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未軒文集
免費

十二卷。《補遺》二卷。《附錄》一卷。明黃仲昭撰。黃仲昭名潛,以字行,號退巖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成化二年(1466)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因直諫被杖謫官,弘治初(1488年)起江西提學僉事,旋乞歸,以講學為事,世稱未軒先生。有《八閩通志》(已著錄)、《未軒文集》、《延平府志》、《邵武府志》等,此集為其門人劉節所編,刻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由黃邁琮在嘉靖黃希白刻本基礎上,加以增修,另加補遺二卷,重新刊刻行世,凡正文十二卷,補遺二卷,附錄一卷。陳田在《明詩紀事》中說《未軒集》十四卷,即是將補遺二卷也計算在內。黃仲昭并不看重詩詞創作,他與章懋、莊詠共同遭貶,有“翰林三君子”之稱。后章懋、莊詠皆聚徒講學,而他則刻意于地方史志的撰寫,因此雖在詩文創作方面,不及章懋、莊詠著名,但仍別具一格。林瀚在黃仲昭墓志中稱其“作為文章,渾厚典重,無艱深聱磽之語。”藏書家徐時棟在《未軒集》題記中也說:“未軒詩質實無華,明之中葉流尚如此,然亦時有佳句。而其題豐園十詩,竟無一二語可以入摘句圖也。”由此可見,他的詩文的文學價值并不很高。另外,還有《未軒公文集》不分卷的清抄本行世。

黃仲昭 ·國學 ·15.1萬字

最新章節 第40章 2015-12-31 11:05:11
脾胃論
免費

《脾胃論》系醫學理論著作。3卷。金·李杲撰。約成書于1249年。作者在著成《內外傷傷惑論》之后,猶恐世醫對飲食勞倦損傷脾胃不能明辨,又著《脾胃論》。因當時兵禍頻仍,百姓為飲食勞役所傷,胃氣虧乏,調治失宜,脾胃之為病甚多。李杲認為土為萬物之母,人以胃氣為本,假如胃氣本弱,脾胃氣傷,則元氣不能充,產生諸病。書中卷上討論了脾胃虛實傳變、脾胃勝衰、肺之脾胃虛等,并述君臣佐使法,分經隨病制方用藥宜禁。其論以《內經》、仲景之說為本。卷中及卷下敘述脾胃虛弱所致諸病及處方用藥法。書中列有李杲自制的補中益氣湯,創“甘溫除熱法”。《脾胃論》所闡內傷諸證,對后世的影響很大。其中“脾病則下流乘腎,令人骨乏無力……足不能履地,是陰氣重迭,此陰盛陽虛之證”,對王海藏著的《陰證論》很有啟示。該書所說:“濕能滋養于胃,胃濕有余,當瀉濕之太過。胃之不足,惟濕物能滋養”。這一論點,又啟示了清代葉天士,成為葉氏“養胃陰”一說的理論依據。該書刊行以來,版本很多,主要的版本有明·吳勉學的《醫統正脈》校刊本及近代文盛書局、大東書局、受古書局石印本。建國后人民衛生出版社曾先后出版影印本及注釋本。

李杲 ·國學 ·4.2萬字

最新章節 第4章 2015-12-31 11:04:56
醫學心悟
免費

綜合性門徑醫著。五卷。清程國彭撰。成書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程國彭,字鍾齡,號普明子。生卒年不詳。天都(今安徽歙縣)人,清代醫家。程氏以醫術名噪于康熙、雍正年間。《醫學心悟》為其代表作。本書是程氏積三十年之醫療心得,并融會《內》、《難》、《傷寒》等理論,以及歷代醫家臨證之精華編撰而成。本書內容,卷一載“醫中百誤歌”、“經腑論”、“內傷外感致病十九字”、“寒熱虛實表里陰陽辨”、“醫門八法”等醫論四十篇,總論四診八綱及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八法等理論及其應用;卷二論傷寒,分述傷寒六經證治;卷三則論述內科病證的辨證施治;卷四則主要論述眼、耳、咽喉等病證治,并附有外科證治;卷五為婦科經、帶、胎、產等病證的辨證施治。上述各證分別論其病源、病狀、診斷和治法、并附有程氏自擬的經驗方,使人一目了然,頗為切合臨床實用。程氏主張,學貴沉潛,務求對醫理有所悟解,其臨證,首重病因,且辨證精當,頗得要領。如說“病有總要,寒熱虛實表里陰陽八字而已”。這是對八綱辨證方法所進行的簡明扼要、提綱挈領的總結。本書文字簡煉,易讀易記,亦是其特點之一。另外,書中根據《傷寒論》所歸納的治病八法,亦頗有深意,素為后世醫家所采用。如論“和法”時說:“傷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者,唯有和之一法焉。仲景用小柴胡加減是已。然有當和不和誤人者;有不當和而和以誤人者;有當和而和,不知寒熱之多寡、稟質之虛實、臟腑之燥濕、邪氣之兼并以誤人者,是不可不辨也。”所論確屬深刻而全面,可謂詳而不繁,簡而能備。此外,書中所列各科病證,分類清楚,論述詳明,脈因證治,環環相扣,所用方藥簡便易行。綜觀全書,確是學習中醫登堂入室的重要參考書。本書現存有清雍正十年(1732年)本、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本、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本及《中國醫學大成》本等主要版本。一九五五年人民衛生出版社曾有影印本出版。

程國彭 ·國學 ·13.4萬字

最新章節 第31章 2015-12-31 11:04:20
泊宅編
免費

筆記。宋方勺(號泊宅)著。是編載兩宋之際朝野舊事,凡文人逸事、地方民俗、朝廷財政、醫藥術數、怪異傳聞、詩詞創作無所不談。作者曾從蘇軾等名士游,故記蘇軾、王安石等人逸事較多,并載有南宋初稱“中興野人”者和蘇軾《念奴嬌》之愛國詞。有三卷本、十卷本兩系統。《直齋書錄解題》及《宋史·藝文志》俱錄十卷本。三卷本記事一一零條,較十卷本少八十一條,然其中二十六條又為十卷本所不載。二本孰先孰后,迄無定論。《四庫全書》所收為三卷本,但該書《總目》作者據《宋史·藝文志》,疑三卷本并非原帙,而系明人“臆為竄改”所致;胡鳳丹編《金華叢書》,更確認十卷本為原本。顧修編《讀畫齋叢書》則認為三卷本敘事較詳,且有十卷本“諱而不書”之事,“或為初稿”(見顧修《跋》)。《嘯園叢書》編者葛元煦亦持此說。今人許沛藻、楊立揚點校此書,則認為三卷本為方勺勒成此編前之初稿本,然當時未付梓,而十卷本則自南宋初已流行,至明萬歷中商濬將三卷本編入《稗海》后,二本方并行流傳。今存三卷本有《稗海》、《四庫全書》、《嘯園叢書》本;《讀畫齋叢書》、《金華叢書》則并載三卷與十卷本。另有中華書局1983年版點校本亦并載上述二本。

方勺 ·國學 ·2.7萬字

最新章節 第11章 2015-12-31 11:04:05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秀| 衡水市| 西和县| 武穴市| 乐都县| 塔河县| 衡水市| 金平| 涞源县| 怀远县| 如皋市| 宜兴市| 宜兴市| 芮城县| 嘉善县| 宽城| 康马县| 德保县| 旬邑县| 夏津县| 青浦区| 青河县| 廉江市| 尉氏县| 墨竹工卡县| 江永县| 新昌县| 定安县| 航空| 乐业县| 葵青区| 莱州市| 晴隆县| 信宜市| 丘北县| 泰来县| 江门市| 梓潼县| 金秀| 石河子市|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