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1章

  • 醫學心悟
  • 程國彭
  • 3519字
  • 2015-12-31 11:04:20

破傷風

破傷風,因跌打傷頭腦,而客邪乘之,以致手足搐搦,人事昏憒,天麻散主之。

天麻 生南星(泡去臍) 防風(各一兩) 荊芥(三兩上為細末。每用五錢,連須蔥白,煎湯調下。)

跌打損傷

跌打損傷之后,凡大小便通利者,可用廣三七二、三錢,酒煎飲之,或服澤蘭湯。若二便不通,必加大黃。其破損處,可用血竭,為極細末摻之,韭葉散亦良。余用天下第一金瘡。

通二便,除腸中瘀血,乃活命之靈丹也。

澤蘭 當歸(各五錢) 紅花(一錢) 丹皮(三錢) 青木香(一錢五分) 桃仁(去皮尖研,十粒) 赤芍(一錢五分水煎,熱酒沖服。如大便不通,加大黃二、三錢酒炒。)

止血如神。

鍛石同韭菜葉,搗餅,貼壁候干,細研,篩下聽用。

凡刀斧損傷,跌仆打碎,敷上實時止痛、止血,更不作膿,勝于他藥多矣。其傷處不可見水,余制此藥普送,因路遠者,一時難取,故刻方廣傳之,今并筆之書則此方傳益廣矣。各鄉有力之家,修合以濟急也。

雄豬油(一斤四兩) 松香(六兩) 面粉(炒篩,四兩) 麝香(六分) 黃蠟(六兩) 樟腦(三兩,研極細) 冰片(六分) 血竭(一兩) 兒茶(一兩) 乳香(一兩,箬皮上烘去油) 沒藥(一兩,同上制)以上藥研極細,先將豬油、松香、黃蠟三味熬化,濾去渣,待將冷,再入藥未,攪勻,瓷器收貯,不可泄氣。

乳癰(乳巖)

乳癰者,乳房掀痛作膿,膿盡則愈。其初起,宜服栝蔞散,敷以香附餅,實時消散。若已成膿,則用太乙膏貼之,若潰爛,則用海浮散摻之,外貼膏藥,吸盡膿自愈。乳巖者,初起內結小核,如棋子,積久漸大崩潰,有 巖之勢,故名乳巖。宜服逍遙散,歸脾湯等藥。雖不能愈,亦可延生,若妄行攻伐,是速其危也。

栝蔞(一個) 明乳香(二錢) 酒煎服。

敷乳巖,實時消散,一切癰腫,皆可敷。

香附(細末,一兩) 麝香(二分)上二味研勻。以蒲公英二兩,煎酒去渣,以酒調藥,熱敷患處。

治一切癰疽腫毒,用之提膿極效。

肉桂(一錢五分) 白芷 當歸 玄參 赤芍 生地 大黃 土木鱉(各五錢) 乳香(末,二錢沒藥(末,二錢) 阿魏(一錢) 輕粉(一錢五分) 血余(一團) 黃丹(六兩五錢以上各藥,用真麻油一斤,浸入,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傾入鍋內,文武火熬至藥枯浮起為度,住火片時,用布袋濾凈藥渣,將鍋展凈,入油,下血余再熬,以柳枝挑看,俟血余熬枯浮起,方算熬熟。每凈油一斤,將炒過黃丹六兩五錢,徐徐投入,不住手攪,候鍋內先發青煙,后至白煙迭迭旋起,其膏已成,將膏滴入水中,試軟得中,端下鍋來,方下阿魏散膏面上,候化盡,次下乳香、沒藥、輕粉,攪勻,傾入水內,以柳木攪成一塊。

附骨疽(伏兔疽)

附骨疽,肉里浮腫,而皮色不變也。宜用艾炷灸之,俾其轉陰為陽乃吉。若生于膝上三寸,名曰伏兔疽,法在不治。

蛇頭毒

蛇頭毒,手足指腫,大如蛇頭也。宜用艾炷,隔蒜灸之。以雄黃、白芷,等分為末,同大蒜搗爛炙之,或嚼生栗,敷之亦效。

脫疽

脫疽,生于手足指,腫大如蛇頭也,腫腐潰爛,摻以海浮散,貼以萬全膏。

瘡,生于足之內外 ,宜服生熟地黃丸,并敷海浮散,貼以萬全膏。若濕熱甚,而潰爛不收口者,于海浮散內,加入黃柏散,同敷立效。

腸癰

腸癰,有生于腸內者,腹內脹急,大小便牽痛如淋,轉側搖之作水聲,潰后則膿從大便出。有生于腸外者,當臍腫痛,腹皮脹急,潰后則膿自臍出,甚則穿潰大腸,食蟲亦自臍出勢難為矣。初起宜用千金牡丹皮散以消之。既潰,則用參耆內托之劑。

丹皮(五錢) 苡仁(一兩) 栝蔞仁(去油,三錢) 桃仁(去皮尖研,二十枚水煎服。)

懸癰

(臟毒 內痔 外痔 脫肛)懸癰,生于腎囊之后,肛門之前,又名海底漏,最難收功。臟毒,生于肛門之兩旁。初時腫痛,總由濕熱相火,內灼庚金而然者,宜服國老散、加減地黃丸,并敷海浮散,貼膏藥,此一定之治法也。內痔外痔,亦并可服前藥,洗以忍冬藤、菖蒲草,兼用田螺水搽之,可以立消。脫肛屬氣虛,補中益氣湯。亦有血虛火旺者,四物湯加升麻。

甘草七段(用急流水一碗浸之,炙干,又浸又炙,以水盡為度)研細末。每日空心,開水調下二錢。忌煎炒、煙、酒、炙、爆、辛辣、發氣等物。

大熟地(九蒸曬) 大生地(酒洗,各三兩) 山藥(乳拌蒸) 茯苓(乳拌蒸) 丹皮(酒蒸,各一兩半) 澤瀉(鹽水蒸,一兩) 當歸(酒蒸) 白芍(酒炒) 柏子(去殼隔紙炒) 丹參(酒蒸,各二兩) 遠志(去心,甘草水泡蒸,四兩) 自敗龜板(浸凈,童便炙炒,研為極細末,四兩共為末,用金石斛四兩,金銀花十二兩,熬膏,和煉蜜,杵為丸。每早淡鹽湯下四錢。

法用大田螺一個,以冰片摻靨中,仰放盞內,少頃水流出,取搽痔瘡上,其腫立消。

下疳

下疳,生瘡濕癢,或陰莖腫爛,或如菌如蛇,此濕熱之甚也,宜服九味蘆薈丸,并用加味逍遙散。氣虛者,佐以加減歸脾湯。

蘆薈(五錢) 胡黃連 當歸 芍藥 川芎 蕪荑(各一兩) 木香 甘草(各三錢) 膽草(酒浸炒焦,七錢上為末,米粥糊丸,麻子仁大。每服一錢,或一錢五分,開水下。)

楊梅結毒

楊梅結毒,不可搽輕粉,恐毒瓦斯入內,宜服忍冬湯,貼以萬全膏,并用金蟬蛻甲酒。

金銀花(一兩) 甘草(二錢) 黑料豆(二兩) 土茯苓(四兩水煎,每日一劑,須盡飲。)

治楊梅瘡,不拘新久輕重皆效。

量之大小,總以醉為度冬夏蓋暖出汗為效,存酒次日只服量之一半,酒盡瘡愈。又治楊梅結毒,筋骨疼痛,諸藥不效者更妙。服酒后七日,不許見風為要,忌口及房事百日,絕根矣。

大麻風

(赤口游風 鵝掌風 爛腳風)大麻風 皮膚腫起,瘙癢頑麻,如樹皮吐汁之狀,此濕毒生蟲,甚則眉毛剝落,鼻柱崩壞,事不可為也。宜服蘄蛇酒,搽以當歸膏。赤白游風,肌膚搔癢起皮也。鵝掌風,手足心頑濃起皮也。爛腳風,腳下濕爛也。并可搽當歸膏,內服逍遙散,兼用生熟地黃丸。

蘄蛇(烏梢蛇亦可用,去頭尾,一具) 生地(二兩) 黃柏 苦參 丹參 菊花 銀花 丹皮赤芍 當歸 枸杞子 蔓荊子 赤茯苓 萆 百部(各一兩) 秦艽 獨活 靈仙(各五錢)桑枝(一兩五錢上煮好生酒五、六斤,退火七日飲。)

治癘風,并可搽。去游丹、鵝掌諸風。

當歸 生地(各一兩) 紫草 麻黃 木鱉子(去殼) 大風子(去殼) 防風 黃柏 玄參(各五錢) 麻油(八兩) 黃蠟(二兩先將前九味,入油熬枯,濾去渣,再將油復入鍋內,熬至滴水成珠,再下黃蠟,試水中不散為度,候稍冷,傾入蓋碗內,坐水中,出火毒,三日聽用。)

湯泡火燒

湯泡火燒,不宜見冷水,宜用白芝麻殼,燒灰存性,研細末敷之。若患處干燥,則用麻油調搽。或用柏子樹皮為末,麻油調敷亦善。

疥瘡(天泡瘡)

疥瘡,有細小不足膿者,多屬風熱;有肥大灌膿者,多屬濕熱,俱用麻黃膏搽之,十日可愈而不隱瘡。仍多服金銀花為妙。更有天泡瘡,腫起白泡,小者如綠豆大,大者如蠶豆大連片而生,或生頭頂,或生耳前后,宜用黃柏散敷之立瘥。

雄豬油(四兩) 斑蝥(三個) 麻黃(五錢) 蓖麻子(去殼研爛,一百粒) 大楓子(去殼研爛,一百先將豬油化開,下斑蝥煎數沸,隨去斑蝥,再下麻黃,煎枯濾去渣,)將大楓、蓖麻肉和黃柏一大塊,以豬脂涂蜍炙為末,麻油調搽。

頑癬

頑癬乃濕熱凝聚,蟲行皮中,有頑濃堅硬者,俗稱牛皮癬,是宜用百部膏搽之。

百部 白蘚皮 蓖麻子(去殼) 鶴虱 黃柏 當歸 生地(各一兩) 黃蠟(二兩) 明雄黃末(五錢) 麻油(八兩先將百部等七味,入油熬枯,濾去渣,復將油熬至滴水成珠,再用黃蠟,試水中不散為度,端起鍋來,將雄黃末和入,候稍冷,便入瓷盆中收貯,退火聽用。

自刎

救自刎法,凡自刎喉管未斷者,不可見水,急用麻線縫之,外以血竭細末搽之,隨用天下第一金瘡藥濃涂之。綿紙蓋定,然后用挾布裹腳纏住,線扎之,間日加敷藥,頭不可動搖。

竹木刺入肉

竹木刺入肉,拔不出者,用象牙磨水滴之,良久自出。或用螻蛄搗爛敷之亦出。若日久血凝腫脹者,以花蕊散,用象牙水調敷,瘀血散而刺并出矣。

花蕊石為末八兩 硫黃末四兩和勻,瓦罐盛之,封口,鹽泥固,須曬干,安風爐中,上下著火,煉二炷香,候冷打開研篩為極細末,收貯。此散瘀血之神藥也。

瘋犬咬(毒蛇、蜈蚣咬)

瘋犬咬,用明雄黃末五錢,杏仁去皮尖一百粒,炒研,每服二錢,虎骨煎酒送下。服盡必愈。外并用此敷患處。毒蛇、蜈蚣咬,用明雄黃細末,用蒜搗爛敷之,內服白芷護心散。

白芷(一兩) 乳香(三錢) 雄黃(五錢) 甘草(五錢共為細末。每服四錢,清酒調下。)

誤服砒毒(野菌毒)

誤服砒毒,小薊根搗汁灌之,或用金汁灌之,或用明礬、大黃為末,新汲水調灌之,得吐利為效。野菌毒,亦用金汁解之,紫金丹亦佳。

自縊

救自縊,抱下解除繩索,用好肉桂三錢,煎湯灌之。

落水

救落水,以其人橫伏水牛背上,瀝出腹中之水,如無牛以凳代之,隨用通天搐鼻散,吹鼻孔中,得嚏則活。獨用半夏末吹之亦佳。

魘夢不醒

魘夢不醒,吹以通天散,更用蔥白、生姜煎湯灌之。

豬牙皂角(去皮弦,一兩) 細辛(去葉) 半夏(各五錢共為極細末,每用一、二分,吹鼻中,得嚏則蘇。)

補遺

在鬢疽門。

甘草 桔梗(各三錢) 蒡子(炒二錢) 荊芥(三錢) 薄荷(五分) 貝母(一錢五分水煎服。若兩頤腫盛者,加柴胡一錢五分,丹皮三錢。)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胶南市| 宜良县| 垣曲县| 揭东县| 威远县| 师宗县| 佛坪县| 太仓市| 即墨市| 马山县| 麻江县| 襄垣县| 铜陵市| 平山县| 丰镇市| 利辛县| 苏尼特左旗| 循化| 沙雅县| 青川县| 皋兰县| 凤山县| 屯门区| 鹤庆县| 且末县| 武山县| 唐山市| 黄冈市| 长海县| 塘沽区| 江华| 三都| 库车县| 冕宁县| 九江县| 易门县| 祁门县| 岑巩县| 沂水县| 永善县| 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