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隨園食單》,古代漢族烹飪著作。共一卷。身為乾隆才子、詩壇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頗豐。作為一位美食家,《隨園食單》是其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產物,以文言隨筆的形式,細膩地描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漢民族的飲食狀況與烹飪技術,用大量的篇幅詳細記述了中國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肴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漢族飲食名著。
(清)袁枚著 鄧立峰注 ·飲食文化 ·7.4萬字
無論飯桌是圓是方,是大是小,面對飯桌上的食物是每個人的日常,卻又肯定超出了食物本身。拿中國的飯局文化舉例,從古至今,這哪是一桌子的菜,這明明就是一桌子的人情世故,你來我往。房內人話天下事,由眼前美食引發心中感悟,一頓飯下來,吃沒吃飽沒關系,重要的是食者的關系。這還不夠,如果我們將目光再放久遠一些:現代社會中的食品是如何生產出來的?速食、慢食、各種吃的革命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在錯綜復雜的食品產業鏈中,我們是如何被欺騙,被拋棄,被迫反抗?
(美)邁克爾·波倫 ·飲食文化 ·28.4萬字
如今,吃飯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擺在超市里、餐桌上的東西我們究竟該吃什么?堅信喝無糖蘇打飲料可以瘦身?喜歡獨自享受美食帶來的樂趣?偏執于營養飲食的清規戒律?具有“美食奧斯卡”之稱的詹姆斯·比爾德獎獲得者,美國首屈一指的飲食作家邁克爾·波倫長期研究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帶來83條醒腦、醒胃的關于吃的法則。在自然界中尋找甜食、不吃含有五種以上成分的食品、晚餐喝一杯葡萄酒、餐桌上放一束花、偶爾破一次戒,吃真實的食物是不需要規則的。邁克爾·波倫并非站在營養學家的角度夸夸其談,而是像美食偵探一樣,為真實的食物辯護,告訴每一位食者怎么吃才能和食物建立更健康、更愉悅的親密關系。
(美)邁克爾·波倫 ·飲食文化 ·2.2萬字
作為美國飲食界的引領者,邁克爾·波倫長期關注飲食議題,企圖在工業社會與田園自然中尋求調和。在本書中,他以田園調查的方式走訪農場、研發室、牧場、食品加工廠和超市,從產地一路追蹤到餐桌,如偵探般地揭開現代食品的面貌,追尋現代飲食如何成為人類疾病的來源,給出了雜食者“到底要吃什么”的答案。
(美)邁克爾·波倫 ·飲食文化 ·26.6萬字
朱方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學和歷史學學術功底,以及土生土長桂林人的閱歷寫就了一部至今為止內容較為全面和豐富的桂林飲食文化著作《桂林飲食文化》。該書不落俗套,具有鮮明的特色:一是挖掘了桂林飲食文化深邃的淵源;二是跳出飲食談文化;三是構筑了桂林飲食文化的體系;四是強烈的責任意識。在字里行間,作者從頭到尾都在疾呼挽救桂林飲食文化,對桂林建設國際旅游勝地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朱方 ·飲食文化 ·22.9萬字
跟隨世界美食森林中最敏銳的美食獵人,踏遍五大洲四大洋的各個角落,尋找味道的邊界,迎接味蕾的尖叫!《尋味舌尖上的世界》,讓味覺大開眼界——早餐,咬一口酥脆蓬松的牛角面包,喝一口地道的卡布奇諾,濃香的咖啡充塞面包的蓬松空隙,咖啡奶沫纏綿著脆薄的面包皮。——意大利人的味覺就是被這樣喚醒的。吃了早餐,咱們去逛逛澳大利亞海鮮市場:帝王蟹、紅龍蝦、八爪魚、金槍魚、螯蝦……此時你可以想象,你左手托著蠔殼,右手把肥美鮮嫩的蠔肉撥進嘴里,滑溜鮮美、略帶腥味的蠔肉從口腔滑入食道,你渾身通泰,好像浸泡在純凈的太平洋里。
搜狐吃貨自媒體聯盟 ·飲食文化 ·6.1萬字
《愛的作料:一位法國人的素食沉思錄》是國際烹飪師、瑜伽哲學導師奕夫多年沉思與實踐的積淀。作者將自己如何走上素食的道路、如何在環球之旅中被激發出對于素食烹飪的熱情、如何在素食烹飪過程中融入瑜伽智慧的經過娓娓道來,并以嚴肅真誠的態度,探討了中國人的素食傳統與向往“天人合一”的古老東方文化之間的關系,思考人類在自然當中的靈性身份,探索如何通過素食的方式,建立起感恩和尊重生命的態度,培養質樸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喚醒人們對生命、資源、自然環境的珍視。在書的最后,作者提供了16道簡單易做且美味營養的素食菜譜,愿讀者能充分感受素食的美好。
(法)奕夫 ·飲食文化 ·4.1萬字
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人們都把吃飯看做是繁衍生息的第一需要。美食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味覺感受,而且已然成為一副體現民族素養、人文地理、歷史沿革、世事滄桑的畫卷。現代人對于美食方面的要求,不僅要能滿足自己的實用需要,亦對審美方面提出了相當的要求,他們不僅要品嘗美味,還要感受文化和情趣方面的熏陶。
安然 ·飲食文化 ·8.5萬字
吃,是人類存在幾千年來永恒不變的訴求。汲汲營營,人生在世,不過滿足這口腹之欲。江南美食自古即以“鮮”著稱,讀過本書才知,何謂吃得“鮮美”,吃出“味道”。從海味到山珍,從江魚到湖魚,還有那些味蕾上的鄉愁,書里有著最江南的味道。
王寒 ·飲食文化 ·1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