲亦得。
柴胡丁香湯 【東垣】 治婦人年三十歲,臨經預先臍腰痛,甚則腹中方痛,經縮二三日。
柴胡 羌活 丁香 全蝎 當歸身 生地黃
右都作一服,水四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食前服。
沒藥除痛散 【《準繩》,下同】 逐寒邪,療腹痛;亦治女人經病。
蓬朮炮,一兩 當歸焙 延胡索 五靈脂 肉桂去粗皮 良姜炒 蒲黃炒 甘草炙 沒藥各半兩
右為末,每服五錢,溫酒調下。
加味烏沈湯 治婦人經水欲來,臍腹(疒丂)痛。
香附炒去皮,二兩 甘草一兩半 烏藥 縮砂 木香 延胡索各一兩
右細銼,每服七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不拘時溫服。
瑞金散 【丹溪】 治月經不行,血氣撮痛。
姜黃一錢半 牡丹皮 蓬朮 紅花 當歸 赤芍藥 川芎 延胡索 官桂各七分
右銼,作一貼,水一盞,酒半盞,煎服。
禹余糧丸 【《準繩》,下同】 治久冷月水不斷,面黃肌瘦,虛煩減食。
禹余糧二兩 鹿角膠七錢半,蛤粉炒 紫石英 續斯 赤石脂 熟地黃 川芎各一兩 干姜 黃芪炙 艾葉炒 柏葉炒 當歸炒 人參 白茯苓各半兩
右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牡蠣丸 治血海虛損,月水不斷。
牡蠣粉 赤石脂 代赭石各一兩 阿膠 川芎 當歸 鹿茸 續斷 干姜各三兩 甘草二錢半
右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經驗方 治經血不止。
黃芩五分 當歸 柏葉炒 蒲黃炒,各四分 生姜二分 艾葉炒,一分 生地黃二十四分 伏龍肝二十分
右(口父)咀,用水二升,煎取八合,分二服。
伏龍肝散 【《和劑》】 治血氣勞傷,沖任脈虛,經血非時注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雜,臍腹冷痛,月經不止。
伏龍肝 麥門冬 赤石脂各一錢 熟地黃 艾葉炒,各一錢半 當歸炒 川芎各二錢半 肉桂去粗皮 干姜炮 甘草各五分
右作一服,水二鍾,紅棗二枚,煎至一鍾,食前服。
三和湯 【丹溪】 治熱結血閉。
生干地黃 白芍藥 川芎 當歸 連翹 大黃 (石卜)硝 薄荷 黃芩 梔子 甘草各七分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此方乃集四物湯、調胃承氣湯、涼膈散三方為一方也。
通經湯 【《醫鑒》】 治月閉。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生干地黃 大黃 官桂 厚樸 枳殼 枳實 黃芩 蘇木 紅花各七分
右銼,作一貼,入烏梅一個,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心氣不下通,故月事不來,宜用黃連、厚樸之類,導痰降火,則月事來矣,此藥是也。宜加黃連七分。
通經丸 【《本事方》】 治婦人室女月候不調,或成血瘕。
桂心 青皮 大黃炮 干姜炮 川椒炒出汗 川烏炮 蓬莪朮 干漆炒盡煙 當歸酒炒 桃仁炒,各等分
右為末,先將四錢用米酢熬成膏,和余六錢未成劑,臼中杵丸如梧子大,曬干,每服二十丸,用淡酢湯下,加至三十丸,溫酒亦得,空心食前服。《擠生》去川烏加紅花等分。按此方《本草》入雞子清同丸,畏漆入腸胃生瘡也。
掌中金丸海藏 治婦人干血氣。
穿山甲炮 甘草 苦丁香 苦葶藶 白附子 川椒 牙皂角 草烏各三錢 巴豆一錢,全用,研
右為細末,搗蔥汁和丸,彈子大,每用一丸,新綿包之,內陰中,一日即白,二日即赤,三日即血,神效。
六神湯 治血氣不足,肌體煩熱。
四物湯 黃芪 地骨皮各等分
右,(口父)咀水煎。
四物調經湯 治經閉有積塊動痛。
香附酢炒,一錢 當歸 川芎 白芍藥酒炒 柴胡 黃芩 枳殼各七分 熟地黃 陳皮 白朮黃土炒 三棱酢炒 蓬朮酢炒 白芷 茴香鹽水炒 延胡索各五分 青皮 縮砂 紅花 甘草各三分
右銼,作一貼,入生姜三片,蔥白三莖,水煎服。
調經散 【《入門》】 一名溫經湯。治月候不調。
麥門冬二錢 當歸一錢半 人參 半夏制 白芍藥 川芎 牡丹皮各一錢 阿膠炒珠 甘草炙,各七分半 吳茱萸 肉桂各五分
右銼,作一貼,姜三片,水煎服。
清熱調血湯 【《醫鑒》,下同】 治經水將來,腹中陣痛,乃氣血俱實也。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生干地黃 黃連 香附子 桃仁 紅花 蓬莪朮 延胡索 牡丹皮各七分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
清經四物湯 治經水不及期而來,乃血虛有熱。
當歸一錢半 生地黃 條芩 香附子各一錢 白芍藥 黃連姜汁炒,各八分 川芎 阿膠珠 黃蘗 知母各五分 艾葉 甘草各三分
右銼,作一貼,煎服。
通經四物湯 治經水過期不行,乃血虛有寒。
當歸一錢半 熟地黃 白芍藥 香附子 蓬朮 蘇木各一錢 木通八分 川芎 肉桂 甘草各五分 紅花二分 桃仁二十個
右銼,作一貼,空心,水煎服。
煮附丸 【《綱目》】 一名香附丸,一名酢附丸。治氣郁經候不調,臍腹疼痛,面色萎黃,飲食減少,或崩漏帶下。
香附子擦去毛,好酢煮半日,焙為末
右,酢糊丸梧子大,米飲下五七十丸,或淡酢湯下。
墨附丸 【《入門》】 治婦人經水不調,久無子。
四制香附子一斤 凈熟艾四兩,用酢一碗,煮至干,入石臼內搗爛,捏作餅子,于新瓦上焙干 白茯苓 當歸 人參 川芎藭 熟地黃 京墨火煅紅酢淬,各一兩 木香五錢
右共為末,酢糊和丸梧子大,溫酒吞下七八十丸。
四制香附丸 【《種杏》】 治月候不調,能調和經脈。
香附米一斤,分作四制;一用鹽水姜汁煮略炒,主降痰;一用米酢煮略炒,主補血;一用山梔仁四兩同炒去梔,主散郁;一用童便洗,不炒,主降火 川芎 當歸各二兩
右同為未,酒面糊和丸梧子大,每五七十丸,隨證作湯使吞下。氣虛加四君,血虛加四物。
七制香附丸 【《入門》】 治月候不調,結成癥瘕,或骨蒸發熱。
香附米十四兩,分七包;一包同當歸二兩,酒浸;二包同蓬朮二兩,童便浸;三包同牡丹皮、艾葉各一兩,米泔浸;四包同烏藥二兩,米泔浸;五包同川芎、延胡索各一兩,水浸;六包同三棱、柴胡各一兩,酢浸;七包同紅花、烏梅各一兩,鹽水浸
右,各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曬干,袛取香附為末,以浸藥水打糊,和丸梧子大,臨臥酒下八十丸。
導經丸 【丹溪】 治經閉不通,腰腹疼痛。
大黃二兩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官桂 桃仁 甘草各一兩 血竭二錢半 紅花一錢 盤蝥糯米同炒,二十個
右為末,蜜丸梧子大,酒下三十丸。一方有川芎、地雞二十一個,無甘草、螌蝥。
烏藥湯 【《東垣十書》】 治婦人血海疼痛。
香附子二錢 烏藥一錢半 當歸一錢 木香 甘草各五分
右剉,水煎服。
無極丸 【《古今醫鑒》】 治經閉有血塊苦痛。
錦紋大黃四兩;一兩酒煮,一兩酢煮,一兩童便煮,一兩鹽水煮,各七次,合一處,又七蒸七曬
右為末,用當歸、熟地黃各一兩半,濃煎汁,煮糊和丸梧子大,紅花湯下三十丸。
立效散 【《濟陰》】 治經年積血,腹中常痛,月經不調。
青皮 陳皮 烏藥 干姜 香附子 蓬莪朮 三棱各等分
右銼,酢煮焙干為末,空心,陳皮煎湯調下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